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红色经典,牢记初心使命演讲稿8篇

更新时间:2024-01-18 15: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品读红色经典,牢记初心使命演讲稿8篇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诵读《红色家书》,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初心,我的担当。

《红色家书》共收录了三十一位革命烈士给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恋人战友的书信,书信中有“矢志努力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有“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气在人间”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有“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翻看这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文字,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灵深处,让我感受到了先辈们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也让我感受到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鲜血和生命换取国家和民族独立的赤子之心。今天,我们的国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在心里问自己,我的初心是什么?什么是个人家庭小爱?什么是民族革命大义?

《红色家书》让我突然间豁然开朗,对先辈们的革命理想信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诠释。我不忘初心,就是将对事业的热爱,化作责任担当、舍我其谁的满腔热忱。在那个烽鼓不息的年代里,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明知牺牲而无怨无悔地走向战场。烈士陈觉深情的说“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烈士赵云霄在短短的遗书中呼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小宝贝”、“小宝宝”达十二次之多。读着一封封家书,仿佛置身于硝烟战场,眼前掠过的是烈士们用生命谱写的人间大爱,闪耀着的人性光辉。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带着憧憬,带着希望,带着梦想加入261这个大家庭,十年光阴弹指一挥。这十年间我曾为自己取得进步欣喜过,为每日繁琐的工作困扰过,为同事的幽默开怀过,渐渐地,我习惯了这种波澜不惊的生活,舒适安逸的环境消磨了我的锐气,我也逐渐平淡起来,甚至消极懈怠。可是,当我看着身边老一辈的地质工作者依然对工作对生活满腔热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耕耘着,我也被默默感动着,就算只是做一个“小我”,我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放弃自己的担当!担当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是我们立足的根基。作为平凡的年轻人,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付诸着点滴的努力。我们要感谢这个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年代,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家里,我们才有追寻梦想的勇气和力量。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回首过去,历史的车轮已经将人类载入到一个新的世纪。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平安稳,而有人会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做啊?我们也当不了治国平天下的英雄啊!”那么就做一个小人物,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给可爱的小孩当父母,给年迈的老人做子女,给工作一份认真负责的交待。不因时光的变迁,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的初心。作为子女,担当是一种孝顺;作为父母,担当是一种关爱;作为员工,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梁启超先生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担当,需要勇气;担当,需要智慧;担当,更需要信念。在新发展浪潮中,作为单位的年轻人,我们应当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从自身做起,行动起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因为我们强则大队强!我们强则核工业强! 【篇二】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邓恩铭同志在1931年就义前写给母亲的绝笔家书。

邓恩铭,字仲尧,1901年生,水族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战争不断,各党派明争暗斗,百姓苦不堪言,成长和求学环境的巨大反差,激起了他“不平则鸣”的斗志豪情。邓恩铭也

积极响应五四爱国运动,他组织学生罢课;组织励学新会,介绍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靠着信念的力量,他以青春的激情参加了党的“一大”,在南湖红船上举拳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此后从学校、工矿、监狱直至慷慨走上刑场,为反抗阶级和民族压迫,他用鲜血实践了在南湖红船上的誓言。

血色家书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迸发着深邃的光华。在《诀别》诗的前两句中,他感叹年华转瞬即逝,可惜壮志还未实现,但这并不是伤春悲秋似的对年华流逝的追悔,而是对他所进行革命事业的深深眷恋。“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邓恩铭以慷慨昂扬的诗句,呈现出一位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不要痛惜我先死去,会有更多后来人去完成我没有完成的事业,这样我在九泉之下也会得到告慰。这既是对亲人的安慰,也是对自己革命信念的呈现。从邓恩铭这封绝笔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生命即将熄灭的一刻,没有儿女情长的呻吟,没有畏缩不前的犹豫,有的只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呐喊,有的是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信念。这哪里是遗书,这分明是革命的火把和号角!

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邓恩铭等同志们的理想实现了,而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更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主动担起新时代重任,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在脚踏实地中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初心! 身为新时代的年轻共产党员,我幸运的生于和平年代,生逢伟大时代,我将以先辈为榜样,一茬接着一茬干,弘扬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传承“三光荣、四特别”的地质人精神,以大队“358”行动计划为工作指南,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地质事业的忠诚热爱,以担当作为交上一份令组织和团队满意的答卷。新时代新使命,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必将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为二六一队的发展和壮大奉献自己所有的光和热。 【篇三】

我在大学时期经常会去图书馆翻看一些书籍,大部分都是书写历史的人物传记,例如,《张学良自传》,《戴笠传》,《杜月笙传》之类的,但从来没有看过任何一本革命烈士的传记,我曾经多次拿起毛泽东传,拿起又放下。不是不想看那些峥嵘岁月里的传奇故事,而是不敢去看。革命的道路上弥漫着太多太多烈士的殷红鲜血,我不敢去看,是因为害怕自己突然知道那些默默无闻却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的可爱的人,害怕自己现在的表现对不起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条件的烈士,害怕自己不能肩负起他们用生命去奉行的坚强意志。 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王孝锡,英勇就义时25岁,枪决前仍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更嘱贤妻一件事,还当培育革命花。王器民,就义时间1927年,35岁,在给其妻子的遗言中写道,继我志呵,继我志呵。刘伯坚,40岁,就义前给妻子王叔振的遗书中写道,继续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赵一曼,31岁,在给她孩子的信中写道,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斗争。革命烈士的家书里蕴含着烈士们许许多多的情感,这里面有亲情,有友情,也有爱情。这些普普通通的情感告诉我们,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的人,但他们又不是平凡的人,他们就算在临刑前,心中所念念不忘的依然是他们的革命事业,他们把生命献给了事业,把事业当作了生命!谁言中国人没有信仰,看看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共产主义,信仰就是中国共产党,信仰就是全新的中国!

我的家在玉山,年仅36岁的方志敏烈士就是在玉山的陇首村被捕的,他在‘我们临死前的话’中写道,如有哪些同志不执行党的决议和指示,消极怠工,那简直不是真正的革命同志,而是冒牌党员,这样的人,是忘记了国民党囚牢里正在有好几万的同志,正在受刑吃苦,忘记了国民党的刑场上党的同志流下的斑斑血迹,更忘记了千千万万的工农劳苦群众正在啼饥号寒无法生存。在座的我们无法体会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大病一个月,形似骷髅的憔悴,也无法听见,在敌人无情折磨下他的低声哀嚎。但是,想想看,我们现如今时常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的感恩故事,告诉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那么,这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d5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