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在国际战争中的应用1

更新时间:2023-10-21 14: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孙子兵法在国际战争中的应用

1、二战德国“闪击战”——《作战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

尽可能缩短战争持续的时间,力求迅速赢得战争胜利;尽可在敌占区就地解决粮草保障问题,减少从国内长途运输的耗费。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可能是人类最为奢侈的活动,战争的消耗速度快,规模大,长期大规模的作战会严重破坏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闪击战”所取得的成果从战役层面折射了孙子速胜原则的魅力,该次战役中德军集中兵力,确立优势地位;精心选择战机,达成出其不意;连续纵深突击,缩短作战进程。德军的“闪击战”完全符合孙子的速胜原则,使德国军队在两年多时间内共歼灭敌对国军队800万,占领了10倍与德国的地区。

2、诺曼底登陆战——《始计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孙子认为“诡道”是战争指导的根本法则,是战争艺术的核心灵魂。如果前面所说的“道,天,地,将,法”是对战斗双方的制胜条

件的对比,那么“诡道”二字就是针对战争的各种情况变化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诡道”一是讲究欺骗误导,二是讲究灵活多变。当然灵活多变是“诡道”的深层内涵,欺骗是它的表观概念。“诡道”的思想体现了战争艺术的精髓,在战争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944年6月,盟军为了制造主攻方面不是诺曼底的假象,不惜成本的进行了战略欺骗,如伪造德国人害怕的巴顿将军带领的装甲部队,制造假电报,好像盟军的统帅部在肯特郡的假象,故意泄漏的情报使德军相信主攻方向是加莱而不是诺曼底;甚至模仿近代时候的漂流瓶的欺骗计谋都出来了,一名英国少校的尸体漂到了海对面,德军从他身上公文包搜出来的文件显示了盟军的主攻方向!同时为了欺骗德军统帅隆美尔,英国人甚至找了一个跟蒙哥马利元帅非常想像的英国人出现在北非,给德人造成的印象就是英国主力还在非洲战场;在清除海岸防御工事的突袭行动中,统帅部严格下令每向诺曼底的防御工事投下一颗炸弹就必须向加莱方向的工事投下五倍以上的炸弹。以免德军有所查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德军相信盟军是在加莱登陆!

这一切的动作让德军始终认为盟军 的主攻方向就是距离英国本土只有33公里的加莱地区,德军西线兵力的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一地区,导致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只有60多万,远远不及盟军的200多万的绝对优势兵力,使德军未动先输,当发现盟军在诺曼底地区时登陆时还以为这不过是盟军的牵制性佯攻,当发现真正上当时已经为时已晚,来不及了!

诺曼底登陆战中,盟军为了隐蔽真实登陆地点,采取了一系列隐真示假欺骗性措施,成功的把德军的主要注意力吸引到了加莱方向,为减少登陆行动的损失和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可见盟军的战略欺骗行为是多么的成功和有效!

3、偷袭珍珠港——《始计篇》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对敌人作战,就应在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和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出奇制胜。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在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或无准备的时候发动进攻,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行动致胜。

4、越南战争——《作战篇》《谋攻篇》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越南人民不仅多次成功的抵抗了美军的空中轰炸和地面进攻,而且彻底消灭了南越傀儡政权,最终统一了南北两方。

在国际、国内一片谴责声中,美国军政界领导人不得不反思这场战争的战略指导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曾决定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的尼克松,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了答案。他认为,美国热衷于军事升级以致泥足深陷,不能自拔,而美国公众舆论是决不会支持一场远方的毫无进展的持久战的。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胜利无望也是应验了孙子的话。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柯林斯在1973年出版的《大战略》中也指出:“孙子说‘上兵伐谋’,在越南战争情况下,‘谋’即指革命战略,美国忽视了孙子的这一英明的忠告,愚蠢的投入了战斗。我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低估计了对方的能力。我们热衷于使用武装力量,付出代价越来越高,结果很快产生了一个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战场上的军事胜利,而局面完全失去控制。”

5、海湾战争——《谋攻篇》《九地篇》《军争篇》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

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在慎战思想的前提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追求便是战略运筹的最佳选择。“伐谋、伐交”是这种战略思想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谋略、外交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对于现代战争来说,谋略、外交斗争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尤为突出,军事行动带有鲜明的政治、外交色彩。因此,在军事行动的选择方面,不仅要确保军事斗争的胜利,更要适应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利用“伐谋、伐交”思想创造良好战略环境。

海湾战争中,当伊拉克不断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时,以色列为了争取美国和多国部队的支持,一反过去对阿拉伯国家采取的立即报复方式,对导弹袭击采取克制忍让态度。由于以色列的忍让克制,为美国和多国部队的集中打击伊拉克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美国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访问以色列期间,以色列财政部长向他开列了在海湾战争中遭受损失的一大串清单,堂而皇之地要求美国为以色列所受的损失补偿100亿美元。美国不但答应了这个要求,还提供武器装备。以色列用心开展“伐谋、伐交”的活动。它“先知”各国的图谋,在衡量利弊得失后采取明智果断的行动,从而保全了自己并取得巨大的

利益。

可见,运用这种“伐谋伐交”的战略,看清各国的目的和动向,结交众多的战略友好伙伴,则会使本国的声望日益提高,在国际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如此既保证了战场直接军事目标的实现,又可以有效实现政治、外交斗争的目标;反之,如果不重视“伐谋、伐交”,妄自尊大,缺乏诚意,则将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在国际纠纷或战争中处处被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0g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