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xi BSC Commission and Integration

更新时间:2023-12-22 19: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Flexi BSC Commission and Integration

Commission

这份操作说明是用于Flexi BSC背板线安装完毕,进行开通的安装规范。它将适用于ANSI或ETSI环境下的Flexi BSC型号。

Flexi BSC开通的前提: ? BSC已经通过了出厂检测。 ? 设备的安装符合开通要求。

? BSC的硬盘中存储着与设备相关的文件。

? 按照Flexi BSC S14版本的要求建好了安装场所。(目前的软件大版本为S14) ? 如果是联合安装,确保架间线已经安装完毕。

开通所需要的文档: ? Hardware Revision List

? Interconnection Cables in Flexi BSC ? Interconnection Cables in TCSM 3i

? Pre-Processor Program Information in BSS14 Release Documentation ? Jumper Settings of the Cartridges in Flexi BSC and TCSM3i ? Jumper Settings of the Plug-in Units in Flexi BSC

Flexi BSC 开通测试所需要的工具: ? 两个终端 ? 计算器

? 开通工程师的工具包 ? 跳线

? PC中存储的文档

? 存在USB存储器中的软件信息

? 所有的出厂CD以及客户需要的CD(开通后安装)。

? 硬盘中存着客户所特别要求的PRFILE 、FIFILE和licence 文件。 ? 空的USB存储器。

BSC开通的步骤:

一: 检测Flexi BSC的硬件功能。 二: 打开Flexi BSC第一次MML会话进程 三: 监控Flexi BSC的启动。 四: 检测Flexi BSC的I/O系统 五: 检测Flexi BSC的EMB 六: 检测Flexi BSC的时钟设备 七: 检测Flexi BSC 的硬件构造 八: 检测Flexi BSC的维护系统 九: 检测Flexi BSC 的ESB 十: 核实Flexi BSC 的软件版本

十一:拷贝额外的软件和设定Flexi BSC的时间

Flexi BSC Commission 详细过程

接到任务,首先确定接口人及其联系方式。如:随工、督导;在接口人的带领下,到机房确认网元的位置,并询问相关的进度(如加电时间及布线时间)及数据,如:ET Plan、Gb口数据、割接数据、信令点编码等什么时间可以到,及相关部门和数据主要负责人是谁。在对设备做任何接触操作时一定要佩戴静电手环。

一:检查FlexiBSC的硬件功能

1 检查设备的连线和板件的跳线等

检查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避免后期出现由于线缆连接不正确而出现的莫名其妙的故障,同时,需要注意是否有针脚弯曲、机架存在一些杂物或者是线缆没有插紧等;从督导处拿到光盘获取现场文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现场设备的实际配置(比如说是传输备份还是硬件备份等)与文档进行比对,其中会涉及到相关的连线需要更改(有一些线需要增加,有一些线需要移除)。在线表中,同时还对应着相关的堵头和模块,也要一并检查,并注意位置的更改(在

线表的备注栏中有说明何种情况下需要改变位置)。检查线缆或者堵头模块时,不仅要保证连接的位置信息准确,同时,还需要确保线缆等是否插紧。

对于跳线来说,一般需要根据板件的ICC code设置,其他没有做特殊说明的,都按照默认设置。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ETS2和GSW256B的设置相对繁琐,一定要根据现场的实际配置来仔细的检查每一个插槽位置上的跳线。另外有一些特殊的跳线,如PCU的跳线中,BCSU0与其他的BCSU1-5的设置不相同,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是FlexibSC+CombiTC的联合安装,由于技术限制,需要将对应的BCSU6移除,因此相应的线也要一并拆除。 2 给设备加电以及电压的测试

加电前用手电筒检查背板针头有没有弯折,避免在插板件的时候造成短路而烧毁板件。注意检查柜顶电源负级接线端子的连接金属板,有的BSC出厂时,负极端子有两路未连接,需要现场安装,否则PDFU单元分别有一路不能供电。

一般来说,BSC架顶和各个单元对应的电压值的正常范围为-48V到-60V。(其可接收的范围为-40.5V到-70V)。

详细操作流程:

虚插BSC内所有的板件,在随工到场的情况下再进行上电(只是开启BSC顶端的PDFU的开关)。用万用表测量机架顶部的电压。架顶的电压一般为-54V到-52V之间。然后在机架的背板,测量从架顶连接到各个框的电源线上的电压,应该与架顶的电压保持一致。

当架顶和连接到各个框的电压都正常之后,此时将BSC下电(关闭PDFU的开关)。将带有电源板件的框中的电源板(PSC6_A)插好,其他板件仍然保持虚插状态。此时,再将BSC架顶的PDFU和各个电源板上电。然后到背板测量每个电源板上针孔所对应的电压值,应该与其标注的值一致。其中,倒数第二个为连接该框的电源线的电压;最后一个为接地,电压为0V。

当各个单元的电源板件电压都正常之后,将对应电源板下电,并关闭架顶的PDFU,然后把所有板件都插好,准备系统的第一次启动。

一定要特别注意板件的插拔,同时需要注意查看板件的针脚是否有弯曲的情况。还有,部分板件之间不能随意更换,尤其是LANU框中的ESB和MCMU中的ESB不能对换。

二:打开Flexi BSC第一次MML会话

第一次启动系统的时候,需要收集OMU启动时的LOG,此时,设置好PC的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使用串口线连接到OMU的J7口上。

Baud rate Data bits Stop bits Parity Page length Line length

9600 7 2 Even 23 80 三: 监控Flexi BSC的启动

打开架顶PDFU的电源,先将OMU上电,再分别将MCMU0、MCMU1上电,然后是BCSU0~5和其他单元上电。 此时,从PC上能看到OMU单元启动的过程。

当OMU状态稳定之后,可以通过加载RCBUGG扩展模块来监控各个单元的启动过程。加载的命令为: ZLE:1,RCBUGGGX。

也可以通过加载虚拟的MML程序块来进行各单元状态的查看,加载命令为ZLP:1,VIM。需要注意的时,首先用ZQNI;来查询当前BSC的 C-number,看看是否与机架顶部的Delivery号中的一致。当系统加电正常,而且各单元状态都已经稳定之后,先进行软件包的校验和备份,防止初始的软件包被破坏,一般原始软件包备份为BACKUP或者EMPTY。

ZWQB:STAT=BU:FORM=FAILED,;

ZWKS:MODE=FULL,NAME=BACKUP,DIRE=BACKUP::; ZWQB:STAT=FB:FORM=FAILED,;

查询当前BSC的时间、时区信息以及命名和位置信息,如果有必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查询命令:ZDCD; ZQNI;ZQRI;

修改命令:ZDCS/ZDCE ZQNM ZQRA/ZQRN

设置完毕之后,需要重新启动BSC以保存相关信息的配置( ZUSS)。重启完成之后,再次查询对应的信息是否已经修改完成。

给BSC设定IP地址,方便直接telnet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各个地方的IP使用情况来定义。

配置过程: 先配置OMU相应的接口,然后配置IP。 ZQRA:OMU::EL0::UP; ZQRA:OMU::EL1::UP;

ZQRN:OMU::EL0,:\ZQRN:OMU::EL1,:\

四: 检测Flexi BSC的I/O系统

1,通过设定的本地IP直接telnet接入到BSC,输入用户名密码为SYSTEM/SYSTEM。 2,使用命令ZISI;检查各IO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设备信息,并与开通文档上的信息进行比对。使用命令ZISC修改各IO设备的工作状态,看是否能正常修改。

3,检查硬盘的供电工作情况 操作步骤:

检查WDU0的状态(注意,FlexiBSC中WDU的实际标号是上1下0的,与设备标签不符合,因此在插拔的时候千万不要弄混了)ZISI::WDU,0:;(正常情况下,状态应该为WO-BU);

阻止硬盘更新 (在对硬盘进行状态更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阻止其更新) ZDUP:OMU:NO:;

移除WDU0(先拔出硬盘下的托,待红灯亮起时,可安全的将硬盘拔出来),此时检查对应的工作状态(TE-ID)和告警信息(2692);

将硬盘插上(指示灯会先闪烁蓝色,然后稳定之后变成黄色);手动修改其工作状态为WO-BU(硬盘的工作状态不会自动修改),并检查对应的告警信息是否消除;

恢复硬盘的更新 ZDUR:OMU:;(可以使用命令ZDUD查询当前硬盘是否已经恢复更新) 对WDU1进行相同的操作。

五: 检测Flexi BSC的EMB

目的:校验EMB LAN连接,和在LAN交换网络中各个计算机单元的MAC地址信息。可以

使用扩展模块EBSTER来进行测试。只有当计算机单元的状态为TE-EX或者是TE之上的状态(SP/WO)时,EMB才能接收相关的测试消息。

操作步骤: 登录ST ZDDS:;

加载EBSTER模块 ZLE:1,EBSTER 进入EBSTER模块 Z1;

使用EMB0发送测试消息 00:EBS> AT:0x007F,0(测试消息中,00、04等代表了OMU、MCMU等的物理地址信息,可以看到各个计算机单元对此均有响应)

Message sent Received test messages using EMB-0 from following units: ====================================================================== 0000, 0004, 0005, 0030, 0031, 0032, 0033, 0034, 0035

使用EMB1发送测试消息 00:EBS> AT:0x007F,1

Message sent

Received test messages using EMB-1 from following units:

=========================================================================== 0000, 0004, 0005, 0030, 0031, 0032, 0033, 0034, 0035

检查所有单元的MAC地址信息 00:EBS> A:0x000:0Xffff(测试消息中能看到每个计算机单元都有两个MAC地址信息)

00:EBS> A:0x000:0xFFFF EMB-0 OK, EMB-1 OK

Unit MAC addr 0 Mac addr 1 MB CID EMB0 EMB1 CPU SCD ======================================================================= 0000 02:00:00:80:00:20 02:00:00:80:00:30 0000 0000 OK OK CP816-A OK 0004 02:00:00:80:01:20 02:00:00:80:01:30 0001 0001 OK OK CP816-A OK 0005 02:00:00:80:02:20 02:00:00:80:02:30 0002 0002 OK OK CP816-A OK 0030 02:00:00:80:03:20 02:00:00:80:03:30 0003 0003 OK OK CP816-A OK

退出模块 Z;

释放EBSTER模块 ZL:1;

六: 检测Flexi BSC的时钟设备

说明:在A口传输没有接通的情况下,时钟设备对应的都是自同步模式。建议对时钟的相关操作,可以等A口传输接通之后再进行测试,不过对时钟硬件的测试可以先完成。 1,检查时钟面板工作指示灯是否正常

接入好时钟板件,确保前面板告警指示灯(红色)灭掉;主用的时钟单元的工作指示灯会亮绿色;

2,检查时钟同步单元之间的切换

三种方式:使用命令进行时钟主备用单元之间的切换,看是否能正常切换;使用面板强制控制按钮FCTRL(如果只按一下,则不允许进行时钟主备之间的切换,如果快速的连按两下,正常情况下能进行主备切换);移除对应时钟单元的保险熔丝,查看状态是否能正常切换,或者是移除时钟单元对应的背板电源连线,查看对应的主备用状态之间是否能正常切换(拔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触碰其他的连线)。 3,检查时钟同步 单元

目的:检查时钟同步单元和OMU单元之间连接是否正常。需要确保两个时钟单元之间都能进行相互切换。

使用命令ZDRI查询当前系统的同步情况。在没有外接时钟同步源的情况下,系统都是自同步。测试之前,最好先修改对应的TP/TR参数值来节约测试的时间(ZDRS::TP=1,TR=1:;)。 同步测试步骤:

模拟时钟同步输入:对于当前FlexiBSC来说,对应的SET中128,144,136和152分别对应着2M1、2M2、2M3和2M4的输入。可以在本端,分别将对应光口的光纤形成一个环路,此时,查看各时钟输入的状态应该为connected,并且各个输入参数都有一个优先级的参数(2M1、2M2、2M3和2M4对应的优先级分别为7,6,5和4),系统会选择优先级最高的时钟输入作为当前系统的外来时钟源。

断开优先级最高的输入,此时对应的连接状态将变成disconnected,经过一定时间(TP)后,系统会选择优先级次之的外来时钟源信号。当所有的外来时钟输入信号都断开之后,系统会变成自同步模式。然后再逐一的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接通环路,查看在给定的时间(TR)

内,系统能否正常切换为优先级较高的时钟输入。

使用命令ZDRC/ZDRD来创建和删除对应的外来时钟输入信号,查看各输入信号之间是否能正常切换。

七: 检测Flexi BSC 的硬件数据库

所有硬件数据库查询的命令均为WT命令组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现场的设备来仔细检查硬件数据库是否正确。对于Combi TC的联合安装来说,一般都需要创建TC的硬件数据库。然后对于Abis接口采用传输保护和硬件保护,GTIC0、1框采用光口还是电口等都要结合实际情况。如果有必要的话,先删除当前数据,然后根据硬件数据库文档进行现场配置。特别注意的时,在进行数据库更改之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创建TC硬件数据库时,要特别注意风扇的建立和正常运行,SBMUX-A在MCMU为SE-NH是才能创立,创建完毕后先更改SBUS到正确状态,再更改CLAB到正常状态,否则,风扇的转速会不正常。

八: 检测Flexi BSC的操作维护系统

目的:确保系统的监控、告警和系统的恢复功能都能正常使用。 1,测试硬件告警系统

在操作之前,确保OMU的状态为WO-EX。测试内容:2757/2758/2759/3146告警。 先使用命令ZWAE:1A:;输出对应设备的硬件告警,然后逐个告警进行测试。 2757告警:

先从BSC端检查是否有2757告警,然后关闭一个带电源板件的电源开关(PSC6_A),此时再查看2757告警已经产生。然后再将该电源板上电,此时对应的2757告警将消失。然后逐一的对每一块电源板件都进行操作,除了OMU的电源板件外。注意,测试时,需要等断电并重新上电后的单元状态都稳定之后,再进行下一个的测试,尤其是MCMU单元。

2758告警:

先从BSC端检查是否有2758告警,然后关闭一个架顶的PDFU开关,此时再查看2758告警已经产生。然后再将该PDFU开关恢复正常,此时对应的2758告警将消失。然后逐一的对每一个PDFU开关电都进行操作。

2759/3146告警:

先从BSC端检查是否有2759/3146告警,然后使用工具如一字螺丝刀,对准保险丝的一字位,向下并左旋至红灯亮,此时再查看2759告警已经产生,再将该保险熔丝恢复正常状态后,告警将消除。如果拧出了风扇单元的保险熔丝,此时将出现3146的告警,而且风扇的转速不正常。保险熔丝正常之后,告警消失,转速也将回复正常。 2,测试外部告警:主要是针对架顶连接告警盘的接口进行操作 输出告警信息WAP

检查是否外部告警WAT,如果没有,先创建一个WAA:4000:EX:”TEST”;(连接告警盘的接口一共有25个针孔,最后一个为接地的,所以,我们需要创建24个外部告警,针对每一个针孔都进行测试)

连接告警输入 WAI:HWAT:OMU:,4000,”TEST”:;

触发告警,并查看告警信息是否能正常输出。(默认情况下,是高电平将触发告警。我们可以通过命令WAX来修改触发告警的极性为低电平,此时,使用一根导电的金属丝,一端连接一个针孔,一端接地,此时在BSC端就能查询出告警信息;移开金属丝,告警信息会自动消失。)

关闭告警输入WAD 删除告警 WAR

再次检查外部告警数据WAT 3,测试告警输出

一般建议告警盘安装好之后再进行该项测试。执行下述命令后,告警盘上的指示灯会闪烁。 ZALU:UPD:;

ZALS::ON:;

测试结束后,再将告警关闭(ALS)。

如果告警盘没有安装,则执行上述命令打开相应的告警,则用万用表检查HWAT上AEO00-AEO04PIN对地的电压应为0-5V,关闭告警后,则对应的电压为0V。 4,测试断电之后系统的恢复

目的:测试系统断电之后的恢复过程。

操作步骤:连接PC到BSC的LPT口;检查所有单元的工作状态是否都为WO/SP(ET有可能为SE-NH。)和IO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系统下电;等待5分钟,系统上电;等待OMU状

态稳定之后,监控系统的启动过程;查看各单元和IO设备的状态是否恢复正常。如有必要,手动进行状态的更改。观察并记录各单元恢复过程及所需的时间,时间精确到秒级。主要是记录OMU及MCMU恢复所用的时间(接到OMU的J7口保留LOG)。

对系统的断电操作,可以等到设备调测完成之后准备入网前再进行断电测试。 5,测试各单元状态之间的更改和对各单元进行诊断

注意,所有单元的诊断,需要在MCMU0主用时和MCMU1主用时,分别进行两侧的诊断。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在MCMU0主用时,EMB0和EMB1分别为主用时进行诊断,MCMU1主用时,EMB0和EMB1分别主用时进行诊断。所有单元的诊断都必须处于TE-EX状态时才能进行。

涉及到的命令:ZUSI/ZUSC;ZISI/ZISC;ZUDU/ZUDD/ZUDQ/ZUDH;

需要诊断的单元:OMU,MCMU,BCSU,EMB,CLS,CLAB,SBUS,WDU/FDU,STMU,SET,ET和TCSM。

注意:OMU只有在工作状态为WO-EX的时候,才能查看到对应的诊断报告。如果BCSU没有WUC连接其他单元,可以将多个BCSU进行排队诊断,但是一旦WUC连接了其他的单元,则只能进行逐一的诊断。诊断STMU前,最好先重启一下;当STMU没有连接光纤时,可能提示为“STMIF”诊断不通过。当修改STMU状态到TE-EX时,对应的SET状态也会变成TE-EX,最好先将STMU诊断完成之后,再诊断SET,避免出现MCMU的自诊。ET 可以同时与BCSU进行诊断,但是在诊断ET之前,必须先WUC连接到BCSU单元。注意WUC连接时,BCSU的状态只能为SE-NH或者为WO-EX,同时ET的WUC分配要根据数据规划和设备的实际配置来操作,尽量做到负荷分担。对于TCSM单元,目前采用采用的都是TR3T的板件,在诊断之前最好也先重启一下,这样可以节约后续诊断的时间。对于TC和ET来说,一次最多可以排队诊断10个。

九: 检测Flexi BSC 的ESB

ESB板件分别位于MCMU单元和LANU单元中。注意,该两个单元中的ESB板件不能相互更改位置。但是在LANU单元中的ESB板件可以相互更换位置。 1,本端测试和重启操作

检查ESB板件工作指示灯 绿色:正常工作状态

红色:加电重启或者有错误 闪烁:没有相关的软件被装载 灯灭:没有电

2,ESB本端重启和上电操作

在两秒内,连续两次按下ESB板件上的Hotswap Reset按钮。待板件上的ORP灯灭了之后,此时,可以安全的将ESB板件拔出。如果20秒内没有把板件拔出来,则ESB会自动上电。当拔下ESB板件后,再重新插入对应的位置。此时,OPR灯会先亮红色,然后待到稳定之后会亮绿色。

需要对每一块ESB进行操作。

十: 核实Flexi BSC 的软件版本

一般情况下,系统首次启动时,就需要对系统进行备份和校验的操作。尤其在更改数据配置之前,一定要对当前软件包进行备份,以防有必要,进行倒包操作。

十一:拷贝额外的软件和设定Flexi BSC的时间

如果项目有特别的要求,需要将软件包备份到自己的PC上。而系统时间的设定,也一般在设备启动之后就做好相应的修改。

CD、WAU、Feature和Licence的安装

CD+WAU

CD和WAU根据各个项目不同的要求,安装不同版本的CD,每一个CD或者WAU的安装都有一个安装手册。CD安装或者WAU的安装的基本流程都是一样的,只是在特殊操作部分会不一样,关键要理解每一步的含义。具体的安装说明这里就不阐述了,只是说一下注意事项。

在更改设备的数据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备份。利用FTT上传文件到BSC时,最好通过网线直连设备,同时需要先检查当前的用户名是否具有FTT WRITE的权限(ZIAI查询)。上传文件到指定的目录时,在上传之前和上传之后,最好都能查询一下该目录下的文件,确保上传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文件的遗漏。上传过程中,同样可以查询看到该文件是否已经完全上传成功了。如下图所示。

ZIWX::WS,NODEF::%,ZIP;

EXECUTION STARTED

/* PRESS \

DX 200 JYBSC3 2010-11-28 15:46:32

VOLUME NOKIA.DIR: 0 INITIALIZED 05-04-21 REL 5 DIRECTORY OF / LIMIT 2

=============================================================== FILE NAME FILE FILE FILE DATA PAGE 1 VERSION NO LENGTH LENGTH CREATOR ATTR (H) (H) (DEC) (DEC)

SB50400N .ZIP 1 18 17533440 17532988 VF D CXM33_1 .ZIP 1 19 639488 639081 VF D SB50401E .ZIP 1 1A 2173440 2173124 VF D SB50402C .ZIP 1 1B 4344320 4344007 VF D SB50500N .ZIP 1 1C 11317760 11317441 VF D SB50502C .ZIP 1 1E 4892672 4892465 VF D SB5100GE .ZIP 1 1F 15764480 15764299 VF D SB5200GE .ZIP 1 20 4858368 4858051 VF D SB5300GE .ZIP 1 21 8137216 8136957 VF D SB50501E .ZIP 1 27 800256 799951 VF D

TOTALS 70466560 70463484 ( INCLUDING FIDS )

FREE LABELS IN DIRECTORY 4065

FREE BLOCKS IN DISK 140114091 ( 97 %) 2879 MB DISK SIZE 143638992 BLOCKS 4600 MB COMMAND EXECUTED

并在PC中查看相应CD压缩包的属性,将其中文件大小一栏中括号内具体值(下图红色框体内数值)与上例中的DATA LENGTH(DEC)数值进行比对,相同则文件的传送没有问题。

安装CD的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多个CD的同时安装,因此,上传CD包的时候,一定要确认所有需要安装的CD压缩包是否都已经上传成功。CD包在解压或者进行转换操作时,不要轻易断开当前操作的进程,以防不知道操作是否已经完全执行成功。重启系统时,如果是现网的设备,一定要征求客户的同意,在0点之后才能操作,并记录好重启前后基站的工作状态,防止

出现断站的现象。如果是新局,也需要处理好相关的告警信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处理完故障,系统稳定之后,做好当前数据的安全备份。

FEATURE的安装

Feature的安装,同样需要遵循相应的安装手册。 LICENCE的安装

安装licence之前,需要检查对应的licence是否和当前BSC的C-number匹配。可以直接打开相关的LICENCE文件,检查“targetId”是否包含了当前BSC的C-number。

LINCENCE的安装:

先检查根目录下的LICENCE目录中是否有文件 (ZIWX);然后使用FTT工具将licence文件上传到BSC的根目录下的LICENCE目录中(上传之后,最好从BSC端查看对应的文件是否都已经完全上传成功,有没有遗漏的);然后进行安装工作(ZW7L),安装完成之后,检查对应licence是否都已经安装完成(ZW7I)。

Integration

入网之间,需要将A口和Gb接口的数据配置完成,并利用测试基站建立好Abis接口的相关数据。待拨测完成、一切正常之后,再将测试站的数据完全删除干净,准备割接入网。

关于A口集成和Gb接口的集成,原理的东西就不多阐述了,NED上的Integration中有详细的说明。

目前,各地市都实行了pool改造。所以附件中嵌入了A口(组POOL的数据)和Gb数据规划表格,具体的命令里面都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附件说明:对应的三个文档,分别为目前开新局的ZMBSC39制作的数据,创建的命令和规划在表格中都有,请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3p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