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二)第12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更新时间:2023-10-14 1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届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二) [第12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

变]

基础巩固

1.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B.mR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C.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D.细胞核遗传物质改变

2.对生物个体来说,细胞生命历程中非正常的变化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衰老 C.细胞癌变 D.细胞凋亡

3.导致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 C.细胞的新陈代谢旺盛 D.细胞能无限增殖 4.2011·广州二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不表达 B.癌变细胞的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 C.酪氨酸酶活性下降可导致出现白发

D.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 能力提升 5.2011·石景山质检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

A.正常生长

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血细胞 C.分泌抗体

D.杀死各种病原菌

6.下列属于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共同表现的是( ) A.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B.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C.遗传物质改变

D.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7.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8.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9.正常情况下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只能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 )

A.造血干细胞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造血干细胞是完全没有分化的细胞

C.造血干细胞有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酶 D.造血干细胞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基因 1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B.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C.细胞分化受基因控制,且不同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 D.环境污染加剧是当今癌症发病率升高的根本原因 12.下列有关干细胞和癌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具有正常分化能力,而癌细胞不具有

B.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癌细胞则不能 C.癌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而干细胞则只能分化不能分裂 D.干细胞和癌细胞的子细胞均不可逆地完成分化过程 13.2011·山东卷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14.2007年11月下旬,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宣布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人类“iPS 细胞”可以形成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以下有关“iPS 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iPS 细胞”分化为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iPS 细胞”有细胞周期,它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C.“iPS 细胞”既可分化形成神经元,也可用于制造心肌细胞,说明“iPS 细胞”在分裂时很容易发生突变

D.“iPS 细胞”只能分化成人体多种组织细胞是因为它不具有人体的完整基因组 1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B.脑细胞缺氧而死亡是细胞的坏死

C.分化后的不同功能的细胞内蛋白质和mRNA有差异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

16.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序列,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癌细胞中因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端粒酶而可以无限增殖。据此推断( )

A.正常细胞不含有端粒

B.正常细胞缺少组成端粒的原料 C.端粒与细胞分裂次数有关

D.含有端粒酶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17.图甲为人体的部分细胞分化示意图,图乙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甲

图乙 图K12-1

(1)图甲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细胞,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2)图甲中的皮肤细胞、肝细胞、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序号)。遗传物质存在的场所是________(填序号)。

(4)若图乙所示细胞为效应B细胞,则其抗体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外,所经历的结构依次为________(填序号),研究该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医院病理室为确诊某一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见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________。 (2)化学治疗可采用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从而影响癌基因的表达。

(3)某科研单位研制了一种新药X,为了验证该药物对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他们设计一个小的实验研究方案,请你完成该方案中空白处的填写:

①将肿瘤细胞的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A、B两组;

②在A组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在B组则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A、B两组置于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去掉培养液,把两组细胞做相应的处理,再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放射性强度。

④在检测中,如果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药物X的疗效好。

(4)如果确定该肿瘤为恶性,其分子水平上的原因是: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使细胞发生了转化。与良性细胞相比较,恶性细胞表面的________等物质减少,导致其容易在人体内分散和转移,这就是癌细胞的浸润性和扩散性。

挑战自我

19.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的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20世纪60年代,为了探究人的体细胞衰老的因素,一位科学家选取年轻女性体细胞和老年男性体细胞,进行了如下三次培养(细胞增殖),请仔细观察图并分析回答:

图K12-2

(1)巴氏小体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观察前必须对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

(2)第一次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实验结果是:老年男性体细胞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的衰老与环境________(“有关”、“无关”)。骨髓瘤细胞与实验中进行增殖的细胞相比较,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次实验结果有二:其一是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与年轻女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十二)

1.D [解析]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会出现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2.C [解析] 细胞的分化、凋亡和衰老都是生命历程中的正常现象,细胞的癌变和坏死不是。

3.B [解析] 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是因为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下降,失去接触抑制所致。

4.C [解析] 细胞凋亡过程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其过程涉及基因的表达;癌细胞代谢旺盛,核糖体数目增加;酪氨酸酶能催化酪氨酸生产黑色素,酪氨酸酶活性下降使黑色素的生成减少,导致头发变白。

5.B [解析] 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

6.A [解析] 细胞分化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了稳定性差异;癌变的细胞形态也发生了改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接触抑制减弱;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核变大,酶活性下降,代谢减慢。

7.D [解析] 细胞培养获得完整的生物个体,才体现出其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不能得到完整的生物个体,不是全能性的体现。

8.A [解析] 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但物质交换效率随着细胞变大而降低;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有变化;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凋亡,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活动加强,细胞编程性死亡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9.D [解析] 造血干细胞是专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在外界因素的诱导下也能分化为其他细胞,根本原因是核内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部遗传基因。

10.D [解析] 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11.D [解析] 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衰老的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变大;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环境污染加剧是当今癌症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12.A [解析] 干细胞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但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只能发育为某个器官或组织,不能发育为一个完整的个体;癌细胞有分裂能力,但不发生分化,只能无限增殖。

13.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A选项中,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发生了细胞分化,但玉米种子的胚本身是一个新的个体,不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B选项中,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形成新的个体,不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C选项中,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既发生了细胞分化,也体现出了细胞的全能性,但花粉是配子,与题干中“体细胞全能性”不符;D选项中,根韧皮部细胞是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的过程既发生了细胞分化,也体现出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14.B [解析] “iPS 细胞”的分化没有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所以没有体现出全能性,A错误;分化的过程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没有发生突变,C错误;分化的细胞也含有人体完整的基因组,D错误。

15.D [解析]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等过程,都要受基因的控制,其中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癌变的细胞,代谢增强,其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相对变短;细胞凋亡过程中,代谢减缓,且细胞不再分裂,故不存在细胞周期。

16.C [解析] 正常体细胞含端粒,但不存在端粒酶,随着分裂的进行端粒逐渐缩短,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能合成端粒,因而端粒不会缩短而可以无限增殖。

17.(1)a c

(2)基因选择性表达 (3)②⑧ ⑥⑩

(4)⑧⑦①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解析] (1)图甲显示,细胞a能分化为多种细胞,属于全能干细胞,c只能分化为血细胞,为专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的全能性更高。(2)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中心体,遗传物质存在于线粒体和细胞核中。(4)抗体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分泌过程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该过程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如给培养的细胞供给含放射性的亮氨酸来进行研究。

18.(1)线粒体 (2)RNA的转录

(3)②等量的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药物X ④A组的放射性强度大于B组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糖蛋白

[解析] (1)肿瘤细胞代谢旺盛,核糖体和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2)5-氟尿嘧啶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能够取代尿嘧啶从而干扰转录过程。(3)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注意分组对照,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若该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好,实验组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细胞内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就会减少。

19.(1)作为雌性细胞的标记 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液 (2)衰老细胞增殖次数少

(3)无关 遗传物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改变 (4)细胞不能增殖 细胞仍能旺盛增殖 细胞核

[解析] (1)巴氏小体可以作为雌性细胞的标记,男性没有巴氏小体。要观察染色体需要用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2)第一次培养,年轻女性的细胞增殖次数多,年老细胞增殖次数少。(3)第二次实验结果是:老年男性体细胞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的衰老与环境无关。(4)图中显示,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细胞不能增殖;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与年轻女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细胞增殖旺盛。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位于细胞核内。

高α考⌒试я题 ω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kj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