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红掌的栽培管理措施

更新时间:2023-10-13 02: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盆栽红掌的栽培管理措施

盆栽红掌的栽培管理措施

红掌叶形优美,佛焰苞火红,肉穗花序犹如点燃的蜡烛。其形态奇特别致,色泽鲜艳红润是花中之佳品,又十分适合盆栽,用于观花观叶,深受国内外养花者青睐。目前,国际国内市场对红掌的需求量大,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阐述了红掌的养护与管理技术,旨在为红掌的栽培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理论依据。

正文文字大小:大 中 小 近几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名贵花卉更成为人们看中的热点,逢年过节、喜庆节日、纪念日、看望亲朋好友等的时候,都在讲究送一些名贵花卉,所以名贵花卉的栽培技术成为园艺工作者们研究的新动向。因此成为世界上颇为流行的名贵盆切花,适宜制作各种插花。红掌是近年来我国引进花卉中比较成功的一种,现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植。

1 红掌栽培简史

红掌又称别名花烛、安祖花、火鹤花、台灯花、大盾、红鹤花、幸运花等。从发现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但通过人工选育,逐渐成为举世公认的名贵花卉。红掌以它特有的绚丽多彩的心形佛焰苞片,配以艳丽的肉质花序组成的花,在浓绿的叶片衬托下,给人以热血、热情、热心的感觉,使人永远有希望而浮想联翩,遐想无穷。

2 红掌的植物学特性

红掌在植物分类上,属天南星科Araceae,红掌属Anthurium,是多年生、长绿、观花、观叶兼备的草本植物。根据其译音又有人称其为安祖花。美国称其为尾花、英国称其为安祖花、南美洲称为鸡冠、荷兰还叫它为漆花,有些国家还称其为火鹤花。我国对红掌的叫法也很多,如花烛、安祖花、台灯花、灯台花 Anthurium andraeanum(以上为红掌的别称,亦取其花序形成)。火鹤花、火鹤芋、红鹤芋(以上为猪尾红掌的别称,亦取其花序形成)。

3 红掌的原产地

哥伦比亚及厄瓜多尔地区首先成为红掌的原产地。但其自然分布的范围,北界在北美洲南部墨西哥的奥里萨巴的近北纬19°、西经97°;东临墨西哥湾;南达厄瓜多尔赤道附近;西濒大西洋。哥伦比亚南美洲的西北部,是南美洲唯一面向两个大海的国家,北临加勒比海,西接大西洋。哥伦比亚境内东部是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支流冲击的平原,中心地区海拔900米,西部被安第斯山盘踞。1853

年,在拉丁美洲哥伦比亚海拔360米处发现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1876年,由法国植物学家安德勒引入欧洲。1857年由钱再尔在哥斯达黎加发现Anthurium scherzerianum Scherzer. A.andraeanum 及A.scherzerianum 的种均为纪念发现者而定种名。比利时人林德率先栽培并开始销售

。从此,红掌作为商品,开始风靡全球。1940年以来,各国纷纷引种、育种,于是杂交种大量涌现。1956年世界花卉大国荷兰用实生苗进行专业化栽培生产销售。1974—1979年皮利克和斯勒哥马斯教授首先用组培繁殖红掌成功。

4 红掌盆花的栽植

4.1 红掌对栽培环境的要求

红掌喜湿热、排水通畅的环境。一般用人工合成的基质栽培,常用的栽培基质有泥炭土、甘蔗渣、木屑、核桃壳、火山土、稻壳、椰子壳、树皮、碎石、炭渣、珍珠岩等。这些基质一般不单独使用,应根据透气、保湿等具体要求进行调配。苗床栽培时要用黑网遮光。夏季遮光率应达75%—80%,冬季遮光率应控制在60%—65%,终年温度应保持在18—20℃以上,但不宜超过35℃。当温度高于35℃,应及时向植株及周围喷水,一定程度上,高温情况下湿度也很高时,就不容易造成伤害。

4.2 栽植前准备

4.2.1 栽培基质的选择

红掌原为附生植物,不适合土壤栽培,所用基质要求有良好的通气性,孔隙度要在30%以上,腐殖质含量要高。在规范化大面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基质主要以泥炭土为主,加少量珍珠岩、粗河沙混合,并用少量插花泥铺垫盆底。家庭中少量栽培,建议购买配制好的土再加陶粒或干树皮混合( 比例2∶1) 作基质。配置好的基质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生产上常用40%的甲醛( 又称福尔马林) 用水稀释成40—50倍液将基质喷湿,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4h以上,使用前揭去薄膜让基质风干两周左右,以消除残留药物危害。

4.2.2 盆钵或栽植床选择

4.2.2.1 盆钵 不同大小的种苗对盆的规格要求不同,一般红掌苗为6—8cm或10—15cm,可选择100mm×120mm或150mm×150mm的红色塑料盆种植;另外要对花盆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上盆时一定使植株心部的生长点露出基质的水平面,同时应尽量避免植株叶面沾染基质。上盆时先在盆下部填充6cm—8cm基质,将植株正放于盆中央,使根系充分展开,最后填充基质至盆面2—3cm即可,但应露出植株中心的生长点及基部的小叶。

4.2.2.2 栽植床 栽植床采用低床或以砖、水泥做过框的高于地面40cm的高床即可,床宽60—100cm、步道40cm、深35cm、床底铺10cm厚的碎石,上面铺25cm厚的栽培基质,定植前栽植床要严格消毒。

4.3 管理

4.3.1 温度

红掌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主要取决于其它的气侯条件。温度与光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阴天温度需18—20℃,湿度在70%—80%之间。晴天,温度需20—28℃,湿度在70%左右。总之,温度应保持在30℃以下,湿度要在50%以上。在高温季节,光照越强,室内气温越高,这时可通过喷淋系统或雾化系统来增加温室

空气相对湿度,但须保证夜间植株不会太湿,减少病害发生;也可通过开启通风设备来降低室内湿度,以避免因高温而造成花芽败育或畸变。在寒冷的冬季,当室内昼夜气温低于15℃时,要进行加温;当气温低于13℃时更需要用加温机进行加温保暖,防止冻害发生,使植株安全越冬。

4.3.2 肥料

红掌施肥的原则是“宁稀勿重, 少食多餐”,否则容易造成伤根,影响植株生长并直接造成植株死亡。水分供应是栽培的关键,生长旺季每天除浇水外,还要给植株喷雾。基质栽培渗漏性高,施肥应以追肥为主,每2—3个月可追施饼肥1次。淋水最好是结合淋液肥一起进行,平时多向叶片及周围喷水,以增加栽培环境的湿度。肥料根据荷兰栽培经验,对红掌进行根部施肥比叶面根外追肥效果要好得多。因为红掌的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不能对肥料进行很好的吸收。液肥施用要掌握定期定量的原则,秋季一般3—4d为1个周期,如气温高,视盆内基质干湿可2—3d浇肥水1次;夏季可2d浇肥水1次,气温高时可多浇1次水;冬季一般5—7d浇肥水1次。温达到28℃以上时,必须使用喷淋系统或雾化系统来增加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以营造红掌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但在冬季即使温室的气温较高也不宜过多降温保湿,因为夜间植株叶片过湿反而降低其御寒能力,使其容易冻伤,不利于安全越冬。

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缓效肥,按其说明埋入土中,以后随浇水随溶解,供红掌吸收。一次施用1—3克,其肥效可长达3个月。这些肥料有一个共同特点:所需营养元素齐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有不同的配方,而且肥效显著、干净卫生。其实在大规模的养殖栽培管理中也采用缓效肥。家庭养护中还可以用蹄甲片、麻酱渣沤制,如在其中再放些硫酸亚铁,即制成所谓的矾肥水效果会更好。在家庭施肥中应该掌握浓度,亦稀不亦浓,少量多次。

4.3.3 浇水

天然雨水是红掌栽培中最好的水源。如工厂化生产用自来水时,水的pH值控制在5.2—6.1之间最好。盆栽红掌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幼苗期由于植株根系弱小,在基质中分布较浅,不耐干旱,一次性浇透水,经常保持基质湿润,促使其早发抽新根,并注意盆面基质的干湿度;中、大苗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较多,水分供应必须充足;开花期应适当减少浇水,增施磷、钾肥,以促开花。在浇水过程中一定要干湿交替进行,切莫在植株发生缺水严重的情况下浇水,这样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4.3.4湿度

红掌喜欢湿度较高的环境。这里所指湿度,是指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而不是指栽植介质中的含水量。湿度又是

个变量,因为当温度升高、干旱风加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如果不补充水分,那么湿度就会降低。一般来说,红掌所需湿度应保持在70%—80%为好(气温20—28℃),温度的高低能调节湿度,也就是说能调节红掌叶面的蒸腾作用。相对湿度过低,致使其干旱缺水,叶片及佛焰苞片的边缘出现干枯,佛焰苞片不平整。红掌浇水的水温,应保持在15℃左右(包括所浇营养液),这一点在严寒、酷暑尤为重要。而介质中的水分不要过湿,因为红掌的根是半肉质的,根本身储存着大量水分,介质中水分过多,造成介质缺氧,根系呼吸受阻,长期处于过湿状态,就会造成根系腐烂。以上是说明水分的量化标准。

家庭养护红掌,很难达到温室的效果,这也是家庭选购红掌的阻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创造出适宜红掌生长所需的湿度环境。比如家庭还养有观赏鱼,可以把红掌架在鱼缸上,盆下放托盘,或放置在鱼缸旁。还可以用两个花盆托盘,下面放一个略大的托盘,并将其中注满水,上面用一个小号托盘,反扣在有水的托盘上,再将红掌的的盆花架在其上,注意盆底不要接触水面。也可以用废弃的可乐瓶、矿泉水瓶接满自来水经晾置3—4天后灌入喷壶中,喷红掌叶面。夏季在上午10:00—11:00喷1次,下午15:00以后喷一次,但喷水的pH值要小,不能偏大。所浇的水也要经过如上晾置后再用,一方面自来水中的氯气可以挥发,另一方面经过晾置的水与室温能保持一致。晾置的水不要在阳光下晒,以避免绿藻的生成。如果用凉白开水,也是可行的。

4.3.5 光照

红掌是按照叶—花—叶—花循环生长的。花序在每片叶的腋中形成。这导致花与叶的产量相同,产量的差别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如果光照太少,在光合作用的影响下植株所产生的同化物也很少。当光照过强时,植株的部分叶片就会变暖,有可能造成叶片变色、灼伤或焦枯现象。因此,光照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红掌产生同化物的多少和后期的产品质量。为防止花苞变色或灼伤,必须有遮荫

保护。温室内红掌光照的获得可通过活动遮光网来调控。在晴天时遮掉75%的光照,温室最理想光照是20000Lx左右,最大光照强度不可长期超过25000—30000Lx,早晨、傍晚或阴雨天则不用遮光。然而,红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各有差异。如营养生长阶段(平时摘去花蕾)对光照要求较高,可适当增加光照,促使其生长,开花期间对光照要求低,可用活动遮光网调至10000—15000Lx,以防止花苞变色,影响观赏。因此,要灵活掌握红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以确保其正常健壮生长。红掌种植时防止过强

的光照,可用75%的遮光网遮光,并及时用清水喷洗植株叶片,再喷杀菌剂,以防止疫霉病和腐霉病的发生。

5.病虫害的防治

红掌对于杀虫剂和杀菌剂极为敏感,因此一般要求不要在高温高光照时间内喷施,一般在北方地区夏天高温时间不要喷施,而是在早上或者傍晚喷施,但是在傍晚时要注意入夜前使植株变干爽,在冬天最好是在上午喷施,下午由于温度降低较快,容易引起“温室雾”,反而加快病菌的传播。

5.1 病害

5.1.1 细菌性病害 红掌对于细菌性病害没有特效药,主要是以预防为主。

5.1.1.1环境预防。加强温室的温度(细菌理想的繁殖条件是30度左右)的控制、卫生环境和生产区人员、作业工具的流动等。

5.1.1.2肥料预防。在植株生长中尽量不用高NH4态的氮肥。去除或隔离病株。

5.1.1.3药物预防。定期用药物喷施生产区,可以选用药物有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土霉素、溃枯宁等。但是对于铜制剂由于对红掌有毒害作用,要慎用。红掌对于真菌性病害一般的杀菌药都可以解决,如红掌的斑叶病,病原是壳针孢属真菌。表现的主要症状是叶片上有棕色斑点,斑点中心组织死亡,外面是一环黄色的组织。

5.1.1.4防治方法。可以用50%克菌丹、75%百菌清、50%扑海因、64%杀毒矾M8定期喷施,可以1周左右用药1次,连续4—5次。红掌的柱盘孢属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的表现症状是叶片逐渐变干,黄化萎蔫,植株基部变为棕色。防治方法可以用5%的速克灵、50%甲基托布津等。

5.1.2 生理性疾病

5.1.2.1盲花、花畸形、形成莲状。一是根压过大, 二是与植物体本身的遗传性状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的品种就是育种商特意选育的品种。处理办法是浇水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ve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