《德育课本集录》礼

更新时间:2024-04-12 00: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

礼篇

一、【伯禽趋跪】

周鲁伯禽。观于桥梓。入门而趋。登堂而跪。

【原文】

周伯禽、随康叔三见周公。三被笞。以问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桥木。北山之阴有梓木。盍往观。伯禽见桥高而仰。梓卑而俯。还告商子。曰。桥者父道。梓者子道。明日。伯禽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嘉其得君子之教。

周公制礼。实开礼教之源。且尝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以礼天下之贤士。其子伯禽未谙礼节。宜其三见而三笞之也。商子以桥梓明父子之道。俾尽乎礼。诚不愧为君子矣。

【白话解释】

周朝初年间时候。有个周公的儿子。名叫伯禽。跟了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周公三次。就被他的父亲痛打了三次。伯禽就去问商子。这是为了什么缘故。商子道。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做桥木。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叫做梓木。你何不去看一看呢。伯禽听了商子的话。就去看了。只见桥木生得很高。树是仰着的。梓木长得很低。可是俯着的。就回来告诉商子。商子就对伯禽说道。桥木仰起。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儿子的道理。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见周公。一进门就很快的走上前去。一登堂就跪下去。周公称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

二、【宋桓罪己】

宋桓未立。深明大体。遇水恤民。言惧名礼。 【原文】

周宋大水。鲁庄公使吊焉。公子御说。承父命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

罪归诸己。则和气致祥。人心欢洽。罪归诸人。则戾气相感。民怨沸腾。公子御说以天灾引咎自责。臧孙达谓其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厥后果称贤君。可见人君之宜履礼爱人也。

1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宋国里受了重大的水灾。鲁国里的庄公就差了人去吊问。宋国庄公的公子名叫御说的。受了他父亲的命。对鲁国差来的人说道。因为了孤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歉的。就此拜受了贵国君侯的赐问了。鲁国的大夫官臧文仲知道了这一番话。就说道。宋国将要兴起了。从前夏朝禹王、商朝汤王、每每归罪自己。所以他们的兴起来。是很快的。亡国的君主。像夏朝的桀、殷朝的纣、件件归罪别人。所以他们的亡国。也是很容易的。并且诸侯列国里面。有了凶灾的事情。就自己称孤。这是最合于礼的。言语既然恐惧。称呼又很合礼。这样说来。宋国的兴起。是无疑的了。

三、【鉏麑触槐】

鉏麑刺盾。奉命而来。不贼恭敬。竟自触槐。 【原文】

周晋鉏麑、勇而知礼。灵公不君。赵宣子数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而叹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遂触槐而死。

鉏麑、一力士耳。其于赵盾。无恩怨之可言。非若灵辄之翳桑受惠也。况将君命以往乎。乃见盾之不忘恭敬。遂不忍贼民之主。触槐以死。其重礼为何如乎。而盾之获免全在礼。人可斯须去礼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晋国里有一个人。名叫鉏麑。生平既然勇敢。又是很懂得礼体。晋国的灵公却是一个无道的昏君。他的臣子姓赵名叫盾的、后来的谥法就叫赵宣子、劝谏了好几次。晋灵公很讨厌他。就差了鉏麑去行刺。可是鉏麑去行刺的时候很早。赵宣子的寝室门、却是已经开了。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预备上朝去。因为时候还早。赵宣子正坐着小睡。鉏麑见了这样情形。就退了出来。叹着一口气说。一个人平居时候。不忘了恭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了。去刺死人民的主人翁。这就是不忠。抛弃了君上的命令。这就是不信。不忠不信。那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就自己向槐树上撞死了。

四、【孔子尽礼】

至圣孔子。老聃是师。事君尽礼。温恭威仪。 【原文】

周鲁孔子、幼嬉戏。陈俎豆。设礼容。适周。问礼于老聃。仕鲁。摄行相事。事君尽礼。入太庙。每事问。从而祭。膰肉不至。遂行。过

2

宋。与弟子习礼树下。燕居。申申夭夭。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

孔子为三代完人。所尽不仅礼也。惟礼教以周孔为尊。周公制礼。孔子定礼。而礼教得以大明。以天纵之圣。犹问礼于老聃。且入太庙。每事必问。子贡欲去告朔饩羊。犹曰我爱其礼。故为万世之师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鲁国里有个大圣人。就是人人最尊敬的孔夫子了。孔夫子在幼年游戏的时候。就陈设了礼器。装了行礼的仪容。可见他生性是喜欢讲礼的。到了周朝。就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里做司寇官。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的服事君王。非常的尽了礼节。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都要向人家问着。有一次、跟了鲁国的君主行祭礼。可是烧熟的祭肉。没有分给孔夫子。孔夫子因为他们无礼。没等到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走到别地方去。路过宋国地方。和一班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孔夫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面虽然温和。可是仍旧带着严肃。外面虽然威严。可是不流于刚猛。外面虽然恭谨。可是心里仍是很安泰的。他遇着放得不正当的坐位。就不肯坐下。割得不方正的肉。他就不肯吃。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

五、【石奋恭谨】

石奋父子。敬谨持躬。忠孝慈悌。万石家风。 【原文】

汉大中大夫石奋、无文字。极恭谨。四子皆以谨。官至二千石。因号万石君。归老于家。过宫门。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子孙为吏来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为便坐。对案不食。诸子相责。肉袒谢罪。改之。乃许。

许止净谓石家父子。以敬谨持躬。故事君则忠。事父则孝。教子则慈。治民则化。文王以小心翼翼而兴周。武侯以一生谨慎而治蜀。至晋则竞尚旷达。倮身相对。子呼父名。蔑视礼法。遂召五胡之乱矣。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大中大夫。名叫石奋。他虽然没有什么文学。可是做人很恭敬谨慎。他有四个儿子。个个都因为谨慎。所以都做了吃俸禄二千石的官。因为了这个缘故。所以人家把石奋称做万石君。万石君在朝廷里告了老。回到了家里住着。但是偶然经过皇帝的宫门。必定跳下了车子

3

快快的走着。看见了皇帝所用的马。一定俯了头、表示着敬礼。他的子孙有做了官来见他的。万石君必定穿了朝服才见他们。也不再去叫他们的名字。子孙偶然有了过失。万石君就便坐着。对了桌子不肯吃饭。等到儿子们大家互相责备。脱去了上身的衣服谢着罪。改过了。才答应他们。

六、【仇览自整】

仇览宴居。以礼自整。不责妻孥。免冠内省。 【原文】

汉仇览、一名香。为蒲亭长。劝人生业农事毕。乃令子弟还就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平日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三子皆有文史才。元最知名。

石奋子孙有过。不责子孙。而以对案不食化之。仇览妻子有过。不责妻子。而以免冠自责化之。陈元母告元不孝。览以教化未至。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元卒成孝子。其礼教之化人。诚足为后世法。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仇。单名一个览字。又一个名字就叫香。做了蒲县地方的亭长。每每劝百姓们农业完了之后。就叫子弟们去读书。子弟们里面、或者有些轻佻游荡的。就叫他们服役。或是耕田。或是种桑。很严厉地设下了科罚的条例。平日间在家里安居的时候。必定用礼仪整饬自己。妻子们偶然有了过失。仇览每每脱去了自己的冠帽。自己责备着自己的教化不好。他的妻子们觉悟了。在庭前谢着罪。等候到仇览戴起冠帽。才敢升上堂来。仇览有三个儿子。都有文史的才学。内中有个叫仇元的。是最有名望。

七、【卢植楷模】

卢植侍师。左右美姬。未尝一盼。数载如斯。 【原文】

汉卢植、字子干。刚毅有大节。师马融。融左右多列美姬。植侍讲数年。未尝一盼。融以是敬之。董卓议废立。众唯唯。植独抗论不回。曹操尝曰。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昭烈微时。尝执经门下。

礼为男女大防。人之心志。最易为女子所移。故孔圣尝以未见好德如好色勉人。马融坐高堂。施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亦以试诸生

4

之心耳。植侍讲数年。未尝一盼。即此守礼一端。可以风世矣。

【白话解释】

汉朝末年间的时候。有一个姓卢的人。名叫植。表字叫子干。他的为人刚毅。很有气节。拜马融做先生。马融的左右。多排列着美貌的姬妾。卢植在先生的面前。侍立着讲书。有好几年。没有一次把眼睛去看她们的。马融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很敬重卢植。那时候有一个大奸臣名叫董卓的。聚合了朝廷的臣子。会议废立皇帝的事情。许多的人都畏惧董卓的威权。只有唯唯的答应。独有卢植说着反对的论调。曹操曾经称赞他说道。卢植的声名。彰著于四海之内。他的学问。可以做儒家的宗师。是读书人的模范。是国家的干材。蜀汉昭烈帝贫贱的时候。曾经在卢植的门下受业。

八、【孙晷温恭】

孙晷独处。未尝倾斜。穷老告索。欣敬有加。 【原文】

晋孙晷、恭孝清约。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斜。虽侯家丰厚。而布衣蔬食。躬耕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欣敬逾甚。寒则同寝。食则同器。朝野称之。

人能于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常不倾斜。则其动容周旋。必中礼矣。人能于穷老告索之时。有求必应。不生厌慢。则其敬老怜贫之礼尽矣。况事父孝。事兄恭。喜人善。畏闻人恶。非深于礼者不至此。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姓孙名晷的人。他的为人恭谨孝友。清静俭约。就是独自一个人住在幽暗的地方。他的容貌举止。和两目观望的时候。没有倾斜一些儿的。虽然他的家里。因为是封侯的。所以很富厚。可是他穿的是布衣。吃的是蔬菜。并且亲自在郊野里耕种田地。仍旧不废弃读书吟诗的功课。他很欢欣地、似乎有独得的快乐。他有几个老年穷苦的亲戚故交。常常到他家里来借钱。人家多讨厌他们。怠慢他们。但是孙晷是格外的欢迎。格外的敬重。天冷的时候。就同他们一处睡着。吃饭的时候。就同他们一桌吃着。朝廷里的人和郊野里的人。都称赞他的。

九、【荣绪拜经】

宋臧荣绪。笃爱五经。孔子生日。膜拜典型。 【原文】

5

南宋臧荣绪、幼孤。灌园以供祭养。母殁。朔望辄拜。甘珍必荐。隐居京口。教授生徒。学者称为披褐先生。甄明至道。惇爱五经。以孔子庚子日生。其日、陈五经。衣冠拜之。又以饮酒乱德。言常为诫。其纯笃如此。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万世礼教之师。是五经所在。即礼教所在。臧荣绪以尊敬孔子而笃爱五经。以孔子生于庚子日。乃于是日陈列五经。且具衣冠而拜之。而谓五经可废也否耶。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南宋朝的臧荣绪。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亲自在园地里种了菜蔬。拿来做祭祀祖宗和供养母亲的用度。后来他的母亲死了。他在初一和十五这两天。每每很恭敬的拜着。有了甜美珍贵的食物。也一定要献供的。臧荣绪隐居在京口地方。教授着一班学生。当时的读书人。因为他虽然不做官。却是很有学问。所以称他叫做披褐先生。他的为人表明大道。笃爱那诗经呀、书经呀、易经呀、礼记呀、春秋呀、这五部经。因为孔夫子是在庚子那一天生的。所以他到了这一天。把这五部经陈列在书桌上。穿了礼服、戴了礼帽拜着。他又因为喝酒是要扰乱人的德性。所以常常说着警诫的话。他平生品行的纯正和笃实。大概都是这个样子的。

十、【原平恭耕】

郭子原平。事死如生。恐人裸袒。束带躬耕。 【原文】

南宋郭原平、禀至行。佣力养亲。亲殁既葬。墓前田数十亩。原平见耕者裸袒。亵其墓。乃货家资。贵买其田宅。束带垂泣。躬自耕垦。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共识。加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许止净曰。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况父母邱墓乎。束带躬耕。此礼之出乎至性者。非矫也。卖物求半价。而人加价与之。何俗之醇耶。然盛德所感。无有顽民。亦理之必然也。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长江以南的宋朝。有一个守礼的孝子。姓郭。名字叫做原平。生来就有一种至性。他家里非常穷苦。郭原平替人家做工。把得来的工钱、置办物品、奉养他的父亲母亲。后来他的父亲母亲死了。安葬以后。坟面前有几十亩的田。郭原平见那耕田的赤身露体。未免亵

6

渎了他父母的坟墓。就把家里的产业都出卖了。用很重的价值。把那个田地买了进来。束好了带。流着眼泪。亲自去耕种开垦。每每出去卖物。只讨着一半的价值。城里的人都晓得他是郭原平了。就把他的讨价。加倍给他。彼此大家辞让着。终要使得略为贱一些儿。才收了价钱。

十一、【索敞严肃】

索敞讲学。肃而有礼。己立立人。多士济济。 【原文】

北魏索敞、为中书博士。时魏尚武功。贵近子弟。不以讲学为意。敞勤于诱导。肃而有礼。贵游皆严惮焉。多所成立。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皆受业于敞。敞以丧服散于众篇。遂选比为丧服要记。

许止净谓世风日下。士气嚣张。为师者宁取其严。不取其宽。师不严、则道不尊。学者于自治之规矩准绳。尚瞀瞀不知。安望其克己复礼。为忠为孝乎。故治国必自端士风始。欲端士风。必自尊师道始。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北魏朝里有一个姓索单名一个敞字的人。在朝里做了中书博士的官。这时候的魏朝。一味的讲究武力功劳。贵家的子弟们。都不留意去考究学问。索敞的教导人。是很勤谨的。循循善诱。既然很严肃。又很有礼节。因此贵家的子弟跟他游学的。都很惧怕他。所以能够成名立功的人很多。前前后后都有显达的人。官做到尚书太守的。竟有几十个。都是曾经在索敞那儿受业过的。索敞又因为礼记里的丧服一部份。向来没有专篇。都是散见在各篇的里面。他就一概选出来。再分了类。做成了一篇丧服要记。

十二、【薛聪矜庄】

薛聪方正。暗室矜庄。友于诸弟。杖罚何妨。 【原文】

北魏薛聪、方正有理识。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父忧庐墓。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婚宦。恒不免杖罚。除徐州刺史。政存易简。卒于州。吏人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谥简懿侯。

许止净曰。薛聪事魏高祖。帝每曰。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他人。欲进以名位。辄不受。帝曰。卿天爵自高。非人爵所能崇也。故人必自励于暗室。而后能化及于家国。

7

【白话解释】 南北朝时候。北魏朝有一个姓薛名叫聪的人。他的品行很方正。办出来的事务、都是很合理、很有见识。虽然住在暗房子里面。也镇日价很端正庄严的。别人家看见了他。没有一个不惧怕的。他丁了父亲的忧。在坟旁边筑了一间茅篷住着。他悲酸的哭声。就是走路过的人听得了。也要替他伤心。他对于兄弟们。很友爱和睦。可是家教很严。诸位弟弟。虽然已经娶了亲。做了官。但是有了过失的时候。总免不了用杖责罚的。后来薛聪做了徐州地方的刺史官。他的行政很简易。不繁重。他死在徐州任上。下属和人民。把他的坐榻保存起来。表示留存薛聪的遗爱。朝廷里又封赠他叫简懿侯。

十三、【彦光易俗】

彦光立学。招致大儒。焦通礼阙。令其观图。 【原文】

隋梁彦光、为相州刺史。相州人情险诐。千变万端。光招致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授。于是人皆刻励。风俗大变。有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光令观孔庙中图像。通悲愧若无容。因训而遣之。卒为善士。

彦光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迁相州刺史。尽力提倡礼教。卒至大变其俗。焦通礼阙。令观孔庙中韩伯俞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涕之像。通遂自愧无容。卒以改善。愈见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个梁彦光。在相州地方做刺史官。相州地方人民的性情。向来是很阴险很偏陂的。所以变化多端。梁彦光就招致了品行端方的读书人。在每一个乡村里。设立一个学校。不是圣贤人的书。是不讲的。因为这个缘故。人人都很刻苦勉励。相州地方的风俗。也大大的改变了。有一个人、姓焦名叫通的。侍奉双亲。没有礼节。给他的从堂兄弟告发了。梁彦光就叫焦通去看孔夫子庙里、韩伯俞因为母亲打他不痛、悲伤母亲的力衰、对着母亲大哭的图像。焦通就悲痛惭愧的了不得。好像没有容身之地的样子。于是梁彦光就教训他一番。叫他回去。终于焦通改过了。成了一个品行良善的人。

十四、【德言对经】

德言开经。辄先祓濯。束带振襟。危坐苦学。 【原文】

唐萧德言、字文行。明左氏春秋。太宗时。历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8

晚节学愈苦。每开经。辄祓濯。束带危坐。妻子谏曰。老人何自苦。曰。对先圣之言。何复惮劳。诏以经授晋王。封武阳县侯。卒年九十七。

归有光曰。广东陈元诚。平生未尝读书。一朝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夫儒家经书。本是修淑身心。一言而为天下法。一行而为百世师。经书所在。古圣贤嘉言懿行所在也。可不敬欤。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一个姓萧名叫德言的。表字就叫文行。他贯通了一部左氏春秋。在太宗皇帝的时候。先做了专掌国史的官。后来又升做了弘文馆学士。萧德言到了晚年的时候。更加刻苦研究学问了。每逢要摊开经书来。一定先要洗了手、洗了脸。并且束好了衣带。端端正正的坐着。他的妻子劝他道。老年人为什么还要自己这样的寻苦吃呢。萧德言回答他的妻子道。对了先圣人的言语。那里再敢怕辛苦呢。皇帝下了诏书叫他去教授晋王读经书。又封了他武阳县的侯爵。萧德言死的时候。年纪已经九十七岁了。

十五、【镇周赠帛】

镇周宴客。赠帛泪流。官民礼隔。不得交游。 【原文】

唐张镇周、舒州人。自寿春迁舒州都督。就故宅。多市酒殽。召亲故酣饮十日。既而分赠金帛。泣与之别。曰、今日犹得与故人欢饮。明日则舒州都督治百姓耳。官民礼隔。不复得为交游。自是一无所纵。境内肃然。

以舒州人而为舒州都督。诚非易易。守法则伤情。徇情则违法。违法、非礼也。伤情、亦非礼也。镇周先就故宅欢宴亲朋十日。复分赠金帛。临别又以礼隔泣告之。情深矣。法彰矣。礼尽矣。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一个姓张名叫镇周的。他本来是舒州地方的人。后来打从寿春地方、迁调到舒州地方去做都督。他就到了自己家里。买办了许多的酒呀、菜呀。遍请了亲戚朋友来。大家很高兴地吃了十天的酒席。等到酒席吃完了以后。又把金银绸缎分送给他们。流着眼泪和他们告别。并且对他们说道。今天还能够同诸位老朋友、很高兴地喝酒。明天那是舒州的都督治理百姓了。官吏和人民。在礼节上是有阻隔的。那末大家就不可以再来往了。从此以后。他治理一切的事情。一些儿没有放纵的地方。所以舒州境内。是很严肃平靖的。

9

十六、【韩皋敬笏】

韩皋敬慎。三世大臣。祖父遗笏。不授仆人。 【原文】

唐韩皋、字仲闻。休之孙。滉之子也。貌类父。既孤。不复视鉴。资质厚重。有大臣器。官至户部尚书。其家三世为大臣。传执一笏。皋以笏经祖父所执。未尝轻授仆人之手。归则躬置于卧内榻上。明日出。复自取之。

韩休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韩滉仕至将相。皆事君尽礼。一门三代为大臣。皆止于敬。而皋且敬及其笏。未尝将祖父所存之手泽。轻授于仆人。其礼也。亦即其忠也、孝也。於戏。不愧为韩休之孙矣。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一个姓韩名叫皋的。表字叫做仲闻。就是著名的宰相名叫韩休的孙子。出将入相名叫韩滉的儿子。韩皋的面貌。很像他的父亲。所以韩皋打从父亲死了以后。就不再去照镜子了。他的资质很厚重。颇有大臣的器度。后来毕竟官做到户部尚书。他们的家里。三代都做了这样的大官。传下来一块朝见皇帝时候执着的手版。韩皋因为这块朝皇的手版。是经过他的祖父和他的父亲所执过的。所以没有一次轻易地交给仆人手里去拿。他每逢朝里回家的时候。必定亲自把这块手版、放在卧室里的榻上。第二天出去朝皇的时候。再亲自拿取的。

十七、【公绰小斋】

唐柳公绰。兄弟孔怀。教子礼法。不离小斋。 【原文】

唐柳公绰、非朝谒之日。平旦即至小斋。诸子仲郢。皆束带晨省。与弟公权及群从弟。皆会食。自旦至暮。不离小斋。烛至。召子弟入。躬读经史讫。乃讲居家治官之法。然后归寝。诸子复昏定。凡二十余年如一日。

公绰为京兆尹。杖杀无礼之神策军将。穆宗怒诘之。执礼不屈。帝退谓左右曰。汝曹须作意此人。朕亦畏之。其妻韩夫人。和丸教子者也。故子仲郢、孙璞、珪、璧、玭、皆官于朝。世以孝弟礼法。为士大夫宗。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一个姓柳名叫公绰的人。他在不上朝去见皇帝的日子。天色初初亮起来的时候。就到自己读书的小斋里。他的儿子们柳仲郢等

10

等。都束好了带。去行早晨省问的礼节。柳公绰和他的弟弟柳公权。以及那一班从堂兄弟们。都一同会聚了吃饭。打从早晨一直到晚上。总不离开这个小斋的。天晚了。家人们点了蜡烛送进来。柳公绰就把子弟们叫进小斋来。自己读完了经史以后。就对他们演讲居家和做官的大道理。这样完了以后。才回到寝室里去。儿子们再来问了晚安。行了昏定的礼节。这般地行了有二十多年。一些儿也没有改变的。

十八、【崔棁命仆】

崔棁端庄。言不多说。役使仆僮。亦用礼节。 【原文】

后梁崔棁、举进士。仕至太子宾客。性至孝。接后生未尝无诲焉。群居公会。端坐寡言。尝云非止致人爱憎。且或干人祖祢之讳。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使冒犯。尝梦定命之限。故六十七请退。明年果终。

人每以为仆役之对于我。应有礼节也。我之对于仆役。无所用其礼节。不知礼为五常之一。常者、即须臾不可离也。无论对于何人。处于何地。皆须合礼。惟在用之得当耳。观崔棁之于仆役、可知矣。

【白话解释】 五代时候。后梁朝有一个姓崔名叫棁的人。中了进士。官做到太子宾客。他的天性非常孝顺。接见后生的时候。没有一次是不去教诲他们的。每逢许多人聚在一块儿。或是公共聚会的时候。他一定很端端正正的坐着。很少讲话。他常常说。多讲话不但引起人家的欢喜和厌恶。并且或者干犯人家祖上的名讳。所以还不如少讲话。他就是差遣用人。也用礼节去差他们的。在大热大冷的时候。总是很小心。不使受了暑热。或者冒了风寒。有一次、他梦见有人引他走三十里路就住了。又有一个人说。他是修善的。就加引了三十八里。所以他晓得自己寿命的限度。是六十八岁。于是到了六十七岁的时候。就告了老。第二年果然死了。

十九、【杨时立雪】

宋有杨时。师事程颐。雪深一尺。侍立不移。 【原文】

宋杨时、字中立。潜心经史。第进士。调官不赴。以师礼见程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及归。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颢卒。又从程颐于洛。年已四十。事颐愈恭。一日、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门外雪深一尺。

11

二程为当代名儒。杨时舍官师事之。知所择矣。其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最可佩者。侍立师旁。雪深一尺而不去。盖其得力于二程之礼教多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一个姓杨单名叫时的人。表字就叫中立。他读书对那经书和史书很用心。中了进士之后。朝廷里调他去做官。杨时不肯就。他到颍昌的地方去。拜了大程夫子名叫颢的做先生。师生们都很欢心。等到他回去的时候。程颢双眼送着他说道。从此我们的大道。传到南方去了。程颢去世了以后。杨时又到洛阳地方去。在二程夫子名叫颐的那儿受业。这时候、杨时的年纪已经有四十岁了。可是侍奉先生愈加的恭敬。有一天、程颐偶然闭了双眼坐着。杨时和一个同学、姓游名叫酢的、在程颐旁边侍立着不去。等到程颐醒了。门外面已经下了雪、有一尺多厚了。

二十、【朱熹闲居】

晦翁庄重。敬慎威仪。自少至老。须臾未离。 【原文】

宋朱熹、字仲晦。自号晦翁。庄重能言。闲居、未明而起。深衣幅巾方履。拜于家庙及先圣。退坐书室。几案必正。书籍器用必整。倦而休也。瞑目端坐。休而起也。整步徐行。其威仪容止之则。自少至老。未尝须臾离也。

晦翁幼颖悟。父松指天以示。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授以孝经。封之。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幼时已不凡。至观其平日行止。无时无地。不合于礼也。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著名的大儒家朱夫子。单名是一个熹字。表字就叫仲晦。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做晦翁。他的为人。很端庄稳重。在朝廷里又能够很正直的说话。他在平日家居的时候。每每天色还没有亮。他就起来了。穿好了衣裳相连的制服。戴了幞头。着了方头鞋子。到家庙里和先圣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礼以后。退回到书房里。几案必定摆得很正。一切书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齐齐的。有时候倦了休息。就闭了眼睛端端正正的坐着。休息完了起来。就整齐了脚步慢慢的走。他的威仪和容貌举止的法则。从少年时节一直到老。没有一些儿时候放弃了的。

12

二十一、【希宪礼贤】

元廉希宪。卓见超群。不厚尊贵。独礼斯文。 【原文】

元廉希宪、礼贤下士。刘整以尊官往见。公不命坐。宋诸生褴褛。袖诗请见。公延入坐。尽欢。既罢。人或问之。公曰。国家大臣。语默进退。系天下轻重。刘整虽贵。曾有犯上之行。诸生斯文。我不加厚。则儒术由此衰矣。

尊富贵。轻贫贱。人之常情。而不知已失礼矣。然非谓尊贫贱而轻富贵也。亦惟视其贤不贤耳。亦非谓尊其贤而轻不贤也。盖不贤者须化之为贤。故嘉善而矜不能。若以不贤致富贵者。则卑之可也。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一个姓廉名字叫希宪的很敬礼贤士。并且很谦虚优待读书人。有个大官姓刘名叫整的去见他。廉希宪不叫他坐。有几个前宋朝的秀才。衣服穿得很破很丑。袖子里带了所做的诗句去见他。廉希宪就邀他们入坐。大家谈得很欢喜。这班人去了以后。人家就问廉希宪。这是为了什么缘故。廉希宪说。凡是做国家里大臣的人。或说或不说。和他的一进一退。都关系着天下的轻重。刘整虽然贵显。可是他曾经有了冒犯皇上的行为。秀才们都是些斯文的人。我若不去格外的厚待他们。那末读书的风气。都要从此衰下去了。

二十二、【公谅检饬】

宇文公谅。拒女夜奔。暗室端坐。手记思存。 【原文】

元宇文公谅、弱冠馆于富室。半夜有妇人叩门。公谅厉声叱去。翌日。以他事辞归。终不告以故。平居虽暗室。必正衣冠端坐。尝自识手记之编首曰。昼有所为。暮则书之。其不可书。即不敢为。天地鬼神。实闻斯言。

许止净曰。按辍耕录公谅入浙省院试。案上有宇文同知四字。不知何人所书。试官以文不中式。将黜之。座主龙鳞州过浙。力主此卷。卒置榜中。旋登进士第。官同知。虽曰爵禄前定。盖亦阴德所致耳。

【白话解释】

元朝时代。有一个人。双姓宇文。名字叫做公谅的。当他年纪二十岁的时候。在一家富户人家坐馆教书。有一天、半夜里的时候。有一个

13

妇人、来敲他书房里的门。宇文公谅就大声地把她叱退了。到了第二天。宇文公谅就推托了别的事情。辞了馆回去。终于不把这个缘故讲出来。他平常闲居的时候。虽然独自一个人住在暗室里。也一定正了衣服帽子。端端正正地坐着。他曾经亲自在他所记事的书面上写着道。白天里所做的事务。到了晚上就记起来。倘若有不可以记出来的事务。那就不敢做的。天地和鬼神。请听了这些话。并且时时刻刻的监督着。

二十三、【道寿进杖】

道寿尽礼。以事其亲。受杖谢教。文质彬彬。 【原文】

元萧道寿、母年八十。事养尽礼。每旦、候母起。夫妇亲侍盥栉。日三饭。必侍母食然后食。至夕、必侍母寝然后寝。母或怒。欲罚之。道寿自进杖。伏地以受。杖足。母命起、乃起。起复再拜。谢违教。拱立左右。俟色喜乃退。

论语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人子事亲。本当始终尽礼。须臾无违。乃道寿必自进杖。伏地以受。命起乃起。起复再拜。敬谢违教。拱立左右。色喜乃退。尽礼之至矣。故录之以为好礼者法。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一个姓萧名叫道寿的人。他的母亲。年纪已经八十岁了。他服事母亲。奉养母亲。都是非常的尽礼。每一天的早上。等候他的母亲起来了。萧道寿夫妻两个人亲自侍奉洗脸梳头。每天三餐饭。一定要等候他的母亲吃了才自己去吃。到了晚上。一定要等候他的母亲睡了才去睡。有时候、他的母亲或者生了气。要责罚他。萧道寿就自己拿了杖来进给母亲。自己跪在地下受打。打完了以后。他的母亲叫他起来。才敢起来。起来了以后又拜。谢着违背了教训的罪。再拱了手在母亲的旁边立着。一直等到他的母亲脸上有了喜色。于是才敢退出去。

二十四、【居仁敬斋】

居仁主敬。以敬名斋。居丧守礼。骨立如柴。 【原文】

明胡居仁、字叔心。余干人。从吴与弼游。其学以求放心为要。心主乎敬。因以敬名斋。对妻子如严宾。居丧骨立。非杖不能起。三年不入寝门。与人语。终日不及利禄。主讲白鹿书院。暗修自守。布衣终其身。

14

胡子安贫乐道。鹑衣箪食。筑室山中。四方求学者甚众。人谓薛瑄之后。粹然一出于正。居仁一人而已。观其以敬名斋。对妻子如严宾。居丧则三年不入寝门。杖而后能起。其守礼之严。殊不多觏。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一个讲学家。姓胡。名叫居仁。表字就叫叔心。是余干地方的人。跟着吴与弼读书。他的学问。是要搜求放失的本心为主。因为正心、是在乎把一个敬字做主脑。所以他就把这个敬字。做了他书斋的名字。他平常对着妻子们、像见了严肃的宾客一样。他的父亲母亲亡故了。他居丧时候悲泣得很。瘦得身子上的骨头都露了出来。不用拄杖。就不能够立起身来行走。足足的有三年不走进内室的门。他和人家说话。镇天不讲到利禄上去。后来在白鹿书院里做讲道的主教。暗地里修持。很谨慎的自守。终身做一个平民。不肯出去做官的。

【绪余】

夫礼、德之范也。教人遵上训下。履行人伦规矩也。说文。礼、履也。所以祀神致福也。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故礼字从示从丰。丰、行礼之器也。不知礼。无以立。礼之体。敬为主。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上则优赐有加。下则鞠躬尽瘁。礼行于君臣矣。定省温凊。出告反面。礼行于父子矣。外内位正。和而有别。礼行于夫妇矣。长幼有序。伯友仲恭。礼行于兄弟矣。乐群敬业。毋相聚以邪谈。礼行于朋友矣。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德育课本》二集第三册

礼篇

一、【太任斋庄】

文母太任。惟德之行。能以胎教。笃生圣明。 【原文】

殷周王季妃太任。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故文王生而明圣。君子谓太任能以胎教。

15

太任胎教。今古昭垂。厥后太姒行之。笃生武王周公。邑姜效之。笃生成王。即孔孟之母。亦复如是。近世欧风东渐。对于礼教。辄多攻击。独胎教一事。视为重要。愿女同胞审思之。

【白话解释】 殷朝时候。周朝祖先的王季。有个王妃叫做太任。就是周文王的母亲。也就是挚任氏的第二个女儿。他的品行、端庄诚实。一切事情。只要合乎德的才做。当他怀着文王娠的时候。他的眼睛不去看那不好的颜色。他的耳朵不去听那不正当的声音。他的口里。不肯讲傲慢的说话。他睡的时候。便不侧了去睡。他坐的时候。也不偏向着坐。他立的时候。两着脚就平平正正地不偏不歪。他也不吃奇怪的食物。他也不吃割得不方正的肉。他也不坐在不摆正的席子里。所以后来生了文王。产下来就很聪明神圣的。君子说、这是太任能够应用胎教的效果。

二、【申女拒婚】

召南申女。寄慨穿墉。夫礼未备。虽讼不从。 【原文】

殷申人女。许嫁于酆。夫家礼不备。欲强娶之。女以夫妇为人伦之始。不可不正。今夫家轻礼违制。拒不往。夫家讼之于官。致之于狱。女终以非礼相配。死不听命。作行露之诗曰。虽速我狱。室家不足。又曰。虽速我讼。亦不汝从。

申女当殷之末世。以礼自守。夫家礼不备。誓死不从。刘向称其得妇道之宜。传而法之。以绝无礼之求。防淫欲之行。夫轻合者必轻离。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世之侈谈自由。苟合成婚者。盍鉴诸。

【白话解释】

殷朝申国人的女儿。是许给酆地方的人做妻子。但是夫家没有备了礼。就硬要来娶他去。申国人的女儿。以为夫妇是人伦的开端。所以当那举行结婚的时候。不可不正正当当的做。现在夫家这样的草率做事。是看轻了礼节。违背了法制。因此就拒绝夫家。不肯嫁去。夫家就去告到当官。把他关在牢狱里。可是申国人的女儿、终究因为不合了礼法去结婚。就是死也不从的。就做了一章行露的诗。诗里说。你虽然召我到了牢狱里。但是和那宜室宜家的礼法不足。我终究不从你呵。诗里又说。你虽然召我来和我诉讼。我也终究不肯抛弃了礼法。从你这个强暴的男子呵。

三、【姜后脱簪】

16

周室姜后。秩秩德音。宣王晏起。待罪脱簪。 【原文】

周宣王后姜氏。齐侯女也。生有贤德。非礼不言。非礼不动。王尝晏起。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致王失礼而晏朝。敢请罪。王曰。寡人不德。非后之罪也。复姜后而勤于政事。早朝晏退。修文武遗业。卒成中兴之名。

姜后恐宣王好色。循至穷欲招乱。故引过婉谏。致君于礼。刘向称其善于威仪而有德行。且引威仪抑抑。德音秩秩。及隰桑等诗以美之。贤哉姜后。弗可及已。

【白话解释】

周朝里宣王的皇后姜氏。是齐侯的女儿。他的生性是很贤德的。平常的时候。不合那礼体的说话不讲。不合那礼体的事务不做。有一次、周宣王早晨起来得很迟了。姜后就脱去了头上的簪子、和耳上的环子。在长巷里立着、等周宣王办他的罪。差了保母去对周宣王说。因为我的不好。以致使得皇帝失了礼、到朝堂里去是这样的迟了。还请皇帝办我的罪名。周宣王道。这是我的失德。并不是皇后的罪。就回复了姜后的原位。从此以后。周宣王对于政事。就非常勤力去做。上朝上得很早。退朝退得很迟。重修文王武王遗下的大基业。竟成了一位中兴的君主。

四、【齐女匪石】

齐女嫁卫。未及国郊。公薨不返。拒绝同庖。 【原文】

周卫桓公之夫人姜氏。自齐适卫。未及国门。桓公被弑。保母曰。可以还矣。女不听。遂入。持三年之丧毕。弟请同庖。女曰。礼惟夫妇同庖。终不听。卫人愬于齐。其兄弟皆欲与后君。使人告女。女终不听。乃作匪石之诗以自誓。故君子善其专壹。

吕坤曰。王侯之女不再聘。守之。礼也。未及国。乃不归守于齐。而入守于卫。持三年之丧。循礼之至也。不允同庖。异爨终身。其以礼防闲。方能不失令誉。尤可钦敬。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卫国桓公的夫人姜氏。是齐国的女子。刚从齐国嫁到卫国去。还没有到卫国的地方。卫桓公已经被人杀死了。他的保母对他说。我们可以回到齐国去了。那个女子不听。就到了卫国里。守着三年的丧。等到守完丧以后。卫桓公的弟弟要他同一个厨房炊饭。那个女子道。古

17

礼上说。只有夫妻可以同厨房的。终究不肯答应。卫国里的人。就去告愬了齐国。他的哥哥弟弟们、都想把他嫁给后来的卫君。差了人去告知那个女子。那个女子始终不肯答应。就做了一首匪石的诗。来表明自己的志愿。诗里的大意说。我的心不是和那石头一样。可以转动的。所以君子很佩服他从一而终的决心。

五、【孟姬安车】

齐华孟姬。从公瑯琊。安车堕碎。不乘立车。 【原文】

周齐孝公夫人华孟姬。好礼贞一。乘安车从公游瑯琊。车奔而堕。车碎。公使驷马立车迎以归。孟姬舒帷自障。使傅母应使者曰。立车无輧。野处无卫。失礼多矣。夫无礼而生。不若有礼而死。遂自经。傅母救之。不绝。安车至。始乘而归。

吕坤曰。先圣立天下之防。惟礼为峻。而礼于男女为尤峻。惧祸之所从来也。孟姬露面欲死。守礼严矣哉。近世妇女出门。步行既不蔽面。乘车又自搴帷。盛容饰以悦狡童之目。几不知其为非矣。

【白话解释】

周朝时代。齐国里孝公的夫人。名字叫华孟姬。他很讲究礼法。并且他的性质很贞洁专一的。有一次、华孟姬坐了外面有屏幢的车子。跟着齐孝公到瑯琊地方去游玩。半路上这驾车的马跑得不好。车子就跌下去。那辆车子竟跌碎了。齐孝公就差了人、驾着四匹马的一部立车、去迎接他回宫。华孟姬就把车帘自己遮好了。叫他的傅母对差来的人说。立车是没有可以遮蔽的车帘。在郊野里又没有侍卫的人。这样说来。失礼的地方正多着呢。要晓得一个人失着礼的活着。还不如弗失礼的死去好。就拿了衣带在车子里寻死。他的傅母赶紧去救他。幸而还不至于绝命。等到外面有屏幛的车子到来了。华孟姬才坐了回来。

六、【缺妻敬馌】

晋郤缺妻。馌夫冀野。相敬如宾。德之聚也。 【原文】

周晋郤缺、夫妇相敬如宾。一日、缺耨于冀野。其妻馌之。持食奉夫甚谨。缺亦敛容受之。大夫臼季过而见之。言于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文公举缺为下军大夫。及箕之战。缺获白狄子。襄公命为卿。复与之冀。

吕坤谓夫妇非疏远之人。田野非几席之地。馌饷非献酢之时。郤缺

18

夫妇。敬以相将。观者欣慕焉。则事事有容。在在不苟可知矣。古人有言。闺门之内。离不得一礼字。夫妻反目。皆不以礼节之之故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晋国有个郤缺。他夫妻两个人互相敬重。好像宾客一样。有一天、郤缺在冀邑的郊野里耕田。他的妻子送田头饭来给他吃。双手捧了饭菜递给丈夫。非常的恭谨。郤缺也是面色很正的接受了。刚巧这个时候。晋国里的大夫、名字叫臼季的、路过这个地方。看见了这样情形。回去就对晋文公说。恭敬就是德性凝聚的表现。一个人能够恭敬。就必定有道德。有了道德、就一定能够治理百姓的。所以请君侯任用他。晋文公就叫郤缺做了三军里的下军大夫。等到在箕的地方战争。郤缺捉住了白狄国里的国君。晋襄公就叫郤缺做了公卿。把冀邑的原地方、仍旧赐给他。

七、【殖妻却吊】

齐杞梁妻。云有敝庐。不与郊吊。庄公还车。 【原文】

周齐将杞梁、名殖。战死于莒。其妻迎尸。哭之哀。而变国俗。庄公归。遇之于涂。使人吊焉。对曰。如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无罪。则殖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君子谓杞梁妻之知礼。

郊吊有辞。重节义之礼也。国俗为变。极哀痛之礼也。己不失礼。而犹能使君不失礼。卒致齐侯还车。亲诣其室。成礼而去。其维持礼教多矣。宜其移风易俗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齐国的将军杞梁。名字就叫殖的。在莒的地方打仗死了。他的妻子把杞梁的尸首迎接回去。哭得非常的悲哀。竟把齐国的风俗、也变得喜欢哭了。那时候齐庄公回来。在路上遇见了。就差了人去吊丧。杞梁的妻子说。假使杞殖是有了罪的。那末君王何必屈辱了尊命来吊他呢。假使杞殖是没有罪的。那末杞殖还有了一所先人遗下来的破旧房子。那我不能够在郊野外受人家来吊的。齐庄公就回转了自己的车子。亲自到了杞梁的家里去。完成了吊丧的礼节。然后回去。因此君子都说杞梁的妻子、是很晓得礼法的。

八、【伯姬俟傅】

宋有伯姬。宫中夜火。保傅未俱。下堂不可。

19

【原文】

周宋共公夫人伯姬。鲁宣公之女也。公卒。弟元宗立。至平公时。值宫中夜失火。左右请少避。姬曰。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保母至。左右又请。姬曰。傅母未至也。岂可以乱而失礼。遂逮于火而焚死。年已六十矣。

吕坤曰、伯姬守礼。重于其身矣。夫礼以守身。若犯礼、安用身为。夜火延室。虽有他女同行。亦足以明心迹。姬待保母而行。已为过慎。乃保至傅未至。竟死于火而不行焉。守礼之严。千古一人耳。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宋国里共公的夫人。叫做伯姬。就是鲁国里宣公的女儿。宋共公死了。共公的弟弟元宗、立做宋国的国君。一直到了宋平公的时候。忽然宫里在晚上失了火。伯姬的用人。就请他逃避到没有火的地方去。伯姬说。做妇人的道理。假使没有保母和傅母跟着。在晚上时候、是不能够走到堂下去的。后来他的保母到来了。他的用人又叫他逃避。伯姬又说。可是傅母还没有到来呵。那里可以因为乱糟糟的当儿。就失了礼法呢。于是仍旧不肯起身。那火一阵阵的烧了过来。竟把他烧死了。这时候伯姬的年纪。已经有六十岁了。

九、【敬姜慎别】 敬姜年老。守礼勿谖。康子往见。门与言。

【原文】

周敬姜者。鲁大夫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叔祖母也。博达知礼。相夫教子。无不尽善。行年七十。如季氏。康子在朝。与之言。不应。从之。及寝门。不应而入。其后康子往见。敬姜门而与之言。不逾阈。孔子称其别于男女之礼。

以叔祖母与侄孙之亲。且年已七十。而在朝中不与言。在寝门内言不逾阈。其别于男女之礼严矣。至夜绩所论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各语。尤足为妇人持身之法。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叫做敬姜的女子。是鲁国大夫名字叫穆伯的夫人。就是名字叫文伯的母亲。也就是季康子的从堂叔祖母。他的学问很通达。很能够懂得礼法。帮助丈夫。教训儿子。没有一样不是尽善尽美的。当他年纪七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到季康子那儿去。这时候季康子刚刚在

20

公堂上。看见敬姜来了。就连忙同他讲话。敬姜也不答应。季康子就跟了他走。一直到了内室门了。敬姜终究不理季康子。自己走了进去。后来季康子去拜见他。敬姜就把门开了。自己立在门里。对季康子讲话。不走到门限外面来。所以孔夫子称美敬姜很懂得男女分别界限的礼节。

十、【孟仉留妇】

孟母仉氏。教子以礼。为母为姑。深明大体。 【原文】

周孟轲妻由氏。方暑而袒。孟子愠。不入。妇辞其姑仉氏曰。妇人在私室。见夫不行客礼。今夫子以客礼责妾。是客妾也。妇道不客宿。请归父母。孟母谓轲曰。礼、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人。不亦远乎。轲谢。遂留妇。

孟子不悦。以礼也。其妻求去。亦以礼也。孟母以礼明之。是孟子以礼。而犹未尽合礼也。其妻似失礼。而实未为失礼也。孟母训子。礼教多端。此第举其一隅耳。

【白话解释】

周朝鲁国有个孟夫子名叫孟轲。有一天、走到自己的房里去。他的妇人由氏。因为天气太热。刚把两只手臂露着、孟夫子就不高兴起来。不走进房里去了。他的妇人看了这个样子。就去辞别婆婆姓仉氏的。说、妇人家在自己的房间里。见丈夫是不行宾客的礼节。现在丈夫用宾客的礼节来责备我。那是把我当着客人看了。妇人家的道理。做客人是不能够过夜的。现在我只好回到爷娘家里去了。孟夫子的母亲、就对儿子孟轲道。礼记里说着、将要走上堂的时候。声音一定要高些。可以叫人家听见的。将要走进门限的时候。眼睛一定向下看。是恐怕看见了人家的过失。现在你自己对那礼节上还不明白。反而要去责备人家。那不是离着礼法太远了吗。孟轲夫子就谢谢母亲指点他的过失。于是留住了他的妇人。

十一、【宿瘤采桑】

齐宿瘤女。东郭采桑。不视车马。见重愍王。 【原文】

周齐东郭采桑女。项有大瘤。故号曰宿瘤。湣王出游。车骑甚盛。百姓尽趋观。女采桑如故。目不一视。王召问之。应对有礼。悦其贤。命后车载之。女曰。不受父母之教而随大王。是奔女也。王大惭。称为圣女。以金百镒聘为后。用其言。而期月之间。威震邻国。诸侯朝之。

21

吕坤谓女子岂在色哉。一宿瘤也。恪遵父命。采桑不睨。且其识见高远。应对有礼。湣王用其言。齐国因以大治。彼尤物者。徒倾人城国耳。何以为哉。何以为哉。

【白话解释】

周朝齐国的东城。有个采桑的女子。他的项颈里有个大瘤。所以人家都叫他宿瘤女。有一天、齐国湣王出外游玩。跟从的人非常多。哄动了百姓们、就都去看齐湣王了。只有宿瘤女仍然自己采着桑。一眼也不看。齐湣王觉得很奇怪。就把他叫了来问他。宿瘤女的应对很有礼节。齐湣王看了他很贤德。心里非常喜欢。就叫后头的车子载他到宫里去。宿瘤女说。没有受着爷娘的命令、就跟了大王去。那不是成了私下逃走的女子吗。齐湣王听了。非常惭愧。称他是个圣女。就用了二千四百两黄金做聘礼。聘了宿瘤女来做皇后。用了他的话来办理国事。果然不到一年工夫。齐国的威名震动了邻国。各国诸侯都来朝见齐王了。

十二、【卫宗二顺】

卫宗二顺。同气相求。夫人惭让。傅妾泣留。 【原文】

周卫君卒、夫人无子。而傅妾子立。供养夫人甚谨。傅妾事夫人亦愈谨。夫人以无子。礼应斥绌。而反辱主君之母。深自内惭。愿出居外。傅妾以三不祥泣对。夫人终愿居外。傅妾欲自杀。其子泣而守之。夫人惧。遂许留焉。人称为卫宗二顺。

吕坤曰。古妇人无子。五十出为女师。未闻此礼通于天子诸侯。而卫夫人不敢以嫡自安。必有见哉。若傅妾不敢以小贵变节。守分终身。礼意周至。尤堪钦佩。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卫国的国君死了。夫人是没有儿子的。所以就立了傅妾的儿子做国君。新国君奉养夫人非常恭谨。傅妾服侍夫人也愈加恭谨了。夫人因为自己没有儿子。照古礼上、是应当被黜到外边去的。现在反而要国君的母亲来服侍他。觉得很惭愧。心里很不安。就情愿自己住到外边去。傅妾就哭着对夫人说了三种不吉祥的理由。夫人一定要住到外边去。傅妾劝他不理。就要自杀了。傅妾的儿子恐怕自己的母亲真有个不测。所以流着眼泪、看守着自己的母亲。夫人也恐怕傅妾真个自杀。也就答应留住在宫里了。当时的人。称赞他们是卫宗二顺。

22

十三、【班姬辞辇】

汉班婕妤。媲美樊姬。帝欲同辇。执礼以辞。 【原文】

汉成帝婕妤班氏。校尉况之女。彪之姑也。帝游后庭。欲与同辇。班姬辞曰。妾观古圣帝明王。皆有贤人正士侍其左右。惟衰世之君。乃有女嬖在侧。妾不敢恃爱以累圣明。帝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帝常称善焉。

吕坤谓同辇之宠。皆后妃嫔御所祷而求之也。班姬既辞而后谏。可谓受宠若惊矣。至其后为赵飞燕姊妹妒宠。争进所谮。从容辨谤。义正词严。自求供事太后于长信宫以避妒。不贤而能之乎。

【白话解释】

汉朝成帝的妃子。做着婕妤官的班氏。就叫班姬。是做校尉官名叫班况的女儿。就是班彪的姑母。有一天、汉成帝到后宫去游玩。要叫班姬同坐了车子去耍。班姬不肯。就辞谢着说。我晓得古来圣明的皇帝。都有贤良方正的人跟着他的左右。只有衰乱时候的君主。才有宠爱的女子在旁边跟着。我不敢因为皇上爱我、来妨害皇上的圣明呵。汉成帝觉得这个话。讲得很不错。就不叫班姬同去玩了。后来太后晓得了这件事。很高兴的说。古时候有个樊姬。现在有个班婕妤了。班姬每逢去见皇帝、或者上疏子到皇帝那儿。必定依了古礼的法则。汉成帝常常称赞他的。

十四、【杨刘责子】

刘氏达礼。其子醉归。不见十日。痛责其非。 【原文】

汉杨元琮母刘氏。字泰瑛。益都人。贞顺达礼。早寡。有四子。元琮其长也。常出饮酒。自御而归。刘氏不见十日。元琮因诸弟谢过。刘氏乃数之曰。夫饮食有节。不至沉湎者。礼也。汝乃荒慢无礼。自为败首。何以帅诸弟乎。

禹恶旨酒而好善言。盖酒以成礼。亦易以败礼。冠昬丧祭。以酒成礼也。惟酒无量。不及乱。常出饮酒。已失礼矣。自御而归。失礼之甚。刘氏贞顺达礼。宜其十日不予见也。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杨元琮的母亲刘氏。表字叫做泰瑛。是益都地方的人。他的做人贞节和顺。并且通达礼仪。他的丈夫早早去世了。生有四个儿子。杨元琮就是他的长子。时常到外面去喝酒。并且自己赶着车子

23

回来。刘氏就有十天不许儿子见他的面。杨元琮就领了三个弟弟。到母亲面前去谢罪。刘氏就责备着杨元琮道。你要晓得喝酒是要有节制。不至于沉溺在酒里。那才是合着礼法的。现在你喝酒喝得这样的醉。真正是荒唐已极。没有礼体。你自己先第一个破坏了礼法。将来怎么可以领导这许多弟弟呢。

十五、【规妻礼宗】

皇甫规妻。骂卓不从。速尽为惠。无愧礼宗。 【原文】

汉皇甫规继妻。善属文。工草书。规卒。董卓慕其名。强聘焉。乃缞服跪卓门。以礼哀求。卓不听。遂起骂卓曰。羌胡之种。敢行非礼于尔君夫人耶。卓怒。以其头悬车轭。鞭扑交下。规妻谓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骂不绝口而死。后人图其像。号曰礼宗。

吕坤曰。哀哉皇甫妻也。有色有文有礼。而早丧其夫。义哉皇甫妻也。强之以聘。威之以刑。而志不可夺。其跪卓乞免。以礼哀求。可谓从容不迫矣。不爱死。不求死。不畏死。不得已而后死。其善用死者哉。

【白话解释】

汉朝有个皇甫规的后妻。学问很好。并且能够做文章。又写得一手好草书。皇甫规死了以后。那时候有个大奸臣叫董卓的。听到了皇甫夫人的名气。心里很羡慕他。就用强硬手段下了聘去娶他。皇甫夫人就穿了丧服。跪在董卓的门前。用了礼节苦苦的哀求。可是董卓不肯听他。皇甫夫人就立起来骂着董卓说。你这个蛮夷的坏坯种子。敢向你的君夫人行着非礼吗。董卓听了大怒。就把他的头、吊在车子里扼马颈的木头上。把鞭子像雨点一样的打下去。皇甫夫人就对那打他的人说。你们为什么不打得再加重一点的。快些打死我就好了。他死的时候。把董卓不绝口的骂。后来人家就把皇甫夫人的形像画了起来。称呼他叫做礼宗。

十六、【韦宋宣文】

韦母宋氏。耄耋辛勤。隔纱讲礼。号宣文君。 【原文】

前秦苻坚时。礼乐遗缺。周官礼注。不得其师。闻太常韦逞母宋氏。传其父业。虽遭丧乱。不忘所授。年八十余。视听无缺。乃就宋氏家。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绛纱受业。号宋氏为宣文君。赐侍婢十人。由是周礼之学。盛行于世。

考宋氏家世以儒学传。幼丧母。其父无子。躬自养之。及长。授以

24

周官音义。勿令绝世。乃以八十之年。尚隔绛纱以授生徒。而周官音义。赖以大行。赐号宣文。不亦宜乎。圣经贤传。固妇人所不废也。

【白话解释】

五胡前秦苻坚的时候。因为时世多乱。所以礼乐散缺。周官礼注、找不到能够讲解的先生。后来打听着做太常官韦逞的母亲宋老夫人。他传了他父亲的学问。虽然逢着了乱世。但是他父亲所传授他的。宋老夫人一些也没有忘记。年纪八十多岁了。眼睛还没有花。耳朵也没有聋。于是就在宋老夫人的家里。立了一个讲堂。叫一百二十个生员。隔了一层红色的纱帏去听讲。称呼宋老夫人叫做宣文君。秦王并且送了他十个丫鬟去服侍他。自从宣文君讲解了周礼以后。因此周礼的学问。天下就很盛行了。

十七、【兒女拒辱】

泾州兒女。许嫁未婚。虽系夫妇。拒绝淫奔。 【原文】

后魏泾州兒氏女。许嫁彭老生。家贫。常自舂汲以养亲。老生往犯之。不从。老生曰。汝终为吾妇。女曰。女道正终。妇道正始。礼未成。何相辱。老生苦相逼。女变色坚拒。老生怒而刺之。女曰。我所以执节。正为君守身。不敢苟从耳。言讫而绝。官罪老生。诏旌其墓曰贞女。

按兒女或作兕先氏女。以老生不禀父母。擅相陵辱。欲苟行无礼。故宁身死耳。吕坤曰。兒女贤乎哉。固吾夫也。而合卺未行。宁死不为苟合之事。况非其夫者乎。彼窥穴逾墙者。其夫耶非耶。

【白话解释】

后魏泾州地方。有个姓兒的女子。是许给彭老生做妻子。女子的家里很穷苦。所以自己常常舂着米、汲着水。得了钱来供养爷娘。有一天、兒姓女子又到那边去汲水。彭老生就去强奸他。兒姓女子不肯。彭老生说。你将来终是我的妻子呵。兒姓女子道。做女子的道理。要正大光明般完结。做妇人的道理。要正大光明般开始。现在还没有行过结婚的礼。那里可以呢。彭老生苦苦的强逼他。兒姓女子变了脸一定不肯。彭老生恨起来了。就拿出刀来把他刺了几刀。兒姓女子忍着痛说。我的所以固执贞节。正是为你守着身体。因此不敢苟且从你的呵。说完了话。就绝命了。后来官厅里晓得了。就把彭老生判了罪。皇帝下了诏书。在兒姓女子的坟上面。表着贞女两个字。

十八、【露筋死蚊】

25

唐淮安女。庙号露筋。别嫌宿草。不避多蚊。 【原文】

唐淮安女。年十八。兵乱。母被掠。女与嫂往求之。过高邮。其地蚊盛。夜若轰雷。非帐中不能避。有男子招入帐。嫂从之。女曰。礼、男女别嫌。阿家为谁而可入耶。独露宿草莽中。竟为蚊嘬而死。筋有露者。土人立祠祀之。世传为露筋庙。

吕坤谓姑嫂同行。旦夕不离。即投民舍。稍避须臾。谁得议之。贞女守礼。重于生死如此。古时侍从无人。虽母子父女不同室。所谓男女有别也。无别而不苟合者有矣。未有苟合而不始于无别者也。

【白话解释】

唐朝淮安地方有个女子。年纪十八岁的时候。遇着了兵乱。把他的母亲捉去了。淮安女子就同了嫂嫂去寻他的母亲。路过高邮的地方。那个地方的蚊虫多极了。到了夜间。蚊虫的响声、隆隆地像天上打雷一样。简直除了帐子里。就没有逃避的地方了。他们姑嫂两个人。到了那里。没有办法了。有一个男子、叫他们到帐子里去躲避。嫂嫂就跟了去。淮安女子说。讲起礼法来。男人和女人应当分别嫌疑的。那一家是什么人家、也不晓得。怎么可以同了他进去呢。就独自一个人、在草里露宿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早晨。才见他果然给蚊虫咬死了。肉里面的筋。也有露出来的。高邮地方的人、就造了一所庙来纪念他。后世就把这个庙、叫做露筋庙。

十九、【岐阳损抑】

岐阳公主。敬事舅姑。深自损抑。不用官奴。 【原文】

唐杜悰、尚岐阳公主。归家。主拜起用家人礼。事舅姑以孝闻。所赐奴婢。皆奏还。另市用之。时国婿豪横。主愈加损抑。悰为澧州刺史。主与偕。从婢乘驴。不肉食。州县供具。悉拒不受。姑寝疾。主不解衣者数月。药糜不尝不进。开成中。请偕悰入朝。卒于道。谥曰庄淑。

妇道之衰也久矣。贵嫁贱。富嫁贫。则慢视舅姑。轻侮夫婿。见夫党尊长。则倨傲轻浮。此皆无知妇女。识者笑之。而彼方志骄意得。毫不知愧。今观岐阳公主。天子之女。克谨妇道如此。可谓贤矣。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杜悰娶了岐阳公主做妻子。回到杜家来。岐阳公主并不因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有身分。一切起拜、都用普通人在家里的礼节。

26

服侍公婆、很有孝顺的声闻。所有皇帝给他的男女用人。仍旧都还了皇帝。另外自己去买来使用。那个时候的驸马。都非常奢侈。非常横暴。岐阳公主越加谦恭自抑了。杜悰到澧州地方去做刺史官。岐阳公主跟了同去。他的丫鬟只坐驴子。不吃肉。州里和县里的官。有送东西来的。他都拒绝了一概弗受。后来他的婆婆有病、睡在床上。岐阳公主去服侍婆婆。衣服也不脱的、有好几个月。每逢给婆婆吃的药、吃的粥。自己不尝过。是不给婆婆吃的。到了文宗皇帝开成年间。岐阳公主请求和杜悰一同进京去、朝见皇帝。在半路上死了。皇帝就给他一个谥法。是庄淑两个字。

二十、【程侯盛德】

程妻侯氏。禀命而行。治家整肃。教子成名。 【原文】

宋程晌妻侯氏。事舅姑孝谨。遇亲戚爱敬。与晌相待如宾。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抚爱诸庶。不异己出。存视孤叔。常均己子。治家有法。不严而整。未尝鞭扑奴婢。惟诸子有过不掩。尝曰。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耳。二子灏颐均贵。封上谷郡君。

吕坤曰。庶子从叔、妇人所厌恶者也。夫人视如己子。幼子、妇人所溺爱者也。夫人俨若严师。小臧获、妇人所责备者也。夫人不轻笞扑。慈而正。严而恩。二子皆为大儒。有自哉。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程晌的妻子侯夫人。服侍他的公婆很孝顺、又很小心。待遇亲戚很爱怜、又很恭敬。和他的丈夫程晌。两个人相待、像客人一样的恭敬。就是小小的事情。也不曾自己专主。一定要禀过了才敢去做。抚养爱惜庶出的儿子。同自己生的没有两样。看待那死了父亲的叔叔。吃的、穿的、都和自己的儿子一样平均。侯夫人治理家务、很有法度。虽然并不严厉。但是很整齐的。他弗曾打过用人。不过几个儿子有了错处。就不肯给他们遮盖。他说。人家儿子的所以不上进。就是为了做母亲的常常替他遮盖错处、不给父亲知道的缘故。侯夫人的两个儿子。就是大程夫子程灏、和二程夫子程颐。后来都做了官。所以封了侯夫人做上谷郡君。

二十一、【申国家规】

申国夫人。严于教子。事事循规。必恭敬止。 【原文】

宋吕荣公希哲母申国夫人。教子事事循规蹈矩。甫十岁。祁寒暑雨。

27

侍立终日。不命之坐不敢坐。日必冠带见长者。平居酷暑。在长者侧。不得去巾袜。衣服惟谨。不入茶坊酒肆。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不正之书。未尝一接于目。故公德器成就。大异于人。

吕坤曰。善教子者。一严之外无他术。善用严者。一慎之外无他道。今人教子。每事疏忽宽纵。不耐留心。及德性已坏。而笞扑日加。徒令伤恩。无救于晚。视申国夫人。可以悟矣。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姓吕封荣国公的人。名字就叫吕希哲。他的母亲申国夫人。教训儿子。样样事情都要有规有矩。吕希哲年纪只有十岁的时候。就无论大冷大热。镇日立在他的母亲身旁。母亲不叫他坐。他是不敢坐的。天天一定要整齐了衣帽见长辈。平常在家里。不管天气怎样的热。在长辈身边。不准脱去头上的巾、和脚上的袜的。衣服必定要整齐。也不准到茶坊酒肆里去。所以市井上不正当的说话。不正当的声音。吕希哲的耳朵里。并没有听得过。不正经的书本。吕希哲的眼睛里。没有看见过。所以后来吕希哲成就了有德行的大器。和别人家是大不相同的。

二十二、【意辛礼法】

辽萧意辛。礼法是遵。不言魇魅。修己安人。 【原文】

辽耶律奴妻萧意辛。附马陶苏干女也。会娣姒争言厌魅以取夫宠。萧曰。厌魅不如礼法。众问若何。萧曰。修己以谨。奉长以敬。事夫以柔。抚下以宽。此之谓礼法。有此四者。夫自不敢轻易。众皆惭服。后其夫被诬当流。萧奏准俱行。在贬所亲执役事。事夫礼敬有加。

富贵家妇女。不知事夫之道。辄以心计手段。固宠取怜。风气日坏。至用厌魅。尤不堪言矣。萧氏礼法。诚属救时良箴。且皆从体验中来。观其颠沛随贬。服劳致敬。未尝忘礼。卒见召还。非行礼之效乎。

【白话解释】

辽国耶律奴的妻子。名叫萧意辛。是附马陶苏干的女儿。有一天、他们妯娌间。大家谈着、用那邪法来、取得丈夫的宠爱。萧意辛说。用邪法、比不来用礼法的好。大家就问萧意辛怎么样叫做用礼法。萧意辛说。自己的行为要谨慎。奉侍长辈们要恭敬。待丈夫要温柔和顺。对小辈要宽洪量大。这个样子就叫做礼法。上面所说的四种、样样做到了。那末丈夫自然不敢看轻了。大家听了萧意辛的话。都觉得又惭愧、又佩服。后来他的丈夫被人家诬告。照法律应当充军。萧意辛就奏明皇上。

28

准他跟丈夫同去。到了充军的地点。在那边、自己做着一切的劳苦事务。服侍丈夫更加有礼、更加敬重了。

二十三、【独吉整肃】

金独吉氏。不辱夫君。殉城遗嘱。覆尸火焚。 【原文】

金撒合辇妻独吉氏。自幼端谨。动遵礼法。元兵围城。辇发背疽。不能军。氏曰。君恩深厚。当力战而死。辇力疾巡城。氏悉以资货给家人。曰、我死则舁之榻上。覆以衾。举火焚之。遂入室自经。辇归。恸哭曰。夫人不辱我。我可辱朝廷乎。乃焚尸。城陷。辇力战不支。投濠死。

吕坤谓独吉氏、胡妇女也。恐辱于兵。乃能从容就死。死犹覆面焚尸。不使暴露。其重礼如此。忠臣节妇。各蹈水火以成仁。则生于华夏礼义之邦者。当知所止矣。

【白话解释】

金国里有个撒合辇的妻子叫做独吉氏。他从小时候。行为就很端正谨慎。一切行动。都依照礼法做。后来元朝的兵、把城池围困了起来。撒合辇背上生了一颗疮。很是利害。不能够同元朝的兵打仗了。独吉氏说。你受了皇上的恩典。非常深厚。应当尽力和人家战死才好。撒合辇就带了病到城头上去巡守。独吉氏就尽数把家里的钱财货物。都交付了家里的人。并且说。我死了以后。就把我的尸首放在榻上。遮着了被。放把火烧了。说完话、就走进房里吊死了。等到撒合辇回得家里。看见妻子已经吊死了。就哭得很悲哀的说。夫人不负我。难道我可以负朝廷吗。于是用了火把独吉氏的尸首烧化了。后来元朝的兵打破了城。撒合辇就竭力的战争。可是支持不住了。就投在城河里死了。

二十四、【颜游端恪】

颜母游氏。教子成名。全家守礼。肃静无声。 【原文】

明颜从仕母游氏。怀宁人也。端庄诚恪。克勤克俭。督诸子学。无间昕夕。诸妇晨起。必整容问安否。稍懈。即以礼导之。诸子遇游氏垂询。必正襟以对。无敢或慢。同室数百指。平居不闻人声。里党则焉。后年八十余卒。

易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母何以亦称严。盖母不严。则妇子嘻嘻。遑言礼节。必父母俱严。内外齐肃。然后父子兄弟夫妇之间。

29

各尽其道。而家道以正。游氏治家以礼。殆深明易理欤。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颜从仕的母亲游氏。是怀宁地方的人。他的性情很端庄。并且很诚实恭敬。做人又能够勤谨、能够节俭。亲自监督着几个儿子读书。朝朝夜夜没有间断。许多媳妇早上起来。必定要整了妆。到游氏面前来问安。假使稍稍偷懒了一点。游氏就用礼法教导他们。儿子们逢着母亲问的时候。必定要正了衣襟回答母亲。不敢稍稍存着怠慢的心思。游氏家里共总有几百个人。可是平常时候。并没有一些声音听到的。乡里人家。都把游家当作榜样。后来游氏的年纪。一直活到八十几岁。

【绪余】

礼者。所以节文也。人之所异于禽兽者。以礼故也。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以诚敬为体。以威仪为用。以中正为则。以谦让为主。本天殽地。不失乎人伦规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谓守程四箴也。女子则以顺为正。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谓之四德。礼记内则等篇。叙论綦详。至若班昭著女诫。徐后垂内训。若昭著女论。王氏述女范。皆女子之深明于礼者也。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

礼篇

一、【蘧瑗敬上】

卫蘧伯玉。敬上知非。夜车止阙。见信宫闱。 【原文】

周卫蘧瑗、字伯玉。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南子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君子不以冥冥堕行。伯玉、贤大夫也。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公使问之。果伯玉也。

夫忠臣孝子。不以昭昭伸节。不以冥冥堕行。盖其礼、根于心。形诸外。悉出于至性至情。而非矫揉造作为之也。伯玉之不以暗昧废礼。

30

且能见信于深宫。而南子之智。实能及之。则加卫灵公一等矣。

【白话解释】

周朝卫国里有个贤人。姓蘧名瑗。表字伯玉。当他五十岁的时候。就感觉到以前四十九年的过失。有一天的晚上。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一同坐着宫里。忽然听见有一辆车子过来的声音。辚辚地响。到了公门口。就不响了。南子说。这辆车子上坐着的人。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说。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说。从礼节上讲。做臣子的人。走过君上的公门口。一定要下车。看见了君上驾路车的马。一定要行敬礼。这些都是表示着敬重君主的行为。凡是君子。不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就放弃了他的品行。蘧伯玉是个贤人君子。他平日服事君上很尽敬礼。这个人一定不肯在暗昧的地方失了礼的。卫灵公差了个人去问。原来果然是蘧伯玉。

二、【敬叔施散】

南宫敬叔。惟礼是循。家财施散。非欲速贫。 【原文】

周鲁南宫敬叔。尝随孔子适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初、敬叔以富得罪。奔卫。及反。载其宝以朝。孔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子游问何谓。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有后患也。敬叔闻之。遂循礼施散焉。

左传载孟僖子将卒。命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因属说与何忌、事孔子而学礼焉。以定其位。定位、正所以自立也。是敬叔与兄懿子。幸承父命。师事孔子。而能自立者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鲁国的南宫敬叔。有一次、跟了孔夫子到周朝去。在老子那儿问礼。在苌弘那儿访求古乐。当初。南宫敬叔为了家里太有钱了。在国内得了罪。逃到卫国去。等到回来的时候。在朝廷里用了许多宝贝。做贿赂。要求恢复了原官。孔夫子得知了这回事。就说。像他这样的买了官做。那末失了禄位的人。还不如早点穷了的。比较得好的多了。子游听了就问道。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孔夫子说。有了钱的人不讲究礼法。这是一种祸殃呵。南宫敬叔为了有钱的缘故。失了他的官位。可是他仍然不肯改过。我恐怕他将来还有后患呢。后来南宫敬叔得知了孔夫子的这番话。就依了礼。把财产施散了。

三、【颜回辩志】

31

颜回辩志。愿辅明王。敷其五教。礼为大防。 【原文】

周鲁颜回、随孔子北游农山。与子路子贡辩志。曰、回愿得明王而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斗争之患。则由无所用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孔子凛然曰。美哉德乎。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孔子为周公后尽礼之第一人。颜子为孔门中尽礼之第一人。孔子尝告以克己复礼为仁之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子事斯语。孔子所以许为用行舍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白话解释】

周朝鲁国的颜回。跟了孔夫子到北方去游玩农山。同了子路子贡辩论着各人的志愿。颜回说。我愿意遇见了一个贤明的君王。帮着他助理一切政事。传布着做父亲的教训要有义方、做母亲的要慈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做弟弟的要恭谨、做儿子的要孝顺、这样五种的教化。用礼乐去化导人民。叫百姓们不用修理城郭。也不必掘深沟池。家里的人没有离散的愁恨。过了千百年也没有战争的患难。这样说来。那末子路的勇敢。没有地方可用了。子贡的口才。也没有地方可施了。孔夫子听了他的一番话。很佩服他。就正色的说。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美满呵。不费钱财。不害百姓。不劳口舌。颜家的儿子就能具备了这几件的。

四、【子华言志】

子华好礼。章甫端庄。会同宗庙。摈相君王。 【原文】

周鲁公西赤字子华。尝侍孔子言志。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孔子曰。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贡曰。齐庄而能肃。志道而好礼。摈相两君之事焉。笃雅有节。公西赤之行也。孔子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乎。

孔子尝言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公西华礼乐会同。足靖诸侯之纷争。洵为救时之才。而以愿学为言。其让也。即其礼也。子路亦救时之才。第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故哂之耳。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鲁国公西赤。表字子华。有一回、侍立在孔夫子的身边。大家谈说各人的志愿。公西子华说。不是说我就能够做的了。不过我愿意学习的就是。宗庙里的事务。像诸侯大夫聚会的时候。我就穿了玄色

32

的礼服。戴了章甫的礼帽。替他们做一个小小的赞礼的人。孔夫子听得他很谦虚。就说。公西赤还说做了小的。那末那一个人能做了大的呢。子贡说。整齐端庄又能严肃。立志好道又有礼法。在两个诸侯会面的时候赞着礼。又很笃实文雅。这就是公西赤的行为。孔夫子对学生们说。你们要学习应接宾客的礼节。只是把公西赤当着榜样就是了。

五、【高柴端履】

高柴端履。守礼如愚。避难出走。不窦不逾。 【原文】

周卫高柴、字子羔。端履操。生平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仕卫为士师。治狱仁恕。蒯瞆之难。子羔出走。刖者守门。谓之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逾。又曰。于彼有隧。子羔曰。君子不窦。又曰。于此有室。子羔乃入避焉。

考子羔为鲁成宰。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羔将至。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筐。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羔为之衰。其礼教之化人如此。盖君子之德。以身先民。而民不遗其亲焉。

【白话解释】

周朝卫国的高柴。表字子羔。他的品行和操守。都非常端正。生平走路的时候。脚不践踏了人的影。正从地上出来的虫豸。他也不肯弄杀的。正在生长的草木。他也不肯去攀折的。守了爹娘的丧。没有声音地哭泣了三年。并没有微笑的时候。在卫国做了狱官。治理狱讼。很和平又很有仁心。后来卫国发生了蒯瞆的事故。国内扰乱了。高子羔就要离开卫国。走到城门口的时候。这时候、一个割去了脚的人守着城门。对高子羔说。那边有一个缺口。你可从那儿逃了的。高子羔说。君子不肯跳墙头的。那个守门的人又说。那边有一条地道。你可从那儿逃了的。高子羔说。君子不肯钻地洞的。那个人又说。这里有间房子。于是高子羔就走进了那间房子里躲避着。

六、【衅夏执礼】

周有衅夏。为鲁宗司。立妾献礼。对曰无之。 【原文】

周鲁衅夏。官宗人。哀公嬖公子荆之母。将以为夫人。使衅夏献其礼。对曰。无之。公怒曰。汝为宗司。立夫人。国之大礼焉。何谓无。对曰。周公及武公娶于薛。孝惠娶于商。自桓以下娶于齐。此礼有之。以妾为夫人。则固无其礼也。公卒立之。而以荆为世子。国人始恶之。

33

昭公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已不知礼矣。哀公不听衅夏之言。以嬖妾为夫人。则更不知礼。礼属于火。此司铎火之所以逾公宫乎。幸子服景伯命宰人出礼书。不然。周官一书。将荡然无存矣。

【白话解释】

周朝鲁国的衅夏。做了宗人官。这时候、鲁哀公很宠爱公子荆的母亲。想要立他做了夫人。就叫衅夏把册立夫人的礼节、拿了上来。衅夏说。这是没有的。鲁哀公生了气说。你做的管礼官。要晓得册立夫人。是国家的一种大礼。怎么可以说是没有的呢。他又回对道。鲁国的上代、周公和武公的夫人。都是正式迎娶薛国的。孝公惠公的夫人。都是正式迎娶商国的。自从桓公以下。都是正式迎娶齐国的。这种正正当当的礼节是有的。现在你把妾来立做了夫人。那末我们鲁国里。向来没有这种礼节的。鲁哀公不肯听。终于把公子荆的母亲。立做了夫人。把公子荆做了世子。从此以后。鲁国的人。就很厌恶他了。

七、【韩顺谢聘】

韩顺修道。同县相招。礼须来学。以谢隗嚣。 【原文】

汉韩顺、字子良。冀人。以素行清白。辟州宰。不诣。王莽末。隐于南山修道。同县隗嚣等起兵。以顺道术深远。遣人卑辞厚礼聘顺。欲以为师。顺因使谢曰。礼有来学。义无往教。即欲相师。但入深山来。嚣闻之矍然。不能强屈。其后嚣等皆灭。惟顺山栖安然。以贫洁自终。

修道以四勿为箴。重道以尊师为本。此礼之当然耳。隗嚣自称上将军。西州且大震矣。而韩顺山居修道。执操不回。因其使以拒其聘。夫固非自尊自大也。亦以礼绳之耳。隗嚣安能屈之哉。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有个姓韩名顺的。表字子良。是冀地方的人。因为他的品行。一向很清白。所以朝廷里征召他去做县官。韩顺不肯去。当王莽末年的时候。在南山地方隐下了修道。他同县的隗嚣一班人起了兵。因为羡慕韩顺的道术是很深远的。所以差了人送去很厚重的礼物。说着很客气的话。去聘请他来做了隗嚣一班人的老师。韩顺就对差来的人辞谢着说。照礼法上说。学生只有到老师那儿来学的。没有老师到了学生那儿去教的。就是要拜我做老师。那末到深山里来就好了。隗嚣听了很惊异。终没有方法去屈服他。后来隗嚣等一班人。都灭亡了。只有韩顺仍旧很安然地隐栖在深山里。他很贫苦很清白的尽了天年。

34

八、【张湛修整】

张湛好礼。幽室必恭。辄谏光武。不敢惰容。 【原文】

汉张湛矜严好礼。动止有则。虽居幽室。必自修整。遇妻子以礼法。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人或谓湛为诈。湛闻而笑曰。我诚诈也。人皆诈恶。我独诈善。不亦可乎。光武临朝。或有惰容。湛辄谏。尝乘白马。帝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后为太子太傅。

人惟持躬以礼。则凡不合礼之事。每不敢为其所知。甚且为君者亦畏其见知也。唐太宗死鹞于怀。畏魏徵知之也。玄宗引鉴不乐。畏韩休知之也。而光武每见湛。辄言白马生将复谏。非以其好礼乎。

【白话解释】

汉朝张湛的为人。谨严有礼。举动有法。虽然在幽暗的地方。也一定很整齐的。对待妻子也很恭谨。在乡党里的时候。言语很端详。脸色很方正。三辅地方的人。都把他做模范。有人说张湛这种行为都是诈伪的行为。张湛听到了。就笑着说。我就算是诈伪的。不过别人家诈伪的都是恶。我独诈伪的是善。岂不是也可以的么。光武皇帝在朝堂的时候。间或有点怠惰的神气。张湛一定劝谏的。张湛常常骑着白马。所以皇帝看见了张湛。每每说。白马生又要来劝谏我了。后来叫他做了太子太傅。

九、【曹褒儒宗】

曹褒继业。儒者所宗。诏定礼制。成竹在胸。 【原文】

汉曹褒、字叔通。父充。传庆氏礼。为博士。褒传父业。博文识古。为儒者宗。章帝朝。为博士。帝召其定礼制。班固以为宜广集诸儒。共议得失。帝曰。谚言作舍道旁。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昔尧作大章。一夔足矣。乃授褒叔孙通礼仪十二篇。命依礼条正以施行。

叔孙通起朝仪。诸侯王以下。莫不震肃。章帝以其制散略不合经。命褒条正之。乃巢堪班固。想继见阻。幸章帝深知儒生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以时立。毅然任之。冠婚吉凶制度。遂得以悉定尔。

【白话解释】

汉朝曹褒。表字叔通。他的父亲就叫曹充。受传了庆氏的礼学。做了博士。曹褒又受传了父亲的礼学。学问很博。古来的事也记得很多。所以做了当时一班读书人的宗主。他在章帝的时候。做了博士。皇帝命他议定礼法的制度。班固以为这件事很大。应当集合了许多有学问的人。

35

大家讨论得失。皇帝道。俗语说、在道路旁边造房子。三年工夫也不会造成功的。如若会合了礼学家。大家来讨论。这是叫他们来争论聚讼的了。从前尧帝作大章的乐。只用一个夔就够了。于是就把叔孙通的礼仪十二篇给了曹褒。命他一条条的修正了去施行。

十、【徐稺恭祭】

徐稺恭让。下榻陈蕃。鸡酒祭奠。不敢惮烦。 【原文】

汉徐稺恭俭义让。所居人服其德。太守陈蕃特设榻以礼之。去则悬其榻焉。郭林宗母丧。稺致生刍一束于其庐前而去。林宗曰。必徐孺子也。诗云。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当之。稺前后为诸公所辟。虽不就。及其死。必以只鸡絮酒往奠。奠毕即还。不见丧主。

语云。礼义生于富足。徐稺则贫而自食其力者也。尝事黄琼。琼没。稺无资前往会葬。赍磨镜具自随。所在取值。然后得前。何其深于礼义耶。陈蕃特设榻待之。林宗言无德当之。盖皆中心悦而诚服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徐稺。表字孺子。他的为人恭谨、节俭、仁义、谦让。所以凡是同他住着的人。都很佩服他的道德。太守陈蕃。特地给他备了一具卧榻。用礼去招待他。徐稺回去的时候。就把这具卧榻挂了起来。郭林宗的母亲死了。徐稺就送了一把干草去。放在坟旁边的茅蓬门口。就去了。郭林宗见了说。这个一定是徐孺子所干的。诗经里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不过我有什么道德可以当得起呢。有许多人陆续请徐稺去做官。徐稺虽然终不肯去。但是到了他们死了。他一定备了一只鸡一壶酒去祭奠的。可是祭完了就立刻回来。不见丧家的主人。

十一、【常林对客】

常林七岁。有客造门。临子字父。非礼不尊。 【原文】

魏常林、字伯槐。河内人。伯先之子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曰。伯先在否。林不答。客曰。何不拜。林曰。虽当下拜。临子字父。何拜之有。累官为刺史。司马懿以先辈视林。每见必拜。或曰。司马公贵重。君宜止之。林曰。贵则非我所知。拜亦非我所强也。言者惭而退。

陈寔之子元方。年七岁。而谓其父友之无信。常伯先之子林。亦七岁。则谓其父党之无礼。夫以七岁之幼童。而能知礼之所在。盖亦鲜矣。至薄司马懿而不止其拜。尤足称焉。

36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姓常名林的人。表字伯槐。是河内地方的人。就是常伯先的儿子。当他七岁的时候。有一个父亲的朋友。到他的家里来。问常林道。伯先在家里么。常林不去回对他的话。那个客人说。你看见了父亲的朋友。为什么不拜呢。常林说。虽然在道理上讲。我是应当拜你的。不过你对了儿子的面前。叫着人家父亲的名字。这也未免太无礼了。我还要拜你做什么呢。后来常林做到了刺史官。司马懿用先辈的礼节待常林。因此看见常林的时候。一定拜着。有人对他说。现在司马公很贵了。你应当劝住了他的拜才好。常林说。贵不贵我是不管的。就是拜也不是我勉强他的呵。那个说话的人。觉得很惭愧地走去了。

十二、【幸灵至恭】

幸灵辄拜。言必称名。任牛食稻。理乱正倾。 【原文】

晋幸灵性至恭。见人即先拜。辄言己名。小人或侵辱之。无愠色。凡草木之夭伤于山林者。必起理之。器物之倾覆于途路者。必举正之。父母尝使守稻。群牛食之。灵见而不驱。待牛去。乃往理其残乱者。父母见而问之。灵曰。此稻欲得终其性。牛犯之。灵可不收之乎。

礼在整饬。不可紊乱。故重礼之人。必先整饬己躬。推而整饬他人。整饬万物。盖发端于恭敬辞让也。幸灵见人先拜。其恭敬何如耶。言必称名。其辞让奚如耶。而其整饬且及于物类。不愧为圣道中人。

【白话解释】

晋朝有个幸灵。生性非常恭谨。看见了人。他一定先拜着。口里称着自己的名字。有一班小人。或者去侵犯他。羞辱他。他也没有恨怨的神气。凡是山上树林里的草木。有受了伤倒着的。他一定给他扶起了。器皿物件有在路上倒覆了的。他一定给他扶正了。有一回、他的爷娘叫他去管稻。一群牛来吃稻了。幸灵看见了。也不去赶牛。等到牛走去了。幸灵才走过去。理着残乱的稻。父亲和母亲看见了。就问他这是什么意思。幸灵说道。这些稻一定要成全了他的天性。可是那牛去侵犯了他。灵怎么可以不给他理值个清楚呢。

十三、【蔡约蹑屐】

蔡约蹑屐。不改操存。见称明帝。礼度之门。 【原文】

南齐蔡约、字景为。济阳考城人。兴宗之子也。夷淡不与世杂。少

37

尚宋孝武帝安吉公主。仕齐。累迁司徒左长史。明帝为录尚书补政。百官脱屐列席。约蹑屐不改。帝谓江佑曰。蔡氏是礼度之门。故自可悦。佑曰。大将军有揖客。复见于今。及卒。赠太常寺卿。

蹑屐不改。非故异于众也。盖秉于祖若父之方严耳。王耽之尝言蔡豫章在相府。武帝私宴之日。未尝相召。宋主狎侮群臣。致有王老伧刘老悭颜老齴等名称。独惮兴宗。不敢侵媟。故称礼度之门也。

【白话解释】

南齐的蔡约。表字景为。济阳考城地方的人。就是蔡兴宗的儿子。生性夷冲淡泊。不喜欢和世上一班人夹杂。从小就娶了宋孝武帝的女儿安吉公主做妻子。后来在齐朝做了司徒左长司的官。这时候。明帝还做着录尚书补政的官。朝上的百官都去贺他。坐席的时候。一班人都脱去了鞋子。只有蔡约穿着不脱。明帝对江佑说道。蔡家是一份有礼法的人家。所以他们家里出来的人的品行。是很可观的。江佑说。汉朝大将军卫青的座上。有个长揖不拜的宾客、名叫汲黯。到现在又见了降贵重礼的美事了。后来蔡约死了。封了太常寺卿。

十四、【柳靖下帷】

柳靖礼法。严肃家规。子弟有过。自责下帷。 【原文】

梁柳靖为河南广德二郡太守。皆著政绩。秩满还乡。闭门自守。所对惟琴书而已。足不历园亭。殆将十载。子弟奉之若严君。其有过者。靖必下帷自责。于是长幼相率拜谢于庭。然后见之。治家最有礼法。乡里亦慕而化之。或有不善者。皆曰、惟恐柳广德知之也。

许武弟不率教。跪庙自罪。缪彤妇求离异。掩户自挝。仇览妻孥有过。免冠自咎。皆汉代事也。乃柳靖子弟有过。则下帷自责。不特子弟谢之。甚且乡里化之。人各以礼法齐其家。又何难国治天下平乎。

【白话解释】

梁朝时候。柳靖做了河南广德两个地方的太守官。很有政绩。期限满了。就告了老。回到家里。关起了大门。独自养静。天天所对着的。只有琴书二种吧了。他的足迹不踏到园亭里有十年。子弟们敬奉他像严父一样。有时候、子弟们有了过失。柳靖一定放下了门幕。自己责问着。于是大大小小的人。在庭中拜着谢罪。他才肯见他们。柳靖的治家最有礼法。乡村里的人。也慢慢地受了他的感化了。有时候做了件不好的事。大家说、恐怕给柳广德晓得了。

38

十五、【庆明俨然】

庆明严肃。清德流传。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原文】

北魏长孙庆明。赐名俭。少方正。有操行。神采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文帝深敬之。时荆襄初附。诏俭都督三荆等十二州军。荆蛮旧俗。少不事长。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后为尚书。尝与群公侍坐。文帝谓左右曰。此公娴雅。孤每与语。肃然畏敬。恐有所失也。

鄫国公状貌魁伟。而神采严肃。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其门。亦不与见。其督荆时。务广农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吏部表请为构清德楼。文帝又赐改名为俭。其廉德可概见已。

【白话解释】

北魏的长孙庆明。皇帝送了他一个名字叫做俭。幼小时候。做人就很方正。有操守。神气很严肃。虽然在自己的私屋里。仍然镇天价很端庄的。没有放荡的样子。文帝非常敬重他。这时候荆襄地方初初来投降。皇帝就命长孙俭统领三荆等等地方十二州的军队。做了都督。荆蛮地方的旧习惯。小辈的人不去事奉长辈的。长孙俭觉得这个陋俗是不好的。就很殷勤地去劝导他们。教做儿子的要孝顺父亲母亲。做弟弟的要敬重哥哥。于是那地方的风俗就改了过来。后来长孙俭做了尚书。有一次、同了一班臣子、在皇帝的旁边坐着。文帝对左右的人说。这位先生又幽静。又文雅。我对他说话的时候。一定很肃然很恭敬的对他说。恐怕一个不留神就有了过失呵。

十六、【王珪循礼】

王珪宽裕。激浊扬清。公主下嫁。盥馈礼行。 【原文】

唐王珪性宽裕。尽心所事。故太宗重用之。上命品藻诸臣。自以为激浊扬清。嫉恶好善。余亦服其确论。上命珪为魏王泰师。泰见珪先拜。珪以师道自居。上以南平公主嫁珪之子敬直。珪曰。主上循礼法。当令公主谒见。以成国家之美。乃坐。令公主执笄行盥馈礼。

先君曰。王公、正直人也。能以礼自持。屈抑人主。为魏王师。以道自尊。公主下嫁。向不以妇礼事舅姑。珪独与妻就席坐。使行妇礼。非君臣遇合之深。焉能革此弊俗。

【白话解释】

39

唐朝时候。有个姓王名珪的人。生性非常宽和。尽力做着他职分内所应做的事。所以太宗皇帝非常重用他。有一次、皇上命他评品着当时候朝廷里的一班臣子。他自己批评自己。用了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八个字。这也可见得他的为人的一斑了。他批评别人的话。人家也说他批评得很的确。皇帝命王珪做了封魏王名泰的师傅。泰见了王珪先拜着了。王珪就用了先生见学生的礼答了。皇上把南平公主、嫁给了王珪的儿子名叫王敬直的做妻子。王珪就说。皇上是很讲礼法的。他一切的举动都依了礼做。应当教公主来拜见公公。以成就国家上的一段佳话。于是自己就坐下了。叫南平公主行了一个媳妇见公公的洗手进食礼。

十七、【窦仪重厚】

窦仪重厚。草制承恩。见帝跣足。不进苑门。 【原文】

宋窦仪、字可象。先是学士王著以酒失贬官。太祖谓宰相曰。深严之地。当使宿儒处之。范质对曰。窦仪清介重厚。太祖曰。非斯人不可。尝召仪草制。至苑门。见上岸帻跣足而坐。却立不肯进。上遽索冠带。而后召入。仪曰。陛下创业垂统。宜以礼示天下。上敛容谢之。

先君谓窦公、诚实君子也。守正不污。故深为太祖器重。太祖平蜀后。宫人有镜。背识乾德四年。上因与己年号同。召仪问之。对曰。此必蜀物。蜀主王衍有此号。上曰。宰相须用读书人。由是益礼儒者。

【白话解释】

宋朝的窦仪。表字可象。起先有个学士姓王名著的。因为酒醉了。犯了罪。免了官。太祖就对宰相说。宫殿里是深严的地方。应当选择一个品行老成、学问弘博的人来才好。范质说。窦仪的为人清介厚重。可以当这个重任的。太祖说。的确非那个人不可。有一天、皇帝召了窦仪去起草制书。到了宫门口。看见皇上还著了便服。露了额、赤了脚的坐着。窦仪就在宫门口立住了。不肯进去。皇帝立刻叫了人拿了冠带。穿著好了。窦仪才走进去。对皇帝说。皇上是个开国的皇帝。创了基业传给子孙。应当用礼法昭示天下。太祖听了就改了面色。谢着他的美意。

十八、【若冲谨饬】

若冲整饬。暑不解衣。坐无倾侧。明辨是非。 【原文】

宋郑若冲与汪陈楼三人同砚。相友善。汪等贵显。若冲不造其门。自置书塾。聚书数千。延师训子。虽卧病不废书。平居谨饬。虽盛暑、衣不露体。冠履虽敝无垢。口绝戏言。坐不倾侧。接后进如敌己。与人

40

交恐伤其意。至于明是非。辨义理。虽片辞不少贷。学者严惮焉。

考若冲少失怙恃。育于伯父章。未总角。已奇之。无他。以其平居谨饬也。稍长力学。耻为举子。故同里汪大献陈居仁楼钥辈。后皆贵显。未尝一造其门。而其饬躬维谨。尤足为天下后世法。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郑若冲。在幼小时候。是和汪大献陈居仁楼钥三个人。同在一块儿读书的。并且朋友间的感情都很好。后来汪陈楼三个人。都做了官、很贵显了。郑若冲却从不走到他们的家里去了。自己在家里设了一个家塾。置了好几千卷的书。请了一个先生来教儿子的书。自己就是在生病的时候。也从没有丢了书不看的。平日很谨慎修饰。就在大暑天。从不袒露了身体。鞋帽虽然破旧了。可是没有污秽的地方。口里没有游戏的话。坐的时候。从没有斜着靠了的。接待后辈的人。仍像待平辈一样的恭敬。和人家交往。常常恐怕伤了他的意。至于在辨明一件事的是和非、义和利的时候。他的意思就很坚决了。连一句话也不肯假借。读书的人都非常惧惮他。

十九、【王柏敬斋】

王柏主敬。持正履端。子弟白事。见必衣冠。 【原文】

宋王柏、号长啸。后著论语通旨。至居处恭。执事敬。惕然曰。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更号鲁斋。自著敬斋箴图。出一敬字。为日用躬行之则。夙兴见庙。治家严饬。当暑、闭阁静坐。子弟白事。非衣冠不见。垂殁。整冠端坐。挥妇女出寝门。惟子侄门人侍终。年七十有八。

士有万物皆备之身。而不以古今自任。经纶自期者。皆自遏其躬也。柏每以此语士大夫。由其爱人以德耳。所讲谢上蔡居敬贵穷理之旨。条畅莹白。听者悚然。意融心服。虽乡之耆德。亦执弟子礼焉。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王柏。起初别号长啸。后来他做了一部论语通旨。解释到居处恭执事敬的这两句。他就觉得心上很惊惧、很觉悟的样子。说道长啸这个名字。不是圣人门下恭敬的道理。于是就改了一个别号。叫做鲁斋。自己也做了一篇敬斋箴图。拈出了一个敬字。做着日用并且要亲自去实行的规则。天才亮的时候。就到家庙里去拜祖宗。治理家政。很严厉整齐。当夏天的时候。他就关了门、在阁子里静坐着。子弟们有事去禀白。非着好衣帽。是不见的。在他快要死的时候。整了帽。很端

41

正地坐着。命妇女都退出了房门。只有一班子侄和门人送了他的终。这时候、他的年纪已经有七十八岁了。

二十、【大和家规】

大和家事。依礼而行。岁时上寿。酌彼兕觥。 【原文】

元郑大和性方正。继其从兄文嗣主家事。严而有恩。冠昏丧葬。必稽朱子家礼而行。子弟有过。颁白者犹鞭之。每岁时。大和坐堂上。群从子弟皆盛衣冠。雁行立左序。以次进。拜跪奉觞上寿毕。肃容拱手自右出。足武相衔。无敢参差。见者嗟慕。谓为有三代遗风。

郑氏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一钱尺帛无敢私。家庭中凛如公府。子孙从化。虽尝仕宦。不敢一毫有违家法。诸妇不预家政。宗族里闾。怀之以恩。家畜两马。一出、则一为之不食。人以为孝义所感。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个郑大和。生性非常方正。他继续了他的堂哥哥郑文嗣管理了家务。很严肃又颇有恩惠。凡是他们家里。举行冠昏丧葬等等礼节的时候。他一定依照了晦庵先生所著的朱子家礼去施行。家里的子弟们有了过失。不管他是年纪老了、头发半白的人。总还要用家法去打他。到了四时八节的时候。郑大和坐在堂上。一班子侄们都穿戴了衣帽。照次序排着。立在左边。一个个又依着次序上去。拜跪了捧酒上去给他上寿。礼完了就谨肃了容色。拱着手从右边退出去。他们的脚步。大家都是相衔接的。不敢稍稍地参差了一点儿。看见他们行礼的人。都非常叹息佩服。说他们还有三代的遗风。

二十一、【钱唐争祀】

钱唐强直。立讲虞书。杞孔之礼。疏复其初。 【原文】

明钱唐为人强直。尝诏讲虞书。唐陛立而讲。或纠唐不知君臣礼。唐正色曰。以古圣帝之道陈于君。不跪不为倨。洪武二年。诏孔庙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唐疏言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报本之礼不可废。久之。乃用其言。

钱公不特争祀孔也。且尝争祀孟矣。明太祖尝览孟子。至草莽寇仇语。谓非人臣所宜言。议罢其配享。唐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廷臣莫不为唐危。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孟子配享亦旋复。

42

【白话解释】

明朝的钱唐。做人很刚强正直。有一次、皇帝命他讲解书经。钱唐就在殿阶上立着讲。有人弹参钱唐。说他不晓得君臣的礼节。钱唐正色说。对皇上陈说古来圣贤皇帝的治道。就是不跪下讲。也不能算是倨傲的事。洪武二年的时候。皇帝命孔庙的祭祀。只须在孔夫子的故乡曲阜地方举行。天下别的地方不必祭祀。钱唐就上了一封奏章。说、孔夫子的教化。是一直可以流传到万世。天下的人。个个都很尊敬他的教化。所以天下各地方。都要祭祀孔夫子。这是报本的大礼。无论如何是不能废除的。过了许多时候。才依了他的话。

二十二、【薛瑄复性】

薛瑄言动。共仰仪型。苍头悲泣。得免行刑。 【原文】

明薛瑄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言动咸可法。皆呼为薛夫子。时公卿见王振多趋拜。瑄独屹立。振趋拜之。瑄亦无加礼。乃诬瑄受贿。下狱论死。子三人。愿一子代死。二子充军。不允。及当行刑。振苍头泣于爨下。问其故。泣益悲。曰、闻今日薛夫子将刑也。振感动。乃免。

许止净谓薛夫子将行刑。而王振之苍头乃悲泣。岂非盛德感人。有不可思议者乎。三子求代死不允。而见苍头一泣得解。可知虽残忍小人。恻隐之心仍在。所惜者、不能扩充。反加梏亡耳。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薛瑄。他的修身和教训学人。都以回复了人心的本性为主。所以他的一言一动。都可以做人家的模范。一班人都叫他薛夫子的。这时候、王振非常有势力。朝廷里的大官。看见了王振就赶着下拜。独有薛瑄俨然立着不动。王振赶上前去向他下拜。薛瑄也不去回他的礼。于是王振恨极了。诬告薛瑄受了贿。就把他关在监牢里定了死罪。薛瑄有三个儿子。儿子们情愿一个代父亲死。两个去充军。可是王振总不肯答应。等到快要绑到法场里去行刑的时候。王振家里有个老用人。在灶下流着眼泪。王振见了。就问他是什么缘故。可是他哭得愈加悲伤了。说道。我晓得今天薛夫子快要去杀了。王振听了这句话。心里也感动了。于是就免了薛瑄的罪。

二十三、【潘府教民】

潘府知县。礼教传宣。衰绖疏请。执丧三年。 【原文】

明潘府为长乐知县。教民行朱子家礼。躬行郊野。劳问疾苦。宪宗

43

崩。孝宗践阼甫二十日。礼官请衰服御西角门视事。翌日释衰易素。府疏请行三年丧。不可废礼。疏入。衰绖待罪。诏礼官详议。尚书马文升知其贤。超拜广东提学副使。府以母老乞休。不待命即归。

丧礼、礼之大者。子为父。臣为君。皆斩衰三年。乌可短丧乎。孝宗恻怛由衷。麻衣视朝。百日未改。惟群臣佥谋短丧。府独衰绖上疏。以复三代旧制。此匡扶礼教实多。且教民行朱子家礼。洵致君泽民矣。

【白话解释】

明朝有个姓潘名府的人。在长乐地方做了知县官。教百姓一切要依照晦庵先生所著的朱子家礼去做。自己亲自到郊野里去。慰问百姓们的疾苦。后来宪宗皇帝死了。孝宗做了皇帝才二十天。礼官请皇上穿了粗麻的丧服在西角门那儿办事。第二天就脱了粗麻丧服换了素服。潘府上奏章去说。请皇上要实行三年的丧。不可废了礼。这封奏章上去了以后。他就穿了丧服等候办罪。皇上就命礼官把这件事详细讨论。尚书马文升很知道他的贤良。就给他升了广东的提学副使。潘府因为母亲的年纪老了。就请求回去奉养母亲。还没有等到上面的批示出来。他就回去了。

二十四、【洪先行酒】

洪先及第。侍宴从容。冠带行酒。拂席至恭。 【原文】

明罗洪先、字达夫。嘉靖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事亲孝。父每速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遭父母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尝云。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卒谥文庄。

父速客。子行酒。礼也。而洪先已大魁天下。辞官告养以事双亲。每于其父宴客之时。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以荣其父。并及其父之宾。似为过礼乎。非也。礼云。父子不同席。则洪先冠带行酒。是礼也。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罗洪先。表字达夫。在嘉靖年间。中了状元。做了修撰官。就辞官回去。他服事父母非常孝顺。每逢他父亲请客的时候。罗洪先就穿了礼服来行酒。拂席授几。都很恭敬地做着。后来遭了爷娘的丧。睡在草荐上。用泥块做了枕头。吃的是蔬菜。足迹不踏进内室有三年。他常常说。读书人的学问在于用世。可是第一要把没有利欲做根本。山里有个石洞。从前有老虎在那里做窠的。他就在石洞里盖了一间茅屋。取名叫做石莲。谢绝了宾客。独自在一个榻上静静地坐着。有三

44

年不走出门外来。死了以后。谥法叫做文庄。

【绪余】

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故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伦常日用之间。无时无地。不立于礼。非礼无行也。吕东莱曰。夫礼也者。所以定尊卑。明贵贱。辨等列。序少长。习威仪。人所不能外其规矩者也。而况朝庙禘献。非礼不能昭其诚。冠婚丧祭。非礼不能尽其情。宾朋酬酢。非礼不能表其敬。礼之为用。岂可须臾离乎。人能以礼制心。则奸盗诈伪之端必不作。人能以礼制事。则犯上作乱之事必不为。故礼也者。持身涉世之要端。亦即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大法也。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

恭制

《德育课本》四集第三册

礼篇

一、【公乘责弟】

鲁公乘姒。责弟子皮。不习于礼。国相莫为。 【原文】

周鲁公乘子皮之姒。以族人死。哭之甚悲。子皮止姒曰。安之。吾今嫁姊矣。异日。子皮告姒曰。鲁君欲以我为相。姒曰。勿为也。子皮问何故。姒曰。临丧而言嫁。不习礼也。子不可以为相。子皮曰。姒欲嫁。何不早言。姒曰。吾岂欲以嫁之故、数子乎。子不习于礼而相国。非有天咎。必有人祸。子皮不听。竟为相。未期年。果被诛。

刘向谓公乘姒缘事而知弟之遇祸也。可谓智矣。待礼然后动。不苟触情。可谓贞矣。且言妇人之事。唱而后和。盖其深明于内则之礼耳。惟深明于礼者。乃能知人之非礼而相国。适以自取其祸也。

【白话解释】

周朝鲁国公乘子皮的姊姊。有一回、他族里的人死了。很悲伤的哭。公乘子皮就去劝姊姊道。你不要这样的哭了。我晓得了。我现在把你早点嫁给人家就是。过了好几天。公乘子皮就去告诉姊姊道。鲁国的国君。要叫我去做宰相。你道好不好呢。他的姊姊说。你还是不要去做的好。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q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