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专转本计算机冲刺班书

更新时间:2024-06-07 13: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专转本考试教程

大学计算机

主 编:谢龙翔

审 核:刘 凯 郭 清 李 雪

江苏专转本基础课程研究分会 专转本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1

编著

审定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基础理论篇

世间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因而都在产生气息。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数字技术——采用有限个状态来表示、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感觉器官功能

通信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

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扩展大脑功能

控制与显示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

●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领域: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 ● 当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有两项:数字技术、微电子与光线技术。

●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微电子技术——以集成电路(IC)为核心的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微电子技术的基础元件演变

● 电子管——产生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晶体管——产生第二代计算机

●集成电路——产生了第三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产生了第四代计算机。

按晶体管数目集成电路的分类

小规模(SSI) 中规模(MSI) 大规模(LSI) 超大规模(VLSI) 极大规模(ULSI)

100-------------------3000-------------------10万------------100万

集成电路制造过程:单晶硅——硅抛光片——硅平面工艺过程——晶圆——芯片。

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晶体管的尺寸超过其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就越快。

Moore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没18~24个月翻一番,Moore定律不可能永远成立。

IC卡——是“集成电路卡”的简称,把集成电路芯片蜜蜂在塑料卡内部,使其成为能存储、处理和传输数据的载体。与磁卡相比,IC卡不受磁场干扰,而且还能可靠地存储数据。

存储器卡——主要用于数据的储存,应用领域广泛,如电话卡、公交卡、医疗卡、饭卡等。具有读写功能,有的还具有加密功能。

CPU卡——也叫智能卡,具有存储、处理数据的功能,安全性能和智能化程度高,如SIM卡。

接触式IC卡——如电话卡,卡上通常含有一个金属触点,用于相应的读写系统进行操作。

2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非接触式IC卡——采用电磁感应方式无线传输数据,方便、快捷。如2代身份证。

模拟传输技术——用连续信号来传输信息或通过用连续信号对载波(载波是指被调制以传输信号的正弦波,要求其频率要远远高于调制信号的带宽)进行调制来传输信息的技术。模拟通信的基础是模拟传输技术。

数字传输技术——用数字信号来传输信息或者通过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来传输信息的技术。数字通信的基础是数字传输技术。

带宽(信道容量)——信道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

◆ 在模拟传输系统中,带宽指的是可以几乎无失真地传输的模拟信号的频率

变化范围,通常由信号传输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而得到,单位是赫兹(Hz)。

◆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带宽指一个信道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最大码元数,或单

位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二进制数(b/s),也称为信道容量。

数据传输速率—实际传输数据时,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数目。通常使用“位/秒”(bps)作为单位。评价数据传输有效性的指标。

误码率—数据传输中出错数据占传输数据总数的比例。评价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

调制解调技术—远距离传输信息时,需要通过传输信息对载波进行调制后再进行传输,这样可以保证信息远距离的传输,接收方使用解调器进行解调,以恢复出被传输的原始信号,载波信号是频率比被传输信号(调制信号)高得多的正弦波。调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多路复用技术—为了提高线路利用率,总是设法在一条传输线路上,传输多个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频分多路复用—将传输线路的频带分成N部分,每一个部分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传输信道使用。它是模拟通信的主要手段。

时分多路复用—把一个传输通道进行时间分割以传送若干话路的信息。它是数字通信的主要手段。

波分多路复用—在单一光纤内同步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光波,是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获得倍增。

电路交换(线路交换)—为发送和接收端建立一条临时的实际物理通道,供通信双方使用,完毕后,交换机内的连线被拆除。优点:通信速度快;缺点:线路利用率低,例如:电话。 分组交换(包交换)—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它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优点:线路利用率高;缺点:延时长,不宜用于实时通信或交互通信。例如:互联网络

(1) 微波通信 类型 特点 用途 中波 短波 超短波、微波 沿地面传播,绕射能力强 较强的电离层反射能力 沿地面传播能差,容易被洗掉,容易透过电离层,进入宇宙空间,不易在电离层反射传播。但频率极高,波长很短,可直线传播,也可在物体上反射。 广播和海上通信 环球通信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卫星通信 对流层散射通信 (2) 卫星通信中、低轨道卫星: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覆盖范围小,地面天线必须跟踪卫星。但损耗小,延时少。

同步定点卫星:位于赤道上空,相对于地面固定不动,覆盖范围大,三颗卫星几何可以盖地球全部面积。

3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3) 移动通信系统

① 第一代移动通信采用模拟技术。

② 第二代移动通信广泛采用数字技术(GSM,CDMA,JDC,IS-95)。

③ 第三代移动通信实现目标:提供高质量多媒体业务;提供大容量、高保密性和优质

服务。我国3G目前有三种标准,中国移动的TD-SCDMA技术,中国电信的CDMA200技术,中国联通的WCDMA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

比特——二进制数字或二进位制,简称“位”,用小写“b”表示。比特是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表示和存储信息的最小处理对象,比特的取值只有“0”和“1”两种,表示两种不同的状态。这两种取值只是一种符号,没有数量的概念。比特可以用来表示不同含义,例如,比特可以表示数值、图像、声音等。

比特存储原理——在寄存器中使用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触发器;在半导体存储器中使用电容器的充电和未充电表示两种状态;在磁盘存储器中使用磁介质的磁化状态表示二进制位信息;在光盘存储器中使用盘片光滑表面上的凹坑记录二进制位信息。

比特的传输原理——两种方式:基带传输,近距离传输比特是可直接传输。频带传输,远距离或无线传输,需要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进行传输。 比特的运算——逻辑加、逻辑乘、取反。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应用模式的划代——集中计算模式、分散计算模式、网络计算模式

计算机系统组成——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06单选)

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05单选)

主机——CPU、内存储器、总线等构成了计算机的主机。

外设——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构成了计算机的外围设备,简称外设。(06单选)

计算机分类——按内部逻辑结构分为:单处理器、多处理器(并行机)。按字长分为:16位机、32位机或64位机等。按计算机的性能、用途和价格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

CPU的结构: 主要部件 功能 运算器 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运算器由处理整数的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和处理实数的浮点运算器组成,它们可以同时进行整数和实数的运算。 取指令,解释指令的含义,控制运算器的操作,记录内部状态。指令计数器:存放CPU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指令寄存器: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临时存放参加运算的数据和得到的中间结果,由几十个寄存器组成。需要运算器处理的数据总是预先从内存传送到寄存器。 控制器 寄存器组 CPU工作原理——计算机采用,“存储程序控制原理”完成各种操作,即一个问 题的

运算步骤(程序)连同它所处理的数据都使用二进制位表示,并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程序

4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运行时,CPU从内存中一条一条地取出指令和相应的数据,按指令操作码的规定,对数据进 行运算处理,直到程序执行完毕。

并行处理—使用多个 CPU实现超高速计算的技术称为“并行处理”, 多处理系统—采用并行处理技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多处理器系统”。(07单选)

指令—对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位。指令用二进制表示,规定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指令包括两部分:操作码和操作数。(07填空)

操作码—进行何种运算。

操作数—参与运算的对象所在内存的位置。

指令执行执行过程—内存—总线—总线接口部件—指令快存(Cache)—指令预取—指令择码。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部件与内存进行数据的交换。在指令预取部件工作时,如果指令不存在于Cache中,那么要去存储器取指令,必须向总线接口部件发出请求才能实现该工作。

指令系统—CPU所能执行的所有的指令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或指令组(instructionset)。通常指令系统中有数以百计的不同指令。Core2处理器共有七类指令。

兼容性—由于每种类型的CPU都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因此,某一类计算机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未必能在其他计算机上运行,这个问题称之为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兼容性”问题。(08单选)

Intel公司的CPU与AMD公司的CPU相互兼容,但与IBM公司POWER微处理器不兼容。

向下兼容-同一公司的CPU产品通常“向下兼容”—新型号的处理器在旧型号处理器指令系统基础上进行扩充。

CPU主要指标—字长、结构、功能、晶体管数目和工作效率。(06单选)(08判断)

运算速度-用于说明具有并行处理能力的巨型机的运算速度的度量单位:次|秒(每秒执行加法运算的次数):MIPS(百万条定点指令|秒)

字长—中央处理器中运算器和寄存器的宽度。即数据在运算器中做运算或存储时的二进制位数。字长决定了计算的精度,字长通常是2的整数次幂。(05判断)(08单选)

主频—CPU内部的时钟频率,决定CPU芯片内部数据传输与操作速度快慢。一般来说,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但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时钟频率相同的CPU性能一样。

CPU总线速度——CPU总线(前端总线)的工作频率和数据线宽度决定着CPU与内存之间传输数据的速度快慢,总线速度越快,CPU的性能将发挥的越充分。

高速缓存——通常Cache容量越大、级数越多,有利于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次数。(10判断) 指令系统——指令的类型、数目、功能影响程序执行的速度。

逻辑结构——定点运算器和浮点运算器数目、有无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和指令、数据预测功能、流水线结构和级数等对指令执行速度有影响。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07单选):

① 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② 存取速度快、容量相对小,价格相对高,一般使用DRAM芯片组成,速度比CPU

慢。

③ 直接与CPU相连接(CPU可直接访问)。

④ 易失性,用于临时存放CPU正在运行的程序、正被处理的数据以及产生的结果

数据。

⑤ 存储介质:半导体芯片。

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10单选)(10判断):

5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① ② ③ ④ ⑤ 包括软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移动存储器 存取速度慢、容量相对大,价格相对低。 不直接与CPU相连接(CPU不能直接访问)。 非易失性,用于长期存放各类信息。 存储介质:磁盘、光盘、磁带等。

只读存储器——是一种能够永久或半永久地保存数据的存储器,即使掉电(或关机)后,数

据也不会丢失,所以叫做非易失性存储器。

Mask ROM——存储的数据由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一次形成,此后也无法进行修改。

PROM(Programmable ROM)——用户可使用专用装置写入信息,此后无法修改。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用户可使用专用装置写入信息,可以通过专业设备改写其中的信息。

Flash ROM(快擦除ROM,或闪速存储器)——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低压下,存储的信息可读不可写,而在较高压下,存储的信息可以更改和删除。经常用于PC中的BIOS程序,还可使用在数码相机和优盘中。

随机存储器(RAM)——属于易失性存储器。根据其保存数据的机理又可分为SRAM(静 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取器)两类。

SRAM-SRAM芯片用于构造高速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简称缓存。它的速度几乎与 CPU一样快。用以匹配CPU和内存两者的工作速度,发挥CPU高速性能。Cache中的数据只是主存很小一部分内容的副本。当CPU需要从内存读取数据或指令时,先检查Cache中有没有,若有,就直接从Cache中读取,而不用访问主存,如果Cache中没有,CPU再直接访问主存。与DRAM相比,它的电路较复杂,集成度较低,功耗较大,制造成本高,价格贵。Cache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命中率”,即CPU需要的指令或数据在Cache中能直接找到的概率。Cache分为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并且都被设计在CPU内部。一般来说,Cache容量越大越好,访问Cache的命中率就越高。由于成本原因,Cache的容量并不大。(05单选)(08单选)(09判断)(10判断)

DRAM——目前市场上有多个DRAM的品种:SDRAM\\DDR SDRAM(DDR2、DDR3)、双通道RDRAM。后者运算速率比前者更大。

内存容量——指存储器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总数。每个存储单元(一个字节)都有一个地址(以序列号的形式表示),CPU按地址对存储器进行访问。存储单元的基本单位是字节。(09单选)(09判断)(10单选)

存取时间——在存储器地址被选定后,存储器读出数据并送到CPU(或者是把CPU数据写入存储器)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ns。(10填空)

硬盘容量——存储容量=磁盘面数(磁头数)×磁道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 增大硬盘容量主要提高单碟的容量。限于成本和体积,硬盘的碟片数目宜少不宜多。 因此提高单碟容量是提高硬盘容量的关键。

硬盘读写数据的三个地址——磁头号、柱面号、扇区号。

硬盘读写数据的过程:(08判断)

磁头寻道(由柱面号控制)→等待扇区到达磁头下方(由扇区号控制)→读写扇区数据(由磁头号控制)

平均寻道时间——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寻找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是毫秒。

平均等待时间——数据所在的扇区转到磁头下方的时间,它是盘片旋转周期的1∕2。

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它是硬盘找到数据所用的时间,是评价硬盘读写数据所用时间的最佳指标。取决于硬盘的旋转速度、寻道时间和传输速度。

6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Cache容量——由DRAM组成,位于硬盘内部,硬盘缓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系统前后级读写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以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目前缓存容量达到8MB以上。

数据传输速率——又叫硬盘吞吐率,它主要指硬盘的外部和内部数据的传输率,单位是Mc∕s。

硬盘的外部传输率即硬盘的突发数据传输率,指硬盘的数据接口的速率;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外部速率大于内部速率,内部速率是评价硬盘数据传输速率的最佳指标。(07判断)。通常,当单碟容量相同时,转速越高内部传输速率也越快。

光盘存储器组成——光盘片、光盘驱动器

光盘片信息存储器原理——在盘片的信息记录层上沿螺旋形轨道(光道)压制出一系列凹坑,凹坑的两个边沿处均表示数据“1”;其他平坦处表示数据“0”。

驱动器读取数据速度——单速:150KB∕S;例如4速(4X):4×150KB/S;

组合光驱——又称为“康宝”,兼具CD驱动器和DVD驱动器的所有功能。

蓝光光驱——采用比红色激光波长更短的蓝色激光读写盘片信息,提高信息读写容量。可以读写蓝光光盘(容量25GB)

主板构成部件——CPU插座、芯片组、第2级高速缓存(有些已做在CPU中)、内存储器插座(SIMM或DIMM)、总线插槽、BIOS ROM芯片、CMOS芯片、时钟、电池、I/O控制器、I/O端口、扩充卡等部件。为了便于不同PC机主板的互换,主板的物理尺寸已经标准化。目前使用得比较多的是ATX规格的主板。(09单选)

芯片组(07判断)(08单选)

芯片组集中了主板上几乎所有的控制功能,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核心。CPU类型不同,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芯片组。CPU的系统时钟及各种与其同步的时钟均由芯片组提供。决定了主板上所能安装的内存的最大容量、速度及可使用的内存条的类型。

BIOS芯片(07多选)(08填空)(09单选)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存放在主板上只读存储器芯片(ROM)中的一组机器语言程序(一般该芯片为BIOS芯片。)。是操作系统的最底层部分的可执行程序代码。

BIOS包含4部分的程序:

① POST(加电自检)程序——作用:检测计算机故障。 ② 系统自举(装入)程序——作用:加载操作系统。

③ CMOS设置程序——在PC机进行自举程序前,用户若按下某一热键(如Del),就可以启

动CMOS设置程序。进行相关信息的查看和修改。

④ 基本外围设备的驱动程序——开机时键盘、显示器、软驱、硬盘等常用基本外围设备的

驱动程序预先存放在BIOS中,成为BIOS的一个组成部分。

CMOS芯片

存放用户对计算机硬件所设计的一些参数(称为“配置信息”),包括当前的日期和时间,开机口令,系统中安装的软盘、硬盘驱动器的数目、类型及参数,显示卡的类型,Cachede 的使用状况,启动系统时访问外存的顺序等,这些数据非常重要,一旦丢失,系统将不能正常运行,甚至不能启动。需要使用电池供电。

I/O操作——将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送入主存储器的指定区域,或者将主存储器指定区域的内容送出到输出设备。

I/O设备——I/O接口——I/O控制器——I/O总线——内存储器 I/O操作 I/O操作的特点(09 单选)(10 单选)

● I/O设备工作速度比CPU慢,I/O操作与CPU的数据处理是并行进行的。 ● 多个I/O设备必须能同时进行工作。

7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 I/O操作是由许多部件协同完成的。

● 除了键盘、显示器、鼠标器等基本的I/O设备之外,不同计算机所配置的I/O设备数

量、品种和性能差别很大,且经常需要增减和更新。

● I/O设备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操作控制的复杂程度相差很大,有些设备与计算机主

机的连接不相同。

I/O操作过程中的若干控制部件 ● CPU——负责I/O操作的启动

● I/O控制器——负责对I/O设备进行全程控制 ● DMA控制——负责数据传输的控制

● 程序中断——负责向CPU报告I/O操作完成的情况,实现CPU处理与I/O操作之间的

同步与通信。

I/O端口的分类

从数据传输方式来分(07填空)(09单选) 串行端口(一次只传输1位)

并行端口(8位或者16位.32位一起进行传输) 常用I/O端口

鼠标的I/O端口标准:RS-232E、PS/2、USB、无线接口 键盘的I/O端口标准:PS/2、USB、无线接口 显示器I/O端口标准:VGA

硬盘的I/O端口标准:SCSI(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IDE(传统常用)

SATA(比IDE性能更优良的接口,近几年普及)(09填空)(10多选) 传统I/O端口的理想代替品:USB和IEEE1394 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06填空)(08单选)(10单选) ● 高速串行传输,使用差分信号

● 使用4线连接器,体积小,符和即插即用规范(PnP) ● 使用“USB集线器”最多连接127个设备

● 可通过USB接口由主机向外设提供电源(+5V) ● 支持热拔插

● USB的版本:1.0版 1.1版 2.0版 3.0版,后者速度大于前者

IEEE-1394接口

主要用于连接需要高速传输大量数据的音频和视频设备。连接器共有6线,采用级联方式连接外部设备,在一个接口上最多可以连接63个设备,速度高于USB接口。

I/O控制器是一组电子线路。有些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的I/O控制器比较简单,它们已经集成在主板的芯片组中。有些设备(如显示器、网络设备等)的I/O控制器比较复杂,就制作成扩充卡。 I/O总线(05单选)(06多选)

指的是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一组公用信号线。

① 从总线的层次角度划分为:CPU总线、存储器总线、I/O总线。 ② 从总线传输的信号角度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③ 从总标准的角度划分为:ISA总线的位宽是16位,PCI总线的位宽有32位和64

位两种。PCI-E是当前PC机I/O总线的一种新标准,采用高速串行传输,以点对点方式进行通信。

键盘

计算机最常用最主要的输入设备,必不可少。键盘上的按键大多是电容式的。按下每个按键,发出不同的信号,这些信号在键盘内部的电子线路中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代码,然后通过键盘接口进入计算机(06 单选)。无线键盘通过无线电波将输入信息传送给主机上安装的专用接收器。

鼠标

鼠标器最主要的技术指标是分辨率,用dpi(dot per inch)表示,指鼠标每移动一英寸

8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距离光标在屏幕上所通过的像素的数目。目前多为:300 — 400 dpi。鼠标按结构分为:机械式鼠标、光电式鼠标、无线鼠标。

无线鼠标——通过红外线或无线电波将输入的信息传送给主机上安装的专用接收器。红外线型的无线鼠标具有严格的方向性,尤其是水平位置非常敏感。而采用无线电波的鼠标要灵活很多,因为无线电波是辐射状传播的。(07 判断)

扫描仪

① 工作原理:基于光电转换原理。接受从稿件上反射回来的光线,经过光电转换成电

信号,获得数字图像。CCD(电荷耦合器件)实现光电转换。 ② 扫描仪心性能指标(07 单选)

● 分辨率:用每英寸生成的像素数目(dpi)表示。 ● 颜色位数:位数越多,反映的色彩就越丰富。 ● 幅面:原稿的最大尺寸。 ③ 扫描仪分类

● 手持式扫描仪:只适合于扫描较小的图件。

● 平板式扫描仪:在家用和办公自动化领域用的最广。 ● 胶片扫描仪和滚筒扫描仪:多数用在专业印刷排版领域。 ④ I/O接口:SCSI接口、USB接口、Firewire接口。

数码相机(08 单选)

① 性能指标:CCD像素的数目越高,最终所得到的影像的分辨率(清晰度)就越高,

图像的质量也越好。存储容量是数码相机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在图像分辨率和质量要求相同的情况下,存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数字像片就越多。 ② 工作原理:镜头和快门与传统相机基本相同。将影像聚焦在成像芯片(CCD或CMOS)

上,并由成像芯片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A/D转换)变成数字图像,经过必要的图像处理和数据压缩之后,存储在相机内部的存储器中。

③ CCD上影像信息是模拟信号形式,需要通过A/D转换部件,转换为数字信号,方能

存储在存储卡中。

显示器

① 组成:监视器(Monitor,显示器),显示控制器(显卡)。

② 常见类型:CRT(接受显示控制器传送过来的颜色信号,通过电子枪调整红、绿、

蓝三 基色的亮度,在荧光屏上轰击出一个个的彩色亮点。组成一幅幅的图像。LCD(利用液晶在电场下可以快速扭曲的特性,通过电场的有无来控制液晶的透光和不透光,从而使部分背光可以透过液晶,构成图像。)CRT和LCD都需要显示控制器才能工作。(08 单选) ③ 显示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显示屏的尺寸:对角线的长度。屏幕横向与纵向的比例,一般为4:3。 ● 显示器的分辨率:整平可显示的像素的个数,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 点距:像素点之间的距离。

● 刷新速度:显示图像每秒钟更新的次数,速率越高图像稳定性越好。(06 填空) ● 像素的颜色数目:一个像素可以显示出的颜色数量。

显示控制器——又称为显示卡,分为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两种形式。显卡由显示控制电路、绘图处理器、显示存储器、主机接口电路四部分组成。 显示控制电路——负责对显卡的操作进行控制

显示存储器——简称显存,VRAM,用于存储显示屏上所有像素的颜色信息。显存的容量、速度和数据位宽直接影响显卡性能的高低。

主机接口电路——负责显卡与CPU和内存的数据传输。普通使用AGP接口,近几年PCI-E x16接口逐渐普及

显卡I/O端口——最常见的输出接口主要由VGA接口、DVI接口和S端子,其中VGA最常用。

打印机(06 判断)(08 判断)(09 多选)

① 打印机分类

9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 针式打印机:一种击打式打印机,其工作原理主要体现在打印头上。目前使用较多的

是24针打印机。可实现多层套打,耗材:色带。

● 激光打印机:激光技术与复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分为黑白和彩色两种,其中低速黑

白激光打印机已经普及,耗材:碳粉。

● 喷墨打印机:能输出彩色图像,经济,打印效果好,低噪音,使用低电压不产生臭氧,

有利于保护办公室环境等。在技术上分为压电喷墨技术和热喷墨技术。在彩色图像的输出设备中,已占绝对优势。耗材:墨水。 ② 打印机性能指标

● 打印精度:打印机的分辨率,用dpi表示。 ● 打印速度:每秒打印的字符数(针式打印机)。每分钟打印的页数(激光或喷墨打印机)

计算机软件

硬件——组成计算机各种物理设备的总成。

软件——能指示计算机完成特定任务的、以电子格式存储的程序、数据和相关的文档。

(06填空)(08判断)

软件版权——授予软件作者的某种独占权利的一种合法保护形式,版权所有者唯一的享有该软件的拷贝、发布、修改、署名、出售的诸多权利。

软件许可证——是一种法律合同,它确定了用户对软件的使用形式,扩大了版权法给予用户的权利。(50用户、100用户)

商品软件——需要付费才能得到使用权的软件。受到版权保护和软件许可证保护。

共享软件——用于销售,但买前免费试用的具有版权的软件。

免费软件——不用于销售,但允许他人免费使用,甚至有的软件公开源代码。

自由软件——可共享自由软件,允许随意拷贝、修改源代码,允许销售和自由传播,但对源代码的修改必须公开。TCP/IP协议、Apache服务器软件和Linux操作系统属于自由软件。(09判断)

大多数自由软件都是免费软件,但免费软件并不全都是自由软件。

计算机软件的特性——不可见性、适用性、依附性、复杂性、无磨损性、易复制性、不断演变性、有限责任性、脆弱性。(10单选)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来有效地运行计算机系统、给应用软件开发与运行提供支持、为用户管理与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一类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服务程序。如:BIOS、操作系统、C语言编译器、ORACLE、Access、磁盘清理程序、备份程序等。特征包括:与硬件有很强交互性;对硬件资源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它是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在计算机系统中,系统软件必不可少。(08单选)

应用软件——针对多种应用需求出现的用于解决各种不同具体应用问题的专门软件。包括通用应用软件和定制应用软件。(06单选)(09多选)

计算机软件技术包括以下7个方面——软件工程技术、程序设计技术、软件工具环境技术、系统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软件技术、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软件技术。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08单选)(09多选)

① 第一阶段。计算机软件主要用于科学与工程计算。处理对象为数值数据,使用

低级语言编制程序。

② 第二阶段。第一个高级程序语言FORTRAN及其翻译程序出现。产生了操作系统。

60年代初期,出现了“软件”这一术语,60年代中期发生了“软件危机”。

10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第一层:网络结构口和硬件层,规定了怎样与各种不同的物理网络进行结构口,并负责把IP数据报转换成适合在特定物理网络中传输的帧格式。

IP地址(05多选)(08填空)(06单选)(06填空)(07单选)(07判断)(08单选)(09填空)(10填空) ⑴概述

Ipv4规定,IP地址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即四个字节,为方便起见,通常将其表示为w.x.y.z的形式。其中w.x.y.z分别为一个0~255的十进制整数。IP地址是在网络互连层使用的计算机地址,同网络接口层的MAC地址不冲突。 ⑵IP地址的组成 ● 网络地址():用来指明主机所从属的物理网络的编号 ● 主机地址():主机在物理网络中的编号 ⑶IP地址的分类

● A类IP地址的最高位为0,其前8位为网络地址,后24位为主机地址。用A类地址组

建的网络称为A类网络,一个A类网络最多可容纳约1600万台主机,最多可有126个A类网络。

● B类IP地址的前16位为网络地址,后16位为主机地址,且第一位为1,第二位为0,

用B类IP地址组建的网络称为B类网络,一个B类网络最多可容纳65534台主机。 ● C类IP地址的前24位为网络地址,最后8位为主机地址,且第一位、第二位为1,第

三位为0.用。C类IP地址组建的网络称为C类网络,一个C类网络最多可容纳254台主机。

(4) 特殊IP地址

● 回送地址:指前8位为01111111(十进制的127)的IP地址,这个地址用于网络软件

测试和用于本机进程通信。

● 子网地址:主机地址全为0的IP地址为子网地址,代表当前所在的子网,不会分配给

网络中的任何一台主机。

● 广播地址:主机地址全为1的IP地址为广播地址,向广播地址发送信息就是向子网中

的每个成员发送信息。 ● 私有地址(内部地址):10.0.0.0到10.255.255.255;172.16.0.0到172.31.255.255;

192.168.0.0到192.168.255.255。 (5) IP地址的类型判断依据

● A类地址的首字节范围为:0-126 最高位是0(二进制) ● B类地址的首字节范围为:128-191 前2位是10(二进制) ● C类地址的首字节范围为:192-223 前3位是110(二进制) (6) 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代码,其中与IP地址中网络地址对应位置的二进制是1,与主机地址对应位置处的二进制位是0,因此将子网掩码与IP地址进行逻辑乘运算,就能得到网络地址。

Ipv6-Ipv4的可用地址有36亿个,很快就会分配完毕,为了扩展IP地址数量,新版的Ipv6的IP地址长度由原来的32位扩展到128位。

IP数据报(10单选)

互联网络中使用的数据包或帧的格式可能是互不兼容的,因此不能直接将一个网络送来的包传送给另一个网络。为了克服这种异构性,IP协议定义了一种独立与各种物理网的数据包的格式,称为数据报。

所有需要在TCP/IP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在IP这一层面,都必须封装或拆分成IP数据报之后才能进行传输。

路由器

● 用于连接异构网络的关键设备,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组交换机,它把IP数据包按主机的

IP地址进行交换,屏蔽各种网络的技术差异,将IP数据报正确送达目的计算机,确保各种不同物理网络的无缝连接。路由器可以把局域网与局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或两个广域网互相连接起来。

● 路由器的作用就是根据发表进行路由选择,转发IP数据报,在转发过程中还负责帧格

式转换。

● 路由器可以连接2个甚至多个物理网络,因此,每个路由器分配2个或多个IP地址。 ● 路由器每个端口的IP地址必须与相连子网的IP地址具有相同的子网地址。

● 路由器除了用于互连不同类型网络,进行数据报转发,还用来将一个大型网络分割成

21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多个子网络,避免产生广播风暴,平衡网络负载;路由器还能监视用户流量,过滤特定IP数据报;通过提供优先权控制、预约网络带宽等措施提供一些特殊服务。 ●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主机域名-因特网主机的符号就称为它的域名。域名使用的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和连字符,但必须以字母或数字开头并结尾。整个域名的总长不得超过255的字符。所有入网主机的名字由一系列的域或子域组成,字域的个数不超过5个。从左到右级别逐级升高,一般为计算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

最高域名:除美国以外,其他国家一般采用国家代码作为最高域名,美国通常以机构或行业名作为最高域名。(07单选)

一台主机通常只能有一个IP地址,但可以有多个域名(用于不同的目的)。主机从一个物理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其IP地址必须更换,但可以保留原来的域名不变。(10判断) 域名系统(DNS):把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软件。(05填空)(07单选)(10判断)

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er):运行域名系统的主机。一般来讲,每一个网络均要设置一个域名服务器,并预先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存放所辖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与IP地址对照表,用来实现入网主机名字和IP地址的转换。

总结★★★

一个IP地址必须唯一对应一台主机,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IP地址,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IP地址。与一个IP地址对应的域名可以有多个,但与一个域名对应的IP地址只能有一个。(05判断)(08单选)

因特网结构——早期因特网结构分为三级: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主干网由国家经营交由公司经营,出现了ISP(因特网接入服务提供商),目前因特网已形成基于ISP的多层次结构。第一层次得ISP服务覆盖整个国家范围;第二层次得ISP和一些大公司是第一层次得ISP的客户;第三层次得ISP又称为本地ISP,它们为本地范围的网络接入提供服务,普通校园网和企业网以及家庭用户都是第三层次ISP的客户。

IP地址分配方法——用户的计算机接入因特网,必须获得ISP分配的IP地址。对于单位用户,ISP通常分配一批地址,单位的网络中心再对网络中的每台主机指定子网号和主机号。对于家庭用户,ISP采用动态分配方法,用户上网时临时分配一个IP地址,下网后立即收回IP地址。

电话拨号接入——家庭用户利用本地电话网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接入广域网。 调制解调器(MODEM)的组成与功能 调制器(Modulator):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解调器(DEModulator):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通过普通电话的本地环路向用户提供数字语言和数据传输服务。 ● ISDN使用与模拟信号电话系统相同类型的双绞铜线但却提供端到端得数字通信线路,这

是它与电话网的最大不同。

● ISDN通过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UNI),将各类不同的终端设备(PC机、电话机、

传真机等)接入到ISDN网络中。

ISDN“用户-网络接口”有两类

● 基群(一次群)速率接口PRI,又称作B-ISDN、“宽带ISDN”。包括30个B通道(数据

通道)和一个D通道(信令通道)(称为30B-D),可提供2Mbps的数据通信速率。 ● 基本速率接口BRI,又称作N-ISDN,“窄带ISDN”,俗称“一线通”。包括两个B通道(速

率为(64kbps)和一个D通道(16Kbps,用作控制信道)(称为2B+D),用户使用一条电话线就能实现两路数据传输。可以一边上网,一边同时打电话。如果2个通道都用作数据传输,则可提供速率为128Kbps的数据通信。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ADSL)(09单选)——专门为ADSL申请一条单独的线路或者在已有的电话线上改造。需配置也一个ADSL MODEM,计算机需安装10M/100M的以太网网卡,网卡与ADSL MODEM之间之间ongoing双绞线连接,设置有关参数。 ● 可同时接听、拨打电话并进行数据传输,两者互不影响

● ADSL传输的数据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上网不需要缴付额外的电话费。 ● 传输速率根据线路的情况自动调整。(08 判断) ● 在电话线上得到3个可以同时工作的信息通道:

▲ 为电话服务的通道

▲ 速率为640Kbps-1.0Mbps的上行通道 ▲ 速率为1-8Kbps的高速下行通道

22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电缆调制解调技术(Cable MODEM)——利用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高速传送数字信息的技术。使用Cable MODEM传输数据时,将同轴电缆的整个频带分为3部分,分别用于数字信号上传、数字信号下传、电视节目(模拟信号)下传。其他特征如下: ● 需要在采用频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基础上再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 集调制/解调功能、加密/解密功能,网卡及集线器等功能于一身。 ● 无需拨号上网,不占用电话线,可永久连接。

● 同一个接入点如果上网的用户增多,使数据传输数据不稳定

光纤接入网——使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媒介的远程网接入系统不同广域网采用的数据包格式不同,地址格式不同,相互连接的数据通信线路不同,应用不同,会有不同类型的广域网。广域网普遍采用的交换技术是分组交换。(08 填空)(08 判断)(10 单选)

无线接入——无线接入因特网的技术主要有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GPRS移动电话网接入、3G移动电话网接入

电子邮件

(1) 电子邮箱及其地址(05 单选)(06 单选) 邮箱名@邮箱所在的主机域名 (2) 电子邮件的组成

● 邮件的头部(header):包括发送方地址、接收方地址(允许多个)、抄送方地址(允许多

个、主题等。 ● 邮件的正文(body):信件的内容

● 邮件的附件:附件中可以包含一组文件,文件类型可以任意 (3) 电子邮件的传送原理(06 多选)(09 单选)(10 单选 电子邮件系统按C/S模式工作 发送邮件:邮件传送程序必须与远程的邮件服务器建立TCP连接,并按照SMTP协议传输邮件,若接收方邮箱在服务器上确实存在,才进行邮件的发送,以确保邮件不会丢失。 接收邮件:按照POP3协议向邮件服务器提出请求,只要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用户名和密码)正确,就可以访问自己的邮箱内容。 即时通信—实时通信,它是因特网提供的一种允许人们实施快速地交换消息的通信服务。与电子邮件通信方式不同,参与即时通信的双方或多方必须同时在线。 远程文件传输FTP(05判断)(09多选)

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把网络上一台计算机中的文件移动或拷贝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上,称为文件传输。FTP按照客户/服务器模式进行通信。进行文件传输时,可以一次传输一个文件,也可以一次传输多个文件。根据FTP访问控制的权限,用户具有浏览、上传、下载、修改、删除等不同权限。

匿名服务:为了允许任何用户都可以访问文件,许多FTP服务器允许用户使用一个特殊的账户,该账户的登录名为anonymous,它可以以最小权限访问FTP服务器上的文件,同时,要求用户用他们的电子邮箱账户名来作为口令,通常只能浏览和下载,不能修改和上传文件。

WWW(08单选)

WWW是因特网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服务

● 由Web服务器和安装了Web浏览器的计算机所组成

● Web服务器中存放着大量以超文本形式表示的需要公开发布的或可共享的信息

● 安装了WWW浏览器软件(简称浏览器)的用户,可以查询和获取Web服务器上的信

息资源

(1) 网页与HTML语言

● Web服务器中向用户发布的文档通常称为网页

● 网页是一种采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描述的超文本文件,其文件后缀为html或

htm。

● Html文档可以使用Fronpage、Dreamweaver等软件进行制作,也可以从.doc和.ppt的文

档转换而来。

(2) HTML文档包括 ● 头部(Head):包含这个文档的标题以及其他说明信息 ● 正文(Body):包含该信息资源的具体内容(文字与图片)

● 浏览器正收到Web服务器传送来的HTML文档后,进行解释,按照文档中的标记规定

23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进行处理。

(3)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URL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指出客户端希望得到主机提供的哪一种服务 第二部分:主机名和网页在主机上的位置

URL的表示形式为:(07单选)

http://主机域名[:端口号]/文件路径/文件名

● http:表示客户端和服务器执行HTTP传输协议,将远程Web服务器上的文件(网页)

传输给用户的浏览器

● 主机域名:提供此服务的计算机的域名

● 端口号:通常是默认的,如Web服务器使用的是80,一般不需要给出

● /文件路径/文件名:网页在Web服务器中的位置和文件名(URL中如果没有明确给出文

件名时,则以index.html或者default.html为默认的文件名)

(4) http协议

http协议主要用于传输HTML文档,定义了浏览器发给服务器的请求格式及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应答格式。WWW服务也是安客户/服务器模式工作。

(5) Web浏览器

浏览器主要有两个功能:

● 将用户的信息查询请求传给web服务器 ● 向用户展现从web服务器得到的网页

浏览器功能扩展

有些网页不是HTML文档,或者HTML文档中包含某些非HTML成分,如动画、视频等,此时浏览器本身无法解释和播放,它将调用本机安装的有关应用程序进行处理,或者使用p lug-in程序(称为插入式应用程序)来播放 Web浏览器还具有其他一些功能:

● ftp:执行FTP协议,使远程FTP服务器与用户的计算机进行远程文件传输操作 ● mailto:执行SMTP协议,向远程计算机发送电子邮件 ● telnet:执行TELNET协议,登陆远程计算机

● news:执行NNTP协议,远程计算机提供网络新闻服务

静态网页--通常指那些内容固定不变的网页,浏览器请求此类页面是,服务器直接从硬盘中读出该HTML文档,原封不动地回传给浏览器即可。

动态网页--指的是内容不限预先确定而是在网页请求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数据内容实时生成的页面。在前Web平台上运行的信息处理系统大多是使用动态网页技术开发实现的。

Web信息处理系统的组成—静态网页采用两层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动态网页采用三层的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结构。

网络安全措施

● 身份认证-对通信双方的身份和所传递信息的真伪进行鉴别

● 访问控制-控制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使用资源 ● 数据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

● 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使数据在传送前、后保持一致 ● 数据可用性-保护数据在任何情况下不丢失

● 防止否认—接收方要发送方承认信息是他发送的,而不是他人冒名发送,发送方也要求

接收方不否认已经收到信息。

● 审计管理—监督用户活动、记录用户操作

身份认证(08多选)

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的基础。必须做到快速准确地将对方辨认出来,同时还应该提供双向的认证,即互相证明自己的身份。

24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单机状态下的身份认证一般采取如下方法:

● 口令(密码)鉴别:容易泄露、容易别猜中、容易别窃听、容易通过计算机被分析出来。 ● 信物鉴别:丢失信物将导致他人轻易的进行假冒。

● 生理特征鉴别:成本比较高,准确率和方便程度有待提高。

访问控制 在身份鉴别之后,还必须对系统中信息资源的访问进行有序的控制,这是通过授权管理来实施的。访问控制的任务是:对系统内的每个文件或资源规定各个用户对它的操作权限。例如:可读读、可写、可修改等。

对称密钥加密

消息发送方和消息接收方必须使用相同的密钥,该密钥必须保密。发送方用该密钥对待发消息进行加密,然后将消息传输至接收方,接收方再用相同的密钥对收到的消息进行解密。

加密标准: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AES(高级加密标准)和欧洲数据加密标准IDEA。 公共密钥加密它给每个用户分配一对密钥:

私有密钥:保密的,只有用户本人知道。

公共密钥:可以让其他用户本人知道。

只要消息发送方使用消息接收方的公共密钥来加密待发消息,就只有消息接收方才能才能够读懂该消息,因为要解密必须要知道接收方的私有密钥。

加密标准:当前使用最多的是RSA系统,它的安全性建立在大整数质因子分解的难度之上。 对称密钥加密和公共密钥加密的对比 对称密钥加密 公共密钥加密 密钥的分配与管理 复杂、代价高昂 相对简单 加解密速读 更快 相对慢 安全性 相对低 更高 应用 加密大量的数据 加密关键性的、核心的机密数据 数字签名(09单选) 数字签名:验证消息发送方的技术。采用,公共密钥加密方法:发送方通过使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对消息加密,实现签名,实现签名;接收方通过实用发送方的公共密钥对消息解密,完成验证。

包过滤与防火墙(07判断)(09判断)(10单选)

包过虑器是运行在路由器中的一个软件,它能阻止IP包任意通过路由器。如果将包过滤器用来控制一个单位的内部网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那么它可以保护一个单位内部网络,使之不受来自外部网的非法访问。

计算机病毒防范(06判断)(07判断)(09判断)(10单选)

计算机病毒:一些人蓄意编制的一种寄如生性的、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 破坏性 2.隐蔽性 3.传染性和传播性 4.潜伏性 检测与消除计算机病毒最常用的方法:使用专门的杀毒软件。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信息系统的概念—是一类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信息系统的特点

● 涉及的数据量大

● 绝大部分数据是持久的、不会随着程序运行的结果而消失 ● 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和多个用户所共享

● 数据除具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等基本功能外,还可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报

表、事务处理、分析、控制、预测、决策、报警等信息服务

25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信息系统的结构

⑴基础设施层:支持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

⑵资源管理层: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等

⑶ 务逻辑层:实现各种应用业务的一组程序代码构成

⑷应用表现层:以人机交互方式,向用户呈现信息处理结果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访问方式

C/S模式:两层模式,即客户机和数据库服务器。 特点:客户机直接面向用户,应用表现 层和业务逻辑层均位于客户机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接收客户机的委托请求,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返回客户机。

B/S模式:三层模式,即浏览器(应用表现层)、Web服务器(业务逻辑层)、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以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为主要特征,数据不再仅仅服务于某个应用程序或用户,而是按一定的结构存储于数据库中,作为共享资源,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使数据能为更多的应用和用户服务。(08单选)

数据库(DB)—是指按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长期存放在外存上的一组可共享的相关数据集合。此外,数据库中还在存在“元数据”,它们是有关数据库的定义信息,如数据类型、模式结构、使用权限等。这些数据的集合称为数据字典。(05判断)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它是数据库的核心软件,用户可以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其基本的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库设计人员通过DBMS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简称DML)实现对数据的基本操作,如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数据库管理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以及发生故障时的系统恢复。

目前使用较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ORACLE、DB2、SQLServer、Access、VFP、MySQL。 数据库系统中几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用户——应用程序——DBMS——OS——DB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07 多选)(10 判断)

● 数据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差别。 ●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 ● 应用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

逻辑独立性: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05 单选)(08 判断) 物理独立性:指应用程序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 ●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 ● 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口 三阶段两抽象(数据模型的建立过程)(05 多选) 现实世界 抽象 概念结构 抽象关系模式 (客观对象) (概念模型) (数据模型) 图 6-4 数据模型建立过程

概念结构:是对应用单位数据的第一次抽象,也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在实体—联系方法中,采用E-R图来描述某一应用大哪位的概念结构。

实体:凡是可以被人们识别而又可以相互区别的客观对象统统抽象为实体。具有共性的一类实体可以组合为一个实体集。

属性:实体一般具有若干特征,用于描述其性质,这种特征称之为实体的属性。称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为域。

实体主键:能够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

联系:抽象到概念系统中实体之间会有各种联系。联系分为两类:实体集内部的联系,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一对一联系(1︰1):对于实体集A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联

26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和实体集B具有1︰1联系。

一对多联系(1︰n):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存在1︰n的联系。

多对多联系(m︰n):若对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该二个实体集A、B之间存在m︰n联系。

E-R图:用E-R概念结构对一个单位进行模拟,也称E-R概念模式。其中,用矩形框表示实体集,菱形框表示联系,椭圆框表示属性,斜杠线表示实体主键。

E-R概念结构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式的原则

① 实体集的转换:E-R概念结构中的每个实体集都转换成一个同名的关系模式,实体

集的属性就是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集的主键就是关系模式的主键。

② 联系的转换:E-R概念结构中的每个联系也用一个同名的关系模式表示,与该联系

相连的多个实体集主键以及联系的属性组合为关系模式的属性,该关系模式的逐渐选取有三种情况

◆ 联系为1:1——可选任何一个实体集的主键作为关系模式的主键。 ◆ 联系为1:n——选取n端实体集的主键作为关系模式的主键。

◆ 联系为m︰n——选取m端和n端实体集的主键组合成为关系模式的主键。

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层次模型用树结构表示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网状模型:用网络结构表示实体集以及实体集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集以及实体集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面对对象模型:在面对对象模型中把现实世界的实体都模拟为一种对象,并吧类似的

对象归并为一类(Class )

关系数据模型的逻辑结构

● 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结构是关系。

● 关系数据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表名、行和列组成。表的每

一行成为一个元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关系模式的主键是能够区分每一个元 组的属性或属性组(09 填空)

● 关系数据模式的一般描述形式为:R(A1,A2,···Ai···,An)

关系数据模型中关系的限制(05 填空)(09 多选) ● 每个属性对应于一个值域,不同的属性可以有相同的值域,但必须给出不同的属

性名。

● 每个属性都应该是原子数据,数据不可再分。 ● 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 ● 元组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 ● 属性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

数据模型和数据模型的区别:数据模型使用一组概念和定义描述数据的手段,而数据模式是用某种数据模式对具体情况下相关数据结构的描述。具体来说,数据模式是以数据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了用户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抽象而得到的逻辑结构。

关系模式和关系的区别:关系模式反映了二维表的静态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而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它反映了二维表的内容,由于对关系的操作不断更新着二维表中的数据,因此关系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

关系数据模型的完整性(10 单选) ● 实体完整性:若属性A为关系R的主键,则A不能为空值(及其值处于未知状态,记为Null)或重值。(06 判断)

● 引用完整性:要求在关系中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即元组)。 ● 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用户定义完整性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

足的语义要求。

27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传统的集合操作

(1)并操作——二元操作 设有关系R和关系S,它们有相同的模式结构(称R和S是“并相容”),其操作(union)表示为R∪S,操作结果生成一个新的关系,其元组有属于R的元组和属于S的元组共同组成。

(2)差操作——二元操作

设关系R和S并相容,其差操作表示为R-S,操作结果生成一个新关系,其元组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 (3)交操作—二元操作

设关系R和S并相容,其交操作表示为:R∩S,操作结果为:即结果关系中的元组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 (4)广义笛卡尔积—二元操作

设关系R和S分别具有p和q个属性,定义R和S的广义笛卡尔积是一个具有(p + q)个属性的集合,每一个元组的前p个属性来自R的一个元组,后q个属性来自S的元组。广义

笛卡尔积记为R×S。注意:R×S有m×n个元组

广义笛卡尔积操作总结:写出属性名,十字交叉确定元组。新关系的属性个数是原来两个关系的属性的个数之和,新

关系的元组个数是原来两个关系的元组个数之积。

专门的关系操作

它包括:选择、投影、连接、自然连接 (1)选择操作——一元操作

选择操作是从关系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组成一个新关系,是从行的角度进行的操作。

(2)投影操作——一元操作

投影操作是从关系的属性中选择属性列,由这些属性列组成一个新关系,是从列的角度进行的操作。

(3)连接操作——二元操作

连接是从关系R和S的广义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值之间满足某一运算的元组。 连接操作总结:写出属性名,十字交叉确定元组,按照连接操作的条件筛选元组。新关系的属性个数是原来两个关系的属性个数之和,新关系的元组个数=<原来两个关系的元组个数之积。

(4)自然连接——二元操作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属性必须是相同的属性列,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名的属性列去掉。

自然连接操作总结:操作的前提是两个关系必须至少包含一个相同的属性列。写出属性名,相同的属性列只写一个,十字交叉确定元组,按照等值的条件筛选元组。新关系的属性个数<原来两个关系的属性个数之和,新关系的元组个数<原来两个关系的元组个数之积。

并、差,广义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5种操作称为基本操作。 SQL

●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一种基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全之间的非过程语言。非过程语言是有别于过程语言的,即对用户而言只要说明―做什么‖,指出需要何类数据,至于―如何做‖才能获得这些数据的过程,则不必要求用户说明,而由系统来实现。

● SQL语言可以对基本表和视图进行操作。(09 单选)

● SQL数据库具有三级体系结构。在SQL中,逻辑模式对应于基本表,存储模式对应于存储文件,用户模式对应于视图,元组称为―行‖,属性称为―列‖。 SQL数据定义

SQL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它包括:定义基本表,修改基本表,删除基本表,建立和删除索引,建立和删除视图等。

定义基本表的SQL语句表示为:CREATE TABLE<表名> SQL的数据查询(06 单选)(07 单选)(08 填空)(10 单选)

数据库查询是数据库的核心操作。最常用的关系操作是:投影、选择、连接。查询语句的形式为:

28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Windows 2000

SELECT A1,A2,···,An (指出目标表的列名或列表达式序列) FROM R1, R2,···,Rm (指出基本表或视图序列) [WHERE F] (F为条件表达式)

SQL的视图(07判断)(10填空)

视图是DBMS所提供的一种以用户模式观察数据库中数据的重要机制。 视图可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导出。 视图只是一个虚表。

SQL语言用CREATE VIEW语句建立视图,其一般格式为: CREATE VIEW <视图名>

AS

数据库破坏的几个原因:系统故障;多用户并发使用和访问数据库,引起数据不一致;认为破坏;输入数据本身是错误的,或者操作更新破坏了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库控制(保护)的几个措施::安全性控制;备份和恢复;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重组和重构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主要技术:用户标识和口令鉴别;访问控制;审计功能;数据加密;视图保护。

数据库奋份和恢复的主要技术:转储技术,日志技术,恢复技术

数据库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始终保持正确的状态,防止不符合予以的错误数据输入。与准确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意义基本一致。

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重组是对数据库的物理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按原先要求重新存储位置。重构是对数据库的逻辑模式进行必要更动时,主要是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修改。

任务栏的组成 ① “开始”按钮

可以执行应用程序、完成系统设置等Windows 2000的所有功能。

● ―程序‖。该级菜单中包含了一些应用程序和下一层的级联菜单。单击某个程序名,就

会启动该程序。若想从级联菜单返回上一级菜单,将鼠标指针移到上一级菜单的程序选项上或按<ESC>键。若想取消整个菜单,在菜单外的屏幕空白外单击鼠标即可。 ● ―文档‖。该菜单内存放着用户最近曾经打开的15项文档名列表,通过它可以迅速打开

以前调用过的文档。如果是第一次运行Windows 2000,则该菜单内是空的。

● ―设置‖。对Windows 2000系统进行某些设置。设置项包括―控制面板‖、―打印机‖、―任

务栏和开始菜单‖、―网络和拨号连接‖等。

● ―搜索‖。可以根据给出的条件对进行搜索图片、声音、视频、文档、文件、文件夹、

网络上的计算机等。其中对文件或文件夹的搜索时,可以附加搜索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全部文件名、文件中的一个字或词、搜索目标(位置)、修改日期、大小、是否搜索隐藏文件、如果有字母是否区分大小写等。(09多选)(10单选)

● ―运行‖。可以运行在―开始‖菜单中没有列出的程序或打开文档、文件夹、Internet资源

等。

● ―帮助‖。向用户提供有关的Windows2000的各种问题的帮助。(06判断)

● “关机‖。用于退出Windows 2000,或以别的用户身份登陆,或重新启动计算机等。 ②任务区(07单选)(08单选)

每当打开一个程序、文档或窗口时,就有一个与它名称相同的按钮显示在任务栏上。前台运行的是用一个凹下状态的按钮显示的,其他后台运行的则以凸起的按钮显示。要想激活一个任务窗口,只需单击其在任务栏上的按钮,Windows会立即将该窗口提到前台。当打开多个应用程序窗口时,一次只能有一个窗口时当前活动窗口。 ③ 快速启动区

缺省情况下包含显示桌面、启动Outlook Express、启动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等图标,分别用于快速启动相应的功能。 ④ 通知区

29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显示的是系统时钟、输入法指标器、音量按钮等,用于表明计算机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这些小按钮叫指示器,用来表示任务的不同状态。

任务栏的操作(06单选)

重设大小 重新定位 自动隐藏

鼠标操作

指向 单击(左键操作) 双击(左键操作) 拖动(左键操作) 右单击(右键操作) 右键操作(右键操作) 右拖动(右键操作)

键盘操作

Alt +Esc——在各个窗口中按顺序进行切换 Alt +F4——关闭当前运行的应用系统

Alt +Tab——调出任务对话框,选择一个任务窗口(07 单选) Ctrl +Esc——打开开始菜单

Shift +Tab——在不同部分的按钮和对象间切换激活状态

Ctrl +end/Ctrl +home——选定最后一个文件/选定第一个文件 Ctrl +Alt +Del——打开任务管理器

Ctrl +A、Ctrl +C、Ctrl +V、Ctrl +X、Ctrl +S、Ctrl +Z Delete——删除 Esc——撤销操作 F1——启动帮助文件 F10/Alt——激活菜单栏

Alt +Print Screen SysRc——将当前活动窗口复制到剪贴板(06 单选)

输入法的使用(05 多选)

启动关闭中文输入法:Ctrl+空格(05 单选) 各种输入法之间切换:Shift+ Ctrl(10 判断) 大小写字母切换:Cap Lock

中文状态下输入大写字母:按住Shift键输入 全角\\半角切换:Shift+空格 中英文标点切换:Ctrl+

窗口操作:对窗口进行移动、缩放、排列、切换等。(08多选)(08填空)

排列窗口:右击任务栏,就会出现排列窗口的菜单。包括层叠窗口、横向平铺窗口、纵向平铺窗口。

菜单项

① 灰色显示的菜单项:表明在当前情况下该菜单项无法使用,当满足一定条件后,灰色

显示的菜单项会变为正常的黑色显示,这时可以执行该菜单项。(08单选)

② 菜单项的快捷键和热键:菜单项的右边有一组合键,称为该菜单的快捷键。使用快捷

键可迅速地选择该菜单项。“热键”以带括号和下划线的字符形式表示。

③ 带省略号(?)菜单项:选择该菜单项后,将弹出一个与该菜单项对应的对话框。 ④ 带开关选项的菜单项:若菜单项左边带有一方框标记( ),则表明此菜单项为一

√ 开关选项,并已打开了此特性,如果关闭该特性,只需要鼠标单击该菜单项,则标记则消失。

⑤ 单选菜单项:有些菜单项旁边带有一单选标识(●),表示此菜单项为一单选菜单项,

单选标识用于一组功能相互抵触的菜单项,在这一组菜单中,只能选择一个作为系统当前的状态。

⑥ 下拉菜单:这种菜单项右旁有一实心的黑三角形(▲),选择此菜单项,会引起菜单项

的下一级菜单。(06 单选)

文件名

● 最多使用255个西文字符。 (10 填空) ● 可使用多间隔的扩展名。

● 文件名中可除去开头以外任何地方都可以有空格

30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 不可有下列符号:\\ :*?‖<>| (05 单选)(07 单选)(09 单选)

● Windows 2000 保留用户指定名字的大小写格式,但不能利用大小写区别文件。 ● 当用户查找和排列文件时,可以使用通配* 和 ?。“ ?”代表文件名中的每一单

个字符;“*”则可代表文件名中任意长的一个字符串(08 单选)(09 填空)

文件夹:文件夹是组织文件的一种方式,东西把同一类型的文件保存在一个文件夹中,也可以根据用途两文件保存在一个文件夹中。如“开始”菜单就是一个文件夹;设备也可视为一个文件夹,“桌面”也是一个文件夹。

文件夹树:由于各级文件夹之间有相互包含的关系,使得所有文件夹构成一树状结构,称为文件夹树上在资源管理器中,文件夹树的根是桌面,下一级是“我的文档”、“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和“回收站”。(05单选)

对象:对象是指系统直接管理的资源,如驱动器、文件、文件夹、打印机、系统文件 (控制面板、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等。

驱动器:驱动器是查找、读取磁盘信息的硬件。驱动器分为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每个驱动器都用一个字母来标识。通常情况硬盘驱动器用字母C标识,如果硬盘划分了多个逻辑分区,则各分区一次用字母D、E、F等标识。光盘驱动器总是按硬盘标识符的顺序排在最后。

快捷方式:快捷方式是一个链接对象的图标,它是指向对象的指针。而不是对象本身。它以左下角带有一个小黑箭头的图标表示。

“工具”菜单下的“文件夹选项”命令:可以在其对话框中设置显示所有文字或隐藏文件的类型、文件扩展名显示或隐藏、显示路径全名和查阅各类文件类型及其相应的图标,设置桌面的风格、在同一窗口或不同窗口浏览文件夹等。

打开文件夹:打开一个文件夹是指在“文件夹内容”窗格中显示该文件的内容。被打开的文件夹成为当前文件夹,其名字显示在标题栏和地址栏的列表中。

新建文件夹

① 使用文件下拉菜单 ② 使用快捷菜单

选定连续多个对象:单击第一个对象,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一个对象(05 单选) 选定不连续多个对象:按住Ctrl键不放,单击多个对象,选好后,放开Ctrl键。(06单选)(07单选)

复制或移动文件或文件夹(05单选)(05判断)(06填空)(07单选)(09单选)(10单选) 复制 剪贴板法 菜单式 组合键式 过程:选定->复制->定位Ctrl+C ->粘贴 Ctrl+Y 编辑下拉菜单 快捷菜单 鼠标拖动法 左键 按住Ctrl键将文件(夹)拖动到目标文件夹; 如在不同驱动器间操作则不用按Ctrl键 右键 按住鼠标右键拖动对象到目标文件夹,松开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到此位置”命令 临时删除文件或文件夹(05单选) ● Del键

● 单击工具栏上的“删除”按钮 ● “文件”菜单_〉“删除”命令 ● 右击_〉删除

彻底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 Shift+Del

● 右击_〉按住Shift键_〉单击“删除”命令

回收站(05填空)09(单选)(10单选)(10判断)

31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回收站是硬盘上的特定存储区,用来暂存被删除的文件(夹),它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一项措施。当回收站满时,最先送到其中的信息将被永久的删除。注意:回收站中的文件或文件夹不能重命名,也不能复制,可以剪切。回收站空间大小可调整,用户可为每个分区设置回收站。 ●在回收站窗口单击想恢复的文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还原”命令。

● 清理回收站:在回收站窗口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删除”或“清空回收站”命令。 ● 注意:软盘、网络位置和DOS下删除的文件不移至回收站,永久删除。

● 恢复临时删除的文件也可以使用“编辑”下拉菜单中的“撤销删除”命令。(08单

选)

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在快捷菜单中单击“重命名”选项。 ●有间隔的双击对像,或按F2.

●注意:在一个文件夹中不可以有两个同名文件夹,在一个文件夹中可以有一个文件与一个文件夹同名,在一个文件夹中可以有多个主文件名相同但扩展名不同的文件;在不同文件夹中可以有两个同名文件或两个同名文件夹;可有文件名相同,但扩展名不同的文件。(08单选)(09判断)

查看磁盘属性

选定查看的磁盘驱动器,在“文件”菜单中单击“属性”命令或在快捷菜单中单击“属性”命令,打开属性对话框。

●“常规”选项卡,显示磁盘驱动器的卷标、总容量、已用容量及剩余容量等信息。 ●“工具”选项卡,“检查”、“备份”、“整理”。

●“硬件”选项卡,显示磁盘驱动器的设备列表,包括制造商的名称和设备类型。 ●“共享”选项卡,可用来设置是否共享,以便其他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该磁盘。

查看文件属性(05填空)(07单选)(08填空)

在属性对话框的“常规”选项卡中可以查看文件的大小、类型、位置、打开方式、访问时间、修改时间、文件属性等信息。 ●只读属性:选中后文件不能被修改

●隐藏属性:选中后文件(夹)就不显示(必须与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配合)。 ●存档属性:最常见的属性,表示该文件(夹)已经存档。 ●系统属性:一般应用于系统文件,此属性不能人为指定。

格式化磁盘(09判断)

包括快速格式化和完全格式化。快速格式化只删除磁盘上的文件,但不检查磁盘的坏扇区;完全格式化会删除磁盘上的全部文件并在检查磁盘后将坏扇区标注出来。 创建快捷方式(06判断)(08判断)(09填空)(10单选) (1)使用向导创建快捷方式 ●文件下菜单\\新建\\快捷方式 ●右击快捷菜单\\新建\\快捷方式 (2)在右键拖动创建快捷方式

●右击图标不放,拖动到桌面,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创建快捷方式。 (3)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右击图标,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常用的几个系统工具

●碎片整理:整理磁盘卷的碎片以使计算机运行的更快更有效。操作位置: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

●磁盘清理:清除磁盘中不必要的文件,释放更多的磁盘空间。操作位置: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08单选)

●系统修复:可以将系统恢复到选择的初始状态。

●磁盘扫描:用于检查磁盘中是否存在错误,并修复磁盘的错误。(09单选)

●备份:可以帮助用户保护数据,避免由于硬件或存储媒体故障引起的数据意外丢掉。

Word 2003

启动:如果是第一次启动word,应用程序会自动新建一个空白的Word文档,文档名是―文

32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档1.doc‖(05单选) 退出与关闭:―文件‖下拉菜单中的―退出‖命令与―关闭‖命令的区别。 基本视图(05单选)(05判断)(07填空)(06填空)(09单选) 普通视图 页面视图 Web视图 大纲视图 用于文字处理,实现用于版面设计,页面通过word即可查看合适于编辑文档的大所见即所得; 效果即为打印效果,web页在web浏览器纲,方便审阅和修改不能插入页眉、页脚,能显示所有版面设置中的效果。不显示页文档结构,使用大纲不能显示分栏,不能效果;占用资源相应眉页脚,不显示垂直工具栏按钮可以调整显示首字下沉,绘制多,处理速度变慢。 标尺,不显示分栏效标题的级别。不显示图形的结果不能显示果。能显示首字下沉,水平和垂直标尺,不出来,不显示垂直标 能显示绘图效果,可显示分栏效果,不显尺。能显示分节符和实现即点即输功能。 示绘制图形,不显示首字下沉 分页符。 其他视图 ● 文档结构图。按标题索引查看文档的篇章结构。

● 全屏显示。将菜单栏、工具栏等隐藏。按ESC键,或单击关闭按钮可退出全屏显示。 ● 显示比例。当前文档在屏幕上的显示比例,默认值100%,调整范围10%-500%。 ● 打印预览。查看打印效果。

● 页眉页脚视图。视图菜单下的页眉页脚命令。 ● 段落标记和标尺。可显示或隐藏 新建文档

● 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空白文档”按钮,建立一个常用的空白文档。

● 从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单击后出现“新建文档”控制面板,选择可以建立

更多类型的文档。

◆ 空白文档:新建一份空白文档(DOC) ◆ XML文档

◆ 网页文档:如果希望网络上通过WEB浏览器查看文档的内容,要创建一份Web文

档(HTML).

◆ 电子邮件:在Word 中可以直接撰写编辑并向其他人发送电子邮件或文档。

◆ 根据现有文档:如果重复使用可以反复套用的文字、自定义工具栏、宏、快捷键、

样式和“自动图文集”词条,可任意建立模板(DOT)。(05填空)

● 组合键:Ctrl+n 打开文档(05单选)(06单选)(07多选)(08单选)(09单选)

● Word文件下拉菜单中,其尾部排列了最近使用的记录。默认情况保留4个,最多可以设置9个。

● 开始菜单的文档选项中,排列了最近使用的文档记录。

● 可使用“打开”对话框的方式打开文档“打开“对话框的使用 ● 首次使用打开对话框时,默认的查找范围:“我的文档“

● 选定一个文档名:选定连续多个文档名:选定不连续多个文档名。注意:第一个选定

的文档将是当前活动文档》 打开其他程序创建的文档 ● REF格式 ● 文本文件 ● 文档模版

插入日期和时间

● 插入—日期和时间的显示格式 ● 可自动更新

● 可选择多种日期和时间的显示格式 插入页码(06判断 )(09判断) ● 插入—页码 命令

● 页码对话框中可设置首页不显示页码 ● 可设置页码的位置和对齐方式 插入自动图文集

● 插入—自动图文集 命令

33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 用于存储重复使用的文字或图形的位置 插入符号功能

● 插入-符号 命令

插入脚注和尾注(06 填空)

● 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命令 ● 脚注放在页面的底端 ● 尾注放在文档的末尾 插入另一个文档

● 插入——文件 命令

● 可将多个文档合并成一个 插入图片

● 插入—图片 命令

● 图片有多种来源,如剪贴画(应用程序自带)、来自文件(计算机存储的图片)、自选

图形(应用程序自带)、艺术字(应用程序自带)、组织结构图(应用程序自带)、图表(应用程序自带) 插入其他对象(07单选) ● 插入—对象 命令

● 可在文档中插入其他应用程序创建的对象。例如插入数学公式可使用该功能。插入对

象的链接与嵌入区别。 插入文本框

● 插入——文本框、命令 ● 包括横排和竖排两种两种 保存文档(05 判断)(09 单选)

用户新创建的一个文档尚未命名;首次保存时,都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文档保存默认为.doc格式,可选其他格式保存。注意:新建空白文档进行保存时,系统默认文件名是空白文档名。如果新建文档中有文本,则会截取最开始的文本做为文档名,文档名的长度从文本第一个字符到标点位置结束。 同时保存所有打开的文档

按下Shift后并单击文件菜单中“全部保存”命令,同时保存多个文档。 保留备份:每次保存文档时,都会创建文档的备份。

快速保存: 通过只记录文档中的更改来加快保存的速度。 保留备份和快速保存, 二者功能不能同时开启。

后台保存:工作时在后台保存文档。

自动保存:可以没隔一个用户设定的时间,系统自动保存文档。 文档的保护(05 填空)(06 单选)(07 单选)

Word提供了两种类型的密码用于文件保护:“打开权限密码”,要输入正确的密码 才能够打开。“修改权限密码”,用户可以对文档进行查看,但是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对其进行修改。密码的最大长度为15个字符,并区分字母大小写。

窗口拆分——在多个文档窗口编辑同一个文档 (10 填空) Word文档窗口可以拆分为两个窗口,两种方法如下: ● 使用“窗口”下拉菜单中的“拆分”命令 ● 拖动垂直滚动条上端的小横条拆分窗口

多文档窗口排列—在多个应用程序窗口间切换编辑多个不同文档

使用“窗口”下拉菜单中的“全部重排”命令,可以将所有文档窗口排列在屏幕上,单击其中一个使其成为当前活动窗口。

多文档窗口切换—在多个应用程序窗口间切换编辑多个不同文档

● 在“窗口”下拉菜单的下部列出了当前 打开的所有文档的名字,文档名前有“√”符

号的表示是当前文档窗口。单击文档名可切换当前文档窗口。注意与“文件”下拉菜单中文档名的区别。

● 还可以通过Ctrl+F6在各个文档之间切换 新建窗口—在多个应用程序窗口编辑同一个文档

使用“窗口”下拉菜单中的“新建窗口”命令,可以建立一个副本,同时实现在不同窗编辑同一个文档的功能。注意新建窗口的文档名称与原文档名称的关系。 鼠标选定文本操作(05多选)(07单选)(09多选) ① 选定一个词:文档区双击该词

② 选定一个句子:在文档区按住Ctrl键,然后在句子的任何地方单击 ③ 选定一行文字:在选定区用鼠标在相应行单击

34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④ 选定一个段落:在选定区用鼠标在相应段落位置双击。或者在文档区段落任意位置

三击。

⑤ 整篇文档:在选定区用鼠标三击,或者Ctrl+单击 ⑥选定列块(垂直的一块文字):按住Alt键后,将光标移至所选文本的起始处。按下鼠标左键并拖曳到所选文本的末端,然后松开鼠标和Alt键 插入文本的两种方式(08单选) ● 插入方式 ● 改写方式

● 以上两种方式切换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双击word应用程序窗口状态栏的“改写”,或者

单击键盘上的“Insert”键 删除文本

● Del键的使用,删除光标右侧文本 ● Backspace键使用,删除光标左侧文本 复制文本

(1) 剪贴板法

● 过程:选定_>复制_>定位_>粘贴 ● 编辑下拉菜单和快捷菜单 ● Ctrl +c, Ctrl+ v

● 注意:选择性粘贴的功能,例如只复制文本内容不复制文本格式,可选用该功能。(06

单选)

● 剪贴板最多可保留12项内容。(05填空) (2) 鼠标拖动法

● 左键:按住键拖动对象到目标位置

● 右键:按住鼠标右键拖动对象到目标位置,松开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

制到此位置”命令 移动文本

(1) 剪贴板法

● 过程:选定_>剪切_>定位_>粘贴 ● 编辑下拉菜单和快捷菜单 ● Ctrl +x, Ctrl+ v (2) 鼠标拖动法

● 左键:直接拖动对象到目的位置。

● 右键:按住鼠标右键拖动对象到目的位置,松开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移

动到此位置”命令。 查找与替换(08 单选)(09 单选)(10 判断) ● 搜索范围:向上、向下、全部

● 搜索选项:区分大小写、区分全半角、使用通配符 ● 按格式查找(字体、段落格式等) ● 查找特殊字符

拼写与语法(08 填空)

红色的波浪线表示拼写错误,绿色的波浪线表示语法错误。波浪线不影响文字录入,也不会打印出来,此功能可以通过设置关闭,或将波浪线隐藏。 宏(05 多选)(05 单选)(10 填空)

宏是一系列Word命令和指令,这些命令和指令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命令,以实现任务执行的自动化。启动录制新宏,可以将宏指定到工具栏、菜单或快捷键中。录制宏时,可单击工具栏按钮和菜单选项,但不能录制文档窗口中的鼠标动作,如果要移动插入点、选定文本、滚动文档,则必需使用键盘录制这些操作。新录制的宏的名子可以使用字母数字等字符,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此外新宏的名子不能与原有宏的名子重复,否则会覆盖掉。 域(09单选)(10单选)

域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命令,分为域代码和域结果。域代码是由特征字符、域类型、域指令和开关组成的字符串;域结果是域代码所代表的信息。域特征字符是指包围域代码的大括号“{}”,它不是从键盘上直接输入的,按键可插入这对域特征字符。 ● 更新单个域:首先单击需要更新的域或域结果,然后按下F9键。 ● 更新所有域:全选,按F9。

● 显示或者隐藏指定的域代码:SHIFT+F9。

● 显示或者隐藏所有域代码:按下“ALT+F9”组合键。 修订

35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单击“工具”下拉菜单的“修订”命令,出现“审阅”工具栏,其中包含修订有关的功能按钮,在这种状态下对文档进行输入、删除、格式美化等操作,word会自动通过加颜色、下划线、提醒删除内容等方式标记、保留修订过的文本、便于以后再对修订过的内容作审阅。对于修订过的内容可以进行接受或拒绝。 字体

在Word2003中,默认的英文字体为Time New Roman,字号为12磅:默认的中文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07填空)

● 对字体格式进行设置之前,需要选定文本对象,对段落格式设置,只要将光标定位在

段落任意位置即可。(07单选)

● 对字体和段落的排版如果考位置题型的话,其位置有这样几种方法:下拉菜单法、快

捷菜单法、工具栏法(注意格式工具栏与常用工具栏的区别)、组合键法。

● 光标位于两个不同字体的字符中间,格式工具栏的字体列表框中会显示前一个字符的

字体。

● 选中字符后,若其中包含中文字符和英文字符,则不能再格式工具栏的字体列表框中

同时对中文和英文字符进行不同的字体设置,但是在“字体”对话框中,能够实现。 字号

汉字形式字号递减:阿拉伯数字形式字号递增。 字形

包括常规、加粗、加倾斜、下划线 设置字体颜色(05单选)

在Word 2003中默认情况下的文字颜色为黑色。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的字体颜色。 设置字体效果(10单选)

① 可以通过“字体”对话框中的“字体”选项卡设置效果

② 在“字体”对话框中的“文字效果”选项卡中设置字体的动态效果 字符的间距和位置

在“字体”对话框中的“字符间距”选项卡中设置字符间距。字符间距下拉列表框中的选项有:标准、紧缩、加宽。其中“标准”是默认选项。

在“字体”对话框中的“字符间距”选项卡中设置字符位置。字符位置下拉列表框中的选项有:标准、提升、降低。其中“标准”是默认选项。

字符的放缩在字符间距选卡项中,默认的字符缩放是100%。单击“缩放”右侧的向下箭头,在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缩放的比例。字符缩放的比例是33%-200%

段落缩进调整 (1) 含义

段落的两端到页面左右边距的距离,默认下段落的左右边界与页面左右边距重合。(05 单选)(08 单选)(09 判断) (2) 调整方法(05 多选)

● 格式菜单——段落,弹出“段落”对话框进行设置,缩进的单位可以用字符,也

可以用厘米在键入数值时键入需要的单位即可。(08 判断)

● 四种缩进方式:左缩进、右缩进、首行缩进、悬挂缩进(07 判断) ● 鼠标拖动标尺上的缩进标记(07 单选)

拖动此滑块 可使段落除拖动此滑块可使

首行以外的各行缩进 段落首行缩进

拖动此滑块可使整个段落左缩进 拖动此滑块可使整个段

落右缩进

● 在普通视图和页面视图下,使用格式工具栏上的左右缩进按钮 ● 按下Tab键或空格键增加缩进,按住Shfit+Tab或Backspace键减少缩进 段落对齐方式调整

● 使用格式工具栏的对齐按钮。

● 使用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左、中、右、两端、分散5种对齐方式。 ● 两端对齐—左右两端都要对齐,字符少的则靠左对齐

● 分散对齐—左右两端都要对齐,字符少的则加大间隔,把字符分散开以使两端对齐。

36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段落间距和行间距

● 段前距和段后距。

● 行距,其中后三项需要输入数值,多倍行距可以输入小数。(05单选)(08填空)

● 单倍行距—设置每行的高度为可容纳这行中最大的字体,并上下留有适当空隙。这是默认值 ● 1.5倍行距—设置每行的高度为这行中最大字体高度的1.5倍 ● 2倍行距—设置每行的高度为这行中最大字体高度的2倍 ● 最小值—设置word将自动调整高度以容纳最大字体 ● 固定值—设置成固定的行距,word不能调节 ● 多倍行距—允许行距设置成带小数的倍数。 其他几种段落格式设置的方法(09单选)

● 格式—样式和格式,对样板段落可以采用新建样式的方法定义各种样式 ● 格式—自动套用格式,对文档整体格式进行快速设置。 ● 文件—新建一根据模板,对文档整体格式进行快速设置 ● 格式刷,可对一个或多个样板段落快速进行相同格式设置

页面设置(06填空)(06单选)(08单选) ● 文件菜单—页面设置命令,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该功能主要针对打印文档进行设置。 ● 页边距选项卡:可以设置上、下、左、右边距,页面方向。

● 纸型选项卡:可设置页面和页脚距边界的位置,奇偶页不同,首页不同;文本垂直对齐

方式;节的位置

● 文档网络选项卡:可设置每页的行数和每行的字符数、可设置分栏数 插入分页符

● 按组合键Ctrl+Enter。也可以单击“插入”——“分隔符”命令,在“分隔符”对话

框中选定“分页符”选项,并单击“确定”按钮。 ● 注意:页、节、段、字符的概念辨析

◆ 页是为打印文档而引入的一个概念,根据页面设置,可将整个文档分为若干个打

印页。分页符不可以打印出来,但可以在普通视图见到,包括自动分页和人工分页。

◆ 节是word的一种排版单位,一般情况下,整个文档就是一节。为了便于对同一个

文档中不同部分进行不同的格式化,可以将文档分割成多个节。节是文档格式化最大单位。只有在不同节中,才可以设置与前面文本不同的页眉,页脚,页边距,页面方向,文字方向或分栏等格式。分节符可在普通视图中见到。包括自动分节和人工分节。(08多选)(09填空)

◆ 段落就是指以段落标记“?”作为结束的一段文字。文档中,段落是一个独立的

格式排版单位,可以给它设置独立的格式特征,如左右缩进、对齐方式、间距和行距、分栏等。关于段落标记的几个主要特征总结如下:按Enter键可以插入一个新的段落标记,并开始一个新的段落,新段落格式默认继承上一段格式。按下Shift+Enter组合键,并不会产生一个新的段落,而是增加新行。删除段落标记,下一段文本就会和上一段文本合并成一段,其段落格式改变成与上一段相同。 ◆ 字符也是一种独立的排版单位,而且是最小的排版单位。(09单选)(10填空)

插入页眉页脚(06判断)(07判断)(09单选)

●“视图”菜单中的“页眉和页脚”命令打开“页眉和页脚”视图。 ● 在页脚视图中不能同时编辑文档内容。 ●首页可不出现页眉页脚。

●奇偶页可设置不同的页眉页脚内容。

●可实现文档的不同部分设置不同的页眉页脚。 首字下沉

●在“格式”下拉菜单中的“首字下沉”命令,打开“首字下沉”对话框。 ●在“位置”的“无”、“下沉”、“悬挂”三种格式选项中选定一种。 分栏设置(06多选)(08单选)

●通过“格式”菜单中的“分栏”命令或其他格式工具栏可以创建分栏。 ●可设置分割线。

●可调整栏宽和分栏数目

●默认情况下最多设置12栏。

●可以对整篇文档分栏,也可以对部分段落分栏。

37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制表位设置

●按下Tab键后,光标移动的位置叫制表位 ● 使用水平标尺设定制表位

● 使用格式菜单中的制表位命令设置

● 制表位的5种对齐方式: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小数点对齐、竖线对齐 ● 拖动制表符离开标尺,即可删除制表位

打印(10单选)

● 打印预览状态下可直接打印

● 打印对话框:打印一份、打印多份副本文档;打印一页或几页

● “文件”下拉菜单的“打印”命令,弹出对话框进行设置;常用工具栏的“打印”图

标按钮,默认打印当前文档的所有页;Ctrl+p组合键,弹出打印对话框。

格式刷的使用(06单选)(07 填空)(08填空)(10单选)

格式刷只能复制文本的格式,不能复制内容。单击一次是复制一次,双击格式刷按钮表示可复制多次。

表格拆分

选定行被拆分到下面表格中 单元格拆分

选定某单元格,单击“表格”菜单,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拆分单元格”命令,可将一个单元格拆分为多个单元格,结果原来选定的单元格被拆分到最左侧或最上方。 表格内数据的可进行简单排序和计算(05判断)

Excel 2003

工作簿(07单选)

称每一个新建或打开的Excel文件为一个工作簿文件,它的扩展名是“xls”。

工作表(05单选)

一个工作簿文件中最多可包含255个工作表。工资表的数量默认为3个。每张工作表是65536行和256个列所构成的一个表格,行号的编号在屏幕中自上而下从“1”到“65536”,最小的列号是“A”、最大的列号是“IV”。

单元格

一张工作表中包含多个单元格。单元格是组成工作表的最小单位。一个工作表中行和列相交形成的矩形区域就叫做单元格。每个单元格的地址用它所在位置对应的列标和行标来表示。 选定工作表

单击目标工作表标签,则该工作表成为当前工作表,其名字已白底显示,且有下划线。

(1) 选定多个相邻的工作表

Shift键。工作簿标题出现“[工作组]”字样。 (2) 选定多个不相邻的工作表 Ctrl键。

工作表重新命名 ● 双击法

● 快捷菜单法: ● 下拉菜单法

工作表的移动和复制(09多选)

(1) 在同一工作簿中移动(或复制)工作表—鼠标拖动法

鼠标拖动法:单击要移动(或复制)工作表标签,沿着标签行拖动(或按住Ctrl键拖动) 工作表标签到目标位置。工作表副本默认的名称是:原名称(2)。 菜单法:“编辑”菜单的“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命令 (2) 在不同工作簿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对话框法 “编辑” 菜单的“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命令插入工作表 新工作表将插在选定工作表之前,且为当前工作表。

删除工作表(08单选)

38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②?? 编辑”菜单的“删除工作表”命令 ③ 作表被删除后不能恢复。

工作表的分割

① 水平分割工作表 ② 垂直分割工作表 工作表冻结(07单选)(10判断)

① 要冻结某行,选择下一行。执行“窗口”菜单中的“冻结窗格”命令。 ② 要冻结某列,选定右侧一列。执行“窗口”菜单中的“冻结窗格”命令。 文本型数据(08单选)(09填空)(10单选)

● 即字符型数据。主要包括汉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及其他符号。每个单元格最多

可以容纳32000个字符。文本型数据在输入时在单元格中默认为左对齐方式。 ● 当数据被当作字符处理输入时,应在数字符号前加上一个单引号“‘”。(07单选) ● 当输入的文字长度超出当前单元格的宽度时,若右边的单元格无内容,则文字将扩展

到右边的单元格中,若右边的单元格有内容,则截断显示。(10单选)

数值型数据(06填空)

● 数值型数据由数字0—9、.(小数点)、+、-、%、Y、E、e以及千分号等组成。数值型

数据在单元格中默认为右对齐方式。

● 若某一单元格键入了数值位数超过了11位,Excel能够以科学计数法表示该数值。(09

单选)

逻辑性数据

● 逻辑型数据是TURE或FALSE中的一种,其在单元格中默认为居中对齐。 ● 比如在比较运算中,运算结果就是用逻辑型数据来表示。

单元格的两种状态

● 活动状态和编辑状态。

● 用鼠标单击某单元格时,单元格处于活动状态。这种状态的单元格四周有一个粗的黑

框。此时,如果向单元格输入数据,新输入的内容会替代单元格中的原有内容。 ● 用鼠标双击某单元格时,单元格处于编辑状态。这种状态的单元格四周有一个细的黑,

同时,单元格中有一竖直光标在闪烁。在编辑状态下,可以对单元格中的原有数据进行编辑修改。

向单元格输入数据

● 按下“√“按钮,当前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

● 按下“Enter”键,下方相邻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 ● 按下“Tab”键,右方相邻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 同时在多个单元格内输入相同数据

选定相邻或不相邻需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输入数据后,按Ctrl+Enter键。 同时在多个工作表的相同一个单元格内输入相同数据

同时选定多个工作表,在当前工作表输入数据,然后回车。(05 单选)

自动填充(08 单选)

● 若初始值为纯字符或纯数字,则自动填充相当于将初始值向拖动方向复制;

● 若初始值中是字符和数字的组合,则自动填充时文字不变,数字递增(向右或向下填

充)或递减(向左或向上填充);

● 若初始值为日期、时间,则自动填充时日期型数据按“一天”递增或递减,时间性数

据按“一小时”递增或递减;

● 对于初始值位数字型数据的情形,可以通过按住“Ctrl”键的同时拖动填充句柄产生

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单元格的选取(06 多选)(09 单选) (1) 选出多个连续单元格

用鼠标拖拽的方法。或者,先用鼠标单击要选取区域的左上角单元格,然后,按住Shift键再单击要选取区域的右下角单元格。 (2)选取整行或整列

单击相应行的行号或相应列的列标

39

南大专转本冲刺班教材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3)选区连续多行或多列

用鼠标在行号或列标上拖拽选取 (4)选取整个工作表

在行号“1”的上方和列标“A”的左侧的交叉处有一个灰色的空白框,单击它可选取整张工作表。

(5)选区多个不连续区域

先选取一个连续区域,再按住“Ctrl”键不放,然后选取其它区域。选取结果如图9-4所示。行、列及单元格的输入和删除 (1)插入行

① “插入”菜单中的“行”命令

② 注意:新插入的行位于选定位置的上方。 ★★ (2) 插入列

① “插入”菜单中的“列”命令

② 注意:新插入的列位于选定位置的左侧。 (3) 插入单元格

会弹出对话框,其中,选择“活动单元格右移”,则会使选中单元格的内容右移一格,新单元格会出现在选中单元格的左边,若选择“活动单元格下移”, 则会使选中单元格的内容下移一格,新单元格会出现在选中单元格的上边。

① 注意:新插入的单元格位置可选,但只限选定位置的上方或左侧。 (4)删除行

① “编辑”菜单中“删除”命令。 ② 在随后出现对话框中选取“整行”。 (5)删除列

① “编辑”菜单中“删除”命令。 ② 在随后出现对话框中选取“整列”。 (6)删除单元格

① “编辑”菜单中“删除”命令。 ③ 在对话框中选取“右侧单元格左移”,使当前所选单元格所在列下方的所有单元格中的

数据上移。或者选取“下方单元格下移”, 使当前所选单元格所在行右侧的所有单元格中的数据左移。

移动和复制单元格 (1) 移动单元格

方法一是利用剪切板,具体步骤是: ① 选取要移动的单元格(一个或多个)。 ② 按下工具栏中的“剪切”按钮。 ③ 单击目的地的起始单元格。

④ 按下工具栏中的“粘贴”按钮,完成操作。

方法二是利用鼠标拖动,具体步骤是:

● 工作表内操作:直接拖动单元格到目标位置;如移动到两个单元格之间还需按住

键 ● 跨工作表操作:按住键拖动到单元格到其他工作表的目标位置,如移动到两个单

元格之间还需按住键。 (2) 复制单元格

将一个或多个单元格中的数据复制到另外一个地方通常也有两个方法。 方法一是利用剪贴板,具体步骤是: ① 选取要复制的单元格(一个或多个)。 ② 按下工具栏中的“复制”按钮。 ③ 单击目的地的起始单元格。

④ 按下工具栏中的“粘贴”按钮,完成操作。 方法二是利用鼠标拖动,具体步骤是:

● 工作表内操作:按住键拖动单元格到目标位置;如复制到两个单元格之间还需

按住键。 ● 跨工作表操作:同时按住< Ctrl >键和键拖动到单元格到其他工作表的目标位置,

如复制到两个单元格之间还需按住键。

清除单元格数据

清除单元格数据不是删除单元格本身,而是清除单元格中的数据内容、格式、批注之一,或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v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