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08 09:32:5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 分,满分30 分) 1、(2011哈尔滨)2011年6月10 日,作为哈尔滨市\中兴\重点建设项目的宣化街高架桥 工程,历经205 个日夜的建设正式竣工通车,这使冰城交通路网格局将更加畅通.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高架桥建设时应注意保证质量和安全 B、高架桥上的灯饰外壳是由塑料制成的, 塑料属于天然材料 C、高架桥路面使用的沥青是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之一 D、高架桥建设时使用了大 量的钢材,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2、(2011哈尔滨)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3、(2011哈尔滨)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 A、氧气做燃料 B、液氨用于冷冻机 C、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4、(2011哈尔滨)下列实验操作

?1?7?1?7?1?7误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物质 D、倾倒液体物质 5、(2011哈尔滨)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活性碳净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 ③霓虹灯发 ④水 的电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1哈尔滨)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 2 CO 3 +HCl=2NaCl+H 2 O+CO 2 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 制取氧气2H 2 O 2 =2H 2 O+O 2 C、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中的废水Ca(OH) 2 +H 2 SO 4 =CaSO 4 +H 2 O D、工业上用赤铁 矿炼铁Fe 2 O 3 +3CO 2Fe+3CO 2 7、(2011哈尔滨)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

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丙氨 酸是其中的一种.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由四种原子构成的 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是89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 3 H 6 O 2 N 8、(2011哈尔滨)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钢丝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B、在接触电器开关前,必须先把手擦干 C、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9、(2011哈尔滨)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相关说法解释 A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不断运动 B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 10、(2011哈尔滨)如图是

?1?7?1?7?1?7、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t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 B、t 2 ℃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C、t 2 ℃时,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甲溶液中 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1、(2011哈尔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硫酸铜溶液 D 氢氧化钠和硫酸铵

加水溶解测pH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 12、(2011哈尔滨)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健康人体内胃液的pH 范围是7.35-7.45 B、钾、铁、锌、碘都是人体所需的 微量元素 C、烹调食物时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 D、人体缺少维生素C 会引起夜盲症 13、(2011哈尔滨)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 C、\西气东输\输送的是液化石油气 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由氧气 和氮气两种气体组成的 14、(2011哈尔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试剂操作 A MgCl 2 溶液 HCl 过量Mg(OH) 2 过滤 B CO 2 H 2 O NaOH 固体 干燥 C H 2 O 悬浮物 明矾 吸附 D NaNO 3 溶液 NaCl 过量AgNO 3 溶液 过滤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 15、(2011哈尔滨)实验室用氯酸钾?1?7?1?7?1?7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混合物 10g,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固体变为9.04g,再将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干燥得到1.599 黑色固体.求10g 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7.1% B、35.5% C、28.4% D、42.6% 二、非选择题(28-37 小题,共40 分) 16、(2011哈尔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市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给人们出行 带来很多方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

_________ ; (2)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_________ ; (3)与传统汽车相比,太阳能汽车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制造太阳能汽车所用的 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 2 )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 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 价分别是 _________ . 17、(2011哈尔滨)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右图是某生产基地种植的玉米.请回 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_________ ; (2)人们在咀嚼玉米时会感到有甜味,其原因是 _________ ; (3)为了使玉米增产增收,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施加适量的磷肥,其作用不仅可以促进作物 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 _________ 的能力. 18、(2011哈尔滨)如图是甲烷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点燃的条件下,A 到B 的过程表示的是甲烷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氢原子,氧分子分 解成氧原子,B 到C 的过程表示的是 _________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19、(2011哈尔滨)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 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 问题: (1)连接A 和B 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3)B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 ; (4)在一般情况下仪器C 的作用是 _________ . 20、(2011哈尔滨)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

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 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 _________ ,包括事例(2) _________ (填序号). 21、(2011哈尔滨)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 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 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 A、C 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将C 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 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2、(2011哈尔滨)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当今世界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如图是童童同 学三月份为班级板报绘制的一幅画, (1)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 请你再写出一种符合画面主题的具体做法 _________ . 23、(2011哈尔滨)用五个圆表示A(氧化铁)、B(稀硫酸)、C(碳酸钠溶液)、D(稀盐 酸)、 E(氯化钡溶液)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将C、D、E 三个圆画到图中A、B 周围适当的位置,并标出物质; (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3)A 与B 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 . 24、(2011哈尔滨)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 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 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 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 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 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 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 3 乙同学:CaCO 3 、Ca(OH) 2 【实验与探究】?1?7?1?7、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男晓珩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 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 液中滴加(1) _________ 溶液由无色变 为红色 自己的猜 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2) _________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 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 2 CO 3 丁同学:KOH、Ca(OH) 2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 _________ 同学猜 想正确,理由是(4) _________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 中滴加适量 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 _________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 最终制得了氢氧化

钾. 25、(2011哈尔滨)为了测定某粉末状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洋洋同学 取一定质量的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4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 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10 8.45 7.80 7.80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根据锌的质量列出求解第二次生成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 _________ ;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 (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40g 上述稀盐酸,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 _________ ; (5)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 分,满分30 分) 1、(2011哈尔滨)2011年6月10 日,作为哈尔滨市\中兴\重点建设项目的宣化街高架桥 工程,历经205 个日夜的建设正式竣工通车,这使冰城交通路网格局将更加畅通.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高架桥建设时应注意保证质量和安全 B、高架桥上的灯饰外壳是由塑料制成的, 塑料属于天然材料 C、高架桥路面使用的沥青是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之一 D、高架桥建设时使用了大 量的钢材,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石油加工的产物。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施工建设要求做到安全第一. B、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C、根据石油化工的产品进行分析. D、根据金属材料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答:解:A、高架桥建设时应注意保证质量和安全,正确. B、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不是天然材料,所以错误. C、石油炼制可以制得沥青,正确. D、钢材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材料的分类及石油炼制的有关知识. 2、(2011哈尔滨)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A 错误; 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 错误; C、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 错误; D、核电荷数=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D 正确; 故选D. 点?1?7?1?7: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判断原子,离子的知 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3、(2011哈尔滨)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 A、氧气做燃料 B、液氨用于冷冻机 C、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氧气的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生产实践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B、液态氨用途很广,如大型冷冻设备之冷媒、清洁剂、染料、氨盐等; C、大理石质地坚硬,颜色洁白,可用作建筑材料; D、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解答:解:A、氧气有助燃作用,但不能燃烧,故错误; B、液氨可以用于冷冻机,故正确; C、大理石质地坚硬,颜色洁白,是上等的建筑材料,

故正确; D、生理盐水有氯化钠和水配制的,故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正确. 故选A. ?1?7?1?7?1?7评:氧气能支持燃烧,是燃烧必需满足的条件之一,但不能因此误认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可作燃料等. 4、(2011哈尔滨)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物质 D、倾倒液体物质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注意试管的倾斜角度; D、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解答:解:A、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 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故A 正确; B、量取液体时,图中读数错误,读出的液体体积偏大,故B 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②试管与桌面成约 45°角,图中操作正确,故 C 正确; 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 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正确,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量筒的使用方法;掌握取用液体和固体的方法. 5、(2011哈尔滨)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活性碳净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 ③霓虹灯发 ④水 的电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7?1?7?1?7 解答:解:活性炭净化水、霓虹灯发光等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在 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学变化,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6、(2011哈尔滨)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 2 CO 3 +HCl=2NaCl+H 2 O+CO 2 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 制取氧气2H 2 O 2 =2H 2 O+O 2 C、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中的废水Ca(OH) 2 +H 2 SO 4 =CaSO 4 +H 2 O D、工业上用赤铁 矿炼铁Fe 2 O 3 +3CO 2Fe+3CO 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元素质量守恒。 分析:A、根据小苏打的成分以及与盐酸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金判断, C、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分析, D、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小苏打的成分是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需要加气 体符号,正确的方程式为: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故A 错误, 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要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并且生成的氧气需要加气体符号,正 确的方程式为:2H 2 O

2\\frac{\%underline{\\;MnO_2\\;}}{\\;} 2H 2 O+O 2 ↑,故B 错误, C、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水是两个,前面需要配 2,正确的

方程式为:Ca(OH) 2 +H 2 SO 4 =CaSO 4 +H 2 O,故C 错误, D、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方程式的配平也正确,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本题需要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要识记常见物质的俗称. 7、(2011哈尔滨)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丙氨

?1?7?1?7是其中的一种.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由四种原子构成的 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是89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 3 H 6 O 2 N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 与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氨酸分子由3 个C 原子、7 个H 原子、2 个O 原子 和1 个N 原子所构成,则丙氨酸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 3 H 7 O 2 N;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A、根据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氨酸分子由 3个C 原子、7个H 原子、2 个O 原子和1 个N 原子所构成;而丙氨酸是由丙氨酸分子所构成;故A 不正确; B、根据每个C 原子含6 个质子、每个O ?1?7?1?7子含8 个质子、每个H 原子含1 个质子、每个N 原子含7 个质子,而一个丙氨酸分子由3 个C 原子、7 个H 原子、2 个O 原子和1 个N 原子 所构成,则一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6×3+1×7+8×2+7×1=48≠89,故B 不正确; C、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 C 3 H 7 O 2 N,丙氨酸中氮

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4:(1×7)=2:1, 故C 正确; D、根据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丙氨酸分子由3 个C 原子、7 个H 原子、2 个O 原子和 1 个N 原子所构成,故丙氨酸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 3 H 7 O 2 N 而非C 3 H 6 O 2 N,故D 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每个分子中所含有的质子数等于构成一个该分子的所有原子所含质子数的总和. 8、(2011哈尔滨)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钢丝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B、在接触电器开关前,必须先把手擦干 C、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D、?1?7?1?7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考点: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可根据铝的抗腐蚀性进行解释. B、从安全角度及水是导体的角度分析. C、从聚乙烯塑料的热塑性进行分析. D、从洗涤剂的洗涤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于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活泼,非常容易和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 化膜,从而起到保护金属铝的作用,若用钢丝刷清洗铝锅表面的污物,就会使氧化膜受到损 伤.所以做法错误. B、水是导体,所以接触电器时必须把手擦干,以免触电. C、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可以利用此性质是塑料封口. D、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以使油污溶于水中而除去.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的化学解释,从中培养?1?7?1?7?1?7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生活常见的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11哈尔滨)下列相关说法

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相关说法解释 A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不断运动 B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中的不断运动回答; B、利用分子间的间隔来解释; C、酸显酸性是因为酸中含有的氢离子; D、分子的结构决定分子的性质. 解答: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解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

?1?7?1?7和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解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是因为酸中都含有氢离子,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这两种分子的结构不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 意. 故选C 点评: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 同,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10、(2011哈尔滨)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t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 B、t 2 ℃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C、t 2 ℃时,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甲溶液中 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1?7?1?7应用;溶质的质

量分数、溶解性和 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生产实践型;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 分析: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得出信息:①甲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乙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很小 ②当温度 t 1 ℃时,发生交叉点表示它们的溶解度相等③它们随 温度的变化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等,结合以上的含义对所该项进行逐一判断是否相符即 可. 解答:解: A、右图可知:t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故正确 B、t 2 ℃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没有具体说溶剂的质量多少,不能判定溶质的质量甲一定 大于乙;故错误 C、t 2 ℃时,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 ℃,溶解度降低,溶质有析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 小;故正确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由于乙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很小,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提纯甲?1?7?1?7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图的应用:①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② 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③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④设计混合 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 NaCl 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 和NaNO3 可用降温结晶 法.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图示的理解. 11、(2011哈尔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硫酸铜溶液 D 氢氧化钠和硫酸铵 加水溶解测pH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

项D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证明铵盐(NH4+检验方法);硬水与软水;金属活动性 顺序及其应用;溶

?1?7?1?7?1?7的酸碱性与pH 值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用 闻气味的方法区分不开; B、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肥皂水遇硬水不易起泡沫,肥皂水遇软水会产生丰富 泡沫; C、铝丝和银丝都不能被磁铁吸引,铝比铜活泼,会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银没有铜活泼, 不会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和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空气和氧气都是无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将空气和氧气区分开.故 A 错误; B、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的液体,用看颜色的方法不能将其区分开.故B 错误; C、铝丝和银丝都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引的方法不能将其区分开.故C 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其PH 值大于7,硫酸铵溶液显?1?7?1?7性,其PH 值等于7,用加水溶 解测PH 的方法能将其区分开;氢氧化钠和熟石灰不反应,硫酸铵和熟石灰反应生成硫酸钙、 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用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的方法能将其区分开.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道题目考查了一些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也有化学方法,是以日常生 活中的一些物质为例,通过此题我们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2、(2011哈尔滨)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健康人体内胃液的pH 范围是7.35-7.45 B、钾、

铁、锌、碘都是人体所需的 微量元素 C、烹调食物时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 D、人体缺少维生素C 会引起夜盲症 考点: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的关系;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 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A、胃酸呈酸性,pH 小于7. B、根据人体所需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C、根据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性质差别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 D、根据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进行分析. 解答:解:A、胃酸呈酸性,pH 小于7,所以A 错误. B、钾是常量元素,铁、锌、碘是微量元素,所以B 错误. C、亚硝酸钠有毒,是致癌物质,所以不能代替食盐,所以C 正确. D、缺乏维生素C 会患坏血病,所以D 错误. 故选:C 点评: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知识也就 成为中考的考点. 13、(2011哈尔滨)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 C、\西气东输\输送的?1?7?1?7?1?7液化石油气 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由氧气 和氮气两种气体组成的 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 用;海洋中的资源。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A、金属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以及因冶炼金属而消耗的能源,还对环保有 一定好处.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应是水.

C、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天然气. D、空气中氧气与氮气含量较高,除此以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 解答:解:A、金属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以及因冶炼金属而消耗的能源,还对环 保有一定好处,此选项中的说法正确.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应是水,氯化钠只是其中的一种溶质,故此选项错误. C、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天然气,不是液化石油气,故此选项错误. D、空气?1?7?1?7?1?7氧气与氮气含量较高,除此以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只有氧气 与氮气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常识进行的考查,解决的依据是化学中一些识记性的基本 知识. 14、(2011哈尔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试剂操作 A MgCl 2 溶液 HCl 过量Mg(OH) 2 过滤 B CO 2 H 2 O NaOH 固体 干燥 C H 2 O 悬浮物 明矾 吸附 D NaNO 3 溶液 NaCl 过量AgNO 3 溶液 过滤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专题: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性质,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但 要符合以下两个原则: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原物质的质量 不能减少且反应时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盐酸,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多 余的氢氧化镁不溶于水,然后过滤可除去,方法正确. B、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二氧

化碳中的水蒸气时,二氧化碳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把原物质 也除去,故此项错误. C、可以明矾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吸附后应该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操作不完整,故此项错 误. D、除去硝酸钠中的氯化钠,加入过量是硝酸银,会带入新的杂质硝酸银,故此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5、(2011哈尔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

气,?1?7?1?7?1?7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混合物 10g,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固体变为9.04g,再将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干燥得到1.599 黑色固体.求10g 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7.1% B、35.5% C、28.4% D、42.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质量 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根据守恒,找出隐含条件;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 量不变,过滤、干燥所得黑色固体即二氧化锰的质量;由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与二氧化锰质 量差可计算出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质量不变,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 程中,氯元素质量不变,由所计算出氯化钾的质量求出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氯元素?1?7?1?7量 与混合物质量10g 的比可求出此时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

质量=9.04g-1.59g=7.45g 7.45gKCl 中Cl 元素的质量=7.45g× ×100%=3.55g 10g 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35.5%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技巧在于找到反应过程中氯元素质量不变这一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很 简便地解决问题. 二、非选择题(28-37 小题,共40 分) 16、(2011哈尔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市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给人们出行 带来很多方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 汽油和柴油 ; (2)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使钢铁与氧气和水隔绝 ; (3)与传统汽车相比,太阳能汽车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制造太阳能汽车所用的 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 2 )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 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 2 +2C2CO+Si ,反应前后硅元素的 化合价分别是 +4、0 .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的化学性质;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 规律和原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 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1)汽车使用的燃料多数为汽油和柴油; (2)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金属生锈;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 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解答:解:(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故填:汽油和柴油. (2)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

理是使钢铁与氧气和水隔绝.?1?7?1?7填:使钢铁与氧 气和水隔绝. (3)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 2 + 2C2CO+Si.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硅元素的化合价. 在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 化合价是-2 价,可以求出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 价,硅单质的化合价是0.故填:+4、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料、防止生锈的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且能够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 的特点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 17、(2011哈尔滨)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右图是某生产基地种植的玉米.请回 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糖类 ; (2)人们在咀嚼玉米时会感到有甜味,其原因是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淀 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的缘故 ; (3)为了使玉米增产增收,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施加适量的磷肥,其作用不仅可以促进作物 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 抗寒、抗旱 的能力.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生活情景型。 分析:(1)根据玉米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回答. (2)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回答. (3)根据磷肥的作用回答. 解答:解:(1)玉米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2)唾液中含有淀粉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其中唾液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催化 水解为麦芽糖. (3)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

抗旱能力. 故答案为:(1)糖类;(2)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的缘 故;(3)抗寒、抗旱.

?1?7?1?7评:\民以食为天\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把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提上了生活的 日程,所以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 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18、(2011哈尔滨)如图是甲烷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点燃的条件下,A 到B 的过程表示的是甲烷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氢原子,氧分子分 解成氧原子,B 到C 的过程表示的是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一个 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4 +2O 2 CO 2 +2H 2 O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由微观?1?7?1?7拟图可知,图 B 中的碳、氢、氧原子重新结合成图 C 中的二氧化碳分 子和水分子; (2)由微观模拟图 A、C 可得知,每个甲烷分子与两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一 个二氧化碳分子,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图B 中的每2 个H 原子与1 个O 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每个C 原子与2 个O 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 故答案为: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结合成 一个水分子; (2)该反应为每个甲烷分子与两个氧分子反

应,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 +2O 2 CO 2 +2H 2 O; 故答案为:CH 4 +2O 2 CO 2 +2H 2 O. 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 原子 分子,变化过程中原子不变,只是原 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19、(2011哈尔滨)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1?7?1?7?1?7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 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请结合右图回答下列 问题: (1)连接A 和B 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 (3)B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 (4)在一般情况下仪器C 的作用是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书写化学方 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此装置适合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绘画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正确装置 并使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观察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现象; ?1?7?1?74)试管容积较小,适合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解答:解:(1)由题意要求知,绘画的实验装置图应表达的如下意思:向 A 装置内加稀盐 酸且使长颈漏斗的下端伸入酸液面以下,在 A 装置的橡皮塞上加一直角玻璃导管,导管的 一端略伸入锥形瓶内,再取一直角玻璃导管,导管的一端伸入B 装置内的石蕊试液内,在两 玻璃管

间用橡皮管连接. 其装置图为: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3)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知: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 变红色,故会观察到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 (4)在一般情况下试管的容积较小,操作简便,适合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 时使用. 故答案为: (1)其装置图为: (2)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3)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4)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点评:此题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装置及其性质的验证,了解常用化学仪器试 管的用途;设计题型简单,但考查有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较多,更适合学生的常规练习. 20、(2011哈尔滨)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 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 隔绝氧气 ,包括事例(2) ②③④ (填序号). ?1?7?1?7?1?7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g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