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一重点方法讲解

更新时间:2023-12-16 00: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必修一一些重点

函数值域求法十一种 .......................................................................................................... 2 复合函数 .............................................................................................................................. 9 一、复合函数的概念 .................................................................................................... 9 二、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9 复合函数单调性相关定理 ................................................................................................ 10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 10 指数函数: ........................................................................................................................ 12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15

1

函数值域求法十一种

1. 直接观察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 例1. 求函数

解:∵x?0

y?1x的值域。

1?0x∴

显然函数的值域是:(??,0)?(0,??) 例2. 求函数y?3?x的值域。

解:∵x?0

??x?0,3?x?3 故函数的值域是:[??,3]

2. 配方法

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值域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2 例3. 求函数y?x?2x?5,x?[?1,2]的值域。

2解:将函数配方得:y?(x?1)?4 ∵x?[?1,2]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1时,ymin?4,当x??1时,ymax?8 故函数的值域是:[4,8]

3. 判别式法

1?x?x2y?1?x2的值域。 例4. 求函数

解:原函数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y?1)x2?(y?1)x?0 (1)当y?1时,x?R ??(?1)2?4(y?1)(y?1)?0

13?y?2 解得:2?13?1??,?(2)当y=1时,x?0,而?22? ?13??2,2?? 故函数的值域为?

例5. 求函数y?x?x(2?x)的值域。

22解:两边平方整理得:2x?2(y?1)x?y?0(1) ∵x?R

2∴??4(y?1)?8y?0

解得:1?2?y?1?2

但此时的函数的定义域由x(2?x)?0,得0?x?2

22由??0,仅保证关于x的方程:2x?2(y?1)x?y?0在实数集R有实根,而不能确保其实根在区间[0,2]上,

2

?13??2,2??。 即不能确保方程(1)有实根,由 ??0求出的范围可能比y的实际范围大,故不能确定此函数的值域为?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一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0?x?2

?y?x?x(2?x)?0

?ymin?0,y?1?2代入方程(1)

解得:

x1?2?2?2422?[0,2]

2?2?242x1?2即当时,

原函数的值域为:[0,1?2]

注:由判别式法来判断函数的值域时,若原函数的定义域不是实数集时,应综合函数的定义域,将扩大的部分剔除。

4. 反函数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通过求其原函数的定义域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3x?4 例6. 求函数5x?6值域。

x?解:由原函数式可得:则其反函数为:

4?6y5y?3

y?4?6y3x?5x?3,其定义域为:5

3?????,?5?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5. 函数有界性法

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反客为主来确定函数的值域。

ex?1y?xe?1的值域。 例7. 求函数

ex?解:由原函数式可得:

x∵e?0 y?1?0y?1∴

y?1y?1

解得:?1?y?1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

cosxsinx?3的值域。 例8. 求函数

解:由原函数式可得:ysinx?cosx?3y,可化为:

y?y2?1sinx(x??)?3y

3ysinx(x??)?y2?1 即

∵x?R

∴sinx(x??)?[?1,1]

3

?1?即解得:

3yy?1?2?1

22?y?44

?22??,??44??? 故函数的值域为?

6. 函数单调性法 例9. 求函数y?2x?5?log3x?1(2?x?10)的值域。

解:令y1?2,y2?log3x?1 则y1,y2在[2,10]上都是增函数 所以y?y1?y2在[2,10]上是增函数 当x=2时,

x?5ymin?2?3?log32?1?18

5当x=10时,ymax?2?log39?33

?1??8,33??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例10. 求函数y?x?1?x?1的值域。 2y?x?1?x?1 解:原函数可化为:

令y1?x?1,y2?x?1,显然y1,y2在[1,??]上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所以y?y1,y2在[1,??]上也为无上界的增函数

2所以当x=1时,y?y1?y2有最小值2,原函数有最大值2显然y?0,故原函数的值域为(0,2]

?2

7. 换元法

通过简单的换元把一个函数变为简单函数,其题型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换元法是数学方法中几种最主要方法之一,在求函数的值域中同样发挥作用。

例11. 求函数y?x?x?1的值域。

解:令x?1?t,(t?0)

2则x?t?1

13y?t2?t?1?(t?)2?24 ∵

又t?0,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t?0时,ymin?1 当t?0时,y??? 故函数的值域为[1,??)

2 例12. 求函数y?x?2?1?(x?1)的值域。

2解:因1?(x?1)?0 2即(x?1)?1

4

故可令x?1?cos?,??[0,?]

y?cos??1?1?cos2??sin??cos??1 ?2sin(???4)?1

0????,0????54?4? ??22?sin(???4)?1?0?2sin(???4)?1?1?2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0,1?2] x3?x例13. 求函数

y?x4?2x2?1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12?2x1?x2y1?x2?1?x2 2x1?可令x?tg?,则有1?x2sin2?,x2?1?x2?cos2?

?y??12sin2??cos2???14sin4? 当

??k?2??8时,y?1max4 当

??k?2??18时,ymin??4 而此时tan?有意义。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4,4?? ?1)x??例14. 求函数y?(sinx?1)(cosx,

??????12,2??的值域。解:y?(sinx?1)(cosx?1)

?sinxcosx?sinx?cosx?1

令sinx?cosx?t,则sinxcosx?12(t2?1)

y?12(t2?1)?t?1?12(t?1)2

由t?sinx?cosx?2sin(x??/4) x??且

??????12,2?? 2可得:2?t?2

3232∴当t?2时,ymax?2?2,当

t?2时,y?4?2??3?2,3?2?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22???。 5

2 例15. 求函数y?x?4?5?x的值域。

2解:由5?x?0,可得|x|?5

故可令x?5cos?,??[0,?]

?y?5cos??4?5sin??10sin(??)?44

∵0????

??5??????444

当???/4时,ymax?4?10

当???时,ymin?4?5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5,4?10]

8. 数形结合法

其题型是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等等,这类题目若运用数形结合法,往往会更加简单,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22y?(x?2)?(x?8) 例16. 求函数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简得:y?|x?2|?|x?8|

上式可以看成数轴上点P(x)到定点A(2),B(?8)间的距离之和。

由上图可知,当点P在线段AB上时,y?|x?2|?|x?8|?|AB|?10 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y?|x?2|?|x?8|?|AB|?10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0,??]

22 例17. 求函数y?x?6x?13?x?4x?5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变形为:

y?(x?3)2?(0?2)2?(x?2)2?(0?1)2

上式可看成x轴上的点P(x,0)到两定点A(3,2),B(?2,?1)的距离之和,

22y?|AB|?(3?2)?(2?1)?43, min由图可知当点P为线段与x轴的交点时,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3,??]

22 例18. 求函数y?x?6x?13?x?4x?5的值域。

2222解:将函数变形为:y?(x?3)?(0?2)?(x?2)?(0?1)

上式可看成定点A(3,2)到点P(x,0)的距离与定点B(?2,1)到点P(x,0)的距离之差。

即:y?|AP|?|BP| 由图可知:(1)当点P在x轴上且不是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如点P',则构成?ABP',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

22小于第三边,有||AP'|?|BP'||?|AB|?(3?2)?(2?1)?26

即:?26?y?26

6

(2)当点P恰好为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有||AP|?|BP||?|AB|?26 综上所述,可知函数的值域为:(?26,26]

注:由例17,18可知,求两距离之和时,要将函数式变形,使A、B两点在x轴的两侧,而求两距离之差时,则要使A,B两点在x轴的同侧。

如:例17的A,B两点坐标分别为:(3,2),(?2,?1),在x轴的同侧;例18的A,B两点坐标分别为(3,2),

(2,?1),在x轴的同侧。

9. 不等式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a?b?2ab,a?b?c?3abc(a,b,c?R),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需要用到拆项、添项和两边平方等技巧。 例19. 求函数

解:原函数变形为:

3?y?(sinx?1212)?(cosx?)?4sinxcosx的值域。 11?sin2xcos2xy?(sin2x?cos2x)??1?ces2x?sec2x?3?tan2x?cot2x?33tan2xcot2x?2?5 当且仅当tanx?cotx

?x?k??4时(k?z),等号成立 即当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5,??)

例20. 求函数y?2sinxsin2x的值域。

解:y?4sinxsinxcosx

?4sin2xcosx y?16sin4xcos2x?8sin2xsin2x(2?2sin2x)?8[(sin2x?sin2x?2?2sin2x)/3]3?642722

当且仅当sinx?2?2sinx,即当由

sin2x?23时,等号成立。

y2?648383??y?99 27可得:

?8383?,???99??? 故原函数的值域为:?

10. 一一映射法

7

原理:因为y?ax?b(c?0)cx?d在定义域上x与y是一一对应的。故两个变量中,若知道一个变量范围,就可以求另一个变量范围。 y?1?3x 例21. 求函数

2x?1的值域。

??x|x??1或x??1?解:∵定义域为?22?? 由

y?1?3xx?1?y2x?1得2y?3 x?1?y11?y故

2y?3??2x???1或2y?32 解得

y??32或y??32 ????,?3??3?故函数的值域为?2??????2,????

11.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例22. 求函数

y?x?2x?3的值域。

解:令t?x?2(t?0),则x?3?t2?1

y?t1t2?1??11(1)当t?0时,t?12t,当且仅当t=1,即x??1时取等号,所以

0?y?2(2)当t=0时,y=0。

?综上所述,函数的值域为:??0,1?2?? 注:先换元,后用不等式法

例23. 求函数?1?x?2x2?x3?x4y1?2x2?x4的值域。

解:y?1?2x2?x4x?x31?2x2?x4?1?2x2?x4 ?1?x2???2?1?x?x?2???1?x2 2???1?x2???cos2?令x?tan2,则??1?x2??

x11?x2?2sin?

?y?cos2??112sin???sin2??2sin??1 ????1?217?sin??4???16 117∴当

sin??4时,ymax?16 当sin???1时,ymin??2

??此时

tan172都存在,故函数的值域为???2,?16??

8

注:此题先用换元法,后用配方法,然后再运用sin?的有界性。

总之,在具体求某个函数的值域时,首先要仔细、认真观察其题型特征,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优先考虑直接法,函数单调性法和基本不等式法,然后才考虑用其他各种特殊方法。

复合函数

一、复合函数的概念

如果y是u的函数,而u是x的函数,即y = f ( u ), u = g ( x ) ,那么y关于x的函数y = f [g ( x ) ]叫做函数f 与 g 的复合函数,u 叫做中间变量。

注意:复合函数并不是一类新的函数,它只是反映某些函数在结构方面的某种特点,因此,根据复合函数结构,将它折成几个简单的函数时,应从外到里一层一层地拆,注意不要漏层。

另外,在研究有关复合函数的问题时,要注意复合函数的存在条件,即当且仅当g ( x )的值域与f ( u )的定义域的交集非空时,它们的复合函数才有意义,否则这样的复合函数不存在。

例:f ( x + 1 ) = (x + 1) 可以拆成y = f ( u ) = u2 , u = g ( x ) , g ( x ) = x + 1 ,即可以看成f ( u ) = u2 与g ( x ) = x + 1 两个函数复合而成。

2二、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1)若f(x)的定义域为a ≤ x ≤ b,则f [ g ( x ) ] 中的a ≤ g ( x ) ≤ b ,从中解得x的范围,即为f [g ( x )]的定义域。

例1、y = f ( x ) 的定义域为[ 0 , 1 ],求f ( 2x + 1 )的定义域。 答案: [-1/2 ,0 ]

例2、已知f ( x )的定义域为(0,1),求f ( x 2)的定义域。 答案: [-1 ,1]

(2)若f [ g ( x ) ]的定义域为(m , n)则由m < x < n 确定出g ( x )的范围即为f ( x )的定义域。

例3、已知函数f ( 2x + 1 )的定义域为(0,1),求f ( x ) 的定义域。 答案: [ 1 ,3]

(3)由f [ g ( x ) ] 的定义域,求得f ( x )的定义域后,再求f [ h ( x ) ]的定义域。

例4、已知f ( x + 1 )的定义域为[-2 ,3],求f ( 2x 2 – 2 ) 的定义域。 答案:[-√3/2 ,-√3]∪[√3/2 ,√3] 三、求复合函数的解析式。

1、待定系数法:在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

例1 设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3,求f(x) 解:设f(x)?ax?b (a?0),则

f[f(x)]?af(x)?b?a(ax?b)?b?a2x?ab?b

?a?2?a2?4?a??2 或   ?? ???b?1b?3??ab?b?3??f(x)?2x?1  或  f(x)??2x?3

9

2、 配凑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求f(x)的解析式,f[g(x)]的表达式容易配成g(x)的运算形式时,

常用配凑法。但要注意所求函数f(x)的定义域不是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而是g(x)的值域。

11)?x2?2 (x?0) ,求 f(x)的解析式 xx1121解:?f(x?)?(x?)?2, x??2

xxx例2 已知f(x? ?f(x)?x2?2 (x?2)

3、换元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还可以用换元法求f(x)的解析式。与配凑法一样,要注意所换元的

定义域的变化。

例3 已知f(x?1)?x?2x,求f(x?1) 解:令t?x?1,则t?1,x?(t?1)2

f(x?1)?x?2x

?f(t)?(t?1)2?2(t?1)?t2?1, ?f(x)?x2?1 (x?1)

?f(x?1)?(x?1)2?1?x2?2x (x?0)

复合函数单调性相关定理

1、引理1 已知函数y=f[g(x)].若u=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其值域为(c,d),又函数y=f(u)在区间(c,d)上是增函数,那么,原复合函数y=f[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证 明 在区间(a,b)内任取两个数x1,x2,使a<x1<x2<b.

因为u=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所以g(x1)<g(x2),记u1=g(x1),u2=g(x2)即u1<u2,且u1,u2∈(c,d). 因为函数y=f(u)在区间(c,d)上是增函数,所以f(u1)<f(u2),即f[g(x1)]<f[f(x2)], 故函数y=f[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2、引理2 已知函数y=f[g(x)].若u=g(x)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其值域为(c,d),又函数y=f(u)在区间(c,d)

上是减函数,那么,复合函数y=f[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证明 在区间(a,b)内任取两个数x1,x2,使a<x1<x2<b.

因为函数u=g(x)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所以g(x1)>g(x2),记u1=g(x1),u2=g(x2)即u1>u2,且u1,u2∈(c,d).因为函数y=f(u)在区间(c,d)上是减函数,所以f(u1)<f(u2),即f[g(x1)]<f[f(x2)],故函数y=f[g(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3、总结 同增异减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1.定义域判定法

10

例1 判定f(x)?(x?1)(非奇非偶) x?2的奇偶性.2.定义判定法f(x)与f(-x)关系

例2 判断f(x)?x?a?x?a的奇偶性.(偶) 3.等价形式判定法

例3 判定f(x)?1?x2?x?11?x?x?12的奇偶性.(奇)

评注:常用等价变形形式有:若f(x)?f(?x)?0或

f(?x)??1,则f(x)为奇函数;若f(?x)?f(x)?0或f(x)f(?x). ?1,则f(x)为偶函数(其中f(x)?0)

f(x)4.性质判定法

例4 若a?0,f(x)(x???a,a?)是奇函数,g(x)(x?R)是偶函数,试判定?(x)?f(x)g(x)的奇偶性. 评注:在两个函数(常函数除外)的公共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①两个偶函数的和、差、积都是偶函数;②两个奇函数的和、差是奇函数,积是偶函数;③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是奇函数. 5、练习

(1).(★★★★)函数f(x)在R上为增函数,则y=f(|x+1|)的一个单调递减区间是_ (-∞,-1] (2)(★★★★★)若函数f(x)=ax3+bx2+cx+d满足f(0)=f(x1)=f(x2)=0 (0

(1)令t=|x+1|,则t在(-∞,-1]上递减,又y=f(x)在R上单调递增,∴y=f(|x+1|)在(-∞,-1]上递减. (2)∵f(0)=f(x1)=f(x2)=0,∴f(0)=d=0.f(x)=ax(x-x1)(x-x2)=ax3-a(x1+x2)x2+ax1x2x, ∴b=-a(x1+x2),又f(x)在[x2,+∞)单调递增,故a>0.又知0<x1<x,得x1+x2>0, ∴b=-a(x1+x2)<0.

x2,+∞)上单调

2.奇偶性

记F(x)=f[g(x)]——复合函数,则F(-x)=f[g(-x)],

如果g(x)是奇函数,即g(-x)=-g(x) ==> F(-x)=f[-g(x)],

则当f(x)是奇函数时,F(-x)=-f[g(x)]=-F(x),F(x)是奇函数; 当f(x)是偶函数时,F(-x)=f[g(x)]=F(x),F(x)是偶函数。

如果g(x)是偶函数,即g(-x)=g(x) ==> F(-x)=f[g(x)]=F(x),F(x)是偶函数。

所以由两个函数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当里层的函数是偶函数时,复合函数是偶函数,不论外层是怎样的函数;当里层的函数是奇函数、外层的函数也是奇函数时,复合函数是奇函数,当里层的函数是奇函数、外层的函数是偶函数时,复合函数是偶函数。

在其它的场合,就不能如此单纯地判断复合函数的奇偶性了。 二 加减函数

1.增减性 对于F(x)=g(x)+f(x) ,增+增=增 ,减+减=减, 减+增则无定则

2.奇偶性 对于F(x)=g(x)+f(x) , 奇+奇=奇, 奇-奇=奇, 偶+偶=偶 ,偶-偶=偶.奇+偶无定则 三 相乘函数 1.增减性

11

对于F(x)=g(x)*f(x) ,一切皆无定则.知道你会不信 ,很好 ,我来举个例子:f(x)=g(x)=-x ,都是减函数,而F(x)=x^2,有增有减. 2.奇偶性

对于F(x)=g(x)*f(x), 同样满足乘法定则(其实这名字是我取的,不要说出去,不然没人听的懂). 即 奇*偶=奇 ,偶*偶=偶 ,奇*奇=偶 除法就不用说了,F(x)=g(x)/f(x) ,可以看成F(x)=g(x)[1/f(x)], 自己推.

指数函数:

?aa?0且a?1定义:函数y叫指数函数。 定义域为R,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要求函数y?axx??中的a必须a?。因为若a?0时,y???4?,当x?0且a?1x1时,函数值不存在。 4xxx,y?0,当x?0,函数值不存在。a?时,y?1对一切x虽有意义,函数值恒为1,但y?1 a?01x的反函数不存在,

因为要求函数y?ax中的a?。 0且a?1 ?1?x1、对三个指数函数y?的图象的认识。 2,y?y?10??,??2图象特征与函数性质: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1)x取任何实数值时,都有a?0; (2)无论a取任何正数,x?0时,y?1; xx(1)图象都位于x轴上方; (2)图象都经过点(0,1); (3)y?2,y?10在第一象限内的纵坐xx?则ax?1?x?0,(3)当a?时,? 1x?则a?1?x?0,标都大于1,在第二象限内的纵坐标都小于1,?1?y???的图象正好相反; ?2?x?则ax?1?x?0, 当0时,? ?a?1x?则a?1?x?0, x

(4)y时,y?a是增函数, ?2,y?10的图象自左到右逐渐(4)当a?1xx?1?上升,y???的图象逐渐下降。 ?2?x当0时,y?a是减函数。 ?a?1x

对图象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三个函数相互关系的比较):

①所有指数函数的图象交叉相交于点(0,1),如y?2和y?10相交于(0,1),当x?0时,y?10的图象

x22xxx0?2及10?2。 在y?2的图象的上方,当x?0,刚好相反,故有1

?2?2?1?x②y?2与y???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1?x0且a?1③通过y?2,y?10,y???三个函数图象,可以画出任意一个函数y?a(a?)的示意图,

?2?xxxx

12

?1?如y?3的图象,一定位于y?2和y?10两个图象的中间,且过点(0,1),从而y???也由关于y轴的对称

?3?xxxx?1?性,可得y???的示意图,即通过有限个函数的图象进一步认识无限个函数的图象。

?3?2、对数:

定义:如果a?N(a?0且a?1),那么数b就叫做以a为底的对数,记作b?(a是底数,N 是真数,logaNbx) logaN是对数式。

由于N故logaN中N必须大于0。 ?a?0当N为零的负数时对数不存在。 (1)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由于对数是新学的,常常把不熟悉的对数式转化为指数式解决问题,如:

b则0.32x?x524?12

求log0.32??52??52?? 解:设log0.32???x ?4??4??8??8?即??????25??25?

1∴x??2?52?1即log0.32????2?4?x

评述:由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可以解决问题,反之由指数式化为对数式也能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因题而异。如求3?5中的x,化为对数式x?log35即成。

(2)对数恒等式: 由a ?N(1)b?logN(2)a将(2)代入(1)得alogaNb ?N运用对数恒等式时要注意此式的特点,不能乱用,特别是注意转化时必须幂的底数和对数的底数相同。 计算:

?3??log123 解:原式?31?log1223?1?????3?log?2123。

(3)对数的性质: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1的对数是零; ③底数的对数等于1。 (4)对数的运算法则:

①l ogMN?logM?logNM,N?R??aaa???og?logM?logNM,N?R②l aaa③l ogN?nlogNN?RaaMNn???1n?????

nog?logNNR? ④laNa??? 13

3、对数函数:

定义:指数函数y?a(a?0且a?1)的反函数

x?(0,??)叫做对数函数。 y?logaxx

1、对三个对数函数y ?log,y?log,2x1x2y?lgx的图象的认识。

图象特征与函数性质:

图象特征 (1)图象都位于 y轴右侧; (2)图象都过点(1,0); +

函数性质 (1)定义域:R,值或:R; (2)x?时,y?0。即l; 1og?0a1(3)当a?1时,若x?1,则y?0,若,则y?0; 0?x?1时,若x?0,则y?0,若?a?1在x轴上方,当0时,图象在x轴下当0?x?0时,则y?0; 0?x?1方,y?logx与上述情况刚好相反; (3)y?,y?lgx当x?时,图象1log2x12时,y?是增函数; 1log(4)y从左向右图象是上(4)a??logx,y?lgxax2升,而y?log1x从左向右图象是下降。 2时,y?是减函数。 0?a?1logax对图象的进一步的认识(通过三个函数图象的相互关系的比较):

(1)所有对数函数的图象都过点(1,0),但是y?与y?lgx在点(1,0)曲线是交叉的,即当x?0时,log2x的图象在y?lgx的图象上方;而0时,y?的图象在y?lgx的图象的下方,故有:?x?1y?loglog2x2x;l。 log.15?lg1.5og0.1?lg0.122

(2)y?的图象与y?log1x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log2x2(3)通过y?,y?lgx,y?log1x三个函数图象,可以作出任意一个对数函数的示意图,如作y?loglog2x3x2的图象,它一定位于y?和y?lgx两个图象的中间,且过点(1,0),x?0时,在y?lgx的上方,而位于log2x的下方,0时,刚好相反,则对称性,可知y?log1x的示意图。 ?x?1y?log2x3

因而通过课本上的三个函数的图象进一步认识无限个函数的图象。

4、对数换底公式:

logaNlogN?blogab

LN?log(其中e?2.71828…)称为N的自然对数neNLN?log称为常数对数g10N

由换底公式可得:

lgNlgNLN???2.303lgN nlge0.434314

由换底公式推出一些常用的结论: (1)logb?an1 或logb·loga?1ablogab

(2)loganbm?(4)logana?mmlogab n

oglog(3)l nb?abam n5、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

定义:在指数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称指数方程。

在对数符号后面含有未知数的方程称对数方程。

由于指数运算及对数运算不是一般的代数运算,故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不是代数方程而属于超越方程。 指数方程的题型与解法: 名称 基本型 同底数型 不同底数型 需代换型 题型 af?x??bf(x)?(x) a?af?x?x??? a?b解法 取以a为底的对数f? xlog??ab取以a为底的对数f?x?x???? 取同底的对数化为fx ·lga?x·lgb????换元令t?a转化为t的代数方程 xFax?0 ???对数方程的题型与解法:

名称 基本题 同底数型 需代换型 题型 logxb??af? logfx?log?x????aa解法 对数式转化为指数式f?x??a b转化为f?x?x????(必须验根) 换元令t?l转化为代数方程 ogaxF(logax)?0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幂函数的定义

?

213?14一般地,形如y?x(x?R)的函数称为幂孙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是常数.如y?x,y?x,y?x等都是幂函数,幂函数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都是基本初等函数.

分数指数幂

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1、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mn?nam(a?0,m、n?N,且n?1)

?mn?1nam(a?0,m、n?N,且n?1)

幂函数y?x随着n的不同,定义域、值域都会发生变化,可以采取按性质和图像分类记忆的方法.熟练掌握

ny?xn,当n??2,?1,?

11,,3的图像和性质,列表如下. 2315

从中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

① 它们都过点?1,1?,除原点外,任何幂函数图像与坐标轴都不相交,任何幂函数图像都不过第四象限.

11,,1,2,3时,幂函数图像过原点且在?0,???上是增函数. 321③ a??,?1,?2时,幂函数图像不过原点且在?0,???上是减函数.

2② a?④ 任何两个幂函数最多有三个公共点.

y?xn 奇函数 y 偶函数 y 非奇非偶函数 y n?1 O x O x O x y y y 0?n?1 O x O x O x y y y n?0 O x O x O x

y 例1、 右图为幂函数y?x?在第一象限的图像,则a,b,c,d的大小关系是 ( ) y?xa y?xb y?xc

(A)a?b?c?d (C)a?b?d?c

解:取x?选(C).

(B)b?a?d?c (D)a?d?c?b

cdba1?1??1??1??1?,由图像可知:???????????,?a?b?d?c,应2?2??2??2??2?O x 三.两类基本函数的归纳比较: ① 定义

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

16

数的定义域是(0,+∞).

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x?(x?R)的函数称为幂孙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是常数. ②性质

对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0,+∞);值域:R; 过点(1,0),即当x=1,y=0;

在(0,+∞)上是增函数;在(0,+∞)是上减函数 幂函数的性质: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 图象都过点(1,1)x>0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 在[0,+∞]上,y?x、y?x、y?x、y?x是增函数, 在(0,+∞)上, y?x?1是减函数。

2?5m?3例1.已知函数f?x??m?m?1x,当 m为何值时,f?x?:

2312??(1)是幂函数;(2)是幂函数,且是?0,???上的增函数;(3)是正比例函数;(4)是反比例函数;(5)是二次函数; 简解:(1)m?2或m??1(2)m??1(3)m??变式训练:已知函数f?x??m?mx242(4)m??(5)m??1 55??m2?2m?3,当 m为何值时,f?x?在第一象限内它的图像是上升曲线。

2??m?m?0简解:?2解得:m????,?1???m?2m?3?0?3,???

小结与拓展:要牢记幂函数的定义,列出等式或不等式求解。

例2.比较大小:

(1)1.5,1.7 (2)(?1.2),(?1.25)(3)5.25,5.26,5.26(4)0.53,30.5,log30.5 解:(1)∵y?x在[0,??)上是增函数,1.5?1.7,∴1.5?1.7

(2)∵y?x在R上是增函数,?1.2??1.25,∴(?1.2)?(?1.25) (3)∵y?x在(0,??)上是减函数,5.25?5.26,∴5.25∵y?5.26是增函数,?1??2,∴5.26综上,5.25?5.263?1?1121233?1?112?21212333?1?1?5.26?1;

x?1?5.26?2;

?5.26?2

0.5(4)∵0?0.5?1,3?1,log30.5?0,∴log30.5?0.53?30.5

2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y=log4(x-4x+3)

2

解法一:设 y=log4u,u=x-4x+3.由 u>0,

2

u=x-4x+3,

解得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为x<1或x>3.

2

当x∈(-∞,1)时,u=x-4x+3为减函数,而y=log4u为增函数,所以(-∞,1)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减区间;当x

17

∈(3,±∞)时,u=x-4x+3为增函数y=log4u为增函数,所以,(3,+∞)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

解法二:u=x-4x+3=(x-2)2-1, x>3或x<1,(复合函数定义域) x<2 (u减)

解得x<1.所以x∈(-∞,1)时,函数u单调递减.

2

由于y=log4u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所以由引理知:u=(x-2)-1的单调性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一致,所以(-∞,1)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下面我们求一下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2

u=x-4x+3=(x-2)-1,

x>3或x<1,(复合函数定义域) x>2 (u增)

解得x>3.所以(3,+∞)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

例2 求下列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 y=log1 (2x-x)

32

解: 设 y=log1u,u=2x-x.由

32

u>0

2

u=2x-x 解得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为0<x<2.

2

由于y=log1u在定义域(0,+∞)内是减函数,所以,原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u=2x-x的单调性正好相反.

3易知u=2x-x=-(x-1)+1在x≤1时单调增.由

0<x<2 (复合函数定义域) x≤1,(u增)

解得0<x≤1,所以(0,1]是原复合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2

又u=-(x-1)+1在x≥1时单调减,由

x<2, (复合函数定义域) x≥1, (u减)

解得1≤x<2,所以?1,2)是原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例3、求y=7?6x?x的单调区间.

解: 设y=u,u=7-6x-x,由 u≥0,

2

u=7-6x-x 解得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为-7≤x≤1.

2

22

2因为y=u在定义域[0+∞]内是增函数,所以由引理知,原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与二次函数u=-x2-6x+7的单调性相同.

22

易知u=-x-6x+7=-(x+3)+16在x≤-3时单调增加。由 -7≤x≤1,(复合函数定义域) x≤-3,(u增)

解得-7≤x≤-3.所以?-7,3?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2

易知u=-x-6x+7=-(x+3)+16在x≥-3时单调减,由 -7≤x≤1 (复合函数定义域) x≥-3, (u减)

解得-3≤x≤1,所以[-3,1]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12()x?2x?1例4 求y=2的单调区间.

1()u2

解 : 设y=2.由 u∈R, u=x-2x-1,解得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为x∈R.

1()u2

因为y=2在定义域R内为减函数,所以由引理知,二次函数u=x-2x-1的单调性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相反.

易知,u=x-2x-1=(x-1)-2在x≤1时单调减,由 x∈R, (复合函数定义域) x≤1, (u减)

解得x≤1.所以(-∞,1]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同理[1,+∞)是复合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单调区间必须是定义域的子集,当我们求单调区间时,必须先求出原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另外,咱们刚刚学习复

18

2

2

合函数的单调性,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按要求做,不要跳步. 练习

求下列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

1.y=log(x2

3-2x);(答:(-∞,0)是单调减区间,(2,+∞)是单调增区间.)

12.y=log2(x2

-3x+2);(答:(-∞,1)是单调增区间,(2,+∞)是单调减区间.)

553.y=?x2?5x?6,(答:[2,2是单调增区间,][2,3]是单调减区间.)

14.y=0.7x;(答:(-∞,0),(0,+∞)均为单调增区间.注意,单调区间之间不可以取并集.)

25.y=23?x;(答(-∞,0)为单调增区间,(0,+∞)为单调减区间)

(1)x?36.y=3,(答(-∞,+∞)为单调减区间.)

7.y=3log2x;(答:(0,+∞)为单调减区间.)

log18.y=

?(4x?x2);(答:(0,2)为单调减区间,(2,4)为单调增区间.)

9.y=4x2?6x;(答:(0,3)为单调减区间,(3,6)为单调增区间.)

210.y=72x?x;(答(-∞,1)为单调增区间,(1,+∞)为单调减区间.)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ai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