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练习题(2)

更新时间:2023-09-14 13:25: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财政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的税收基本要素中,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B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环节 2.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避免国际重复课税的方法是( D ) A.低税法 B.扣除法 C.豁免法 D.抵免法

3.政府全部预算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这体现了政府预算的( D ) A.完整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4.一般来说,不易转嫁税负的税种是( D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所得税 5.当宏观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时,最适当的政策搭配是( D )

A.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B.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C.紧缩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D.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6.衡量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指标中,\财政支出水平\是指( B ) A.财政支出总额 B.财政支出/GDP

C.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 D.财政支出增长额/GDP增长额 7.下列税负转嫁形式中,一般认为最典型、最普遍的形式是( A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8.从鼓励投资的角度上说,效果最好的增值税类型是( D ) A.生产型增值税 B.交换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9.外债的偿债率是指( C )

A.外债余额/GDPB. B.外债余额/当年外汇收入

C.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外汇收入 D.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外汇储备 10.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是指( A)

A.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B.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之比 C.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 D.财政收入与企业收入之比 11.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被称为( D )

A.赋税人 B.负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纳税人 10.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税负转嫁方式是( B)

A.前转 B.后转 C.散转 D.消转

11.具有为投资者提供中途变现可能,并有利于维护国债市场价格的国债还本方式是 ( C )

A.到期一次偿还法 B.分期逐步偿还法 C.市场购销偿还法 D.抽签轮次偿还法 12.一般来说“金边债券”是指( A )

A.政府债券 B.金融债券 C.企业债券 D.民间债券

13.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实施转移支付时,同时也要求下级政府拿出相应的资金,这种补助称为( C )

A.一般性补助 B.选择性补助 C.配套性补助 D.非配套补助 14.九年制义务教育所需资金的承担者是( C )

A.社会集资 B.农民个人 C.国家财政 D.银行贷款 15.国家凭借资产所有者身份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C )

A.税收 B.国债 C.国有资产收益 D.政府收费

16.按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标准,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职责是( B ) A.国防 B.消防 C.外交 D.航空

17.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负责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机构是(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财政部

18.国债累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是( A )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偿债率 C.国债依存度 D.居民应债率

19.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前转的是( A )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 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20.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 C )

A.增值税 B.资源税 C.关税 D.车船税 21.体现税收负担程度的税收要素是( C )

A.课税对象 B.纳税人 C.税率 D.纳税环节 22.我国营业税采用的税率是(A )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2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D )

A.1950年1月 B.1951年1月 C.1994年1月 D.1995年1月

24.按我国《预算法》的规定,各级政府预算预备费的提取比例是( A ) A.本级政府预算支出总额的1%-3% B.本级政府预算支出总额的2%-4% C.本级政府预算支出总额的4% D.本级政府预算支出总额的5%

25.减少政府税收收入、增加政府支出所产生的作用是( A )

A.刺激需求总量 B.抑制需求总量 C.改变需求结构 D.改变需求质量 26.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的划分标准是( C )

A.举债主体 B.举债方法 C.流通与否 D.发行区域 27.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是( A )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关税 D.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28.关于国债依存度,一般认为这一比率不得超过( C )

A.5%~10% B.10%~15% C.15%~20% D.25%~35% 29.不属于政府财政政策目标的是( C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汇率稳定 D.经济增长

30.将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上升的原因,分为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理论是( A )

A.瓦格纳定律 B.梯度增长模型 C.经济发展阶段模型 D.非均衡增长模型

31.在弥补财政赤字的诸多方式中,能带来较好经济社会效应的方式是( B )

A.提高税率 B.发行国债 C.发行货币 D.向银行借款 32.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转移性财政支出的是( D )

A.失业救济金支出 B.财政补贴 C.税式支出 D.行政经费支出 33.外债的负债率是指( B )

A.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外汇收入之比 B.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C.外债余额与当年外汇收入之比 D.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量之比

34.我国目前实行的分税制从“税收分割”的角度看,所属类型是( D ) A.分割税种 B.分割税率 C.分割税额 D.分割税制 35.当一国经济处于严重通货膨胀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是( A A.“一松一紧” B.“一紧一松” C.“双扩张” D.“双紧缩” 36.下列政策手段中不属于财政政策手段的是( C )

A.财政支出 B.税收 C.公开市场业务 D.国债 37.公共产品的提供应由( B )

A.市场供应 B.政府供应 C.市场与政府共同供应 D.市场为主政府为辅 38.国债发行中的竞争性出价属于(B )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39.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开始实行的年份是( C ) A.1978年 B.1988年 C.1994年 D.2002年 40.衡量合理的外债负担和限度的主要指标是(ABC )

A.负债率 B.偿债率 C.债务率 D.外债增长率 41.按照国际惯例,外债偿债率的安全线为( B )

A.25% B.20% C.60% D.100% 42.《预算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预算管理中的职权主要是(ABD ) A.预算决算的审批权 B.预算决算的监督权

C.预备费动用的决定权 D.对预算决算决定不适当的的撤销权 43.从实践上看,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D )

A.设立偿债基金 B.依赖财政盈余 C.通过预算列支 D.借新债还旧债 44.债务依存度是指( C )

A.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B.当年国债累计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C.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D.当年国债累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45.国债的偿债率是指( C )

A.累计还本付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B.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国民收入的比重 C.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D.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偿债基金的比重

46.在下列税种中,属于对于行为课税的是( C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证券交易税 D.所得税 47.随着征税对象的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48.下列不属于财政补贴的是 D

) A.价格补贴 B.企业亏损补贴 C.财政贴息 D.税额减免 49.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特征的是( A ) A.实现的非强制性 B.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受益的非排他性

50.下列关于财政概念的表述中,不属于“国家分配说”观点的是( D ) A.财政与国家有着本质联系 B.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C.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财政是国家对价值的分配 51.将财政支出分为预防性支出与创造性支出的分类标准是( A ) A.财政支出的目的 B.财政支出的性质

C.财政支出的级次 D.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

52.从政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入手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模型称为( D A.梯度增长模型 B.经济发展阶段模型 C.瓦格纳定律 D.非均衡增长模型

53.下列关于财政支出规模衡量指标说法正确的是( C )

A.绝对指标能够反映政府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B.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某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支配的社会资源的总量 C.相对指标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D.绝对指标反映了财政支出的实际规模

54.政府防洪工程支出的效益分析方法宜采用( C ) A.机会成本法 B.历史成本法

C.成本—效益分析法 D.最低费用选择法

55.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最可靠的基本形式是( B ) A.利润上缴 B.税收 C.公债 D.政府收费

5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收入分配政策 B.价格因素

C.经济体制类型 D.经济发展水平

57.下列属于税收奉行费用的是( C ) A.税务机关人员工资 B.避税成功的收益 C.避税未成功而受的惩罚 D.税制改革费用 58.公债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是( C ) A.封建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 D.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 59.下列公债种类中,流动性最强的是( D ) A.无期公债 B.长期公债 C.中期公债 D.短期公债

60.当经济形势需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公债管理的操作方法是( B ) A.调高公债利率水平 B.调低公债利率水平

C.增加长期公债发行规模 D.减少短期公债发行规模

61.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发挥政策作用提供前提条件的财政手段是( D ) A.增加税收 B.财政补贴 C.税收支出 D.发行公债

62.外国政府贷款通常采用的利率形式是( B ) A.浮动利率 B.固定利率

) C.名义利率 D.基准利率

63.负责监督乡级政府预算执行的机构是( C ) A.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B.县级人民政府 C.乡级人民代表大会 D.乡级人民政府 64.狭义的财政监督主体是指( A ) A.政府财税部门 B.政府非财税部门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65.下列财政监督内容中属于事前监督范围的是( B )

A.监督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 B.审核各部门的单位预算和财务计划 C.制止少缴、欠缴行为 D.检查财政资金的供应进度

66.财政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监督不包括的内容是( D ) A.收支计划编制 B.资金专户管理 C.收费立项 D.收费方式

67.关于政府间转移支付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选择性拨款没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规定 B.选择性拨款具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规定 C.一般性拨款也称有条件拨款 D.配套性拨款只能是选择性拨款

68.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是( A ) A.分税制 B.总额分成 C.统收统支 D.包干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我国现行财政收入包括( ABDC )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政府收费 D.国债 2.财政政策目标包括( BC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社会安定 3.下列有关\财政支出\的表述,正确的有( A B )

A.按支出的性质来划分,可将其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B.购买性支出比重越大,表明政府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越强 C.购买性支出不影响收入分配,转移性支出不影响资源配置

D.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越高 4.政府预算具有的功能包括( C D )

A.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 B.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 C.反映政府的收支计划 D.控制政府支出的规模 5.下列有关\税负转嫁\的表述正确的有( A D )

A.需求弹性越大,卖方负担的税负越多 B.课税范围越窄,税负越容易转嫁 C.需求弹性越大,买方负担的税负越多 D.课税范围越宽,税负越容易转嫁 6.下列关于税收转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BCD )

A.课税范围窄的税种容易转嫁 B.商品的需求弹性小,前转的可能性大 C.商品的供给弹性小,前转的可能性小 D.所得课税不容易转嫁 7.下列商品属于我国消费税征收范围的有(ADCB ) A.化妆品 B.鞭炮 C.汽车轮胎 D.小汽车

8.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税收收入划分的方式,主要包括( ABCD ) A.分割税额 B.分割税率 C.分割税种 D.分割税制

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有(ABCD )

A.养老保险支出 B.失业保险支出 C.工伤保险支出 D.医疗保险支出 10.影响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ABD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收入分配政策 C.经济体制类型 D.价格因素 11.下列关于国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BC D ) A.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方式 B.国债是政府有偿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 C.国债的发行利率不受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 D.国债是\金边债券\

12.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 ABD )

A.补贴 B.失业救济金 C.政府投资 D.养老金 13.消费税采用的税率有( AD )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14.根据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 AB ) A.自动稳定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15.财政的职能可以概括为( ACD )

A.资源配置职能 B.资本保值职能 C.稳定经济职能 D.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16.影响国债发行利率的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BCD ) A.国债的发行价格 B.金融市场利率水平 C.政府信用状况 D.社会资金供给量 17. 在我国,通常“预算程序”包括( ABCD ) A.政府决算 B.政府预算的编制 C.政府预算的审批 D.政府预算的执行

18.当社会需求不足时,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有(AC ) A.扩大购买支出规模 B.缩小购买支出规模 C.扩大投资支出规模 D.增加税收收入 19.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是(AD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支出 D.减少支出 20.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是(BC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支出 D.减少支出 2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以为(BC )

A.增量预算 B.复式预算 C.单式预算 D.零基预算 22.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ABCD )

A.建筑业 B.金融保险业 C.转让无形资产 D.销售不动产 23.按课税对象可将税分为三大类,它们是(ACD )

A.所得税 B.营业税 C.财产税 D.商品税 24.下列哪些税属于定额税率(AD )

A.资源税 B.所得税 C.营业税 D.车船使用税 25.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创造性支出的有( ABC ) A.经济建设支出 B.文教支出 C.卫生支出 D.国防支出 E.政府行政部门支出

26.下列关于财政支出效益的表述正确的有( ABDE )

A.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往往难以用货币来度量 B.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应该服从于社会效益 C.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应该服从于经济效益 D.财政支出的微观效益应该服从于宏观效益 E.财政支出的微观效益是实现宏观效益的途径

27.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原因的经济学家有( CD ) A.瓦格纳 B.皮考克

C.罗斯托 D.马斯格雷夫 E.鲍莫尔

28.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有( ABC ) A.利润上缴 B.租金 C.红利 D.企业所得税 E.资源税

29.在我国消费税征收中,适用定额税率的产品是( BCE ) A.化妆品 B.黄酒

C.啤酒 D.汽车轮胎 E.汽油

30.在公债管理中,降低举债成本的有效途径有( BC ) A.利率低时多发行短期债务 B.利率低时多发行长期债务 C.利率高时多发行短期债务 D.利率高时多发行长期债务 E.利率高时多发行无期债务

31.衡量外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 ABCE ) A.负债率 B.债务率 C.偿债率 D.应债率 E.债储率

32.财政乘数包括( ADE ) A.税收乘数 B.对外贸易乘数 C.消费乘数 D.政府支出乘数 E.平衡预算乘数

33.关于财政监督概念的把握,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BDE ) A.财政监督以经济手段为主 B.财政监督要按程序进行

C.财政监督只对财税部门实行 D.财政监督是全方位监督 E.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之中

34.下列属于预算调整监督内容的有( AB )

A.预算调整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B.预算调整内容是否符合预算法 C.预算调整重点是否突出 D.预算调整方式是否创新 E.预算调整过程是否透明 三、计算题

1.某国2008年财政支出为50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0亿元;2009年财政支出为60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2000亿元。求该国2009年的边际财政支出倾向。 答:边际财政支出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6000-5000)(/22000-20000)=0.5

2.某国2007年财政收入额为2500亿元,财政支出额为2800亿元,国债发行额为300亿元,请计算该国的国债依存度,并判断其是否属于正常范围。(计算结果保留至两位小数)

答:该国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100%=300/2800×100%=10.71%。国际的公债依存警戒线是25%至35%,该国公债依存度属于正常范围。

3.假设某年国债的还本付息额为800亿元,当年的财政收入额为20000亿元,财政支出额为22000亿元,试计算该年的国债偿债率。

答:公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额)×100% =(800/20000)×100%=4%

4.某件商品的销售价格是2000元(不含税),而该商品的进货价格是1170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如果客户索要增值税发票,则销售商要转嫁真实税负还需向该客户收取多少增值税税款?

答: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应该是 2000*17%=340

5.已知某国截至2009年底的外债余额为3000亿美元,该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5000亿美元。请计算该国的外债负债率,并判断其外债负债率是否超过国际警戒线。

答:某国外债负债率=某国当年外债余额/某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3000/15000=20%国际公认的标准是负债率应该控制在2O%以下,即2O%是所谓的“警戒线水平”,因此该国外债负债率并未超过国际警戒线。 四、简答题

1.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3. 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有哪些? 5. 简述增值税的优点。

6. 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是什么? 7. 拉弗曲线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8.简述政府收取使用费的作用。

9.我国现阶段应当采取哪种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10.简述财政监督的原则。 五、论述题

1. 如何认识和调整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 2. 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3. 什么是最适课税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如何理解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

5.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谈谈政府加大对农村和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和重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5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