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用彩墨画鸟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8:57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课 用彩墨画鸟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八册(人美版))

作者:刘世彬

[教材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用彩墨画鸟》是“造型·表现”领域中一节国画创作课。本课旨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彩墨与宣纸的特性,了解简单的绘画技巧。此课与下一课为一个小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大胆运用彩墨进行创作,对中国画的工具、技法有进一步认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有两个页面。第14页以王雪涛先生的《紫藤鹦鹉》为开篇,明确了本课以名画引路的编辑思路。王雪涛先生的鹦鹉图将鹦鹉的神态、动作刻画得惟

妙惟肖。在造型上,王先生抓住了鹦鹉抖动翅膀的瞬间动态。鹦鹉的头、身、尾成为一个反“S”形,以保持重心的平衡。在展翅的同时鹦鹉头向后方,仿佛有同伴的召唤,而尾巴自然展开,在挺拔的尾翅上方,露出茸细的羽毛,可谓是刚柔结合,充分表现出鹦鹉身上不同部位羽毛的质感。在用色上,王先生用石绿、赭墨、胭脂、藤黄等色,浓淡相宜,羽毛丰厚处,采用层层积色的方法,羽毛稀疏处又沾沾几笔,形成色彩上的浓淡对比。作品生动感人,活灵活现。在王雪涛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深厚的中国画功底。本页下方展示了一幅小朋友的国画作品。他画的孔雀虽然没有王雪涛那般笔墨气韵,但大胆稚拙的造型用色,也是独具一格的。小朋友抓住了孔雀开屏的瞬间,在造型色彩上除去应有的特点,还加上了小作者丰富的想象。

在第15页中,首先为同学们展示了几种画羽毛的方法。这里有干笔中锋皴擦,湿笔侧锋渲染、点染、接染等方法。其实,表现鸟儿羽毛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在不断的摸索中积累经验。从接下来的几幅学生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同学们真正艺术实践时,绘画方法就会不拘一格,每个人都会有创新的火花。教材中的几幅学生作品各具特色,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用色大胆,渲染方法多样,这也是本课课题所突出的重点。在这两个页面中,还有不少鸟类的照片,这是供师生共同观察的。中国画中讲“鸟不离卵”,即在鸟的造型中让它们的身体始终保持为椭圆形,就会有七分的相像。因此在引导学生观察鸟的造型时,我们不妨让学生用手在图片上勾画一下,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印象。除此之外,小鸟的眼睛和嘴是画好鸟的点睛之处。不同的鸟嘴造型大相径庭。翠鸟吃鱼,嘴硬而长;鹦鹉善食较硬的籽颗,嘴上有尖锐的沟槽;而在空中飞行捉小虫子吃的小鸟为减少阻力嘴小而尖。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查找和课上的交流得以了解。总之,在中国花鸟画中,鸟的绘画技法繁多,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二。但本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大胆地使用彩墨进行尝试和探索。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彩墨画,对中国花鸟画有初步的认识。

应会:学会基本的运笔、用墨、用彩的方法,用彩墨创作出一幅表现鸟的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 (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彩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创新积累,创作彩墨画。

难点:笔墨水分的控制及鸟的姿态造型处理。 (五)学习材料

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板、墨、涮笔筒,鸟的图片,废报纸。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源学校 杜强 教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程序 音出示课件:播放鸟叫声的音聆听。 效效。 回答问题:小鸟的导你们听到了什么? 叫声。 入 观下面我们来做个有关鸟的游参与游戏。 察戏:(课件) 分1.谁的脚?(猫头鹰、仙鹤、析 天鹅) 2.谁的头?(老鹰、翠鸟、鹈鹕) 3.谁的尾?(孔雀、公鸡、喜鹊) 为什么鸟类的形态各不相回答问题:猫头鹰同? 抓老鼠所以爪子锋利; 仙鹤站在沼泽所以腿 长;天鹅游泳所以脚有 蹼;老鹰食肉所以嘴呈 钩状;翠鸟捕鱼所以嘴小结:鸟类的生活习性不同造细长有力;鹈鹕的大嘴就了它们的身体结构也不相同。 可以储存食物。 欣打开书第14页欣赏王雪涛的进行观察比较,回赏《紫藤鹦鹉》并出示课件:王雪涛答问题:嘴巴比照片上对的《紫藤鹦鹉》与金刚鹦鹉的图片。 的弯,眼睛大而突出。 比 绘画作品与照片中的鹦鹉有什么不同? 小结:画家通过夸张鹦鹉的动作及神态,使得画面惟妙惟肖。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了解不同鸟类的形象特点。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情趣。 了解中国传统画鸟的方法。 画家是怎样用彩墨表现鹦鹉观察分析,回答问的? 题:画家用了绿、黄、小结:画家用石绿、赭墨、胭红、赭石等多色,有浓脂、藤黄等颜色在羽毛丰厚的地方有淡。 欣赏演示 笔墨练习 创作实践 层层积色,在羽毛稀疏的地方薄薄几笔形成颜色上的浓淡对比,把五彩斑斓的鹦鹉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示课件:孙其峰的《鸳鸯》 结合这幅作品说一说国画技法中的干湿浓淡分别适合表现鸟的哪一部分? 小结并演示:轮廓线的勾勒适合运用干笔,大块的色、墨及渲染适合湿笔;羽毛丰厚的地方运用色墨结合,在墨上着色叫“色破墨”,色上施墨叫“墨破色”。 巡视指导 欣赏回答:嘴巴、眼圈、翅膀用干笔;头顶、胸部、尾巴用湿笔;尾巴、头、脖子墨色较重,腹部颜色较浅。 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在画面中的运用。 观察体会。 用彩墨画出自己喜欢的鸟,并添加简单的环境。 板书:用彩墨画鸟 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课后延伸

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将学生作品展示到教室周围参观并自由评论。 培养的墙壁上,起名为“百鸟园”。 学生的鉴赏评述能力。 我国的地域辽阔,是世界上鸟我们应该爱鸟、护培养的种类最多的地区,共有2000多鸟,让这些可爱的生命学生爱鸟、种鸟,其中有很多是独有种类、珍与人类在地球上永远和护鸟和热稀种类。 谐共存。 爱大自然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 的情感。 设计二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源学校 杜强 干笔勾线 湿笔渲染 干笔皴擦 以色破墨 以墨破色 创作表现 体会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录教师活动 《百鸟朝凤》磁带,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鸟的录像带。 1.请欣赏一段录像,边看学生活动 鸟的图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收集资料。 学生观看并思考。 感受生活中

像欣赏 边想: (1)是什么动物? (2)你看了有什么感受?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3)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哪儿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把鸟的基本形演示在黑板上。) 2.请在你收集的图片上用基本形概括鸟的形态。 接着我们一起来欣赏王雪涛先生的《紫藤鹦鹉》图。 1.简介作者。 2.猜一猜用什么绘画形式表现的? 3.总结:用中国画的用具和笔墨技法来表现花鸟鱼虫等,我们称之为花鸟画。 4.画家表现了一只什么样的鹦鹉?请你模仿模仿。 鸟类。 鸟的羽毛很漂亮,姿态优雅… 共同点:身体为椭圆形。不同点可以从色彩、嘴的大小、尾的长短等分析。 鸟的多姿多彩,了解鸟的基本形以及不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名作欣赏 学生用基本形概括鸟。 中国画。 分析鹦鹉的动态,如歪头,抖动羽毛,仿 佛展翅欲飞,身体呈反 “S”形,神态生动… 5.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自 己的真实感受,可以从 色彩、动态、神情等多6.画家是怎样用笔、用色方面进行评述。) 表现鹦鹉羽毛的呢?教师示主要分析色彩的浓范。 淡干湿以及用笔的皴擦 点染变化,如胸部皴擦,表现绒毛;翅膀用中锋彩墨大笔点染等,从而用丰富的笔墨刻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鹦鹉。 学生练习画鸟的基本形,为创作打好基础。 欣赏王雪涛先生的《紫藤鹦鹉》图,分析作品中鹦鹉独特的姿态、浓淡相宜的色彩、丰富的笔墨变化,感受作品生动的艺术魅力。 分析鹦鹉的动态,感受动态之美。 对作品进行评述,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讨论探究 1.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现羽毛?请看书在组内讨论: (1)怎样运用笔墨?需要注意什么? (2)还有没有其他表现方法? 鼓励探究出新方法的学看书中图片,每组讨论一幅图。先按书中内容各自练习,再在组内讨论。 四幅作品分别是干笔中锋皴擦、湿笔侧锋渲染、中锋和侧锋结合点染、中锋彩墨接染,分析用笔、用墨的技巧,感受笔墨变化对创作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笔墨技巧的认识。 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学习羽毛的表现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生。 2.生汇报讨论结果。 演示步骤 合作创作 展示交流 注意毛笔中水分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请学生边讲边演示。 怎样用彩墨画鸟呢?(教学生观察,思考。 师板书课题并演示绘画方法): 1.在纸上用炭条画出鸟的大轮廓。 2.从背、颈部画起,接着画尾翼、胸腹部,注意选择适合表现羽毛的色彩及方法。 3.后画嘴、爪、眼睛,并完善画面。注意创作中一定要抓住鸟的特点表现。 1.看书中学生作品是怎分析学生作品中用样表现小鸟的? 笔、用墨以及创设的有2.组内说一说你准备怎趣情境,开阔学生思路。样画鸟? 请有准备的学生开始创3.用国画形式,组内合作作。 创作几只好看的鸟。 四五个学生一组,4.音乐《百鸟朝凤》,巡听音乐用彩墨画鸟。 视辅导学生。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1.给作品起名字。 2.以小组为单位向 全班介绍作品。 2.总结:中国花鸟画有3.学生互评。 着悠久的历史,课下请继续寻找优秀作品和家人共同欣赏。 设计三 市石景山区八角北路小学 刘平 教师可以不演示完整的步骤,只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表现方法即可,以利于初次创作的学生能够完成作品,保护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通过分析——交流——合作创作,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作品的展示、交流,有利于发展学生欣赏评述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程序 导欣赏画家的作品《紫藤鹦运用国画技法表现入鹉》。 的,是一只鹦鹉。 教分析:作品运用的是哪种学生描述鹦鹉的动学 表现方法?画面主要表现的作。 是什么?描述一下它的动作。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及观察能力。 (表扬抓住眼神、嘴、翅膀等部位特点来描述的学生。) 通过答题卡回答问题,复习旧知识。 复习旧分析作品运用的笔墨知识。 你来分析一下这只鹦鹉分析用笔用墨技法(分组讨论) 头上的羽毛 知的各个部位都用了哪种运笔嘴 识 方法?墨色的深浅程度?这眼睛 部分羽毛的软硬程度? 翅膀 小结:画家抓住了鹦鹉抖胸部 动翅膀的一瞬间,把这只鹦鹉尾巴 刻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爪子 在构图上,鹦鹉的头、身、尾小结:中锋画出来形成了一个反“S”形,使画的线条感觉硬、有力度;面保持重心平衡。在用色上画侧锋画出来的线条感觉家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技法,表柔软。两种运笔方法一现出鹦鹉各部位羽毛的特点。 起应用会有刚中带柔的感觉。 解介绍笔墨知识。 学生分析不同技法决中锋干笔:中锋运笔,把所表现的不同位置。 教毛笔尖部挤干并捏扁,再沾少中锋干笔:画出较学量的墨色后横向画出,这样画硬的羽毛。 难出来的线条中间有飞白,有羽侧锋湿笔:画出大点 毛的感觉。 面积柔软的羽毛。 侧锋湿笔:侧锋握笔,笔侧锋点染:点出形中沾大量的淡墨,笔尖处沾少象统一、有规律的羽毛。 量重墨,横向运笔,可以染出 大面积的颜色并有深浅变化。 侧锋点染:侧锋运笔,笔 中沾饱满的墨色,按羽毛的方 向顺序点出,每一笔都向笔根 的方向用力(因为笔中的水分 较多容易洇开,可以用干宣纸 及时沾一下。) 学生分析孔雀羽毛的画法: 中锋画出下面单根细长的羽毛和顶部羽毛的外轮廓,侧锋染出里面漂亮的颜色(颜色有变化)。 取出一张练习纸,尝试不同的运笔、用墨的技法,并分析各种技法都可以运用在鸟的什么部位。 学习新的表现技法,丰富美术知识,并通过尝试解决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技法可以表现不同内容,并产生丰富的效果。 解决教学教师演示鸟的画法。 表现鸟的特点及绘画步骤。 1.定位 学生随教师所画的部位说出所用的笔墨知识。 通过教师演示绘画步骤,让学生了解绘画方法,对后面的创重用手或铅笔勾画轮廓,确点定鸟的身体、翅膀、头、嘴的问位置(身体成卵形)。 题 2..刻画细部 先画头,重点表现眼神和嘴。再画翅膀,用不同墨色区分复羽和飞羽。最后画脚爪。 3..添画周围环境 可添加树枝、石头等环境。添画时注意前后关系。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不同种类、动态的鸟的范画。 欣赏小朋友的作品(教材第15页)。 作起铺垫作用。重点表现鸟的动态及眼、嘴的表现方法。 学生欣赏不同的鸟的各种动态。 拓宽学生的绘画思路。 学生作业 课堂评价 教师指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提高绘画兴趣。 动态美 有创新 墨色好 创意佳 与众不同 (二)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寻找与画家不同之处。 1.用色非常大胆。 2.有新的表现方法出现,如头的染法、冠的表现、羽毛颜色的染法,可在一层颜色上多次渲染。 作业要求:每位学生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表现鸟的作品,并添加适当的环境。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后,分别归纳在五个区域。 通过欣赏学生不拘一格的创作,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课堂评价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激发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本课教学中,彩墨水分的控制是学生较难掌握的。我们可引导学生在其他纸上进行多次练习和尝试,体会水墨与宣纸的变化关系。在小鸟的造型上,由于学生使用不同的色彩分块描绘,故很容易将鸟型画散,所以在正式画之前可以先定出轮廓。

(三)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本课学习需要工具较多,致使桌面拥挤。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们互相配合使用一套工具。

2.因墨色相对于颜料更易洇染,因此要指导同学恰当使用墨色,以防破坏画面。

3.在添加背景时,不要因太复杂而破坏画面主体形象。建议背景处理要色少、简单。

三、.教学评价

(一)学生是否对中国花鸟画有初步的认识。

(二)通过学习,学生能否掌握较简单的彩墨渲染方法。 (三)学生创作时是否用笔果断、大胆,有探索创新精神。 (四)完成的作品是否能表达本课主题。 四、相关资料

王雪涛(1903—1983),河北成安人,北京中国画院画师。年少爱好绘画,20世纪20年代初至北京,入国立艺专学习,得名家王梦白亲授,并师事陈师曾、齐白石等名家。王雪涛的花鸟画兼工带写——小写意。鱼虫鸟禽,体态生动,颇具生气;蔬果花卉,妖娆多姿。笔墨精妙,用笔爽朗清健,变化较多;用墨清润,墨分五彩,设色明亮,富于对比。画多有情趣,实生活中得之。其放纵之笔,则取青藤、白阳遗意,老辣浓艳堪称当代小写意之高手。

(选自《中国历代花鸟百家》,马其宽编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王雪涛是近现代著名的花鸟画家,对小写意花鸟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学画最初的老师是家乡的大自然,经过西画的学习,锻炼了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入齐门之后悟到了传统与现实的连接点,从学王云以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前进方向。他的小写意花鸟画近师王云的灵巧意趣,远学陈淳、华喦的清隽潇洒、天趣盎然,并以明代院体画的状物精微、色泽鲜丽丰富了传统的小写意画技巧,因而练就了以速写强化默记形象的本领,具有准确把握运动中花姿鸟态的高强能力,又善于以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传统固有色中注入西画讲求的色彩规律,故所画花鸟虫鱼,刻画入微,变化多姿,情趣盎然,生动引人,既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意,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且能于情景结合中把握转瞬即逝的机趣,积极表现与时俱新的审美好尚,从而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成为20世纪借古开今、化西为中的卓有影响的花鸟画家。

(http://www.juelanhs.com/wxtpage_01.htm,王雪涛花鸟翎毛规范画册)

花鸟画:中国传统画画科之一,以花卉、竹石、鸟兽、鱼虫等作为绘画对象。 (选自《中华小百科全书》艺术卷,汪申申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c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