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篇学习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8-30 03: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三篇学习心得体会

6月4日上午,双福新区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并解读了毛泽东同志三篇著名文章,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简称“老三篇”)。重温学习,确实获益匪浅;联系实际,倍加精神振奋。在江津发展承接成渝经济区产业布局这一国家战略在江津区号角全面吹响之时,在城市建设、新区产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之时,重温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闪烁奇异光芒的伟大思想,再次对我产生重大影响。这三篇光辉著作,以振聋发聩而又循循入理的方式教育我,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坚定信念,奋发有为;如何以张思德为榜样,对待工作 兢兢业业;以白求恩为楷模,对待业务精益求精;以老愚公为师范,对待事业锲而不舍,从而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和四项评议活动中,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作出应有贡献。

一、重温“老三篇”,增强了我党性修养,再次教育我牢记宗旨意识、坚守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极其普普通通的战士,在极其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做着极其普普通通的工作。然而,平凡的事业里,他体现了极其不平凡的精神;平凡的岗位上,他

显示了极其不平凡的业绩。这靠的是什么?是对信念的追求,是对革命的忠诚,是对岗位的热爱。他的追求不平凡,他的情操很高尚,他对人民大众的服务是热忱的。

联系到现实生活,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宽阔胸襟,就会整天抱怨这,抱怨那;这也不如意,那也不顺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会不胜厌烦;在重大的任务面前却又手足无措。因此,学习张思德,在和平年代、在建设时期、在发展年代,尤为重要。

无论是江津区“三创”行动,还是新区建设上档升级,都需要大量立足平凡岗位、热爱平凡工作的张思德式的干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把本职工作干好了,是起码的要求,也是了不起的境界;是共产党员的本色,也是有理想信念的体现。作为开发区的一员,我将立足本职工作,胸怀全局观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创先争优中作出应有的努力。

二、重温“老三篇”,增强了我能力修养,深刻启示我端正工作态度、业务精益求精,做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人

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以其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精湛的医术支持中国革命。

之所以赢得中国人民的怀念,不仅是因为他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对中国正义事业的支持,更是他对医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事业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这对我的启示是非常深刻的。

在我们工作的环境中,往往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论能力是能够做好某件工作的,就是有些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尽心,工作质量不高;或者完成了一件工作却埋下了其他的问题隐患。对工作质量要求不高,更谈不上精益求精、好中求优。是个小能人,但仅停留在“小能人”、“小聪明”的阶段,决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工作上不了一定层次。

因此,就本人而言,要注意端正工作态度,努力提高能力素质,注重研究问题,力图纵深推进工作,成为开发区某一方面工作的行家。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工作好中求优,对业务精益求精,始终以创新的理念,开创崭新的工作局面。

三、重温“老三篇”,增强了我素质修养,切实引导我正确对待挫折,把好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老愚公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虽然是芸芸众生中一个

不起眼的角色,但他体现出来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神灵,震撼了后世。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他面对两座大山的阻碍而毫不抱怨,面对邻居的怀疑而信心不动摇,面对所谓“智叟”的讽刺挖苦而理直气壮,这是何等的信念,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何等的心胸,这是何等的素质!老愚公的形象是精神层面的高大、是理念层面的执着、是追求层面的样板。愚公不愚、精神不朽;传说虽然不足以信,境界却是发扬光大。

从哲学的层面上,矛盾无处不在,问题无处不有,困难随时遇到,挫折在所难免。但如何对待,如何处理,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必须解决的课题。我们不能遇到困难绕道而行、不能碰到挫折心灰意冷,不能逢到不顺就疑神疑鬼,更不能看破红尘、贻误事业、愧对人民、羞对人生。毛泽东同志谆谆教导我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我当以此为目标,全面提升个人素质,走好人生每一步路,为新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sv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