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01 20: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融保险业报告

2006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报告简介 :....................................................... - 3 - 报告亮点.......................................................... - 3 - 一、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银行业现状与特点 ........................... - 4 -

(一)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特点 .................................. - 4 -

1、法律环境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 4 - 2、行政干预在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5 - (二) 中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 - 6 -

1、资本、资产规模偏小,国际竞争力弱......................... - 7 - 2、业务范围窄.............................................. - 7 - 3、专业人才缺乏............................................ - 8 -

二 主要国家发展概况.............................................. - 8 -

(一) 全球银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 - 8 -

1、全球银行业总体尚属稳定,美欧大银行实力依然突出。........ - 8 - 2、国际大银行资本、资产上升,业绩有所收缩。................ - 9 - 3、发展中国家差异明显,金融资源趋向集中。.................. - 9 - 4、跨境融资转向萎缩,融资结构有所调整。................... - 10 - 5、银行稳定支撑信心,信心增强支持经济。................... - 10 -

三 中国投资银行同国外同行的差距.................................. - 11 - 四 全球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 12 -

(一)全球银行业发展脉络 ..................................... - 12 - (二)全球银行业发展保障 ..................................... - 13 - (三)中国银行业深度改革与快速发展的紧迫性 ..................... - 14 - 五 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与竞争行为 .................. - 14 -

- 1 -

金融保险业报告

(一) 中外银行间的竞争将首先在重点区域展开 ................... - 14 - (二) 中资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不得不提速 ......................... - 14 - (三) 中外商业银行需要互补优势 ............................... - 15 - (四) 残酷的同业竞争将让大家学会如何去联手 ................... - 15 - (五) 金融业全方位服务将是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乃至其它金融机构必须适应这一市场要求 ............................................... - 15 - (六) 中间业务产品和交叉产品是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天堂,但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却布满了陷阱和障碍 ....................................... - 16 - (七) 信息技术应对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经营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 - 16 - 六 中国银行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开始提升............................. - 16 -

(一) 战略转型 ............................................... - 16 - (二) 公司治理 ............................................... - 17 -

1、股东性质视角........................................... - 17 - 2、股权集中度视角......................................... - 19 - (三) 组织和流程再造 .......................................... - 20 - (四)产品和服务 ............................................... - 21 - (五) 信息技术 ................................................ - 22 - (六)人力资源 ................................................. - 23 -

1、人力资源的结构......................................... - 23 - 2、激励机制............................................... - 24 -

七 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 - 25 -

1、在银行机构上 .............................................. - 25 - 2、在组织架构上 .............................................. - 25 - 3、在管理结构上 .............................................. - 25 - 4、在银行形态上 .............................................. - 26 - 5、在经营形式上 .............................................. - 26 - 6、在金融产品上 .............................................. - 26 -

- 2 -

金融保险业报告

7、在盈利空间上 .............................................. - 26 - 8、在金融安全上 .............................................. - 27 - 10、在客户经理制的内涵上 ..................................... - 27 - 报告简介 :

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和改革势头。银行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高,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电子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混业经营的发展等都为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银行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存款准备率的提高,监管力度的加强,法规的健全等一系列措施使银行不良贷款率逐步降低;目前中国整个银行业正在加快推进银行改革和上市,资本市场日益完善,宏观调控力度逐步加强,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国际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仍然存在市场结构失衡,规模不经济,产权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偏低,业务范围狭窄,监管不力,法规不健全,整个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为此,推出了《 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行行业分析报告》,本报告将纵观2005和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银行业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态势,把握全球经济形势,深度分析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剖析中国银行业的重点企业,总结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中国银行业的投资机会与价值,为银行、金融服务企业和投资机构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报告亮点

1、通过对银行重要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改革及法律法规,从多个视角揭示了中国银行业目前的产业结构与竞争格局,使客户全面了解目前中国银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态势。

2、通过科学的评估标准,综合评价国有商业银行、有代表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竞争力、市场发展,使客户准确把握中国银行市场的主体状况。

3、通过银行业投资价值评价指标研究,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需求和投资规模,使客户准确把握中国银行业的投资机会。

- 3 -

金融保险业报告

正文

一、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银行业现状与特点 (一)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特点

如果严格按照罗伯特·库恩对投资银行的定义来理解的化,在中国现有的投资银行里,能够勉强成为投资银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综合性投资银行。但是中国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的发展造就了将近100家投资银行机构与将近300家证券经营机构,这些机构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史同欧美等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1、法律环境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中国证券市场与投资银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一直是制约中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从1984年飞乐音响股份成立开始,关于证券方面的立法就一直没有能够跟上市场的节拍,更不要说去引导市场了。在证券交易所运行将近3年后,1993年4月22日,《股票发行与 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才正式颁布实施。1998年12月29日,酝酿5年多的《证券法》终于获得人大常委会的通 过。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此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快10岁了。

由于立法工作的相对滞后,中国证券市场与投资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由于法律、制度的不配套,造成许多在国际上通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国无法开展,致使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在中国还处于朦胧阶段,连在世界上已经十分成熟的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普通业务在中国还是空白,《破产法》、《公司法》等法律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因为它们的约束造成投资银行在兼并收购工作中步履为艰;其次,由于法律制度对投资银行、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违纪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处罚,从而导致了投资银行、上市公司联合造假、虚假上市、内幕交易等一系列违规行为的泛滥,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红光、郑州百文的用虚假信息骗取上市就是典型的例子;再次,法制环境的滞后,没有司法的介入,导致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缺乏强有力的保证,对于证券交易和证券

- 4 -

金融保险业报告

发行方面的违规现象的处理和处罚缺乏力度,甚至还可能出现处罚的暗箱操作,从而纵容了投资银行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的投机作风,几度在中国证券市场掀起风波。例如,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出现百万人争购 抽签表的场面,由于工作人员作弊,私留抽签表,造成股民游行请愿,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中,有部分股份是不能上市流通的,包括转配股,但是1995年长虹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竟然将长虹转配红股私自上市流通,后来的处理只是长虹股票停牌。法律的空白使得投机者无所畏惧,这些违规事件只是中国证券发展中违规现象的冰山一角而已。

2、行政干预在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法律与制度的相对滞后,中国的证券市场和投资银行的发展过程主要是靠国家的行政指令来引导的,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有一只无形的手”牢牢控制着市场节奏,这只“手”不是市场调节,也不是法律规范,而是行政干预。在中国,市场与法律在证券市场上的地位远远不如行政命令有效,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特色。

曾经经历了5000年封建统治的洗礼的中国,人治思想深入人心,几十年计划经济又使中国经济充满了行政色彩,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行政干预的影子仍随处可见,在证券市场的表现更为明显。行政干预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在中国这样一个证券市场发育不很完全的国家,行政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维护了资本市场的相对稳定。但由于行政干预具有浓郁的人治特征,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规范与完善,行政干预的弊端正在逐渐显现。

首先,过度的行政干预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制度基础,但行政干预的随意性很难造就稳定的市场环境,反而会使证券市场动荡加剧。一方面,受人为因素的左右,某些行政管理机关为了追求本部门的利益或业绩,常常会作出一些不合理的干预。另一方面,投资银行、企业要争取业务和融资机会,必须经过各级行政机关的层层审批,既影响了效率又增加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例如康赛集团在上市过程中,通过“内部职工股”的交易就将两名部长级干部拉下了马,大批地方干部栽在这一家上市公司手中。《证券法》出台后,中国加大了对证券犯罪的调查力度,许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纷纷“落马”,多数都是因为重权在

- 5 -

金融保险业报告

握,在从事证券管理的时候以权谋私。

另外,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规模较小,企业争取上市呈现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态势,许多地方政府也将本地企业上市数量作为其主要业绩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又是上市审批权的掌握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造成了投资银行业务竞争的不公平。特别使政府为了其重点企业能够上市,参与或默许了企业和投资银行机构的作假行为,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证券监管更加困难。例如在最近被暴光的郑州百文虚假上市和虚假财务报表一案中,政府是难逃其责的。 (二) 中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还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

在这些银行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品牌等方面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到2003 年6 月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贷款则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2]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则在过去几年里大幅度增长,到2003 年6 月底,已占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3.6%。[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隐含的政府担保。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和储户风险意识的提高,银行的资信水平将日益重要。[4]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有很大的改进,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也有显著的提高,不少银行已初步完成管理决策、IT 信息系统上的总行集中化控制。但是不可否认,中国许多银行还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良资产情况仍十分严重。据银监会统计,到2003 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合计为2.4 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5.19%。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59 万亿元,不良率达16.86%;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也有1540 亿元,不良率为6.50%。[5]而且上述不良率的水平,已经包含了近几年各银行贷款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稀释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的资产充足率普遍较低。

中国银行在内部管理、资信评估能力和授信体制、风险控制能力等各方面都还有很多缺陷,员工队伍素质和知识技能结构有待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也还远未完善。

- 6 -

金融保险业报告

而且,中国银行在信贷工作中还往往受到种种外在压力和行政干扰,授信决策并不完全建立在资信因素上。扶持地方经济、帮助国营企业脱困、发展重点产业等等还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和人员队伍过于庞大,造成经营上的巨大压力,在管理运营上也还失于低效迟缓。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款的利率仍受到控制。在存款方面,除了保险公司五年及3 亿元以上的存款允许由双方自主决定利率外,其余各项人民币存款利率均由人行统一规定。在贷款方面,人行也规定必须在一个范围内浮动。这两方面就决定了银行人民币存贷款的利差收中国银行所面对的许多企业客户的经营不够规范,财务报告不够健全可信,有关个人客户的资信信息也相当匮乏,使得银行很难准确地衡量贷款人的资信水平和还贷能力。这就导致中国贷款市场缺乏层次感: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财务报告上的问题,银行难以准确地评估其资信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利率管制,银行也无法根据客户的资信水平充分调整利率。所以,银行业务往往集中在少量优质企业上,争夺这些客户的竞争十分激烈。

1、资本、资产规模偏小,国际竞争力弱

中国投资银行资本实力与国际知名投资银行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截止1998年,在中国92家投资银行中,注册资本金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为17家,注册资本金有1亿-5亿元人民币的有36家,资本金在1亿元以下的有39家。股本金达到或接近10亿元的仅10家左右,若平均计算,则每家投资银行的注册资本仅为3000万元。近几年,为了和国际接轨,大批中国投资银行进行增资扩股,如国信证券公司经过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达到22亿元,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实行业内重组后,注册资本金达37.2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达300余亿元,但与境外著名投资银行数千亿美元的规模相比,中国投资银行业仍然还是小学生。在资产总额方面,差距也很明显。目前中国投资银行资产总额为2200多亿元,同国际大券商相比,2200多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总额简单微不足道,如美林公司1996年资产总额为65000亿美元,为2200亿人民币的近300倍。 2、业务范围窄

在业务开拓方面,西方投资银行积极开发使用新金融品种及利率为基础的期货、期权、远期合约、掉期、互换交易、资产担保证券等。投资银行拥有自身优势,设计

- 7 -

金融保险业报告

出各不相同的金融品种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同时可获得较高收入。而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范围极其狭窄, 目前中国投资银行机构大多只从事投资银行本源业务即证券承销和经纪,而对新型投资业务如基金发起、项目融资、外汇买卖并没有广泛开展,对国际上的各种创新型金融业务如期权、调期、资产证券化、购并重组等几乎尚未涉足,少数国内所谓的大投资银行虽略有涉及,但因经验不足,实力不济,经营不规范等方面因素,也只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使得自身业务发展与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3、专业人才缺乏

投资银行是高智脑、高风险的行业。它的业务技术复杂,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均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中国投资银行机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学历层次高于一些行业,但专业人才欠缺,真正受过比较系统的投资银行方面教育、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数量很少,随着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中国能够开展新兴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少之又少,比如开发创新金融产品需要精通金融工程学的高级人才,然而这方面人才在我国还是空白。投资基金的管理和操作人才更是风毛麟角。这一状况严重限制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

以上是中国投资银行业现实状况的主要特点,另外中国投资银行业业内竞争混乱、管理水平低劣也同样制约了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 二 主要国家发展概况

(一) 全球银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1、全球银行业总体尚属稳定,美欧大银行实力依然突出。

全球经济金融最为重要的载体是银行,2002年全球银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动荡的金融市场相比,则处于平缓状态,受制于经济环境变化,谨慎操作与策略调整成为重要选择。

全球银行业的核心部分是国际大银行。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大银行的资产总额持续上升,税前利润以及资本则随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变化有所起伏。2000年至今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从4.86%下降到4.62%,接近1994年的状况,届时美国经济收缩与全球经济不景气凸现。国际大银行整个90年代一级资本平均水平为4.51%,而2000-2002年分别为4.86%、4.67%和4.62%,均高于90年代平均水平,保持了

- 8 -

金融保险业报告

趋强的态势。

尽管2001-2002年美国经济发生较大的变化与调整,但是美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中地位稳固,盈利水平较为稳定。美国银行业整体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稳中趋升。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监管的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比率1997年为7.56%,1999年和2001年为7.79%。2002年第一季度则为7.95%,远高于10年前的4-5%的水准。据美国加州公司WeissRatingsInc.的统计,2002年第二季度的美国银行利润达到创记录的277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长9.1%;另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显示,2002年美国银行净收入第三季度继续增长233.44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的173.65亿美元增长34.4%。数据说明美国经济下降,银行利润也有所下降,但银行的资本、资产在增长,资本平均回报率依然达到22.6%,高于欧盟国家的资本回报率16.4%。全球银行业依然突出美国影响,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受到美国银行业相对稳健与波动性的带动明显。

2、国际大银行资本、资产上升,业绩有所收缩。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了国际大银行的业绩。其一,银行资产增加,规模效益依然是银行实力的重要体现。据2002年英国《银行家》7月份的统计,2001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资产总额为39.63万亿美元,比上年37.9万亿美上升4.6%,而前两年的资产总额仅上升3%。从头25家看,总资产为14.6万亿美元,所占比例为36.9%1;其二,巴塞尔协议作用强化,资本充足率上升。2001年1000家头25家银行的一级资本为6276亿美元,占世界1000家银行18314亿美元资本总额的34.3%,相比较上年为30.4%,两年前为33.1%,这说明各大银行愈加重视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比例;其三,银行业绩萎缩,银行越大亏损越多。2002年主要国家银行业绩有所变化,其中美国银行业出现连续3个季度盈利增长趋势,但第四季度大型投资银行业绩有所下降,如摩根士坦利等下降幅度较大。

3、发展中国家差异明显,金融资源趋向集中。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在全球银行业中的地位依然薄弱,世界1000家大银行按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排列,拉美、中东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合起来也仅占9%、7%和11%,不过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也在发展。在2002年7月份的《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中出现79家新银行,均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

- 9 -

金融保险业报告

轨国家银行,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还有41家银行跃进排名100位之列。名次上升最快的为伊朗工矿银行,其从上年的800位一越为304位。2002年俄罗斯银行业的发展比较突出。俄罗斯入围1000家大银行的共计12家,有7家银行是第一次入围;东欧有21家银行上榜;拉美有所下降,从43家减少到41家;亚洲从155家减少到151家;而中东地区则从84家增加到86家;东欧地区从95家减少到90家。从入围数量看略有变动,基本持平。

从入围数量看,发展中国家不均衡的差异依然明显,其中亚洲入围1000家的数量继续稳定在150余家,2000-2001年分别为155-151家;拉美为43-41家;中东为84-86家;东亚为95-90家;其他地区为22-25家;而非洲一家没有。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非洲地区的银行比经济更加边缘化,难以与国际银行业接轨。 从资产上升中地区结构倾斜可以看出,全球银行业依然为发达国家大银行所主导。而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比例分配表明,金融资源向少数大银行集中突出。如果三大经济体再加上亚洲(除日本外),则全球四大区域国际大银行的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总额占同一指标全球总额的比例为84%、88%和82%。

4、跨境融资转向萎缩,融资结构有所调整。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随着利率下降和利息支出的减少,商业银行贷款的净偿还额预计将可能从2001年的260亿美元下降到2002年不到110亿美元,并会在2003年进一步下降。这主要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增加了各国境外商业银行贷款流入的汇率风险,而各国银行和企业纷纷转向用本币在国内融资,形成外汇贷款和为经常账户融资的需求不旺;加之引入新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国际大商业银行纷纷用收费业务代替贷款业务,导致商业银行在本币业务方面发挥作用增大,而在对外融资方面的作用有所下降

5、银行稳定支撑信心,信心增强支持经济。

近年来,美国经济波动下滑问题是信心问题,而支撑美国经济信心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银行业尚属稳健。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开放过度,而银行体系支撑不了这种过度的开放与竞争,如银行资产质量不高,清偿能力低下等等,便造成了信心的崩溃,危机的发生。

- 10 -

金融保险业报告

点的交易集中在南北两大数据中心处理,这无疑为总行集权奠定了技术基础;其次,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协调法人内部利益。建设银行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客户细分和重点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基本方向,事实上实现了目标的一致性;第三,在美国银行协助下,集中力量推进零售银行、全球现金管理、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等五大类共12个项目,以美国银行的管理理念,渐进地改变分支机构对现有权力和利益的依赖。2003年就在某些一级分行的试行的扁平化改革,得到了扩大。 中国银行在广东省分行的扁平化改革取得了成果,同时在总行层面于2004年底开始,中国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架构的设计。将原资产保全部改为授信执行部,由该部集中管理风险审批与公司业务授信档案。通过推进授信决策集中核批,中国银行希冀打破现有的四级经营、四级管理的体制,扩大总行风险管理的幅度和深度,推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为风险管理进一步实现扁平化、集中化和专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对于四大行,股份制银行是架构改革的先行者。在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之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都开始复制花旗模式,建立组织架构设置。深发展更是在新桥进入不久,便取消了分管副行长的管理层级,建立从总行信贷风险执行总监到分行或业务线高级信贷主管的授信业务垂直业务线。

从2003年1月开始,民生银行总行个人业务部和七家重点分行的个人业务部更名为零售银行部,实行专管行长负责制,并在2004年试图力推零售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2004年11月,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彻底实现独立核算、独立营运,并从当月开始在全国实施。这个计划重建了零售银行部与各分支行的关系:各省级分行的零售业务部将直接受制于总行;分行零售业务部老总的级别、待遇与分行行长一样,将建立以销售团队为主导、分行和代理机构为辅的销售通道,推行首席运营官制度。 (四)产品和服务

金融环境剧变的格局注定了2005年中国的银行业开始进入创新的年代。在竞争的压力下,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差异化,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便利化。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与服务创新本身正是中国银行业效率和竞争力开始提升的强烈信号。

\打开大门,客户就会进来\的时代已不复存在,2l世纪的金融市场已经变成了买

- 21 -

金融保险业报告

方市场,市场需求多样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 2005年,人民币、外汇理财产品创新层出不穷;2004年,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销

售额为300亿元,2005年则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期保险业保费收入的44%。 股份制银行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创新的主力军。2005年,18家商业银行共推出65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从中不难看出,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创新的主力军,不仅在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四大国有银行,而且在同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方面也明显胜出。 外汇衍生产品在扩大远期结售汇交易主体范围和开展掉期业务方面有了新的进展;2005年,23个中外资银行共推出295个外汇理财产品,除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汇丰银行、荷兰银行外,所有的中资银行和汇丰银行均推出了主打外汇理财产品品牌。2005年9月1日起,中行获准对机构客户开展外币兑人民币掉期业务,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深圳6家分行为首批试点行。

基于黄金的理财产品创新有了很大的进展,在纸黄金业务和实物黄金交易业务上都有了突破性的创新产品出现;资产证券化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也都分别有了开创性的进展;2005年,央行相继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了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券。伴随着上述债券市场的创新,商业银行顺利进入了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担负起主承销商的角色。 (五) 信息技术

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数据大集中\运动正在向纵深挺进,信息化的程度与其他行业相比是超前的,但体制改革的进度是相对滞后的,信息化的发展在旧的银行体制中穿行,每走一步都会遇到体制的羁绊。数据集中并不能直接带来银行经营水平的提高和风险管理的改善,只有充分的应用集中的数据,实现业务和管理的集中,才能真正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为了达到信息化改造的目标,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建设。而建设的模式几乎都是围绕着\数据大集中\这条主线进行的。眼下在国内银行业,技术系统正在从分布式架构改造为集中式架构。

尽管数据大集中运动已经席卷了中国的所有银行,但不同体制规模的银行大集中的战略目标是不一样的,效果也自然不尽相同。

- 22 -

金融保险业报告

第一类是为了全国系统平台统一、业务规范统一、操作流程统一而实施业务全集中处理。例如工、农、中、建、交5大行成立较早,网点较多,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其电子化多级计算机处理中心分散处理,1家银行的电子化处理业务要由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处理中心来实现,其应用、业务规范以及操作流程均不统一,设备资源重复投入,多级处理中心联网困难。这些银行,只有实施业务的全集中式处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类是为了系统升级换代、缩短差距、与国际接轨、提高竞争力。例如深发展、广发、兴业、浦发等,原有的系统已不能满足其发展和竞争的需要,通过开发业务全集中处理系统,进行系统的升级换代。

第三类是为了避免系统风险的发生,采用区域集中的方式。例如招商银行,暂不进行全集中,仍采用目前的区域集中方式,新建的分行直接并到总行或某区域的主机上。

显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并不同。前者有数以万计的网点和数以亿计的客户,它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通过大集中,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点和客户资源都非常有限,通过更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争取客户是其最主要的目标。 (六)人力资源

总体来说,中国银行业不乏优秀的人才,银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银行改革的加快,银行业的人才吸引力在大大增加。从近年来各家银行招聘中趋之若鹜、竞争惨烈的情景中就可以看到。但是,中国银行业的激励机制还未有效建立。

1、人力资源的结构

第一,从学历结构来看,中国银行业呈现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从人才总量来说,国有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似乎还处于劣势。(见图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中,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30%以上,而国有商业银行除了中国建设银行高于这一比例之外,其余都比较低。而且,从研究生的占比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占优势。招商银行从成立一开始就以人才立行,吸引了无数杰出金融人才。

在招商银行的管理团队中,许多董事具有博士学历,甚至不少具有海外学习或工

- 23 -

金融保险业报告

作经历。在所有银行中,招商银行人力资源的优势是最为明显的,根据2004年年报,到2004年底,招商银行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数占到总员工的80%以上。我们乐观地看到,国有银行的人才素质正在提高的趋势。随着机制的改革,国有银行开始重聚人气。

特别是在国有银行总行和一级分行这一层面,往往成为无数优秀学子向往的地方。

第二,从年龄结构来看。年轻的员工队伍的好处在于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在民生等新成立的银行中,基本上没有退休员工。招商银行2004年底只有4名退休员工。交通银行也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

第三,国有银行的裁员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扩张。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面临着巨大的人员压力,裁员成为近年国有银行的一个重要工作。在这方面,某国有银行的裁员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近年来,已撤并机构近2万个,已分流人员20万人,使现有网点的经营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但是尽管如此,相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员工规模仍然庞大。与此相反,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处在扩张期,其对人员的需求正在上升,可以较好地改变人员结构。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人员队伍本身庞大,吸引新人才的能力相对较弱。

2、激励机制

吸引优秀人才并使人才发挥作用则是较好的激励机制。

第一,从薪酬情况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处于明显优势,特别是经营业绩的较好的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的薪酬较好。(见图2)这既是银行绩效的结果,也会对留住和吸引人才产生了积极作用。民生银行人均员工费用及高管报酬最高,确立了其不可比拟的人力优势。可以说高工资是吸引人才的最重要手段,加上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其员工的创造性及积极性将被极大地发挥。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薪酬的分配机制。按何种原则、何种方法分,是否与贡献、责任挂钩。在这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解决得较好,普遍实行了以收入与业绩挂钩的办法。近年来,国有银行工资薪酬改革日渐成为各家银行改革的重要内容。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实行行员制,在不同层级的行员中拉大收入差距。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拉大层级收入差距的一个后果只能是一级员工的收入增幅下降,对员工的积极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 24 -

金融保险业报告

第三,培训计划。在这方面,国有银行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各行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培训体系,一般一个省级分行就有一个培训中心或学校,在海外有培训基地,并有相应的培训教材体系和教师队伍体系。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起步晚,但都建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建立了一套培训体系。 七 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

在未来十年中,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中国银行业将努力追赶世界银行业发展的步伐,融合到国际金融大家庭中,与世界共舞。未来十年将是中国银行业发生深刻变化的十年。 1、在银行机构上

一方面,为适应境内各种不同经济主体和不同经济阶层的需求,促使银行业能有效竞争、充分筹集和运用金融资源、更好地提供优质服务,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会逐渐增多,估计在“入世”5年后外资银行享有完全的国民待遇时,国内法人银行机构将停止增加,并进入银行机构调整期。另一方面,为参加国际经济和金融竞争,争得中国应得的利益,将会出现几个资产规模、资本总额、主营收入较大的混业经营的银行集团,以抗衡外资银行冲击和主动出击国际金融市场,这些银行集团的组建,将主要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 2、在组织架构上

由于改革开放后,银行业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业务量大幅度增长、金融产品极大增多,人员急剧膨胀、管理幅度和跨度增大等因素,导致现有运行了几十年的“直线参谋式”管理架构,已经不能适应较大银行管理和发展的需要,预测这种低效率“直线参谋式”的组织架构,将逐步被大银行的“事业部”制经营管理模式取代。

3、在管理结构上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银行广泛使用,银行大多数标准化产品的业务操作、会计处理等,可以像加工厂那样集中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处理速度和效率,并节省人力。由此预测现行的银行管理层次结构将发生变化: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决策管理层将会有更多的相关方面专家参予而增宽;处于“金字塔”中间的管理层将由于这部分业务处理采用专业化、工厂式的集中处理方式、信息及命令的传递通过内

- 25 -

金融保险业报告

部网络进行;因而中间管理层人员将会大量缩减,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人员也会因计算机技术大量代替手工而缩减。因而现行的“金字塔”型的管理层次,会逐步演变成“哑呤”型的高效管理层次,即决策层和操作层人员相对多、中间管理人员相对少。

4、在银行形态上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家居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动存取款机、零售终端机等以高科技技术为支撑的另类银行形态将大量出现,弥补并延伸了传统银行的服务功能,扩大银行服务领域和服务空间,降低成本。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此,传统的银行分支机构将会有较大幅度的缩减,预计未来十年中,在大中城市这类无人银行机构将占有银行机构的三分之一。 5、在经营形式上

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国内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模式,这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国家之一,由于业务迅速发展、产品的不断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简单化的、人为的切断金融产业链的分业经营已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加之经济大国、金融强国均实施混业经营模式、并为了本国利益纷纷组建超大型银行集团竞争的压力,预测“入世”二年后将逐步放宽混业经营的限制,“入世”五年后将会在商业银行全面实施混业经营。 6、在金融产品上

随着今后央行放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将出现引进和创新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的浪潮,售后哪家银行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量高,哪家银行就能吸引客户,金融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机会。 7、在盈利空间上

随着本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受国家政策保护的存贷款利差收益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逐步减少,商业银行未来为了弥补这部分利差收益的减少,而不得不扩大业务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产品、提高管理效率等;加之,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领域,凭借其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操作规范、管理先进、金融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银行体制与机制适

- 26 -

金融保险业报告

应市场、创新能力强等优势,在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产品和服务上、在绩优客户争夺上、在应用网络银行等方面,将与中资银行展开竞争。所以未来的银行业竞争将比现在更加激烈,由此商业银行在与客户搏弈中也会逐步走向微利时代。 8、在金融安全上

入世以后,中国政府根据加入WTO的双边协议安排,将逐步兑现有关条款。因此加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否则我们所要的国内稳定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加强对军事、外交、经济、金融等战略的深入研究,以经济进一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来支撑军事和外交,同时军事和外交的强势又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安全,否则看起来今天是安全的,但这是暂时的,缺少可持续性。

9、在银行卡市场上

据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持卡消费的达90%以上,现金消费仅仅占10%,而国内持卡消费仅仅占10%,现金消费占90%;在美国人均银行卡持有量为2.3张,而国内仅仅0.14张。随着全国银行卡联网运行的实现,银行卡市场正不断扩大,其促进消费的功能也将逐渐显现,中国银行卡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随着加入WTO后,加之信用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外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与中资银行展开重点竞争。银行卡的大量使用,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减少,从而给央行的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10、在客户经理制的内涵上

客户经理制的核心价值是从现在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推行客户经理制要把满足客户需求放在首位,根据客户需要开发产品,经营理念要由围绕产品向围绕客户转变,根据不同客户特点,以量身定做方式开发他们需要的产品,以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来延伸客户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今年随着不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现在银行统一开发和管理产品模式远不能适应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那时从事金融产品和工具的金融工程设计人员将是银行最为抢手的人才。

- 2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5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