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29 18: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提要]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口的增长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为研究对象,以灰色系统GM(1,1)预测法为基础方法,定量阐述内江市土地生产力与合理人口承载量的动态关系,并结台温饱型、小康型与富裕型等三种消费水平,分别探讨预测期内内江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内江市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最主要的劳动对象,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日益显现出人地关系紧张化的态势。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中国要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那么在今后的几十年当中,中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否还能继续承载不断庞大的人口数量,是需要人们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我国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不容乐观,必须更加坚定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和人口政策。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刻不容缓。但到目前为止,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尚未统一。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下的定义是:“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自1812年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将人口的再生产与粮食再生产对比,拉开了早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序幕。国内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余万军等的《基于生态足迹和农业生态区域法的土地人口承载力比较研究——以贵阳市为例》,作者应用生态足迹法和农业生态区域法分别计算贵阳市1996~2005年的土地人口承载力。曹海霞的《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作者从人均耕地阈值、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三个不同角度来探讨分析了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为研究对象,以灰色系统预测法为基础方法,定量阐述了内江市土地生产力与合理人口承载量的动态关系,并结台温饱型、小康型与富裕型三种消费水平分别探讨了预测期内内江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最后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粮食单产与质量及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为内江市建立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区域概况

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地跨北纬29°11’~30°2’、东经104°16’~105°26’,东西长121.5公里,南北宽94.7公里。东邻重庆,南界泸州,西接自贡,西北连眉山市,北与资阳市相邻。全市幅员面积5386平方公里,现辖3县两区,即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111个乡镇,2070个行政村,9个街道办事处,251个社区。2007年末总人口423.8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2.11万,农业人口341.72万,耕地16.31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0385公顷,城市建成区32.92平方公里。内江市地处四川省盆地中部丘陵地区,其地形以丘陵为主,东南、西南面有低山环绕。海拔350~450米间的丘陵约占90%。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平均温度15°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fg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