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C换绳车在立井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钢丝绳更换工作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5-27 15: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YHC换绳车在立井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钢丝绳更换工作中

的应用

摘 要: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的繁荣,矿井开采规模和井筒深度的较大增加,摩擦式提升系统在煤矿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更换摩擦式提升系统钢丝绳一直是一项人力投入大、有较大安全风险的工程,利用换绳车更换摩擦式提升系统钢丝绳是对原有换绳工艺的革新,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文章介绍了利用YHC换绳车更换立井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钢丝绳的工艺及建议。

关键词:换绳车;立井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钢丝绳更换;应用

中图分类号:TD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2-0173-02

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是陕西彬长矿业集团下属原煤生产单位之一,设计生产能力800万 t/a,副立井井筒直径8.5 m,深度560 m。安装一台JKMD-5X4(Ⅲ)E型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最大提升速度9.42 m/s,提升最大高度538.2 m,提升钢丝绳4根,规格6 V×43+FC1770SS(ZZ)18601180直径54 mm,每根长度715 m,钢丝绳单量11.8 kg/m;两种规格的平衡尾绳,其中196×31ZBB PD8×4×191370 26201740

型扁钢丝绳2根,单重17.40 kg/m;166×26ZBBPD8×4×191370 18901260型扁钢丝绳1根,单重12.60 kg/m,尾绳每根长度610 m;采用双层大小罐笼提升,2013年10月第一次更换了提升钢丝绳。

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换绳是在停止提升情况下进行,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传统换绳工艺一是存在井上井底多处作业,危险性高,二是需要一只有经验的专业队伍和设备。该矿是新建矿井,缺乏有经验、有技术的机电职工,增加了换绳工作的难度。经过考察论证引进了YHC换绳车顺利的完成了副立井钢丝绳更换。

1 YHC换绳车换绳准备工作及主要设备实施安装 1.1 换绳方案确定

换绳方案包括确定施工设备设施位置、设备基础浇注、井口导向轮组固定钢梁设计安装、井架上双码择绳调换智能保护装置等设备设施安装以及工序制定等。 1.2 主要设备、设施安装

①下天轮平台安装@TT型双码择绳调换智能保护装置。 ②井口西侧安装2台JH―20型回柱绞车,作为旧绳回收辅助牵引设备,减轻换绳车工作期间的拉力。

③井口东测安装一台JH―8型回柱绞车,作用是在井架内牵引新绳。

④在井口北侧井架上安装导向轮组,新旧绳进出井架时

起导向作用。

⑤换绳车位置布置在井口的北侧广场,是运送钢丝绳的主要设备。

所有设备均采用混凝土基础,提前施工。 1.3 设备检查调试

为了确保换绳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设备安装后必须进行工作状态调试,并对施工设备设施进行检查验收,排除隐患。 2 换绳工艺

以更换1#、4#提升首绳为例,介绍如下。 2.1 停罐、卡绳、断绳、翻绳

①小罐提至井口合当位置,关闭1、4#钢丝绳张力平衡装置截止阀,在楔形绳环上方用整体式长板卡卡住四根提升钢丝绳。

②下放小罐,待长板卡稍低于卡绳梁生根梁上平面时停车;小罐侧井口导绳轮旋转就位、固定,并在小罐上方卡绳梁生根梁上安装卡绳梁。

③在井口上方+3.9 m钢梁上挂绳套、将手拉葫(位置与1、4#楔形装置位置对应),关闭大罐上1、4#张力平衡截止阀后大罐下放。

④大罐在便于更换楔形绳环或张力平衡装置位置下方1 m处停车。

⑤在小罐侧的卡绳梁上安装4台卡绳器,卡牢4根提升

首绳,每台卡绳器上方打上一副板卡卡住钢丝绳,并做好标记;同时在井口大罐上方井架梁上搭建拆装楔形绳环工作平台。

⑥双码择绳调换装置的机械手卡住大罐侧2、3#钢丝绳,上提罐笼1 m左右,1、4#钢丝绳松弛,将1、4#钢丝绳分离出调绳装置机械手;新绳和引绳穿过换绳车及井口对应的导绳轮,利用JH―8型慢速绞车将新绳牵引至小罐侧+ 19.5 m截绳处。

⑦在小罐侧+19.5 m处,用2副扳卡和φ18×1.5 m绳套连接小罐上1#旧首绳并向下拉紧。慢速绞车牵引1#新首绳绳头到截绳处,用绳套将1#新绳旧绳连接牢固,慢速绞车绳头与1#新首绳连接断开。在连接处下方截断1#旧绳,用U型绳卡连接1#新、旧绳头,然后用慢速绞车将截断的旧绳下放到(4#新旧首绳连接与1#程序相同)。

⑧施工人员在工作平台上固定好1、4#楔形装置,打开1、4#张力平衡截止阀并把张力平衡装置拉至最长位置,在楔形绳环上方截断1、4#钢丝绳,拆除楔形绳环。 ⑨将截断的钢丝绳穿过对应的大罐南侧生根长钢梁上2个φ500 mm导向轮,用大罐恻1#、4#旧钢丝绳导向引出,用钢丝绳卡子连接两根旧绳与两根引绳。在绞车房内将绞车滚筒上2、3#钢丝绳拨离出绳槽(拨离绳槽前绞车滚筒与钢丝绳上做好标记)准备翻绳。

⑩调整放绳滚筒放绳阻力(收引绳单元体拉力不宜过4 T)。穿入新绳的换绳车单元体不夹持钢丝绳,两根引绳穿过换绳车两个收绳孔与大罐恻1、4#旧钢丝绳头连接。开动换绳车收引绳、启动收绳滚筒收绳。

绞车以不超过0.3 m/s速度下放大罐、翻绳,直至新绳通过上天轮、绞车滚筒、下天轮并到达井口大罐,翻绳工作完成。整个翻绳过程绞车房、天轮处均设留专人监护。 2.2 1#、4#新绳与大罐连接

①在井口连接新绳与楔形装置,用手拉葫芦拉紧楔形绳环上方新绳。绞车滚筒与天轮之间新绳松弛度小于两根旧绳松弛度,并使张力平衡装置处于最长位置,否则,应反向开动绞车调整(新绳与楔形绳环连接期间,旧绳退出换绳车)。 ②调绳机上提大罐侧1、4#新绳(旧绳伸长量+新绳预计伸长量),拆除大罐侧1、4#楔形绳环楔体,将1、4#绳调整至最短后绳与楔形绳环连接,连接完后旧绳退出调绳机;开动换绳车拉紧两根新绳,直至绞车滚筒与天轮之间新绳松弛度稍小于两根旧绳松弛度,然后将绞车滚筒上2、3#钢丝绳拨进绳槽。 ③敞开绞车盘形闸,调绳机下放大罐。当小罐侧2、3#钢丝绳卡绳器上方板卡向上移动100 mm左右时停止下放,关闭绞车盘形闸,继续下放大罐,四绳完全受力退出调绳装置,向大罐上1、4#张力平衡装置油缸打压,新绳张紧后关闭1、4#张力平衡装置油缸截止阀,打开2、

3#张力平衡装置油缸截止阀。

④拆除大罐侧工作平台。在大罐楔形绳环上方安装整体式四绳扳卡,卡住两根旧绳与两根新绳,并在四绳板卡上安装无线视频摄像装置,并调整最佳观察角度与位置。 ⑤小罐侧旧首绳通过井口导绳轮、换绳车,与收绳滚筒连接。

2.3 1#、4#新旧首绳交互对换

新旧绳对换过程绞车房、天轮、换绳车、井口及收放绳滚筒位置设专人负责,指挥人员在换绳车上指挥。 ①换绳车拉紧4根旧绳、新绳,拆除井口4台卡绳器上方4只钢丝绳板卡。

②启动换绳车、收绳车和绞车,慢速下放大罐,收旧绳的同时放新绳,实现新旧首绳交互对换。

③小罐楔形绳环上长板卡接近卡绳梁时,绞车停止运行。拆除井口小罐侧卡绳装置及整体式长板卡,继续下放大罐上提小罐,小罐运行到方便拆卸楔形绳环位置时停车,换绳车缓慢松开两根旧绳。 2.4 1#、4#新首绳与小罐连接

①用3 T手拉葫芦将1、4#楔形装置固定好,关闭2、3#张力平衡截止阀,打开1、4#张力平衡截止阀及张力平衡装置总路截止阀。

②调绳机卡住大罐侧1、4#新绳向上抽拉,当拉力达到

两根新绳重的1.5倍时停止。

③截断小罐上1、4#旧绳,张力平衡装置拉至最长位置,拆除1、4#楔形绳环。将换绳车内两根新首绳在井口截断,与1、4#楔形绳环连接,连接后向1、4#张力平衡装置油缸打压,使新绳完全张紧。

④调绳机下放大罐,四绳受力后,撤出调绳装置,打开各张力平衡装置油缸截止阀,恢复提升系统,1#、4#两根钢丝绳更换完成。以相同的方法完成3、2#提升首绳更换。 3 换绳影响分析

这次换4根提升绳,从副立井停产到恢复生产,用时96 h,比计划时间多了24 h,主要原因:

①工作人员以矿方为主,设备厂方人员协调指挥。施工人员对工艺、环节不熟练,整体配合不默契,环节衔接欠紧凑。

②设备故障影响较大。双码择绳调换智能保护装置工作时发生油管损坏、接头漏油影响了8 h;1#卡绳器侧衬板断裂,在1#、4#更换后,钢丝绳松弛4 m,无法紧绳,调绳工作用时16 h。

③钢丝绳通过天轮、滚筒难度大,耗时长。新旧钢丝绳连接采用三道54#U型绳卡通过滚筒和天轮时卡、拌地点多,造成了钢丝绳松弛与绞车滚筒摩擦力减小、过绳困难;1#天轮为“固定天轮”,转动阻力大,钢丝绳松弛时过绳困难。

这次1#、4#翻绳共计用时21 h。

④连续作业,施工人员极度疲劳体力透支,一定程度影响进度,也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⑤导向轮组安装基础梁受力分析不准确,梁横向受力考虑不足,收、放钢丝绳时,导向轮组承受力方引起固定梁变形,加固钢梁影响进度。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建议:

①设备主要部件进行探伤消除内部缺陷并现场适当备用易损件。

②可以采取新旧绳进行软连接方式,避免翻绳卡拌现象,在天轮处安装托绳装置等方法,缩短翻绳时间。 4 结 语

换绳车更换摩擦式提升系统钢丝绳绳是对原有换绳工艺的改进,较传统换绳方法节省人员(井底无作业人员)、地面施工安全程度高、不损伤钢丝绳、收旧绳与安装新绳同时进行。通过提高设备性能优化工艺可进一步缩短施工时间的特点。它必将在摩擦式提升系统钢丝绳安装、更换中得到广泛应用。

上文论述了换绳车更换摩擦式提升系统首绳工艺,并对换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得改进意见,期望能对更换摩擦式提升系统钢丝绳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宝铜,邵学敏,李绪强.胡家河矿副立井井筒冻结法施工技术研究[J].陕西煤炭,2010,(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ug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