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混兑性能的研究及其对燃料性能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9-19 04:31: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汽油混兑性能的研究及其对燃料性能的影响

摘要:首先对石油与汽油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介绍了国内外汽油的现状及发展情况。由于

其优势不可再生资源,根据其使用经济性的需求,同时针对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现状,开展了高效清洁石油等新型能源代替燃料的研究。推广使用甲醇汽油、乙醇汽油,以提高效益、减少成本。其次,通过分析其有燃料性能及性能指标,由等比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试验、不同比例甲醇(M15、M30)和93#汽油的研究及汽油混兑实验的方法,可得出混兑性与指标之间的关系。对目前汽油质量的主要差距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提高动力性、经济性。

关键词:甲醇汽油、乙醇汽油、试验、混兑性、经济性、燃料性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石油与汽油的简介.................................................................................................. 3 1.1 石油......................................................................................................................... 3 1.1.1 石油的概念.......................................................................................................... 3 1.1.2 石油的物化性质.................................................................................................. 3 1.1.3 石油的分类.......................................................................................................... 3 1.1.4 石油的作用.......................................................................................................... 3 1.2 汽油......................................................................................................................... 4 1.2.1汽油的概念........................................................................................................... 4 1.2.2 汽油的物化性质.................................................................................................. 4 1.2.3 汽油的分类.......................................................................................................... 4 1.2.4 汽油的用途.......................................................................................................... 4 2、燃料油性能.............................................................................................................. 5 2.1.燃料油的概念.......................................................................................................... 5 2.2 燃料油分类............................................................................................................. 5

1

2.3 燃料油主要检测指标及其对燃料油品质的影响................................................. 5 2.3.1指标对燃料油品质的影响................................................................................... 5 3、汽油质量要求及性能指标...................................................................................... 6 3.1 汽油的质量要求..................................................................................................... 6 3.2 汽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7 4、汽油混兑性能.......................................................................................................... 7 4.1 甲醇汽油................................................................................................................. 7 4.1.1 甲醇汽油简介...................................................................................................... 7 4.1.2 产品主要特点...................................................................................................... 8 4.1.3 对不同比例甲醇(M15和M30)和93#汽油的研究 ..................................... 8 4.1.4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应用性能........................................................................ 10 4.1.5 甲醇汽油混兑经济性........................................................................................ 14 4.2、乙醇汽油............................................................................................................. 15 4.2.1、乙醇汽油简介.................................................................................................. 15 4.2.2、乙醇汽油的特点.............................................................................................. 15 4.3、汽油混兑试验..................................................................................................... 17 5、汽油现状与前景分析及建议................................................................................ 18 5.1、汽油目前的现状及前景..................................................................................... 18 5.2、目前我国汽油质量的主要差距及其提高建议................................................. 18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能源状况是“缺油、少气、富煤”,因此无论从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还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寻找可替代的高效清洁石油替代燃料来缓解石油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的压力,以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成为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燃料

2

性能及性能指标的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对汽油混兑性及燃料性的研究,推出新的能源替代汽油。同时对目前汽油的现状及质量上存在的主要差距,提出合理的方法。利用可再生循环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时代已经开始了,这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成本,而且还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1石油与汽油的简介

1.1 石油

1.1.1 石油的概念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

1.1.2 石油的物化性质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60摄氏度),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

1.1.3 石油的分类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1.1.4 石油的作用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

3

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更新原料,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的后果。

1.2 汽油

1.2.1汽油的概念

汽油外观为透明液体,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 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97号、98号汽油产品执行的产品标准均为企业标准。与GB 17930-1999标准所属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辛烷值和优良的抗爆性,用于高压缩比的汽化器式汽油发动机上,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汽油减少燃料消耗量;具有良好的蒸发性和燃烧性,能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燃烧完全、积炭少;具有较好的安定性,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早期氧化变质,对发动机部件及储油容器无腐蚀性。汽油作为有机溶液,还可以做为萃取剂使用,目前作为萃取剂最广泛的应用为国内大豆油主流生产技术:浸出油技术。浸出油技术操作方法为将大豆在6号轻汽油中浸泡后再榨取油脂,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过后形成大豆食用油。

1.2.2 汽油的物化性质

汽油为油品的一大类,是四碳至十二碳复杂烃类的混合物,虽然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但很难溶解于水,易燃,馏程为30℃至205℃,空气中含量为74~123克/立方米时遇火爆炸。

汽油的热值约为44000kJ/kg。燃料的热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1.2.3 汽油的分类

汽油是用量最大的轻质石油产品之一,是引擎的一种重要燃料。

根据制造过程可分为直馏汽油、热裂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焦化汽油、叠合汽油、加氢裂化汽油、裂解汽油和烷基化汽油、合成汽油等。

根据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溶剂汽油等三大类。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 1.2.4 汽油的用途

广泛用于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业用飞机等。溶剂汽油则用于橡胶、油漆、油脂、香料等工业。

汽油还可以溶解油污等水无法溶解的物质,可以起到清洁油污的作用。

4

2燃料油性能

2.1.燃料油的概念

燃料油是一个大的概念,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渣油、煤焦油的调和油等都是燃料油,有时甚至原油也是。绝大部分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 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 欧洲对燃料油的 概念一般是指原油经蒸馏而留下的黑色粘稠残余物, 或它与较轻组分的惨合物, 主要用作蒸汽炉及各种加热炉的燃料或作为大型慢速柴油燃料及作为各种工业燃料。但在美国则指任何 闪点不低于 37.8° 的可燃烧的液态或可液化的石油产品,它既可以是残渣燃料油,也可是馏分燃料油。馏分燃料油不仅 可直接由蒸馏原油得到(即直馏馏分),也可由其它加工过程如裂化等再经蒸馏得到。

2.2 燃料油分类

国产燃料油种类 进口燃料油种类 200号重油、250号重油、180号重油、7号燃料油、工业燃料油、催化油浆、蜡油浆、混合重油、沥青 复炼乳化油、 奥里乳化油、180号低硫燃料油、380号低硫燃料油、180号高硫燃料油 M100 M300 2.3 燃料油主要检测指标及其对燃料油品质的影响

2.3.1指标对燃料油品质的影响

可燃蒸气以维持持续的燃烧,仅当其再行受热而达到另一更高的温度主要指标有密度、粘度、倾点、闪点、硫份、杂质、残碳

⑴粘度:粘度是燃料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

⑵含硫量:硫分也是燃料油品质硫分也是燃料油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体现,燃料油中的含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国际标准中规定,燃料油的硫份最高不能超过3.5。而一般的低于1的我

5

甲醇分子量32,含氧量50%,它所要求的空燃比低,只有6.4(汽油为14.8),这就便空燃混合气的热值与汽油机很接近(2656/2786),其空燃混合气热值比柴油还高(3061/2911),由于醇类燃料空燃混合气热值较高,分别与汽柴油相近,这就很大程度弥补了其燃料本身热值低的弱点,提高了能效。这也是降低替代比的重要原因。甲醇的辛烷值高达110左右,抗爆性好,能提高其动力性,降低排放和能耗。含氧燃料空燃比低,带人空气中的惰性气体氮大大降低,这也是提高能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醇类燃料分子量小,燃烧速度快,这会影响燃烧的充分程度,因此醇类氢燃料燃烧更充分,替代比与按燃料本身热值的比例计算值相比要降低很多,这表明了其在发动机中燃料能量转化为动能的能效提高了,这就是重要的节能。 ①HC排放对比分析

HC的生成比较复杂,主要途经有:

缝隙效应。在燃烧室中缝隙效应存在于燃烧室主体相通的狭小缝隙,在压缩和燃烧过程中,缸内压力升高,一部分未燃混合气被压人缝隙中,而缝隙因过分狭小,火焰不能进人,致使该部分混合气不能完全燃烧。当循环进行到膨胀和排气行程时,缸内压力降低,未燃混合气得以从狭缝中释放,进人排气管中,这是HC排放的主要来源。

激冷效应。当火焰逼近气缸壁时,由于缸壁的冷淬作用离气缸壁≤0.1mm壁层内的可燃混合气不能参与燃烧,以未燃HC型式进人排气。早期曾认为这是发动机HC排放的主因。后研究发现,由于缸内存在强烈的气流扰动,只要缸壁是清洁的,这一薄层内的未燃HC在火焰未淬熄之前已进人燃烧区被烧掉。只是对使用较久、缸壁上有一层多孔性沉淀物的发动机,积存在沉淀物空隙中的未燃HC不能及时燃烧,HC会明显增加。

润滑油膜对燃油蒸气的吸收和放出。在气缸壁、活塞顶以及气缸盖底面上有一层润滑油膜,在进气和压缩过程中,润滑油膜会吸附未燃混合气的燃油蒸气,随后当混合气中的燃油浓度由于燃烧而降到零时,油膜就释放出油气。由于释放时刻比较迟,这部分油气只有少数被氧化,大部分以未燃HC型式派出。

沉积物的影响。在燃烧室壁面和进、排气门上生成的多孔含碳沉积物也会吸附燃料及蒸气,并通过后期释放造成HC排放。

容积淬熄。在冷启动和暖机工况下,因发动机温度较低致使燃油雾化、蒸发混合气形成变差,导致燃烧变慢和不稳定,有可能使火焰在到达壁面前,因膨胀使缸内气体温度和压力下降造成可燃混和气大大面积淬熄,使HC排放激增。这种情况在混合气浓度过稀或过浓时,或排气再循环率大时,或在怠速和小负荷工况下发生。加、减速瞬态工况更容易发生大面积淬熄,使HC排放增大。排气过程初期,未燃HC被卷人排气流中离开气缸,在以后的强制排气阶段,活塞上行,形成滚涡,把滞留在缸壁上的HC刮下,排出气缸。当然,在膨胀和排气过程中,未燃HC会继续氧化,被氧化的数量取决于排气温度和排气中氧的浓度。

11

在整个负荷范围内,燃用M25时的HC排放明显高于燃用其他两种燃料,同时随着负荷的增加,燃用M25时的HC排放变化比较大,先慢慢上升后急剧上升到达最高值后急剧下降.这是由于M25的混合气浓度过稀,造成燃烧不稳定的缘故;而燃烧90号汽油、MID的HC排放相差不大、尤其是燃用M10时的HC排放最低几乎为零。并且随着负荷的增加,90号汽油、M10的Ha排放变化都不明显,见图1。 ②CO排放对比分析

CO的形成机理为供氧不足时。有部分燃料不能完全燃烧,形成CO。在混合气中。击于燃泊过多,供氧不足,会产生很多CO。然而,在理想混合气和稀混合气中也会产生CO。这是由于CO是烃类燃烧的中间产物,CO进一步燃烧生成CO2的反应很慢。由于燃烧时间短,CO来不及完全氧化,所以,稀混合气也会产生CO;混合气混合不均匀,使燃烧室某处的混合气浓,而别处的混合气稀,造成局部缺氧,混和气燃烧不均而产生CO;即使是完全燃烧,燃烧后温度很高。当燃烧温度>2000K时,已生成的CO2也会分解成CO和O。另外,在排气过程中,未燃烧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少量的CO。

燃用90号汽油、M10的Co排放曲线变化趋向一致,即随着负荷的增加,CO排放曲线先降低接着慢慢变化后急剧上升达到最大值.这是由于化

油器供给的混合气浓度随着负荷的增加逐渐变稀的原因。当负荷增加到50kW左右时由于化器加浓系统开始加浓,使CO排放开始上升;而燃用M25时CO排放随负荷的增加先缓慢上升然后也急剧上升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随着负荷的增加混合气的浓度开始一直变化不大,当负荷增加到40 kW左右时由于加浓系统开始作用使得CO排放也开始上升,见图2。

图1 HC排放物比较

图2 CO排放物比较

③NOx排放对比分

12

汽车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生成的NOx中主要是NOx,另外还有少量的NO2。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经排气管排至大气中,在大气条件下缓慢地和O2反应,最终生成NO2。因而在讨论NO2燃烧生成机理时,一般只讨论NO的生成机理。生成NO的因素主要有:温度,随着高温的形成,NO平衡浓度也高,生成速度随之加快,特别是有氧存在时温度是最重要的;氧的浓度,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即使温度高,NO的生成也被抑制了;滞留时间,因为NO的生成反应比燃烧反应慢,所以即使在高温条件下,如果停留时间短,NO的生成量也会被抑制。

燃用90号汽油、M10时的NOx排放基本相等并且随着负荷的增加,N0x排放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其原因是:小负荷时,缸内温度低,使得NOx排放低;中等负荷时,混合气浓度变化不大,但是缸内温度上升致使N0x排放增加;大负荷时,由于加浓系统开始起加浓作用,使混合气变浓,进而致使NOx排放减少。然而,燃用M25时NOx排放比以上两种燃料明显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其混合气热值低,最高燃烧温度低造成的。M25的NOx排放曲线变化规律随着负荷的增加一直上升,中高负荷时增幅变缓,这是由于小负荷时,混合气浓度大于理论混合气,其温度低,使NOx排放低。负荷增加初期,由于温度增高并且混合气变稀,致使NOx排放急剧增加。负荷继续增加到较大负荷时,由于省油器开始工作,使混合气变浓,使NOx排放增加的趋势变缓,见图3。

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CO和N0x排放显著下降;CO2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上升;HC排放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3)技术评价

甲醇是一种生物质能。甲醇的生产实质上是几种能源的形式转换,是潜在能源生成实用能源的过程。从自然界来看,甲醇为能源是最清洁、可循环、可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甲醇生产过程中的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消化液改良土壤技术等,都已在国内生产中使用多年,成熟可靠且经过国家级的验收和鉴定。

图3 NOx排放物比

较 改用汽油甲醇,汽车不需改装,动力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尾气污染大

13

幅度降低,国内外均有大量研究予以肯定。且一些国家已使用多年,完全可以借用。

4.1.5 甲醇汽油混兑经济性

甲醇燃料作为一种调整传统能源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型替代能源,是以“降低能耗、减轻污染、低碳利用、混合发展”为特征的典型低碳能源。甲醇燃料以其环保性好、性价比高、技术成熟、资源有保障等优越性能,成为石油替代的首选产品。积极推进甲醇燃料产业化石油开发低碳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1.经济效益 1)产品性价比

以93#商品汽油为例。按照目前市场价格,生产1000升高比例甲醇汽油(M70)。所需用甲醇700升的成本价为1216.5(元)(精甲醇市场批发价2200元/吨);所需用93#商品汽油300的成本价为1740(元)(93#商品汽油市场批发价:8000元/吨);添加剂10kg,计价:500元。故:

①每生产1000升高比例甲醇汽油(M70)原辅材料成本合计:

1216.5+1740+500=3465.5(元)

②考虑每生产1000升高比例甲醇汽油(M70)生产、管理、运输、储存成本合计: 3465.5×25%=864.12(元)

则:每生产1000升高比例甲醇汽油(M70)合计总成本: 3465.5+864.12=4329.62(元)

与93#商品汽油比较(93#商品汽油市场批发价:8000元/吨,汽油比重:0.725千克/升), 每生产1000升高比例甲醇汽油(M70)的价格差(利润)为:

8000×0.725-4329.62=1470.37(元)

2.社会效益

①环保

M70~M80甲醇汽油的排放特性试验结果如下表:

排放性试验结果:

项目 商品 汽油

试验结果 甲醇 汽油 0.18 61 14 变化量 CO(%) HC(%) 3.72 180 -3.54 -119 怠速 高怠速 NO(%) CO(%) HC(×10-6) NO(×10-6) 9 1.61 70 88 5 0.12 20 26 -4 -1.49 -50 -62 注:变化量=使用甲醇汽油后该项目的测试值-使用商品汽油后该项目的测试值

②能源利用率

甲醇是煤和天然气转化能源利用率最高的二次能源。二次能源转换率达到了100%。(二甲醚的二次能源转换率为86%,十一烷、汽油的二次转换率为44%,十六烷、柴油的二次转换率为31%)。煤制甲醇能效可达到60%以上,而煤制油的能效无法超过50%。

③能源替代性

我国是煤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而石油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甲醇是替代石油资源的最佳二次能源。甲醇汽油是替代汽油的最佳产品,大力发展甲醇汽油对我国具有能源战略意义。

4.2、乙醇汽油

4.2.1、乙醇汽油简介

乙醇,俗称酒精,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合而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它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是目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符合我国能源替代战略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技术上成熟安全可靠,在我国完全适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2、乙醇汽油的特点 1.乙醇汽油的缺点

1)蒸发潜热大

乙醇的蒸发潜热是汽油的2倍多,蒸发潜热大会使乙醇类燃料低温启动和低温运行性能恶化,如果发动机不加装进气预热系统,燃烧全醇燃料时汽车难以启动。但在汽油中混合低比例的醇由燃烧室壁供给液体乙醇以蒸发热,蒸发潜热大这一特点可成为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冷却发动机的有利因素。

15

2)热值低

乙醇的热值只有汽油的61%,要行驶同样里程,所需燃料容积要大。乙醇尽管热值较汽油小得多,但由于含氧量较高,其理论混合气热值与汽油接近,因此,乙醇可以作为汽油机燃料使用,而且其动力性可以接近使用汽油的发动机。

3)易产生气阻

乙醇的沸点只有78℃,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下,很容易产生气阻,使燃料供给量降低甚至中断供油。

4)腐蚀金属

乙醇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乙酸,对汽车金属特别是铜有腐蚀作用。有关试验表明,在汽油中乙醇含量在10%以时,对金属基本没有腐蚀。但乙醇含量超过15%时,则必须添加有效的腐蚀抑制剂。

5)与材料的适应性差

乙醇是一种优良的溶剂,易对汽车密封橡胶及其他合成非金属材料产生一定的轻微腐蚀、溶胀、软化或龟裂作用。

6)易分层

乙醇易于吸水,车用乙醇汽油的含水量超过标准指标后,容易发生液相分离,影响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储运周期只有4~5天,因此必须改造建设专供车用乙醇汽油使用的储罐、槽车、调和与加油设施。 热力学计算:

汽油热值:4.6×10-7J/kg 汽油密度是:0.72kg/L 汽车油箱以50L计算

所以1kg燃烧产生的热量为:

0.72×50×4.6×10-7×30%=4.968×10-5kJ

若加入20%的乙醇,乙醇的密度为0.7893 kg/L,乙醇的热值是26780 kJ/kg 所以1 kg乙醇汽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为:

4.968×10-5×0.8+0.7893×50×20%×26780×30%=4.608 ×10-5 kJ

根据以上简单的热力学计算,得出二者之差为3.6 ×10-4 kJ,相对差别为7.2%,热力学方面差别不大。 2、乙醇汽油的优点

1)减少排放

35%乙醇汽油是燃料燃烧更加充分,据国家汽车研究中心所作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和行车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在不进行发动机改造的前提下,动力性能基本不变。尾气排放的CO和HC化合物平均减少30%以上,有效的降低和减少了有害尾气的排放。

16

2)动力性

乙醇辛烷值高,可采用高压缩比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动力性。加上其蒸发潜热大,可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3)积碳减少

因车用乙醇汽油的燃烧特性,能有效的消除火花塞、燃烧室、气门、排气管消声器部位积炭的形成,避免了因积碳形成而引起的故障,延长部件使用寿命。

4)使用方便

乙醇常温下为液体,操作容易,储运使用方便。与传统的发动机技术有继承性,特别是使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发动机结构变化不大。

5)资源丰富

我国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有含糖作物、含淀粉作物以及纤维类原料,这些都是可再生资源且来源丰富,因而使用乙醇燃料可减少车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

4.3、汽油混兑试验

当船舶在航行时,润滑油或发动机出现某些不正常现象时,由于船上不具备分析能力,因此权宜之计,可采用一些简易的方法检查,然后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润滑油是否变质或对柴油机工况作适量调节,以确保最大限度的航运安全。据介绍,船舶行业常用的现场判定润滑油质量的方法如下:

(1)目测观察润滑油颜色是否浑浊,有无颗粒状物,倾倒时润滑油是否能保持细长均匀。 (2)对新油与在用油分别滴在滤纸上,观察其变化油渍越黑,证明润滑油有脏物,黑点中有较多的沥青和碳粒。则可检查一下过滤器有否问题。如果黑点很大,呈均匀圆粒状,说明油品已变质。如果油中有较小的黑点,四周有较大的黄色扩散层,则说明润滑油仍可使用。

(3)稀释检查将疑似在用油和溶剂汽油以1:1稀释,静置24h后,观其沉淀物多少,决定在用油取舍。

(4)加热检查将在用油放于一定容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观察油中泡沫声响。 (5) OEM各自备附件来检查油品质量 国外发动机制造商当发动机进口时,附有自备附件来检查油品质量。如滤纸性、燃油稀释、水分、黏度等简单测定器。

总之,船上现场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人员的经验,应急时起了一定作用,但真正确定油品质量,还需用标准方法和仪器来进行判断。

17

5汽油现状与前景分析及建议

5.1、汽油目前的现状及前景

我国目前处于“ 缺油、少气、富煤”的现状,因此寻找可替代新能源缓解资源短缺。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的推广已成为一种必要。乙醇汽油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乙醇汽油的推广不仅可以缓解因石油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压力,还可以消化陈粮,为粮食相对过剩问题开辟一条新道路。

5.2、目前我国汽油质量的主要差距及其提高建议

1.我国汽油的组成情况已经决定了汽油的质量情况。因此,我国目前汽油质量上存在的主要差距:

(1)硫含量比较高,目前的水平是0.05%。 (2)烯烃含量比较高。

2.根据汽油的质量差距提出如下建议:

(1)应该加速我国汽油调合组分的结构调整,开好现有的催化重整、烷基化、异构化、

MTBE等装置,并加紧部分老装置的扩产改造。

(2)鉴于我国汽油调合组分中催化汽油比例过高的现状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必须尽快改善催化汽油的质量,应加紧开发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新一代催化剂和配套工艺技术,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应加快催化汽油醚化技术的研究,

(3)降低重整汽油的苯含量。

(4)开发汽油清洁化新技术,抓紧开发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固体酸烷基化技术,C4馏分的齐聚叠合技术以及C5/C6异构化等技术,为清清汽油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5)推广应用乙醇汽油。

(6)开发应用汽油清净剂,汽油清净剂作为发动机机内净化的手段,可优化发动机的运行,起到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并有一定节能效果。

18

总结

(1)大力推广使用清洁甲醇汽油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有效提高空气质量,这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2)在目前油价高涨的情况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经济性比汽油好。

(3)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不但可以缓解石油短缺,还可以解决环境恶化等问题。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相比,性能、油耗相差无几。

(4)发展甲醇汽油是调整传统能源结构,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实现能源多元化的措施。

19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化工情报学会.石油化工信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重庆:1999. [2].美国炼油年会文集[C].内部资料,1994.

[3].张满三 李雪,清洁汽油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石油化工 2004,4. [4].程之光,重油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4

[5].张勇、李红松、刘驿闻,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汽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7(04)

20

致谢

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自己的努力和其他同学们的帮助,我的毕业设计已按任务书规定的要求,按期完成,在此过程中再次温习了很多知识,这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让我们把知识用实际的东西表达出来。

首先,感谢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老师们的指导,是他们严谨求实的教学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们的鼓励和引导下是我们顺利完成学业。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陈长老师,本论文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帮助才得以完成。

其次,感谢养育我长大的父母,是他们的无私的付出才让我有机会上学。更是他们的鼓励与支持,让我学会了认真虚心的学习。

由于自己的知识有限,文章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还望论文评审组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再一次对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衷心地表示感谢!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9r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