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农村教师素质的问题与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3-12-25 05: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农村教师素质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同时,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源减少,在校生数量逐年下降,实施小班化教育实在是农村学校的“无奈之举”。然而,小班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符合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探索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相对公平以及合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发展对广大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农村小班化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小班化教育对农村教师素质的挑战

在农村实施小班化教育为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然而,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施也给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1.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农村学生享受到高素质的教育、优雅的学习环境、优质的配套设施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规定学校必须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使农村学生在掌握踏实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张扬个性发展特长,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小班化教育对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合理性的考验。 2. 小班化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教师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带来了冲击。小班化教育弘扬“无差生教育”的理念,正

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尽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适当的空间和条件。课堂上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和交流成为课题教与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式教学、分层式教学以及小组教学等教学方法代替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于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奋斗了多年的农村教师来说,适应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 小班化教育对农村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师德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小班化教育要求教师遵循“结果均衡论”的理念,奉行“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倡导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和自身的努力,使每一个儿童得到健康发展。“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成为小班化教学的根本宗旨。[1]尊重每一名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平等地获得教师的个别指导,用教师的高尚师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是小班化教育的切入点,也是小班化教育对广大教师职业素养和师德素质的要求。

4. 农村小班化教育的实施给农村教师带来教学和科研难题。对农村的教学来说小班化教育是一个新鲜事物,特别是对于那些作为小班化试点的学校来说,存在着重重困难,需要全体教师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团结协作,加强交流,强化校本研究,解决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困难,促进小班化教育在农村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农村小班化教育发展与教师队伍素质的冲突 由于多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滞后,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小班化教育的高要求与农村教师低素质产生了冲突和矛盾。 1. 农村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2]多所学校合并后,产生了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学校语文、数学等大学科的专业教师比较充足,一些小学科,尤其是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紧缺;45岁以上的教师在学校编制中所占比重较大,农村小班化教育以及实施寄宿制带来的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动对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 农村教师小班化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方式急需转变。在农村,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盛行,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习;现在农村小学有不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而来,通常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都是凭借自己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由于学校经费和人员配置等原因,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有些教师的教法和观念很难适应小班化教育的要求,对教学过程的处理显得力不从心。

3. 农村教师的基本技能偏低。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学历、家

庭、环境、年龄以及学校培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基本技能偏低,远远无法和城市学校教师相提并论,很多专项技能只能是边教边学,边做边学。面对着重重困难,有的教师感到求教无门,只好自己从电视或光盘上学,总感觉不伦不类,没有成就感。在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中难以示范指导;在自己动手制作补充教学媒介,如课件、教具、学具、模型、绘画、图片等物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在培养学生特长时自身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

4. 农村教师科研素质方面存在不足。在农村学校对教师科研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再加上自身知识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普遍不足。在对江苏某市570多位农村教师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没有在市、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70.3%、77.4%和92.8%;没有市、省和国家级课题立项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8.6%、95.3%和99.1%。即使在一些学校正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的情况下,仍然是极少数的教师在研究和开发,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没有参与其中。

三、农村教师的自我提升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因 广大农村教师应该正视当前面临的小班化教育带来的挑战,积极行动,更新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的新知识,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手段,尽快适应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1. 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责任心和事业心。农村教师需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责任心和事业心,弘扬教师的优秀品质,利用小班班级学生人数少、和学生交流机会多的优势,关爱每一名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温暖的教育和学习的环境。在努力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给予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俗称学困生或后进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步缩小和优秀学生的差距,真正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素养。

2. 学习现代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一是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小班化的教育教学中。二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根据课程内容制作恰当的课件和教具,改变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创新相结合。三是提高创新意识,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并要在实施农村小班化教育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探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新模式。

3. 拓宽学习渠道,探索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坚持培训学习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以适应小班化教育的需要。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另一方面,要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此外,教师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自我提高,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感悟、自我默

会和自我提高等“第三条道路”,[3]不断完善人生、丰富人性、充实个人的生活,提高现代文明素养,厚积薄发,触类旁通地体现和应用到小班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四、各方共同努力,促进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差距主要不是入学机会的差距,而是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差距,是教育质量的差距。[4]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农民子女有机会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在教师自身积极行动的基础上,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1.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政策性扶持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有力保障。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投入、人员编制、资源配置等方面都需要为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支持。向各学校划拨教师培训发展所需的专项经费,从财力、物力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制定合理的师生比例,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同时增加一定比例的管理和辅导人员,以减轻小班化教育教师的沉重压力;制定优惠的人才吸引政策,在留住原有人才的基础上为学校引进大学毕业生、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带头人,增强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力。 2. 学校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领导要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的素质建设。一是要采取内引外联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农村学校要“走出去”、“引进来”,派出骨干力量外出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授课;结成友好学校,

加强校际间的教育交流和资源共享;联合省、县(市、区)各级教育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二是以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为目标,提供充足的资金,鼓励教师培训、外出学习,支持教师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完善管理体制和激励制度,注重过程管理,使教师的每一份劳动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三是抓好教师科研,把小班化教育和校本研究有机结合。以小班化教育研究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创设开放、多元、互动的校本教研环境,以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学习思辨、实践探索、合作研讨、自我反思等环节,使校本教研活动成为研究解决小班化教育课程、教学中现实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5]

3. 发挥师范院校对农村教育的服务和引领作用,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基地,要发挥它服务和引领农村教育的职能,为农村学校培养优秀师资力量。首先,师范院校要深入进行教师教育改革,从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培养机制、实践体系等等方面,到师范生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安排,都必须要考虑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6]为农村小班化教育培养出愿意去、留得住的优秀大学生。其次,师范院校要定期举行农村师资培训,把最新的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教法和技能传达给农村教师。再次,针对农村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现状,联合农村学校,搞好科研指导与合作,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此外,师范学校应发挥

资源优势,组织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参加社会实践,和农村教师多进行交流,提高农村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4y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