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22 17: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断魂枪》教学设计

北京市延庆一中 陈金华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现代小说,鉴赏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2、在小说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们民族心理和时代特色,体会沙子龙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精神,即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又要思考我们文化的未来。 二、重点难点

1、读全文并仔细体会1-3段,思考在全文中的作用。

2、在特定的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感悟人物内心界苍凉和悲壮。对沙子龙、 孙老者,你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3、体会用烘托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4、将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结合起来,思考我们民族文化,反观国富民强的今天,我们是否又为沙子龙们营造了他们应该享有的精神家园。 三、设计思想:

1、在这篇小说中沙子龙的“心理”是理解的难点,有说他保守不思进取的,有说他消沉没落的,有说他孤芳自赏的。但我们更应当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人物所生存的环境,来思考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小说中人物的把握不能脱离环境来品评。应当说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沙子龙是一位清醒的中国人。因为清醒而无奈而绝望,这是历史的悲剧。 2、对于沙子龙的形象我们当有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能苛刻地要求文学形象,老舍不是鲁迅,沙子龙也不是林则徐,不是游行的爱国学生。作者的末世情节和沙子龙的凄凉无奈是一体的。在一定意义上他们都是精神贵族,是没落的精神贵族,在无奈中透漏着倔强的品格,玉碎的气质。

3、引导学生探讨另外两个人物,王三胜和孙老者对沙子龙的衬托作用,在对比中可以体会出沙子龙是铁屋子中醒来的明白人,只是由于对周围环境的绝望才又沉沉睡去,王三胜是鲁莽的,老头子是痴迷的,只有沙子龙是清醒又无奈的。 4、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印发教参中的文章,在比较后提

出自己的见解。

5、沙子龙的经历对我们今天有何意义?

如果沙子龙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为他准备了怎样的精神家园供他来传承他的无价之宝呢?

今天我们又可能因为什么再使沙子龙们断魂?(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有这怎样的矛盾冲突) 四.设计过程: (一)内容

1、思考,假如你想学习武术,那缘由可能是什么?在武侠小说中,精湛的武术有什么用?

2、读书,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文化背景,解读沙子龙不传枪的原因。 3、研读前3段,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为1题寻找佐证,可以去求助于历史老师,或找视频影视资料。

4、梳理小说的结构、人物和情节。 5、体会人物塑造的手法。 (二)比较探究:

1、武术的价值?在宽广的历史和广阔的文学创作的背景下来思考。 2、从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出发,对沙子龙进行再认识。

3、今天是不是沙子龙所呼唤的时代?引发我们对民族文化未来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熟悉内容,体会重要人物

课上读书,完成预习任务: 具体要求(学法指导):

1.圈点主要信息,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做眉批,对不明白的做标记。 2.标出自然段,粗略梳理出结构段,理出作者的思路。 3.用一或几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4.提出1-3个问题,提交给小组讨论,小组交流之后把不懂的提交给老师, 再由教师组织班级讨论。 (一)复述小说的情节梗概

复述原则:①情节的顺序,是按时间先后来写。这样显得思路清楚,符合民族的、传统的阅读习惯和心理。②在叙述情节过程中,可以删繁就简,具体的描写部分可以从略。③注意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关键地方要交待清楚。 (二)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关于人物思想心理的问题,列在黑板上。 再指导学生从文本入手来品读人物:

人物刻画:筛选重要信息,指导学生做好眉批 1、画眼睛: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沙子龙:“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2]王三胜:“努着对大黑眼珠”

[3]孙老头:“眼珠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地闪着黑光”,“黑眼珠更小更深了,像两个香火头”,“眼亮得发着黑光” 2、看动作:

分别找出王三胜、孙老者、沙子龙在表演武术或自我欣赏武术时的精彩动作,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3、听言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什么?拿开水浇吧!”

“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不,我还不饿!”

(三)中心事件研讨“传还是不传”,这是一个问题!在组内研讨 1、沙子龙为何要把镖局改为客栈? 2、沙子龙为何不肯把枪法传给年轻人? 3、为何是一位老者要向沙子龙学枪法?

4、沙子龙已将断魂枪忘了,但为什么在晚上要一个人偷偷练习?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选择毁灭呢?

(四)小说中的枪叫“断魂枪”,它又作为小说的题目,有没有什么深层意义?(进行初步研讨) (五)作业:

1、对沙子龙这个人物是褒是贬?写200字的片段。 2、《断魂枪》作品主题究竟是什么?写80字。

3、推荐阅读:冯骥才《神鞭》。

戊戌变法失败,傻二,天津豆腐王的儿子,有一条神奇的大辫子及神奇的“辫子功”。傻二得罪了混混玻璃花,玻璃花鼓动地方武林高手索天响、戴魁以及日本浪人等和傻二打擂台,均被傻二用那条神奇的辫子击败,傻二被称为“神鞭”,其辫子也被视为是“国宝”。傻二开了武馆,教辫子功。义和团运动兴起,傻二在众人的怂恿下成了领袖。在八国联军的枪炮下,傻二的辫子功无能为力。傻二终于觉悟,要儿子读书不要习武,自己参加革命。 4、上网查阅文学常识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建国前,他以小说创作为主,作品多描写北京底层人民生活,对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怀有深挚的同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建国后以戏剧创作为主,深刻揭露旧社会,热情歌颂新社会和新生活,代表作有多幕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北京风味,语言简洁传神,富有表现力,艺术成就很高,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断魂枪》发表于1935年,是老舍众多短篇小说中极优秀的一篇。

第二课时 :体会主要的创作手法,为体会主旨作铺垫。

一、作者没有直接表现“五虎断魂枪”的神采,却描绘了两位陪衬人物的武艺,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何为衬托?给衬托下定义 天下文章数我方,(A) 我方文章数我乡,(B) 我乡文章数我兄,(C) 我兄求我改文章。(D)

组织讨论衬托手法的作用?

作者先是写王三胜耍大刀。“一跺脚,刀横起,大红樱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手起风生,忽忽直响。”

接着,写千里寻师的孙老者。“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的往前拉扯,身子整着,像是患过瘫痪病。”这个貌不惊人的老者打起拳来,却是身手不凡:“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飘在空中,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

而在文章结尾处,沙子龙夜练断魂枪作者一笔带过。

从表现手法看,作者在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映衬烘托、以少胜多的方法。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写作过程中依据一种冰山原理。冰山露出水面是八分之一,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略去主体部分,却可以使之更能唤起人们的审视欲望,这也是符合艺术辩证法的。

比如,著名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对木兰从军出征的状况只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六句轻轻带过,即使这六句也没有正面写开战,而是用“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来侧面渲染。这首民歌,把木兰十年转战,与敌人正面交锋的情景全然舍掉了;而对她出征之前在织布机前的叹息,在还乡之后“理云鬓”、“贴花黄”的种种小儿女情态却大加渲染。《木兰诗》中这种虚实处理的方法,其写作主旨是非常明确的,即作品中歌颂的不是须眉男子,而是在国家危亡之际,豪气不让须眉的一位巾帼英雄。

二、在对比和衬托中,你怎样认识王三胜和孙老者?讨论。

三、《断魂枪》先写王三胜及孙老者的高超武艺,也正是为了突出“冰山下的八分之七”,也即沙子龙的武艺非凡,暗示出人生命运的沧桑感。

你怎样认识沙子龙 ?如何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的苍凉和无奈?讨论。

作业:自选超市,选一题

(1)在阅读中进行模仿创造。写一个200——400字的人物描写或人物故事。 (2)在课外阅读中找使用对比衬托的片段,写150字的简评。 (3)我眼中的王孙胜、孙老者,200字。

第三——四课时:研习探究课

(一)作者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主旨何在?(研读1-3段,探寻当年的时代特色和较为普遍的民族心理,理解沙子龙生活的时代,体会他苍凉无奈心理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u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