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更新时间:2023-08-15 19:27: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体育学徐 亮

体育学院理论教研室 Tel:0736-7287501

前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 育和国民教育重要的、有 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 高素质人才和社会主义建 设者具有重要的、不可取 代的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 此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体育作 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是学生感受人生、 体验人生最深刻、最直接、最生动的活动,是学 生形成和积累人生经验的最佳方法和手段。体育 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进取的拼搏 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比其他任何活动的 机会更多,影响更大。体育对于学生人生态度、 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其他学科无法 取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学》从体育对人的培养与促进人发 展的角度,将体育臵于整个教育和人体运动之中认 识与把握。主要讨论与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怎样科学的、辨证的认识学校体育以及学校体 育的功能与目标 2、如何设计、实施、评价体育课程 3、如何策划、组织好实施课外体育 4、什么是和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全书共四大篇,十四章,五十一节,30万 字,由潘绍伟、于可红教授组织全国十一所高 校、十四位学者编撰而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出版。

第一篇 学校体育基本问题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与思想演变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学校体育与社 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 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及其历史地位,了解我 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一些特点,从而更好的 理解好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现代社会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节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欧洲近代社会的工业革命和三大文化运 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奠定了 现代体育的思想理论基础,而早在二千多年前 的我国西周时期,孔子的“六艺”教育思想体 系就已孕育了学校体育思想的内涵。

一、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所推行的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 剑、行猎、吟诗、下棋,其内容和形式与现代 体育已十分相似。

二、三大文化运动对现代体育的催发(一)三大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始于意大利 高举人文主义大旗,铸造人体的美好,各学 科纷纷把人、人体、人体运动作为自己研讨和注重 的中心。彼特拉克、薄伽邱、达· 芬奇、米开朗基 罗、拉斐尔等文学艺术大师作品对人及人

的生命活 动、健康美丽的躯体进行热情洋溢的讴歌与赞美。 “回到古代去,回到古希腊去。”“我是凡 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2、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始于德国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在马丁· 路德的带 领下,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否定了天主教会和 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贵贱之分。”

3、启蒙运动(18世纪)——始于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前,法国是一个典型的 封建专制国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 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并发起了 “启蒙运动”,出现了三大教育家、思想家。(1)卢梭——是该时期最具代表的 人物,是倡导和推行、实施“自然教 育”的创始人。 自然教育:让新生代的孩子们学会生 存,掌握和大自然斗争的本领。 ①劳逸结合,积极休息,教育最大的 奥秘就是身体活动和精神活动互为休 息手段 ②智力与体力相结合

(2)古茨姆茨——卢梭教育思想 的支持者,重视游戏、劳动和身体 练习。 ①户外游戏:发展学生的个性及意 志品质 ②手工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及生存 技能 ③身体练习:发展力量与耐力—— 跑、跳、投、摔跤、平衡、举重

(3)裴斯泰洛齐——卢梭泛爱主 义教育的忠实信徒,提倡体育手 段多样化,使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并遵循“自然法则”,提出了 “教育心理化”的思想,创立了 和谐发展教育。 体育与劳动 道德教育 德智体全面发展 知识积累

和谐发展教育体系

(二)三大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体育观点

1、抛弃把身体视为灵魂监狱的观点:“身体灭活 了,灵魂可以升入天堂。”2、注重实用性技能的学习

3、传播古代教育和恢复古代体育教学经验4、体育的作用重新得到认定——全面发展的人的 美学思想 5、与大自然相融合——增加锻炼实效,使人身心 愉快

6、承认脑力与体力相结合——二者有相关联系

三、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一)高尔霍夫尔的体育思想 高尔霍夫尔:奥地利人,1885~1941,曾任教育部 长。他强调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性别、兴趣上 的差异和自然运动,主要有三大贡献:1、为体育改革拟定了三条原则 (1)学生自主活动的原则 (2)教材内容乡土化的原则 (3)合科教授的原则:几项不同的教材内容相搭配

2、确立了体育课的基本结构(1)引序部分 (2)基本部分 (3)结束部分 3、对当时流行的四大体育教育派系进行了论证 (1)对游戏派系、新体操派系持支持肯定的态度, 将游戏、音乐、舞蹈带进课堂。 (2)对竞技派系、北欧体操派系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肯定了其惊险、

流畅、科学规范的视觉效果及健身 效果,但缺乏娱乐性,有违体育教育的宗旨。

(二)杜威的“学生中心说” 杜威:美国教育家、美国“新体 育”——“放羊式”教学的奠基者。1、“中心说” 以学生的需要与发展为中心,教师为满足和实现学生的 愿望服务,教师是服务者,而不是教育者,尤其重视游戏和 娱乐的育人价值。 2、“新体育”

(1)机体教育(2)神经肌肉活动教育 (3)品德教育 (4)智力教育

(三)凯洛夫的“三中心论” 凯洛夫:苏联教育学家,英国教 育学家洛克“白板说”教育理念 的追随者。1、构建体系完整、结构紧密的课程体系,强调主智主义, 提倡完整、系统规范的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包括体育教 育——学习和熟练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2、三中心论——课堂、教师、教材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源于教会学校和洋务运动,十九世纪末我国 从日本引进“体育”一词。洋务运动的宗旨是:变法维新、救亡强种。 尤以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 孙中山:“要想强国,必先强种。”;颜元: “一人动,一身强;一家动,一家强;一国动, 天下强。”

(一)严复

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为国家 民族富强之基础,而民之手足体力尤为重要。“有 志之士,乃汇集同志,聘请豪勇军帅,以研究体育 之学。” 1985年1月发表《原强》一文,对西方、日本 的强大,中国的赢弱进行了深层次的思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9o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