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上、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18 10: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遗传学试题库

一、 名词解释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heredity, inheritance): 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现象。 变异(variation):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

性状(traits):一个个体从亲代传递到下一代的特性。

基因(Gene): 携带从一代到下一代信息的遗传的物质单位和功能单位。

基因座(Locus,复Loci):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基因在遗传图谱上的位置。

基因型(Genotype):一个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包括一个个体的所有的基因。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等位基因(Alleles):在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座相同,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显性和隐性(Dominant and recessive):孟德尔把相对性状中能在F1显现出来的叫显性,不 表现出来的叫隐性。 测交(test cross):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亲本杂交,来测验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易被碱性染料

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

常染色质:是构成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折叠压缩程度低,染色较浅且着色均匀。

异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高, 处于聚缩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组分。 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 物质的存在形式。 拟表型: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叫做拟表 型。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并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致死基因: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必需基因:是那些当其突变后能导致致死表现型的基因。 配子致死:致死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

合子致死: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三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基因互作:不同对的两个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种遗传效应叫基因互作。

互补基因: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同一性状,其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抑制基因:有些基因(如I基因)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表现任何可见的表型效应,但可以完全抑制其他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类基因称为抑制基因.

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中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的)抑制(或掩盖)另一对显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

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在上位效应中,起抑制(或掩盖)作用的是一对隐性基因,孟德尔比率被修饰为9:3:4的现象。 显性上位(dominance epistasis):在上位效应中,起掩盖作用的是一个显性基因,使另一显性基因的表型被抑制,孟德尔F2的表型比率修饰为12:3:1。

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s) :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之外的染色体。 伴性遗传: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限性遗传:指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表达的现象。

剂量补偿效应:指的是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巴氏小体: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又称X染色质,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

连锁(Linkage):某些基因由于位于相同的染色体上,在一起遗传。这些在相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连锁。

连锁群(Linkage group):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称作一个连锁群。 完全连锁:是指杂种个体在形成配子时没有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的连锁遗传。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是指某种个体的连锁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的连锁遗传。 交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重组率(RF):测交后代中重组型或交换型数目占测交后代总数目的百分率定义为重组率。

三点测验:用三杂合体与三隐性个体测交的实验称为三点测验。 干涉:每发生一次单交换时,它的邻近也发生单交换的机会要减少一些的现象称为干涉。

遗传图距:两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图上相对距离的数量单位称为图距。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者半天然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

接合(conjugation):通过供体与受体之间的接触而传递DNA。

转化(transformation):是指游离的细菌DNA片段被吸收到不同的细菌细胞内(受体)。

转导(transduction):是指一种细菌的DNA片段经过温和的或经有缺陷的噬菌体传递给另一种细菌。

F-菌株:不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为受体接受遗传物质。 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为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既可转移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又可转移F因子。

F'因子:能使Hfr转变为F+,F'因子能整合,能切离,是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F因子。

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

普遍性转导:供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组装到转导颗粒中,从而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菌中。

特异性转导: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只能转导部分基因。

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个体差异明显,具有质的差别,用文字描述的性状称为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呈连续变异状态,个体差异不明显,不易分类,用数字描述的性状。

遗传率:是指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用h2表示。 广义遗传率:遗传方差占总的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狭义遗传率:是加性方差占总的表型方差的百分比。 近交:指血统、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繁殖。 近交系数: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唾腺染色体: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如果蝇、摇蚊幼虫的消化管(尤其是唾腺)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核中的一种可见的巨型染色体。 缺失:染色体丢失了某一片段。 倒位:一种和染色体结构有关的突变,即染色体上某片段在原来位置上发生180°翻转。

易位(translocation):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节段转移的现象。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量或结构的改变就称为染色体变异。 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单倍体:是指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生物体或细胞。 二倍体:则是指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倍数性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而增、减时。 非整倍性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在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个别1条或几条染色体。

整倍体:具有物种特有的一套或几套整倍数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非整倍体:染色体组中缺少或额外增加一条或若干条完整的染色细胞或二倍体生物。

多倍体: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三体:二倍体生物多一条染色体是三体即2n+1。

基因突变:一个基因突变为它的等位基因称为基因突变。

基因转变: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的现象称为基因转变。 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发生了基因转变的现象。

半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的一半或两个产物的各一半出现基因转变的现象。 自发突变:在自然情况下产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人为地应用一些物理、化学因素诱发的突变。 遗传物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转录:以DNA为模板,通过RNA聚合酶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启动子:RNA聚合酶起始转录时所结合的DNA区域称为启动子。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母性影响:由于核基因的产物在卵细胞中积累决定其子代的表型的一种遗传现象。

植物的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孢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基因型控制,而与花粉本身的基因型无关。

配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直接受配子体(花粉)自身的基因型控制。 群体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群体的遗传组成以及群体的遗传组成随时间的改变。

孟德尔群体:是在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关系的集合体。 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基因频率或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群体内特定基因座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选择系数:测量某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程度的数值。 适合度:在某种环境条件下,某已知基因型的个体将其基因传递到其后代基因库中的相对能力。

外显子:基因组DNA中出现在成熟RNA分子上的序列。

内含子: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 二、填空题

1、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假设这两个位点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若把真实遗传的高茎黄子叶个体与矮茎绿子叶个体进行杂交,F2中矮茎黄子叶的概率为_______。

2、人类中,苯丙酮尿症的常染色体隐性纯合体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缺馅。如果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一个正常表型的儿子。问:儿子是此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

3、大麦中,密穗对稀穗为显性,抗条诱对不抗条诱为显性。一个育种工作者现有一个能真实遗传的密穗染病材料和一个能真实遗传的稀穗抗病材料,他想用这两个材料杂交,以选出稳定的密穗抗病品种,

b、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异

c、受许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个基因的单独作用较小 d、也受遗传的制约,但本质上与孟德尔式遗传完全不同 11、AaBb的个体,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组合是() A、 Aa AA aa Bb BB bb B、 A a B b C 、AB Ab aB ab D、 Aa Ab aB Bb

12、己知黑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两个都是黑尿症基因携带者男女结婚,预测他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 A、1.00 B、0.75 C、0.50 D、0.25

13、小鼠中,黑色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决定。两个正常毛色的小鼠交配,产生了一个黑色雄鼠,该黑色雄鼠与一个正常毛色雌鼠再进行兄妹间交配,那么所产生的第一个小鼠是黑色的概率是(假设没有发生突变)()

A、0 B、1/4 C、1/3 D、1/2 E、1/8

14、在AAbbCCaaBBcc的杂交后,F2代的纯合隐性个体的比率是() A、0 B、1/8 C、1/3 D、1/32 E、1/64

15、玉米的染色体数为20条(10对),则胚囊和花粉管的管核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20,10 B、20,20 C、80,10 D、10,10

16、在家狗中,基因型A_B_为黑色,aaB_为赤褐色,A_bb为红色,aabb为柠檬色。一只黑狗和一只柠檬色狗交配生下一只柠檬色小狗。如果这只黑狗与另一只基因型相同的狗交配,那么予期子代中,黑色:红色:赤褐色:柠檬色的比例为()

A、9 :7 B、9 :3 :3 :1 C、12 :3 :1 D、9 :6 :1

17、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

A、三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18、下列那种叙述不是细胞质遗传所特有的()

A、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 B、F1代的正反交结果不同 C、细胞质遗传属母性遗传因此也称母性影响 D、不能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

19、a和b是不同顺反子的突变,基因型ab/++和a+/+b的表型分别为()

A、野生型和野生型 B、野生型和突变型 C、突变型和野生型 D、突变型和突变型

20、一个2倍体配子(AA)与该种正常的单倍体配子(a)结合,产生的后代是()

A、异源三倍体B、三体

C、由于三价体的随机分离几乎是不育的D:由于染色体缺乏同源性几乎是不育的

21、有一个杂交组合:AaBbCc × AaBbCc。假定这三个位点都是自由组合的,并呈完全显性,并有不同的表型。那么在后代中,表型完全同亲代的概率是()。

A、1/64 B、3/64 C、27/64 D、1/4

22、一个AB血型的男人与一个B血型的女人结婚,生了4个孩子,第一个是AB型,第二个为O型,第三个是AB型,第四个是A型。后来由于夫妻不合,丈夫提出离婚,声称经血型家系统分析,他不可能是所有的孩子父亲,他说的有道理吗?()

A、对,因为O型不是他的孩子 B、对、因为B型不是他的孩子

C、对、因为AB型不是他的孩子 D、对、因为一个以上的孩子不是他的

E、不对,因为所有孩子都是他的

23、家猫中有一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杂合时,呈现无尾性状(只有骨盆上有痕迹),而在纯合体时,又是致死的,那么当一无尾猫与另一无尾猫杂交时,子代表型为() A、全部无尾 B、3无尾:1正常 C、2无尾:1正常 D、1无尾:1正常 E、已知资料不能确定答案

24、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的情况下,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可以完全表现出来,这叫做()。

A、不完全显性遗传 B、显性遗传 C、隐性遗传 D、共显性遗传 25、在粗线期发生交换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 A 、一个DNA分子 B、两个DNA分子 C、四个DNA分子 D、八个DNA分子

26、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不连锁)作母本,去雄后授基因型为aabb玉米的花粉,其胚乳核的基因型为() A. AaBb或 Aabb B. AAaBBb或AAabbb C. AaaBbb或Aaabbb D. AAaBBb或AaaBbb

27、色盲是X连锁隐性遗传,一个表型正常的女人(其父是色盲)与一个视觉正常的男人结婚,你认为他们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A、100% B、75% C、50% D、25% E、以上答案均不对 28、玉米从雌雄同株转变为雌雄异株,是()的结果 A、基因突变 B、受精与否

C、环境作用 D、性染色体分离异常

29、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8种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如下:

ABc21% ABC4% Abc21% AbC4% aBC21% aBc4% abC21% abc4% 下列能表示3对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位置的是:() A、Ac/aC. B/b B、Ab/aB. C/c C、A/a. Bc/bC D、AbC/aBc 30、根据基因突变的可逆性,A可以变成a,a可以变成A。如果A→a的突变率为U,a的突变率为V,则在多数情况下是()。 A、U〈V; B、U〉V; C、U=V; D、U≠V。

31、下列有关C质基因叙说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细胞质质基因也是按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并能转录mRNA,最后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细胞质基因也能发生突变,并能把产生的变异传给后代,能引起核基因突变的因素,也能诱发细胞质基因突变。

C、细胞质基因在细胞分裂时的分配是随机的,在子代的分布是不均等的。

D、细胞质基因通过雄配子传递。

32、对于果蝇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的检出,常采用()

A、ClB品系 B、Muller-5品系 C、平衡致死品系 D、“并连X染色体”法

33、果蝇中,朱砂眼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若朱砂眼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下列叙述哪句话正确()。

A、F1代中所有雌蝇都为朱砂眼,但F2代中没有一个是朱砂眼 B、由于朱砂眼是隐性性状,F1代都表现正常

C、在F2代的两种性别中,各有一半朱砂眼,一半正常眼

D、F2代朱砂眼:正常眼=1:3

34、杂种植株AaBbCc自交,如果所有的座位都在常染色体上,无连锁关系,与自交亲本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 A、1/8 B、1/4 C、37/64 D、7/8

35、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假定这两个位点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第二定律,若把真实遗传的高茎黄子叶个体与矮茎绿子叶个体进行杂交,F2代中矮茎黄子叶的概率是()

A、1/16 B、1/8 C、3/16 D、1/4 E、1/2

36、老鼠中,毛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毛对白毛为完全显性,如果白毛与黑毛杂合体交配,子代将显示() A、全部黑毛 B、黑毛:白毛=1:1 C、黑毛:白毛=3:1 D、所有个体都是灰色

37、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片断产生交换和重组一般发生在()。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38、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双亲通过生殖细胞分别向子代传递了()。 A.各自的性状现状 B.全部染色体

C.细胞中的全部DNA D.同源染色体的各一条染色体

39、当母亲的血型是ORh—MN,子女的血型是ORh+MN时,问下列哪一个或哪几个血型类型不可能是该子女的父亲,可以排除? A、ABRh+M B、ARh+MN C、BRh—MN D、ORh—N

40、在家鼠中,花毛基因是X连锁遗传,而且对正常毛是显性,如果一正常毛色雌鼠与花毛雄鼠杂交,下列哪句话正确(雌鼠是同配性别)()

70、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中N(rfrf)♀×S(RfRf)交配,后代基因型及育性为()

A、N(Rfrf),雄性不育 B、S(Rfrf),雄性不育 C、N(Rfrf),雄性可育 D、S(Rfrf),雄性可育

71、在女人的正常体细胞中,已观察到染色体很深的巴氏小体,一般说,这种高度浓缩的X染色体代表着()

A、常染色质 B、结构异染色质 C、灯刷染色质 D、初级缢痕 72、下面哪一个成分是与细胞质基因定位无关的细胞成分?() A、巴氏小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 D、卡巴粒

73、已知有三个位点是连锁的,D和E相距20个图距单位,E和F相距20个图距单位,又知三位点的顺序是DEF。用杂交DDEEFFddeeff的子代进行测交,就表型分析,发现测交子代中,有2%的DdeeFf和2%的ddEeff,根据这些资料,此区段的并发系数() A、1 B、0.5

C、0 D、已给的资料可计算并发系数,但上述答案都不对 E、不能计算并发系数

74、臂内倒位的倒位环内,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其结果是减数分裂的后期分离出四种形式的染色体即() A、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染色体片断、无着丝粒染色体 B、正常染色体、倒位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无着丝粒染色体 C、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倒位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 D、正常染色体、倒位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缺失染色体 75、一个婴儿表现女性特征,她的体细胞中有一个巴氏小体,这个婴儿是()

A、Klinfelter B、Turner综合征 C、Down综合征

D、XXX个体 E、正常的 76、果蝇性别决定于()

A、性染色体XY的比例 B、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 C、Y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比例 D、Y染色体

77、玉米某植株的性母C在减数分裂时,如果有10%的C在某两基因间发生了一个交叉,则交换值与亲组合的比例分别为() A、 10%与90% B、 90%与10% C、 5%与95% D、 10%与10% 78、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β链发生突变所致,这种突变属于()

A、同一突变 B、无义突变 C、移码突变 D、点突变 三、选择题答案

1、A 2、C 3、D 4、C 5、B 6、C 7、A 8、A 9、A 10、D 11、C 12、D 13、C 14、E 15、C 16、B 17、C 18、C 19、B 20、C 21、C 22、A 23、C 24、D 25、C 26、B 27、C 28、A 29、A 30、B 31、D 32、C 33、C 34、C 35、C 36、B 37、C 38、D 39、B 40、C 41、D 42、C 43、D 44、B 45、B 46、A 47、B 48、B 49、 B 50、B 51、D 52、C 53、C 54、A 55、B 56、B 57、A 58、A 59、B 60、B

61、B 62、C 63、D 64、C 65、A 66、C 67、B 68、B 69、B 70、D 71、B 72、A 73、A 74、B 75、E 76、B 77、C 78、D 四、判断题

1、有丝分裂使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都相等。() 2、在细胞分裂将结束时,核内出现一个到几个核仁,核仁总是出现在次缢痕处,所以次缢痕又叫核仁形成区,所有的次缢痕都可叫核仁形成区。()

3、着丝粒是染色体上一个不着色的狭窄区域,其所在地往往表现为一个缢痕,称次缢痕。()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后期Ι,如果从DNA含量上看,达到单倍化的程度发生在后期Ⅱ。()

5、在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细胞的两极,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6、高等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作用发生于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作用发生于受精过程。()

7、在一个成熟的单倍体卵中有36条染色体,其中18条一定来自父方。()

8、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的后期Ⅱ时发生分离,各自移向一极,于是分裂结果就形成单组染色体的大孢子或小孢子。()

9、在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染色体都可能发生联会。() 10、含有一个营养核和两个雄核的花粉粒称为雄配子体或三核花粉粒(成熟花粉粒)。()11、高等植物的大孢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4个大孢子都可发育为胚囊。()

12、常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惰性部位。()

13、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的。()

14、体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点上的基因称等位基因,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

15、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 16、在任何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中,不论它的基因成员有多少,在任何—个二倍体生物中最多只能是其中的两个成员。()

17、X2测验的公式为∑=(实得数—预期数)2∕预期数,如果X2越大,所查出的P值就越大,说明实际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合的程度就越大。()

18、上位作用是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作用。()

19、用白颖与黑颖两种燕麦杂交,F1为黑颖,F2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可见颖色受两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在基因表达上属显性上位作用。()

20、基因互作遗传中,等位基因分离,而非等位基因不独立分配。() 21、不同亲本之间通过杂交,再经若干代自交,可育成多种类型的品种。()

22、如果同时考虑4对基因,A A B b C C d d这样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23、无论独立遗传或连锁遗传,无论质量性状遗传或数量性状遗传,都是符合分离规律的。()

24、隐性性状一旦出现,一般能稳定遗传,显性性状还有继续分离的可能。()

25、根椐分离规律,杂种相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纯种的遗传因子不分离。()

2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本内容是非同源染色体基因的自由分离和同源染色体基因的独立分配。()

27、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于杂种形成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间随机自由组合。() 28、在性状表现中,显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9、不论是测交还是自交,只要是纯合体,后代只有一种表型。() 30、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其区别在于前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相同的表现型。()

31、在一个混杂的群体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32、多因一效是指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这是由于一个性状的发育是由许多基因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33、某生物染色体2n=24,理论上有24个连锁群。()

34、在遗传学上充分研究的生物中,连锁群的数目总是与它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的。()

35、二倍体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数目是一致的。() 36、偶线期是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的时期,分别来自父母本的同源染色体逐渐成对靠拢配对,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叫二价体(四分体),二价体中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交换,所以交换与重组也发生在此期。()

37、两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连锁越紧密,交换率则越大;连锁的越松弛,交换率则越小。()

38、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39、两个连锁基因之间距离愈短并发率愈高。()

40、在整个生物界中,除了极个别生物外,如雄果蝇和雌家蚕,只要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都要发生交换。()

41、雄果蝇完全连锁是生物界少见的遗传现象。这仅指X染色体上的连锁群而言。因为它的X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不会发生交换。() 42、基因型+ C/Sh +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花粉母细胞在Sh和C之间形成一个交叉,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 Sh C 将各占3%。()

43、基因型DE/de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性母细胞在D—E之间形成交叉,那么产生的重组型配子De和dE将各占3%。() 44、如果某两对基因之间的重组率达到50%,则其F2表型比例与该两对基因为独立遗传时没有差别。()

45、性连锁是由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和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的结果。()

46、伴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指的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47、蜜蜂发育为雌雄,决定于受精与否,雌蜂是否可育,决定于营养条件()

48、果蝇属XY型性决定的生物,但它的雌雄性别通常取决于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值即性指数()

49、人类的秃顶只在男性中表现,可见是属于伴性遗传。() 50、秃顶是由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B控制,只在男性中表现,一个非秃顶的男人与一个母亲是秃顶的女人婚配,他们的儿子中可能会出现秃顶。()

51、伴性遗传是指性状只能在一种性别中表现的遗传。() 52、伴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指的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53、在人类的色盲遗传中,如果一对夫妇表现都正常,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表现也全部正常。()

54、发生缺失的染色体很容易产生假显性的现象。()

55、重复或缺失染色体在发生联会都会产生环或瘤。()

56、一条染色体的一段搭到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去的现象叫易位。() 57、易位杂合体会导致半不育性,产生半不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邻式分离和交替式分离的机会大致相似引起的。() 58、易位杂合体必然都是半不孕的。()

59、易位杂合体所联合的四体环,如果在后期Ⅰ发生交替分离,则所产生的配子都是可育的。()

60、在易位杂合体中,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半不育的显性基因,而正常的染色体上与易位接合点相对的等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的隐性基因。()

61、臂内倒位环内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一次交换,减数分裂后期Ⅱ将形成一个正常染色体,一个倒位染色体,一个无着丝粒的染色体,一个兼有缺失或重复的单着丝粒染色体。()62、臂间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会出现双着丝粒桥和断片图象。()

63、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如果倒位圈内某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一次交换,则可出现后期Ⅰ桥。() 64、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65、同源多倍体的同源染色体联会与二倍体完全一样。() 66、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完全同源的,因此减数分裂前期Ⅰ会紧密联会成四价体。()

67、同源四倍体一般产生正常配子,异源四倍体容易产生不正常配子。()

68、一个由(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称之为双二倍体。()

69、同源多倍体是植物界分布最广泛的多倍体类型。() 70、异源多倍体是植物界分布最广泛的多倍体类型。()

71、在不同的杜鹃花中,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6, 39,52,78,104,156,说明杜鹃花的染色体基数是13。()

72、普通小麦染色体是2n=42,二粒小麦2n=28,一粒小麦2n=14,所以一粒小麦就是单倍体。()

73、马铃薯的2n=48,是个四倍体,曾获得马铃薯的单倍体,经细胞学检查,发现该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12个二价体,可知马铃薯是个同源四倍体。()

74、同源四倍体AAaa自交后,产生的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表型比为5:1。()

75、在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定位时,在F1代中单体个体成单的染色体总是来源于单体亲本。() 76、三体的自交子代仍是三体。()

77、三体的遗传表现与二倍体不同,当一个显性三体(AAa)与隐性二倍体(aa)进行则交,后代的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分离比为5:1。()

78、三体的遗传表现与二倍体不同,当一个显性三体(AAa)与隐性二倍体(aa)进行则交,后代的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分离比为3:1。()

79、F+×F-杂交,受体可转变成供体,且出现重组子的频率高。() 80、中断杂交技术可用于精确确定细菌染色体DNA上任何基因间的距离()

81、在接合的过程中,Hfr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线性顺序依次进入F-菌株的。基因位点离原点愈近,进入F-细胞愈早。()

82、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单数交换,能产生重组体。()

83、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在结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转移原点和转移方向。()

84、F因子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偶然会带有细菌染色体片段不准确环出,这时的F因子为F’因子。()

85、F’因子由于带有宿主细胞染色体片段,所以很容易整合到宿主细胞上。()

86、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进入受体菌后,通过任何形式的交换都能将有关基因整合到受体菌染色体组中。() 87、特殊性转导是由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

88、转化和转导在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体,后者是细菌的染色体。()

89、数量性状所以呈连续的变异是由多基因作用的结果。() 90、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杂种个体连续回交5代,其后代的纯合率达到90.91%;倘使是自交5代,其后代的纯合率也应为90.91%。()

91、近亲繁殖导致了隐性基因纯合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92、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

93、许多数量性状具有超亲遗传现象,当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就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现象。()

94、遗传力是指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它是性状变异传递能力的衡量指标。()

95、杂种后代性状的形成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亲本的基因型,二是环境条件的影响。 ()

96、分子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交换单位、突变单位和功能单位。() 97、顺反子表示一个作用单位,基本上符合通常所述基因的大小或略小。()

98、基因是染色体(或DNA分子)的一定区段,具有直接控制性状表现的功能。()

99、基因是DNA分子上一段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核苷酸序列,根据基因的功能与性质可以把它分成三类,其中tRNA基因、rRNA基因及调节基因属于没有翻译产物的基因。()

100、调节基因的作用是其表达产物参与调控其它基因的表达。() 101、在顺反测验中,如果反式排列的杂合二倍体表现出突变型说明突变来自同一个基因。 ()

102、互补实验时,如果反式结构有互补作用,说明两个突实位点是等位的,如果没有互补作用,则说明两个突变位点是非等位的。() 103、互补实验时,如果反式结构有互补作用,说明两个突实位点是非位的,如果没有互补作用,则说明两个突变位点是等位的。() 104、顺式作用元件一般是DNA,而反式作用因子一般是蛋白质。() 105、编码区以外的突变不会导致细胞或生物体表型改变。() 106、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断裂基因,或者说真核类基因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一一隔开,这样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

107、基因突变是指组成基因的DNA 分子内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108、基因突变一般是有害无利的。()

109、由于突变可以多方向,导致生物界存在着复等位基因。() 110、一般来说,基因突变发生在性细胞时易传递下来,而发生在非生殖体细胞时不易传递给子代。()

111、复等位基因的存在是由于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引起的。()

112、同一基因在同种不同个体中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因此,每个基因突变方向是漫无边际的。() 113、玉米从雌雄同株转变为雌雄异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114、对于果蝇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的检出,常采用平衡致死品系。()

115、颠换指得是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

116、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β链发生突变所致,这种突变属于移码突变。()

117、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K,因此有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 ()

118、已知一个右旋的椎实螺基因型为Dd,它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应该全部是左旋。()

119、椎实螺的右旋对左旋是显性,当含有纯合右旋和含有纯合左旋基因型的椎实螺交配后,F1代为左旋,当F1自交后,F2代出现右旋:左旋=3:1的分离。()

120、紫茉莉绿白斑的遗传实验中,绿色、白色、绿白斑三种枝条上的花粉分别给绿色枝条上的花授粉时,杂种植物的表现分别为绿色、白色、花斑。()

121、在植物雄性不育遗传中,配子的育性受母体基因型控制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

122、物种是指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

123、遗传上孟德尔群体是指由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任意群体。() 12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各代始终保持不变是平衡群体。()

125、基因频率在各代始终保持不变是平衡群体。()

126、在一个大群体中,如果A基因频率等于a基因频率,则该群体达到平衡。()

127、生物上下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 128、随机交配就是自由交配。() 四、判断题答案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17、-18、-19、-20、- 21、+22、+23、+24、+25、- 26、- 27、+28、- 29、+ 30、- 31、- 32、+33、- 34、- 35、- 36、- 37、- 38、+39、- 40、- 41、- 42、- 43、- 44、+ 45、 - 46、-47、+48、+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72、- 73、+ 74、- 75、+ 76、- 77、- 78、- 79、 - 80、-

81、+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五、简答题

1、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2、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 3、植物的双受精是怎样的?

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

5、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自的遗传学意义? 6、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7、以红色面包霉为例说明低等植物真菌的生活周期? 8、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有什么主要差异? 9、显性现象的表现有哪几种形式?显性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10、何谓上位?它与显性有何区别?

1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12、试述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和连锁交换规律的实质? 13、连锁与交换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14、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15、哺乳动物中,雌雄比例大致接近1:1,怎样解释? 16、分析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异同点?

17、何谓伴性遗传和限性遗传?人类有哪些性状是伴性遗传的? 18、为什么说细菌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19、试比较转化、接合、转导、性导在细菌遗传物质传递上的异同。 20、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细菌杂交与高等生物的杂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1、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与真核生物有何不同? 22、试述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

23、数量性状的特征和微效多基因假说要点? 24、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有何差别?

25、什么是遗传率?它在育种实践上有何指导意义?

26、什么叫复等位基因?人的ABO血型复等位基因的遗传知识有什么利用价值?

27、试述基因突变的特征?

28、为什么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

29、无籽西瓜为什么没有种子?是否绝对没有种子? 30、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动物中普遍多的原因有哪些?

31、什么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请各举一例说明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32、如何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33、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34、试说明正调控与负调控的区别。 35、简述基因工程的施工步骤。

36、说明在DNA克隆中,以下材料起什么作用。

(1)载体;(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3)连接酶;(4)宿主细胞 37、何谓雄性不育?它在生产上有何应用价值?一般生产上多用哪种不育型?如何利用?

38、以S.N.R.r表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基因型,并表明它们的关系。

39、母性遗传和细胞质遗传有何异同? 40、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有哪些? 41、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42、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有几种类型?其遗传基础如何?

43、什么是孟德尔群体?哈代-温伯格定律要点,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44、哈迪-温伯格定律内容及要点?

45、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有何不同?

46、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哪些类型?请分别介绍其细胞学特征和遗传学效应。(10分)

47、为什么用P(32)和S(35)标记噬菌体能证明进入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五、简答题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v4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