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因执着而精彩

更新时间:2023-10-01 00: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梦想因执着而精彩》

永兴镇白潭小学 朱会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作交流,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梦想因执着而精彩》。

“古希腊一位雕塑家几十年精心雕刻一座塑像,当他领报酬时,主人却说他没看见。雕塑家很坦然的说:上帝知道!心平气和的走了。当今社会功利化确实严重。我曾经说过,守住心便守住一切。上帝知道你!”这段话源自史袖德老师发给我的一条短信,是在2010年11月11日。至今,我每每读到它都会很受启发。是啊,我们做教育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真正为了我们的学生。执着的前行在通往我们每一个人平凡而又精彩的教育梦想之路上,才会拥有更多的坦然,拥有更多的收获!

今年4月21日——22日,我有幸参加了永威杯“第四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暨“教师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观摩研讨会。至今,回想起站在领奖台的那一幕,激动、欣慰之余,留给我更多的是沉思。

我觉得,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外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来自永兴镇白潭小学,那是一所地处偏远乡村、办学条件相当落后的农村小学。4年前,我和其他农村教师一样重复着单调而枯燥的教学生活,不了解外面热闹而精彩的教育世界。曾经的年少轻狂与不安现状的心

也一点点被现实工作环境的平淡渐渐冲刷的激情大减。2008年4月27日,那是一个改变我教育成长轨迹的特殊日子。那一天,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培养的白留营校长推荐我参加“尉氏县优秀教师交流中心”的开班典礼。从那一刻起,“交流中心”这个专属于我们尉氏县渴求进步年轻教师的成长家园,便深深植根于我的成长历程。它犹如一声春雷将我从迷茫中惊醒,我的教育热情再次被激活。从那一刻起,我认识了工作痴迷的史袖德、刘自学两位我县课改的领军人,认识了张建平、刘玉珠等教育专家,认识了孙青燕、曹金凤等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很多难能可贵的东西。同时,自己心中也渐渐燃起一团火,我要让这热情转化为自己深厚的专业底蕴与个人修养。于是,此后交流中心的每一次活动我从不落下,也从不迟到。无论在城区,还是几经辗转才能到达的蔡庄、庄头现场会我都能准时到达。真正把每一次交流活动当做自己的充电日与加油站,每一次交流后,我总按捺不住激动不已的心,总会提笔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文。记得有一次,我到蜜蜂赵明德小学听了三节艺术课,这三节课对我的思想冲击很大。因为身处农村小学,我自幼就缺少正规的艺术教育,所以这些课促使我不由想起当前我们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而思考我们的孩子受不到好的艺术教育是谁的责任?回家当晚,我就写下了《寻找心灵的支点》这篇文章,次日它便被挂到了《尉氏教研》的网站上。每当在教学中遇到困惑的时候,我会把活动中交流课上优秀教师的范例作参考。每当教学中遇到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素材,我也会及时记录,为积累教学经验做准备。于是,一篇篇

贴近数学教学的小文稿便自然生成。把它们及时投进《尉氏教研》邮箱,等待着与更多的老师交流、进步,成了我的又一期待。总之,就是为了一个目标:课堂的优化。回顾和交流中心一起走过的这4年里,我在不断地学习着、进步着、收获着,所以,我的教学生活是忙碌的、快乐的、充实的。我怎能不感恩于“尉氏县优秀教师交流中心”呢?

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来说,我们要有所进步,基层领导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由于工作原因我们没有太多的机会和时间接触外面的教育界。领导给我们的每一个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去珍惜。真得感谢我们学校白校长对我的大力培养,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能坚持4年如一日。更让我感动的是4月下旬的永威之行,更得到我们镇中心校翟三庆校长的大力支持。他在百忙之中,亲自专程带领中心校全体领导和我一起去参加颁奖典礼……他们都是我成长中的“贵人”。我总是会怀着感恩的心真诚的感激关心、帮助过我的每一位恩人。怀着这份感恩的心,在教学工作中,我总会把机会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锻炼、让他们进步。力争自己也能成为每一个孩子成长中的“贵人”。

如果说,外因是一个人成长中的必要条件,那么,内因则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史袖德老师曾在鼓励我进步的短信中说:“要做好教育没有爱绝对不行,仅凭爱心远远不够。爱是教育的条件,而教师专业化成长则是做好教育的关键。”所以,要让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进步与提高,唯有不断地读书学习。于是,读魏书生的《乐在民主育人中》、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等书籍成

了我工作之余、晚睡之前必做的一件事。每当读到精彩之处,我总会拿起笔把它们圈出来,反复的品味,之后摘抄在我的笔记本上。甚至有马上读给同为教师的老公听的想法,可是一看他正酣然入睡不好打扰了他。到了第二天我也会和他分享书中的精彩的。渐渐地从名家那里得到的知识多了,也发觉自己思考数学的敏锐性也高了,点滴小事都能引起我的深思。有一次,我不经意间看到了正上三年级的儿子一道关于估算的练习题,由他的计算我想到了前不久听到的吴正宪老师关于估算教学报告。觉得儿子可能犯了让估算流于形式的错误,饭后我到学校第一时间找到儿子的数学老师问他关于这道题的思考方法,得知老师也为学生不能活用而困惑。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写了一篇《估算的实际价值在哪里》的小案例文稿。在成长的道路上,独行是孤独的,也是后劲不足的。所以,除了按时参加县里的各种活动外,利用各种学习网站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老师共同学习是我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如《中国教师报》的香山会馆。在这里,通过与优秀教师的交流,增强了我努力钻研的勇气与能力。我也试着写下自己的见解,我的一篇教学案例分析《关于导语设计的一点看法》在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的电子版刊发,两条微语录也被采用。我相信,只有在大家的交流与学习中,对教育的理解才会更透彻。

回看这几年我的学习之路,2008年我获得县园丁杯优质课大赛的一等奖;2009年在刘自学主任的指导下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节课在河南省小学数学示范课大赛中被评为省示范课,同年《青年导报》以《怎一个“爱”字了得》介绍了我的成长之路;2010年被评

为县学科带头人和县师德标兵;2011年获开封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二等奖、县课改先进个人、教研室评为十佳通讯员;2010、2011年连续两年担任“国培计划”尉氏县小学数学的网络辅导教师。

回望我的成长之路,有艰辛、有收获。我体会最深的便是,只要有梦想,只要肯执着前行,山的那一边精彩的世界一定会等我们去领略。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v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