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29 00:22:01 阅读量: 互联网资料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1C【文章编号】1005—9016(2009)06—76—05

莪国内部审计存在日g问题及叉寸策研究

代娟

(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hit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内部审计-,-45缺乏国家审计等外部审计业务指导,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重实务、忽视理论研究。对内审作用及内审机构缺乏认识l专业审计人页配备不全,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开展。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当前企业加强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作用

问题对策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职能是进行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审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及其作用(一)内部审计概述1.企业内部审计的内涵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为防止局部利益可能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要求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由本部门或本单位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或机构对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办事机构的经营活动或经营状况等方面做出相对独立的评价和鉴定,为企业管理者服务从而达到内部效益最大化。

2.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1)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①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②监督企业经

济活动的真实性。③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④监督被审查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2)内部审计评价职能

①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控制内部其他要索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通过履行其职能,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健全性、适当性进行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为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依据。

②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查,客观的评价企业的总体业绩,并分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发现问题所在,有利于管理层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

③评价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的经营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必须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内部审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目标与方针是否适应了企业及环境的要求,是否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以此来确定企业的方针、程序、标准和道德准则。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表现。

76曙患‰丽丽

万方数据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内部审计部门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或之后)产生的客观效果。

1.制约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2)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3)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2.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中,对深化改革,降本增效起到了保证,保障、维护作用。

(1)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2)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3)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3.鉴证作用

(1)开展联营审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2)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4.促进作用

(1)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2)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3)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不定期的开展对企此子公司、分公司的审计,规范下属实体遵章守纪,正当经营,依法办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j

(1>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2)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6.参谋作用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也由原来的面向国内市场转向了国际市场,企业经营决策的正

万 

方数据确与否依赖于可靠的经济信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内部审计事业的飞速发展。内部审计町以提供世界性的先进的技术资料和经济信息,客观公正的为领导决策服务。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维护财经纪律方面,在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内审质量监督检查发现,企业的内审质量控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内审机构设置不规范

独立性是保证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内审活动的先决条件,内审组织形式是独立性的基本保障。但现行内审机构设置模式形式多样,如有的把内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的未设立专职审计岗位,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有的由一人兼任会计负责人和审计负责人,有的只在形式上设立了独立内审机构或专职内审人员,但在工作上仍听由原在职岗位部门领导安排等。上述内审机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审的独立性,无法保证内审业务工作的自主性和权威性,无法保证内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内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1.知识结构不合理

检查发现部分企业的现有内审人员多数只注重财务与审计知识的学习,但对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把握还有较大差距。复合型人才少,普遍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因而应对复杂审计工作局面的能力较弱。

2.职业素养欠佳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内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品质,不能持谨慎、客观的态度进行审计评价,对查出的问题往往不能坚持原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随意性较大。

3.内审人员安排随意性较大

调查发现,企业在安排录用内审人员时,考虑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和胜任能力的较少,安排闲置人员较多,内审机构成为“老弱病闲差”职员的安置场所。

(三)内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内审质量控制标准是内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内

2009.05(总第262期)l,,丽万赢嚣剽77

审业务的作业规范,是内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内审规范体系建设明显地偏重于内审法律、内审准则和内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而忽视了内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结果是内审质量标准不明确,内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各单位内审运行各行其是,质量状况参差不齐。在审计方案编制中,对人员的组成缺乏科学的分配控制,使人员的经验、知识结构与项目审计目标不相匹配,审计作用难以发挥。

(四)内审质量控制手段不全面

有效的内审质量控制手段应包括内审制度约束、内审督导复核、内审考核、内审责任追究等。但企业内审在这一环节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比较薄弱,即使已经建立的某些制度也形同虚设。

2.未建立分级督导复核制,或督导复核具体职责内容不明确。

3.内审考核未能有效执行,表现为:缺乏质量考核;考核内容不全面,偏重于事后结果的考核而忽略对内审过程的控制,考核主观性太强,缺乏客观公正性,考核不与奖惩相结合等。

4.内审责任追究不到位。有的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的责任追究形式化,没有切实得到落实;有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楚,使责任追究无法实施。

(五)内审方法比较落后,内审人员理念未能及时转变。

内审方法模式仍以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为主,风险观念比较淡漠,较少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更谈不上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运用,抽样技术的运用更多地凭借内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十分欠缺;缺乏对审计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缺乏内审人员之间和内审机构之间的先进经验交流;计算机审计在内审中还较少应

用。

三.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审计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1.正确处理好全面审计与抽样审计的关系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财经纪律松弛,存在“小金库”、账外账、截留收入、乱摊成本、乱投资等违规违纪行为。因此,我们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必须扩大审计工作覆盖面,对有关事项要全面详细审计。同时,在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评审、工程项目审计等方面又要学会运用抽样审计技术。实践中,我们要将详细审计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在详细审

万 

方数据计过程中,对非重要事项可以实行抽样方法,遇到重要事项必须详细审查取证。

2.正确处理好企业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与主动争取领导支持的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建立和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加强各级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审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布置审计任务,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是对审计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企业审计工作的关键。内部审计工作应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大胆开3.正确处理好合规审计与效益审计的关系

合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效益审计是内部的情况,严格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二)建立健全内审质量控制体系的对策提高内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每项基础1.健全有效的内审组织保障机制,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美国针对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财务丑闻,内审的成功运作,首先需要制度健全,运行2.建立内审质量控制的人贰保障机制

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审队伍建展工作,及时提出改进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好建议,并积极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汇报情况,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各级内部审计部门要大力开拓审计领域,做出审计业绩,用审计的成果来赢得领导的支持重视,提高审计权威性。

审计发展的方向,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针对部分企业会计核算不实,财务收支中弄虚作假合法性,而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目标,效益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主要标志,是内部审计生命力之所在,必须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工作、每个审计项目和每个审计环节抓起,实施全面质量控制。

先后出台了《2002年公司与审计义务、责任及透明度法案》、《萨班斯一奥克斯莱法案》等一系列法规措施,其中都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成立审计委员会和独立的内审机构,这为我国完善内审法规,建立健全内审组织机构起到了示范作用。

有效的公司治理。为此,应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合理设计经理激励约束机制、实现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明晰产权等方面强化公司治理。逐步实现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最高管理者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发挥其权威性。

设。要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就要有一批合格的、

78焉蒜‰丽丽

胜任的、高素质的内审人员。加强内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制度。(2)建立内审人员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制度。(3)建立内审人员待遇和晋升制度。

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内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建立内审质量控制的手段保障机制

为了实现内审质量控制的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相结合,应做到:

(1)充分发挥审计组长的督导作用。(2)抓好三级复核制度的落实。实施三级复核应坚持“全面复核,突出重点”的原则,即在重点复核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同时,兼顾x.-j审计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审计事项的调查和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程序的实施等方面的复核,努力做到复核的内容覆盖审计项目的全部,不留盲区。(3)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既定的审计项目,如果质量检查跟不上,或者查而不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够,再完善的内审规范也会形同虚设。如此,不仅使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失效,其他审计项目实施也会效仿,负面示范效应得以扩大,最终,内审质量低劣状况成为普遍。因此,建立和完善内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内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促使各级内审人员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强化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4.建立健全内审质量控制的过程保障机制审计是一个过程,同样审计质量控制也是一个过程。因此要保证内审质量、不断提高内审工作水平就必须从审前、审中、审后三个环节,对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

(1)审前控制:包括审计项目选择控制和审计方案制定控制

审计项目选择要重点放在:①领导关注、员工关心,社会重视、资金投入大的项目。②与当前中心工作相关而且容易成为热点话题的项目。⑦选择内审机构力所能及、能够获得被审单位接受、支持配合的项目I选择工作改进空间较大,在增值性等方面有潜力的项目,选择基础数据和资料有保障的项目。

审计方案制定控制:应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在摸清被审对象总体情况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目标,内审人员分工安排和审计时间等,并明确各级负责人对下级内审人员的监督和指导责任,其次,应使

万 

方数据所制定的审计方案全面具体、细化到位、便于操作,完整体现审计的全过程要求,最后,应明确规定审计方案调整的情况和审批要求,减少审计方案调整的随意性。

(2)审中控制:主要是工作底稿编制控制和审计技术方法的控制

从完整意义上讲,审计工作底稿应记录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审计工作过程。审计查出问题的记录主要记录审计成果,它是编制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依据,需要被审计单位认可并签字,而审计工作过程的记录反映的是内审人员实施审计检查的范围和方法,它有助于检查内审人员工作状况,分清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不需要被审计单位签字认可。针对目前内审人员注重审计查出问题的记录而忽视审计工作过程记录的情况和两种记录性质上的差异,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实行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两种文本格式,前者登记审计工作过程,按日记录或按工作段落记录l后者登记审计工作成果,按事记录,后附原始材料或取证材料。

(3)审后控制:主要是审计报告编制复核和审计结论的执行情况

审计报告是内审机构向组织领导报告审计项目结果的文件,是内审机构向被审单位下达审计结论的方式,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审计质量的综合体现,应对审计报告实施三级复核。重点复核:审计事实是否清楚,审计程序是否合适,是否实现审计目标,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审计依据是否正确,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审计建议是否利于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和增加组织价值,审计报告的结构是否完整、层次分明,用语是否规范。复核后,应做好复核标识,以便分清责任。并根据审计结果及审计建议、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等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信用评价并分类,分别建立起各自的信用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并作为今后内审工作的参考。

总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体系,只有从组织、人员、手段和过程等方面实施全面控制,才

能产生实质性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l】刘三昌.企业内部审计技术【M】.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2003.

【2】卢肖杨.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9016(2009)06—80—03

X逦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日g问题及又j策

徐宣兴

(宁波市交通局,浙江宁波315041)

__■I-

,I

【摘要】本文通过对宁波市交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提出了如何加强交通内部审计

工作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审计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宁波市交通资金流量大,每年投资额在120亿元以上,其中经过市交通局的资金流量每年在40亿元左右。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来提高交通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交通资金和交通项目的安全,促进廉政建设,是交通部门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当前我市交通内部审计现状及作用的发挥都不尽人意。笔者通过对我市交通内部审计工

作现状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同行参考。

一.问题

1.无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内部审计是独它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

[J】.中国经贸导刊,2003.

[3】张彦.内部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郑力.在内部审计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R】.2004.

[5】陈汉文,张志毅.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

【7】常勋,黄京菁.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8】王朝霞.企业集团管理审计展望【J】.中国审计,2005(14).

【9】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lO】高雅青,李三喜.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ll】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

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3】郭道扬.会计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4】宋为民.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5(1).

【15】孙晏,程颖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

题及完善的建议明.市场论坛,2006(1).

【16】詹风萍.完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阴.发展研究,2005(10).

【17】王珏.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浅探【J】-经济观察,2000(4).

【18】李庆山.强化内审工作促进企业发展【J】.内蒙古财会,2000(1).

【19】周占文.浅析新形势下的企业内部审计【J】.经济

管理,200l(19).

【20】李佳宏.搞好内部审计之我见【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0(1).

80嚣豢‰丽丽

万方数据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代娟

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湖北,武汉,430022交通财会

FINANCE & ACCOUNTING FOR COMMUNICATIONS2009,(6)0次

参考文献(19条)

1.高雅青;李三喜 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 20032.张庆龙 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 2005

3.王朝霞 企业集团管理审计展望[期刊论文]-中国审计 2005(14)4.陈汉文;张志毅 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 2002(01)5.郑力 在内部审计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6.张彦 内部审计 2003

7.卢肖杨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038.刘三昌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 20039.李佳宏 搞好内部审计之我见 2000(01)

10.周占文 浅析新形势下的企业内部审计 2001(19)11.李庆山 强化内审工作促进企业发展 2000(01)12.王珏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浅探 2000(04)

13.詹风萍 完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期刊论文]-发展研究 2005(10)

14.孙晏;程颖洁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建议[期刊论文]-市场论坛 2006(01)15.宋为民 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会计之友 2005(01)16.郭道扬 会计史 2003

1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财务成本管理 200518.郑石桥 内部控制实证研究 2006

19.常勋;黄京菁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 200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刘书兰.甘璐 论新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的作用 -理论月刊2004(5)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管理的职能,它在企业内部应处于"参与者"、"协调者"的地位.内部审计具有经济控制、内部公正职能.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不仅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它是搞好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期刊论文 岳海云 浅析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及其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 -中国商界2010(8)

通过对内部审计定义的发展过程的论述,指出内部审计最新定义中引入了"增加价值"的新内涵,接着通过经典案例深入探讨了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并进一步论述了银行内部审计在银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期刊论文 胡少朴 论内部审计对经济的作用 -时代经贸(学术版)2006,4(z1)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起制约、防护、鉴证、促进、建设性和参谋作用.但目前内部审计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全,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等,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开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要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解决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学位论文 林曼丽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006

近年来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壮大,美国安然、世通,意大利帕玛拉特,我国银广夏、蓝田股份、红光实业等公司财务丑闻的曝光,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纷纷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公司治理,世界各国对建立与完善良好公司治理的呼声日渐增强。

在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中,有一个部门经常被提到和用到,这就是内部审计。例如安然、世通事件之后美国颁布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 Oxley Act,简称SOX法案)中就强调了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内部审计为什么能在公司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内部审计怎样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以及内部审计要良好发挥作用应处于公司治理结构中何种位置,无论是英国的《综合准则》(Combined

Code),美国的SOX法案,还是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都没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本文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我国目前公司治

理与内部审计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后五章分别是:

第二章“公司治理的实质”。主要对公司治理的定义、公司治理的实质、公司治理的作用以及聚焦公司治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后文的论述打下基础。

第三章“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原因”。通过对内部审计产生、发展的动因分析,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内部审计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第四章“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此为本文的重点,着重分析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内容包括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外延的拓展、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的协同作用。

第五章“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主要分析内部审计若要在公司治理中有效发挥作用应处于公司治理结构中何种位置,应注意什么。 第六章“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启示”。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原因、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位以及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启示展开全面分析。

本文的结论是:内部审计由于在受托责任上与公司治理产生交集,进而能就最高级管理层、各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实现对公司治理的完善;内部审计主要通过认定、评价、指引职能,并着重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领域协助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最高级管理层加强对最高级管理层、各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控制以实现对公司治理的完善;内部审计要良好的发挥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应直接受审计委员会的领导,避免管理层的控制;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为:内部审计的重心应由财务会计慢慢向经营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拓展,应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由管理层领导转为由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领导,同时内部审计应引起管理层的重视。

5.期刊论文 张少英 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政策建议 -经济视角2010(5)

健全内部审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要,是国家监管和资本市场监督的客观要求,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统一的监督评价办法、有效监督机制等.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合效用,建立健全适应企业的内部审计体制,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建设等.

6.期刊论文 皇娜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公司治理必须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明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基本作用和科学定位,寻求两者的共赢区间,并提出提高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扩大公司治理的有效空间,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用.

7.期刊论文 罗春芳 内部审计作用技术性应用 -华章2007(9)

时值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内部审计不能为其所在单位带来多大的效益,对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起不到多少作用,或者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作用甚微,因而建议削若内部审计的力量,甚至撤消内部审计.要分析这一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审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8.学位论文 杨文胜 论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及作用 1997

该文由引言,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的地位、内部审计的作用四部分组成.引言部分阐述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以及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有效载体的重要地位,从而阐明研究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及其作用的必要性.第一章,内部审计的职能.该章从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阐述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接着阐述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控制及服务四大职能,而后又从监督职能与其它三种职能的关系,论述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特征,最后阐明内部审计职能实现的条件.第二章,内部审计的作用.该章从内部审计的任务、作用与职能的关系,阐述内部审计的任务及作用.第三章,内部审计的地位.该章论述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几种组织模式以及中国内部审计的地位.

9.期刊论文 龚文标 试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7)

从内部审计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当前公司治理中的现状、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及其处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期强化试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0.期刊论文 潘晓明.Pan Xiaoming 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堵塞企业经营漏洞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是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堵塞经营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增长质量.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分析制约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并就内部审计如何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加以阐述,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本文链接:http://www.77cn.com.cn/Periodical_jtck200906027.aspx

授权使用:万方100元会员卡(WFFOH13120),授权号:163196e2-4d4c-4cc3-8598-9eec00ceccf0

下载时间:2011年5月23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su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