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9-28 18: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淇县的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淇县,远古称沫。殷商末称朝歌。远在七千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西北的山丘淇河畔已有人类活动。那时的水类已能磨制较精细的石斧、石镰等工具。后开始沿淇水两岸向东发展,曾在今高村镇花窝村一带建立原始聚落,现称“花窝遗址”.当时人类的生产方式由打猎、捕鱼、采集野果的原始农、牧业转向刀耕火种种植业。

在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时期,活动在淇境的先民沿淇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发展。在今杨庄北河头、石河岸、石佛寺、东靳庄、河口西北等处,建立了原始聚落。生产工具有蚌镰等。原始聚落中的男性,由于身体健壮,在捕获猎物和部落战斗中,均居有利地位,渐渐成为生产、生活中的主导者。于是母系社会渐渐由父系社会取代。

在距今五千年前的龙山时期,淇先民沿淇水、美沟(思德河)、马沟(赵家渠)、澳水(折胫河)等沟河,向东南大量发展。先后在今下曹、西裴屯东、凉马台一带,建立了原始村落,并将今县城西北侧一带命名为“沫”,成为较大的原始贸易中心。 五帝至夏时期 一、炎、黄二帝灭蚩尤

上古之时,炎帝部族因不断受到南方蚩尤部落的攻击,被迫向黄河以北迁移,复与黄帝部落冲突.蚩尤续北征炎帝,且有吞并黄帝之势。炎、黄二帝于是联合起来,与入侵的蚩尤大战.战争波及古沫地。最后,黄帝于阪泉斩杀蚩尤。炎、黄二帝被拥戴为联盟领袖。 今淇县城北五里许有古轩辕(黄帝)坟遗址。 二、少康杀“傲”

夏代“少康中兴”时,有位名叫“傲”的大力士,是有穷国君“羿”之妻被其臣“寒浞”霸占所生之子.他力大无穷,能陆地行舟。少康与夏遗臣发动同姓消灭“寒浞”。“傲”逃到沫地油城,“少康”率部紧追不舍,在油城把“傲”杀死。开墓地现在油城南山之阴。 三、豕韦氏逃沫

豕韦氏是夏的同盟部落,以猪为图腾,鼓姓。在滑县东南,称“豕韦国”。夏末,商汤灭“豕韦国”豕韦氏残部,逃至沫地居住,繁衍生息。今云梦山有元代王恽碑文追忆其事。

轩辕坟与傲墓

轩是淇县最古老的坟墓之一,位于县城?.5公里的小庄村东南。据1959年《朝歌乡志》载:“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沫”。“殷封时,相传其坟为群妖所据,姜子牙以火焚之,墓毁”。

“至50年代,坟地遗址尚存一石门,盖当日之墓门”。据该村老人回忆,轩辕坟墓门系两石柱嵌一石匾构成,两柱相距2.5米,高2.5米,石匾上镌有“轩翰坟”三个篆字。墓门两石柱埋入土中,传说“任何人也刨不出来”。墓门两侧,有古柏两株。北部有一约800米长的土丘,至清末,墓门北侧还有三户人家居住,村名就叫“石门”。民国晚期,墓丘渐为耕地。从石门的文字与石刻艺术特点推测,大约是秦汉时期的产物。

“傲墓”及“搬倒井”

在油城村南山之阴,有一硕大的土石山包,村内群众称为“傲荡舟墓”,又称“傲”墓。相传是“傲”被“少康”杀死后,以土石埋之而成。村东有一眼斜筒古井,人称“搬倒井”,相传当年傲被敌兵追至油城,饥渴难耐,随手搬倒水井喝水解渴。 殷末帝都 古沫邑

沫,在今县城西坛、三海一带。由沫水(今三股泉)而得名。古籍称“沫”为“妹”。又称妹乡、沫邑、沫邦、妹国。《诗经·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沫之北矣。”“沫之东矣”。“沫”即指此地。宋·朱熹说:“桑中、上宫、淇上又沫乡之中小地名也。”(见宋‘朱熹《诗经集注》·桑中三章)。

沫地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夏至商高宗武丁初期,约公元前1254年,沫地已筑有简陋的城垣。

古时的朝歌城,从现有遗址看,共分三道:外城,北至今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高村桥村;南至今县城南7公里处的常屯村。东至淇水,西至金牛岭。沫邑中心位置在今城关镇北关、西坛、三海一带。

沫地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淇水从西来,绕境北而东、而南入古黄河。沧水西来绕境南向东流去。西面是太行山的支脉。古朝歌城正位于华北平原西沿,南北交通要冲之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帝辛(纣)的建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殷商四帝都沫 一、殷商的来历

殷商原称商,是今商丘一个古老部落,姓子,始祖名契。曾沿河两岸迁居八次。汤名太乙,原居南毫(商丘谷熟集一带,今划归虞城县),后迁北毫(山东曹县),经鸣条(封丘)一战,商汤推翻夏桀,建立商王朝。国都迁于偃师尸乡沟,是谓西毫。后因河患,仲丁迁都

于敖,河亶甲迁都于相(内黄毫城)、祖乙迁都于邢(温县北平皋),南庚又迁都于奄(曲阜),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都偃师,改国号曰殷,史称“殷商”盘庚又迁至今安阳小屯,仍为\殷商\。

二、商王武丁迁都于沫

约公元前1255年,殷商王武丁自西毫(偃师尸乡沟)来沫灭豕韦氏残部,迁都于沫。武丁是商王盘庚后第二代第四王,他迁沫之后,以甘盘、付说、(音月)为相,励精图治,修建了沫城、武丁宫、演兵场等。并以三年时间北伐鬼方和土方(陕西及内蒙游牧部落)。率士卒万余人攻打西北部的羌方,并集中力量南征荆楚,把势力扩张到长江流域。武丁取得胜利之后,即约公元前1268年,又由沫邑迁都于北蒙(今安阳小屯) 三、武乙迁都于沫

武乙为殷王庚丁之子,盘庚后第五代九王.他于约公元前1 143年,从北蒙迁都于沫。武乙迁沫之后,居武丁城和武丁宫,整天沉溺于酒色、嬉戏之中,致使社会矛盾日渐激化。.他为逃避矛盾,常常远出游猎.最后在\河渭之间\游猎时,被\暴雷\震死。武乙死后,其子文丁迁回殷邑(安阳小屯)。武乙在位约四年(一说三十五年),其中都沫一年 四、帝乙定都于沫

帝乙是殷王文丁之子,盘庚后第七代十一王.他原都西毫,后迁河北,大约在帝乙二十年(约公元前1115年)迁都于沫。帝乙在沫期间,向东夷用兵取得胜利,仍都沫。并将武丁城、宫等设施进行了整修、加固。在位37年,都沫17年。 五、帝辛(纣)都沫并改沫为朝歌

帝乙死后,其子纣在沫继位。改沫为朝歌。《帝王世纪》云:\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封仍都焉。\纣即受,史称\帝辛\,俗称\殷纣王\。帝辛继位后,\征夷方”扩建都邑,兴建鹿台等多处游乐场所。晚年荒淫无道,于公元前约1066年为周武王所灭,在位52年。 纣都朝歌

殷纣王都朝歌,曾在父师箕子、少师比干等宗亲大臣辅佐下,励精图治,宏振殷邦。当时为对付东夷的不断入侵,帝辛十年九月,卜“征夷方”,率兵出淇水关,到黎阳与诸侯会师,直奔攸地(安徽相城县)与林方(东夷盟国)交战,大捷。在频繁的征战中,纣掳掠了大批财物、俘虏,遂将沫邑四周扩建了三道城墙,并改沫为朝歌。为了显示都城的繁盛,纣在朝歌大兴土木,将原武丁宫扩建为纣王宫。纣王宫分宫殿区、御苑区两部,又改建社稷坛、宗庙于宫南。将武丁城由东西向南延伸,扩大一倍以上,称为“二道城”。在高村桥建立淇水关,在玉女观作玉门关,在山里建纣王殿、纣王宫(朝阳宫)等行宫,在鹿腹山建鹿台,

在古城村建鹰犬城,在朝歌山顶建立朝歌寨,在城东北兴建钜桥仓,在五里桥东南(今常屯与良相之间)建立校场、跑马场。

在国内治理方面,殷纣王承袭祖业,发展生产,使当时的文字、音乐、艺术、医药、天文、历法等方面都有所发展。由于战争频频告捷,战俘不断增加,促进了殷纣王朝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迅速发展。

这种中兴气象,滋长了纣王的骄傲情绪。纣到了晚年,变得荒淫奢侈,用象牙筷、犀玉杯,吃旄象豹胎,穿九重衣。原配姜氏年老色衰后,他要诸侯献美女,宠幸姐己,唯妲己之言是从。使师涓作新声靡乐,把杂耍百戏、狗马奇玩充于宫室,置于苑中。扩大沙丘(大洼)苑台,储酒为池,悬肉为林,让众美女裸体追逐跳“北里之舞”以取乐。每到秋天陪妲己至西山打猎,为使妲己欢心,折朝涉农夫之胫,剖孕妇之腹。他还“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加重了百姓之负担。

纣王的残暴,激起了国内民怨沸腾。为了镇压反对派,纣王设炮烙酷刑。当时西伯昌、九侯、鄂侯为王公。九侯有美女被迫献于纣王,其女不承欢,纣怒杀之,并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净谏,纣把鄂侯的肉晒成干。西伯昌暗自叹息,被谀臣左疆告发,囚西伯昌于 (you)里。又将其子剁碎做成包子叫西伯昌吃。纣兄微子启几次进谏,纣王不理,启被迫出走。比干苦谏,被纣剖心。箕子见纣残害比干,只好装疯。殷太师庇,少师疆也偷抱祭器乐器逃往周国。

武王灭商

殷纣王将西伯姬昌囚于 里(今汤阴北)七年后,西伯之臣闳夭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纣求情,纣王将西伯昌赦出。姬昌回到岐山后,表面上对纣王虔诚,暗地里却扩大实力,一年断虞芷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国,很多诸侯归依西伯,西伯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势。帝辛四十四年,西伯伐黎(上党壶关),对朝歌形成进攻之势。西伯(文王)死后,其子周武王到盟津观兵,派人到朝歌探商纣国情。约公元前1066年,即文王死后第四年,武王趁商朝社会矛盾激化、对东夷用兵朝歌军力空虚之时,于周历一月三日(殷历十二月癸己日),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由镐京(西安)东征伐纣。行25日到达盟津,与庸、羌、髦、微、纩、彭、濮等方国会合。戊午日联军渡过黄河,“朝食于戚,暮宿百泉”,向牧野进发。这时,纣王的主力部队远在东夷前线,仓惶中,只好把近卫军以及大批战俘武装起来,驱至前线迎战。帝辛五十二年正月甲子日凌晨,周武王在文王木主前岁祭,宣誓对纣进击。时纣兵17万(史记说70万),周兵7万。战斗中心约

在今汲县北至朝歌之间(史称牧野)。纣师前锋与周兵刚接触,即纷纷倒戈。周兵乘胜追击,朝歌城破。殷纣王被迫西逃鹿台自焚而死。

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大白旗上,杀妲己,悬之小白旗上。次日,“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从纣宫取走九鼎,弃纣尸玉门之外。宣布了商纣的灭亡。“乃罢兵西归”。

武庚朝歌续殷

西周原为商朝辖属的一个小国,一战取而代之,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如何处置殷遗民问题,首当其冲。周武王与众臣商讨统治之策,师尚父主张把殷人全部杀掉,召公认为应区别对待,周公提出分化利用,施以笼络的办法。周武王决定采用周公之法,封纣子武庚为禄父(商后),留在商都朝歌,通过武庚禄父之手,“以商治商”以达控制商人的目的.武庚先是到鹿台、玉门,收敛其父殷纣王与苏妲己的尸体,葬于淇河之畔;后来,武庚待武王罢兵西归后,暗中准备,拢络殷民,伺机叛周。 “三叔”监殷

周武王封纣子武庚为禄父,并没放松警惕,恐武庚有变,遂采取了“三监”之法,对武庚进行明察暗访,实行监督和约束。以朝歌为中心设立“三监”,即在朝歌周围设立邶、鄘、卫三个封地小国,分别由武王三胞弟管叔、蔡叔、霍叔统治,以监视纣子武庚的动向。“三监”各居何处?据实地考查,自殷都朝歌以东为卫,国都在今浚县卫贤,辖区包括朝歌东境,由管叔从管(今郑州管城)徙封来卫监之;殷都以西为鄘,国都在今新乡市大家店至店后营,辖区包围朝歌西及南,由蔡叔从蔡(今上蔡县)徙纣来鄘监之;殷都以北为邶,国都在场阴县邶城,辖区包围朝歌北境,由霍叔从霍(今山西霍县)徙封来邶监之,史称“三叔监殷”。 “三监”叛周

周王朝建立两年后,武王死,子成王诵立,因年幼,无力管理国事。武王弟周公旦即代行天子命,周公旦这一举动,引起三监之国中的管叔、蔡叔二位武王胞弟强烈不满,散布说周公打算谋害成王,窃取王位。于是,串通武庚,联合东夷中的徐、奄、薄姑、熊、盈等方国部落,发动大规模的反周复殷战争。一时声势颇大,危及周室。周公要用武力讨伐叛乱,贵族意见不一。周公协调了内部分歧,以成王命率军进逼朝歌.历经三年,杀武庚、斩管叔、流放蔡叔、贬霍叔,消灭了奄(曲阜)等十七国,进一步巩固了周国的统治。

武庚叛周被杀后,纣王宫被周公焚毁,变成一片废墟。周公又改命微子启于宋(商丘)代殷后,正如陈梦嘉《安阳殷墟卜辞综述》所云:“朝歌,是殷末纣、周初武庚所在的地方,所以周武王、周公先后两次所伐的都是朝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2j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