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最终总结

更新时间:2024-05-20 05: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宁夏“国培计划”(2011)农村教师脱产置换培训总结

红寺堡二中:苗艳艳 轻轻拂去满身的倦意,抖落身上疲惫的灰尘。在2011年八月,满怀憧憬与希望,我有幸参加了宁夏教育厅主办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培训,聆听了诸多区内外教育专家的讲座,也和优秀的同仁们交流了教学心得,在此基础上,到银川回中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影子”实践,收获颇多。

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即将结束了,培训学习时的一幕幕还历历在目,我深深感到进入新世纪,教育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在发生着变化,做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感应该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有一席之地。

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要努力成为常流水。今天能有这样一个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机会,是我莫大的荣幸。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一路走来,专家、名师的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

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

通过这三个月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在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不但使我提高了认识,而且使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我对此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我工作在的农村中学学,平时不能很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我所从事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

我这次能够自始至终参加宁夏教育厅主办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对目前基础语文教育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二、通过培训,学习到了许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

这次培训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一位位讲课专家的讲座,他们中既有中小学骨干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也有来自区内外的专家,他们严谨的教风,开阔的视野,丰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理论素

养,以及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人格魅力,无不令人折服。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动的案例给我们讲述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次培训学习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瑾瑜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政策与趋向”的讲座,李教授在开始就讲“做好教书匠,再做教育家”,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当下大家都不再提倡教书匠,认为把教师和工人相提并论很不恰当,但李教授却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其实在教育实践中,我感觉有些人连教书匠这个标准到还没有达到,何谈引领教育时尚?所以就像李教授所说还是先做好教书匠吧。李教授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两人同时砌砖,有人问:“你们在做什么?”一个人回答:“我正在砌砖。”另一个则说:“我正在建大厦。”在这个故事中,两人对砌砖有不同的理解,前者把它当做一份职业,而后者把它当做专业,沿用在教育方面,其实就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何为教师专业化?李教授谈了以下几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或历程而非结果;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自身个人的完善有明显的职业意义;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单纯的教师个人的变化,而是教师进步的合力效应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个人负责的事,需要学校、家长、校长、教师以及制度、体制、评价的共同作用。那么作为专业化的教师有什么特点呢?第一、一种理想,做一个有梦的教师;第二、两种本领,对生命的敏感,对问题的敏感;第三、三种手段,耳

朵、眼睛和心灵;第四、四种能力,学习、思想、创新、研究。我想既然我们做了教师这一行,我们就应该用一颗真心去面对这份职业,不要让它在不该凋谢的季节凋谢。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做研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喜欢听你的课,你才能以你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对你的尊敬和爱戴。

在这次培训学习过程中,最令人感动的讲座是北京东城史家小学万平老师的讲座,万老师是最基层的一线教师,她用自己的爱诠释着教育者的德行和操守,听讲座的过程中万老师在讲述教学故事的时候我看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任何演员所无法演绎的,这是一位老人从心底发出的最动人的音符。她,通过日记教学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她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等众多荣誉称号,成为“一个播种幸福的人”一直是她的追求。万平老师动情的说: “当教师,幸福吗?

当我们用心血换来孩子们的优异成绩,看到他们的笑脸和自信时——我们是幸福的;

当我们看到某个小淘气曾一度的孤独冷落,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融入班集体,当他最终获得同伴的认可、欢迎和由衷地满足时——我们是幸福的!

当孩子们踏上了未来成长的正道,奠定了身心健康的基础——我们是幸福的! ??

我们播种幸福,耕耘幸福,守候幸福,因为她是我们的终极愿景,更是我们工作的初衷??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职业:播种幸福的人。”

万平老师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小骏。小骏的爸爸告诉她,小骏是一个“散、漫、拖、磨”四样全占的孩子,从小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社会化”进程没有完成,听话慢、思考慢、做事慢、作业慢??作业写不完,考试做不完。

然而,一篇只有26个字的日记,成为孩子转变的起点。 那天,小骏交来一篇只有26个字的日记—— 2004年3月1日晴

今天,我想写日记,可就写不出来。爸爸说:“把这句话写出来就行了。”

(26个字是一个起点,这个孩子内心有了奔头,他期盼着老师的鼓励!)

万平老师的评语是:

爸爸说得对!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开始,就会有了每天的期待??

从此以后,因为这句评语,孩子越来越爱学习了??

宁夏“国培计划”(2011)农村教师脱产置换

培 训 总 结

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二中学

初中语文班教师:苗艳艳 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2i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