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定点歼灭战专项押题2主观题限

更新时间:2024-06-13 17: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歼灭高考5个主观题(第五练)

(限时30分钟)

26.某课题小组同学测量液态奶含氮量的实验过程如下:

辅助试剂NaOH溶液H3BO3

原理:液态奶――→(NH―→NH3――→(NH4)2B4O7溶液―→用标准盐酸滴4)2SO4溶液―加热吹出吸收定

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10.00 mL液态奶和辅助试剂,加热充分反应; ②将反应液转移到大试管中;

③按图中装置用水蒸气将NH3吹出,并用H3BO3溶液吸收(加热装置未画出); ④取下锥形瓶,滴加指示剂,用0.100 0 mol·L盐酸标准液滴定; ⑤重复测定数次,再用10.00 mL蒸馏水代替液态奶进行上述操作。 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1 2 3 4 5 样品和辅助试剂 10.00 mL液态奶、0.2 g催化剂、20 mL浓硫酸 10.00 mL液态奶、0.2 g催化剂、20 mL浓硫酸 10.00 mL液态奶、0.2 g催化剂、20 mL浓硫酸 10.00 mL液态奶、0.2 g催化剂、20 mL浓硫酸 10.00 mL蒸馏水、0.2 g催化剂、20 mL浓硫酸 消耗盐酸体积/mL 33.45 25.50 33.55 33.50 1.50 -1

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NH4)2B4O7重新转化为

H3B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的实验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做空白对照实验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4)计算10.00 mL液态奶中的含氮量应代入计算的盐酸体积是________ mL,该液态奶的含氮量为________ mg·mL。

1

-1

解析:(3)不做空白对照实验消耗的盐酸偏多,导致测出结果偏高。(4)去除实验编号2明显有误差的数据,平均消耗盐酸的体积是33.50 mL,再除去空白对照实验的数据得33.50 mL-1.5 mL=32.00 mL。2NH4~B4O7~2H,n(NH4)=0.003 2 mol,液态奶的含氮量=0.003 2 mol×14 g·mol-1-1

=0.004 48 g·mL=4.48 mg·mL。

10 mL

答案:(1)B4O7+2H+5H2O===4H3BO3

(2)圆底烧瓶 防止装置中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防止冷却时发生倒吸 (3)偏高 (4)32.00 4.48

27.氯酸镁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实验室制备Mg(ClO3)2·6H2O的流程如图:

2-

+-1

2-

已知:①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杂质; ②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过滤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MgO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加入NaClO3饱和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进一步制取Mg(ClO3)2·6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②将滤液冷却结晶;③过滤、洗涤。

(4)产品中Mg(ClO3)2·6H2O含量的测定:(已知Mg(ClO3)2·6H2O 的摩尔质量为299 g·mol)

步骤1:准确称量3.5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

步骤2:取10.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稀硫酸和20.00 mL 1.000 mol·L的FeSO4溶液,微热。

步骤3:冷却至室温,用0.100 mol·L K2Cr2O7溶液滴定剩余的Fe至终点。反应的方程式为Cr2O7+6Fe+14H===2Cr+6Fe+7H2O。

步骤4:将步骤2、3重复两次,计算得平均消耗K2Cr2O7溶液15.00 mL。 ①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2+

3+

3+-1

2+

-1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品中Mg(ClO3)2·6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解析:(1)过滤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加KMnO4的目的是氧化Fe使其转化为Fe,再加入BaCl2除去SO4,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主要为MgCl2、FeCl3,Fe发生水解:Fe+3H2O

3+

3+

3+

2+

3+

2-

Fe(OH)3+3H,加入的MgO与水解得到的H反应,促使上述

++

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使Fe转化为Fe(OH)3沉淀而与MgCl2分离,故加MgO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Fe(OH)3。(3)过滤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MgCl2,加入NaClO3后生成的NaCl的溶解度小,在饱和溶液中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故反应可以发生,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ClO3===Mg(ClO3)2+2NaCl↓;加入NaClO3后生成Mg(ClO3)2溶液和NaCl沉淀,可以先将混合物蒸发浓缩,使更多的NaCl沉淀析出,由于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同时为了减少Mg(ClO3)2的析出,必须在较高温度下过滤,得到Mg(ClO3)2滤液,洗涤沉淀得到NaCl产品。最后对滤液进行冷却结晶,得到Mg(ClO3)2·6H2O晶体。(4)①ClO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两者在酸性条件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O3+6Fe+6H===6Fe+Cl+3H2O。②根据Cr2O7+6Fe+14H===2Cr+6Fe+7H2O,K2Cr2O7溶液滴定的Fe的物质的量为(6×0.100×15.00×10)mol=9×10 mol,所以ClO3消耗的Fe的物质的量为(20×10-9×10) mol=0.011 mol,根据ClO3+6Fe+6H===6Fe+Cl+3H2O可得0.0110.011--ClO3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以原100 mL样品溶液中ClO3的物质的量为 mol×10

66=

0.110.110.11

mol,Mg(ClO3)2·6H2O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299)g,故61212

-3

-3

2+

3+

-3

-3

2+

2-

2+

3+

3+

2+

2+

2+

3+

0.11

12

Mg(ClO3)2·6H2O的质量分数为

3.50 g

×100%≈78.3%。

答案:(1)烧杯、漏斗、玻璃棒 (2)Fe(OH)3 (3)MgCl2+2NaClO3===Mg(ClO3)2+2NaCl↓ 蒸发浓缩(或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

(4)①ClO3+6Fe+6H===6Fe+Cl+3H2O ②78.3%

28.二氧化碳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以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已知:CO2(g)+3H2(g)

CH3OH(l)+H2O(l) ΔH=-131.0 kJ·mol;

-1

2+

3+

1-1

H2(g)+O2(g)===H2O(l) ΔH=-285.8 kJ·mol。

2

CH3OH(l)的燃烧热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催化剂作用下,CO2和CH4可以直接转化为乙酸: CO2(g)+CH4(g)

CH3COOH(g)

3

ΔH=+36.0 kJ·mol。

在不同温度下乙酸的生成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1

①当温度在250 ℃~300 ℃范围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当温度在300 ℃~400 ℃范围时,影响乙酸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使乙酸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D.降低压强

(3)高温下,CO2与足量的碳在密闭容器中实现反应: C(s)+CO2(g)

2CO(g)。

①向容积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加入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某温度下,若向该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 mol CO2,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体系中CO的百分含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向压强为p、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650 ℃时反应达到平衡,CO的体积分数为 40.0%,则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p),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若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V(CO2)∶V(CO)=5∶4 的混合气体,平衡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解析:(1)燃烧热是指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将题中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②×3-3-1

①可得:CH3OH(l)+O2(g)===CO2(g)+2H2O(l) ΔH=(-285.8 kJ·mol)×3-(-131.0

2kJ·mol)=-726.4 kJ·mol。(2)①当温度在250 ℃~300 ℃范围时,随温度的升高乙酸的生成速率反而减慢,主要原因是催化剂活性降低。当温度在300 ℃~400 ℃范围时,

4

-1

-1

随温度的升高乙酸的生成速率又有所上升,是因为此时影响乙酸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②因为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吸热反应,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欲使乙酸的平衡产率提高,可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增大压强,A、C项正确。(3)①由题图可得,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减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向该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 mol CO2,反应物浓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动。再通入CO2达到的平衡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达到的平衡互为等效平衡,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故达到新平衡后,体系中CO的百分含量变小。②设CO2的初始浓度为a mol·L,转化浓度为x mol·L,根据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C(s)+CO2(g)初始/(mol·L) a 0 转化/(mol·L) x 2x 平衡/(mol·L) a-x 2x 则有2x10.25a×100%=40.0%,解得x=a,所以CO2的转化率为×100%=25%。根据题a+x4a-1-1-1

-1

-1

2CO(g)

a3a5a?3a5a?-1

意可知,气体总浓度为+=(mol·L)。CO2的分压为p×?÷?=0.6p,CO的分压

244?44?p?a5a?为p×?÷?=0.4p,故Kp=≈0.267p。原平衡体系中V(CO2)∶V(CO)=3∶2,恒

0.6p?24?

压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充入V(CO2)∶V(CO)=5∶4的混合气体,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再通入CO,所以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1)-726.4 kJ·mol (2)①催化剂活性降低 温度 ②AC (3)①吸热 正向 变小 ②25%

4p(或0.267p) 逆向 15

-1

2

35.[选修③——物质结构与性质]B、N、Co均为新型材料的重要组成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o原子核外电子占据________种不同的能级,其中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Co能形成[Co(CNO)6]。

①1 mol该离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________(填化学式,任写一种)。

③C、N、O三种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④相同压强下,CO晶体的熔点高于N2晶体的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

(3)多硼酸根的结构之一为链状(如图1),化学式为________,其中B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

(4)BN晶体有多种结构,其中立方氮化硼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如图2)。 ①晶体的最小环中含有________个B原子。

②若晶胞参数为a nm,晶胞密度为ρ g·c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________。

解析:(1)基态Co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s2p3s3p3d4s,原子核外电子占据1s、2s、2p、3s、3p、3d、4s共7种不同的能级,其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2)①1 mol该离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3×6×6.02×10=18×6.02×10。②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CO2和CS2或N2O等。③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N中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变大,C、N、O三种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④相同压强下,CO晶体的熔点高于N2晶体的原因:CO为极性分子,N2为非极性分子,CO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更大。(3)多硼酸根化学式为BO2或(BO2)n,其中B原子形成2个σ键,最外层3个电子,又得一个,共4个价电子,形成σ键用去2个,有一个孤电子对,杂化形式为sp。(4)①晶体的最小环中含有3个B原子,3个N原子,形成6元环;立方氮化硼中,11-7-73

晶胞边长为a×10 cm,晶胞体积V=(a×10 cm),该晶胞中N原子个数=8×+6×=

824,B原子个数为4,立方氮化硼的密度ρ=

4M2

23

23

2

2

6

2

6

7

2

-3

n-

NAVNA

23

=4×25

a×10-710

3 g·cm,NA=3。

ρ a-3

23

答案:(1)7 3 (2)①18NA(或18×6.02×10等合理答案即可) ②CO2(或CS2、N2O等合理答案) ③N>O>C ④CO为极性分子,N2为非极性分子,CO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更大 (3)BO2[或(BO2)n] sp

10

(4)①3 ②3

ρa36.[选修⑤——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J是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一种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六元环。化合物J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23

n-2

6

已知:①A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氢,且峰面积之比为1∶2∶2∶1;

②有机物B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其产量可用来衡量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A+D―→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G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定I分子结构中官能团的光谱分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__种。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苯环上只有两个对位取代基 ③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以有机物B为原料,结合题给合成路线,写出制备1,3-丁二醇的转化流程图(无机化合物原料任选)。

解析:根据已知信息①并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A为苯环上连有—OH、—CHO的有机物,结合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氢,且峰面积之比为1∶2∶2∶1知A的结构简式为

,化学名称是对羟基苯甲醛(或4-羟基苯甲醛)。根据已知信息②可知,B为

乙烯,则C为乙醇,D为乙醛,A与D发生已知信息③的加成反应,生成的E为

,则F为,G为

。根据J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六元环可知,G与HCl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的H为,H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进行酸化,生成的I为

(5)E为,根据①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有酯基;②苯环上只

有两个对位取代基;③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有酚羟基,其含有酯基的取代基可以是—CH2CH2OOCH、—CH(CH3)OOCH、—CH2OOCCH3、—OOCCH2CH3、

—COOCH2CH3或—CH2COOCH3,故符合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6)运用逆合成分析法,倒推中间产物,确定合成路线。

答案:(1)对羟基苯甲醛(或4-羟基苯甲醛) 加成反应

7

Cu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

(3)碳碳双键、酚羟基、羧基 (4)红外光谱 (5)6 H2OO2(6)CH2===CH2催化剂、△――→CH3CH2OHCu――→CH3CHO ,△一定条件―― →

H2

――→催化剂、△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u6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