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

更新时间:2023-04-23 00: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XX县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

一、总论

(一)编制规划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以工代赈是国家为了扶持贫困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扶贫政策。编制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是搞好新时期以工代赈扶贫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做好以工代赈建设工作,将极大地改善我县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搞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做好今后五年内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代赈项目库,根据《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

本扶贫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编制范围涵盖全县X个乡镇。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编制年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二、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XX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 ,西北东三面分别与 接壤,南、东南同 毗邻,县境广 公里,袤 公里,土地总面积为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万亩,林地面积 万亩,草地面积 万亩。平均海拔 米,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温带亚干旱区,年均气温2.3℃,无霜期92天左右,年均降水量340毫米左右,蒸发量1772.6毫米,年日照时数2930小时,年均大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风日数为60天左右,年均沙尘暴天气14天左右,灾害性天气以干旱、风沙、冰暴、霜冻为主,境内无常年性河流。

全县辖X个乡(镇)Y个行政村,总人口N万人,其中农业人口M万人,属国家级贫困县。

我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主要传统农作物有春小麦、莜麦、胡麻、土豆、甜菜和豆类等。由于十年九旱,加之地下水资源匮乏,农业连年遭灾,农民人均纯收入徘徊不上,贫困人口居高不下。养殖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蒙古高压控制,我县形成了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十年九旱的自然特点,养殖业也是步履维艰。

三、“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成效和问题

(一)“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成效

1、加强了基本农田建设,稳固了农业发展的基础

基本农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几年来,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共建成基本农田7.86万亩,其中旱作农业5.6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9万亩,中低产菜田改造0.3万亩。这些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为稳定增加粮食及蔬菜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

2、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抗灾能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XX县属于无常年性河流的县,严重缺水,因此,在以工代赈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几年来,新打机井249眼,小机井178眼,修建防渗渠8.5万米,铺设管道3.2万米,新增灌溉面积2.51万亩。

3、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了蔬菜及农产品的外运,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已成为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几年来,我县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共修建县乡村公路204.6公里,大大改善了农产品及蔬菜外运难的状况,提高了运输的总体效益,活跃了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4、加强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是我县农村脱贫致富的一项基础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几年来,为贫困村新打机井37眼,解决了2.59万人和0.8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5、贫困村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党和政府的关怀,对口单位的扶持,深深地启发和教育了贫困村的干部群众,他们变消极等待为积极进取,变悲观失望为发奋图强,激发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创业精神,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通过以工代赈的投入与扶持,使我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县贫困人口由2006年的82040人减少到2010年的30211人。农业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266元增加到2010年的2023元,为改变我县的落后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扶贫攻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近几年在已经解决温饱的地方,由于基础设施仍很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村经济结构单一,非农产业不发达,有很大一部分脱贫人口收入极不稳定,一旦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极易返贫。二是由于县域经济十分落后,县级财政几乎是“吃饭财政”,地方配套资金在筹措上有很大的难度,因而,客观上影响了扶贫攻坚进程。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不相配套,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区域优势和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自然优势没有很好地综合开发利用,生产的效益不高,靠单纯务农的群众极易返贫。

四、“十二五”以工代赈建设面临的形势

虽然“十一五”以工代赈工作使我县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和人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低,靠天吃饭的现状依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罕见的干旱,遭灾返贫现象严重。到2010年底,全县尚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没有走出贫困,部分行政村人畜饮水困难、不通汽车。由于林地、草地面积相对少,加之不合理的砍伐和超载放牧,平均六级以上大风日数仍在72-110天之间,沙尘暴给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用五年、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去解决。

五、“十二五”以工代赈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凝聚实干的精神,在国家以工代赈资金的扶持下,立足当地,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进一步改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尽快改变我县贫困的面貌。

(二)基本原则:

1、始终坚持以工代赈投入直接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重点突出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县乡村道路及山区人畜饮水建设。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为目的。

2、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注重“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提高规划项目的实施率,增强规划的严肃性。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4、在项目选择时,做到三个确保: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确保长期发挥效益、确保致富一方群众。

5、在规划项目实施中,要突出以工代赈“工”和“赈”的本色,引导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并在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时,注意把握农民对自身直接受益基础设施建设的义务与负担的政策界限。

6、要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向,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以典示范。并要注重以工代赈项目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坚持不得将以工代赈资金挪作其它项目配套。

(三)总体建设目标

到2015年,我县农业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摆脱贫困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十二五”期间,争取国家以工代赈资金X万元,重点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县乡村道路建设、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和小流域治理五个项目。

1、经济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建设基本农田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修建四级公路125.6公里,可解决9.4万人行路困难问题;新打人畜饮水井90眼,解决47990人、13559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共可增加农民收入1616万元。

2、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可大大提高我县公路的车辆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使路网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对农业、矿产、旅游资源可进行深度开发,加快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城乡内外交流,繁荣全县经济。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二是通过实施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和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发展农村支柱产业,解放广大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状况和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逐步改善,带动贫困乡村交通运输和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使项目区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3、生态效益:

规划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项目实施,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改善,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六、“十二五”以工代赈建设重点、主要任务

(一)建设重点:

1、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建设基本农田5万亩。农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命脉,只有改变原始的耕作方法和种植观念,加强旱作农业的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农民脱贫。

2、继续加大农田水利投资力度。以节水灌溉、小水兴农为重点,新建水浇地5万亩,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县、乡村道路建设。道路通,百业兴,搞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新建、改建道路125.6公里。

4、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饮水困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从饮水基础设施及配套、供水质量、卫生标准方面入手搞好农村集中供水,消灭露天水池,彻底解决47990人和13559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5、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

(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基本农田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修建四级公路125.6公里,新打人畜饮水井90眼,解决47990人、13559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分年度建设任务为:

2011年建设任务:

1、基本农田建设:新建水浇地5000亩,打配机井100眼,其中中低产田改造2000亩,打配机井40眼。

2、小型农田水利:新建水浇地7000亩,打配机井140眼。

3、县乡村公路建设:修建四级路10.3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打配机井5眼,引水入户855户,解决3254人、764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2012年建设任务:

1、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打配机井200眼。

2、小型农田水利:新建水浇地1万亩,打配机井200眼。

3、县乡村公路建设:修建四级路25.5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打配机井20眼,解决近1万人、32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5、小流域治理:治理小流域4平方公里。

2013年建设任务:

1、基本农田建设:新建水浇地1.1万亩,打配机井220眼。

2、小型农田水利:新建水浇地1.1万亩,打配机井220眼。

3、县乡村公路建设:修建四级路22.3公里。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4、人畜饮水工程:打配机井20眼,解决近11267人、3012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5、小流域治理:治理小流域4平方公里。

2014年建设任务:

1、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1.2万亩,打配机井240眼。

2、小型农田水利:新建水浇地1.1万亩,打配机井220眼。

3、县乡村公路建设:修建四级路24.5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打配机井20眼,解决近10788人、3127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5、小流域治理:治理小流域4平方公里。

2015年建设任务:

1、基本农田建设:新建水浇地1.2万亩,打配机井240眼。

2、小型农田水利:新建水浇地1.1万亩,打配机井220眼。

3、县乡村公路建设:修建四级路43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打配机井25眼,解决近12681人、3456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5、小流域治理:治理小流域4平方公里。

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实施以工代赈建设项目预算总投资13282.4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062万元,地方配套3220.4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建设总投资3315.5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2500万元,地方配套815.5万元;小型农田水利总投资3329.1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2500万元,地方配套829.1万元;县乡村公路建设总投资4352.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金3264万元,地方配套1088.8万元;人畜饮水工程总投资1147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900万元,地方配套247万元;小流域治理总投资1040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800万元,地方配套240万元;以工代赈管理费98万元。分年度投资情况为:

2011年以工代赈建设计划总投资1100.4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808万元,地方配套292.4万元。

2012年以工代赈建设计划总投资2748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2109万元,地方配套639万元。

2013年以工代赈建设计划总投资2794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2123万元,地方配套671万元。

2014年以工代赈建设计划总投资2944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2234万元,地方配套710万元。

2015年以工代赈建设计划总投资3696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2788万元,地方配套908万元。

八、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搞好部门配合。

以工代赈项目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催化剂,为了把以工代赈工作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成立XX县“十二五”以工代赈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审计部门的同志组成。办公室设在发改局,负责全县以工代赈建设的宏观指导与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按主要项目设立项目指导组,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技术指导工作。

(二)切实加强以工代赈的规范化管理。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为使以工代赈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首先在项目的计划管理上,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目标走的原则。杜绝随意改变资金投向现象,着力提高下达计划和项目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坚决做到县、乡、村三级公示。其次在财务管理上,县、乡分别设立专户,保证专款专用,严格履行资金报帐制,按照程序和工程进度拨款。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及时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在工程实施和技术管理上,建立项目施工设计方案评审制、项目监督检查与竣工验收制和项目进度月报表制,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四是在以工代赈劳务报酬上,为充分体现“赈”的特色,劳务报酬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严格执行。

(三)进一步提高以工代赈建设的扶贫效果,拓宽以工代赈建设的新领域。 解决人口的贫困工作效果重在巩固扶贫成果,由于我县部分地区地理条件差,在温饱得到初步解决时,因受天灾等因素的影响,返贫现象极为严重。因此,在制定规划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要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二要拓宽扶贫新领域,争取多种扶贫形式,确保不再出现返贫现象。

(四)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集中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连片开发,以发挥扶贫资金的聚集效益。

(五)科学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库

按照本规划要求及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结合实际编制完成项目可研和设计。项目制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综合平衡,做好评估和论证工作,确保项目科学可行,对项目进行科学整理分类,建立项目库,并作为落实以工代赈建设任务、申请立项、投入资金和检查、验收、评估的主要依据。

(六)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监测工作

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模板)

建立完善以工代赈项目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动态情况,认真做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工作,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严禁挤占、挪用以工代赈资金、侵犯农民利益、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ev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