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更新时间:2024-03-23 13: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职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一、个人礼仪

,是指人的容貌、姿态服饰、仪表:通常说的“第一印象”1

和个人卫生等。容貌端庄、穿戴整齐是尊敬别人的体现。

、风度:指人的性格、气质、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的外在2

表现,以个人良好的文化素质、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思辨能 力为核心。

、仪容:指人的发式、面容以及人体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3

肤容美要求。头发整洁、发型大方是发式美的基本要求。男

士要经常修面剃须,保持卫生;女士要淡雅、清新、自然。

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 、服饰:指人的衣、裤、裙、帽、袜、手

套及各类服饰。4

服饰一般与个人气质、个性、身份、年龄、职业以及环境、

时间相协调。西服要与皮鞋搭配,裤子要盖住皮鞋鞋面。袜

子不易穿白色或色彩鲜艳的。

、言谈举止:言谈中最常见有表情语、目光语、界域语、5

首语和手势语等。言谈有直接言谈和间接言谈。直接言谈要

保持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大方,双方目光温和,正视对方;

谈话着语言表达应准确明了,语意完整,合乎语法,言语轻

柔,语调亲切,语速适中。间接言谈主要有电话交谈,一要

口齿清楚,表意简单,音量适度,呼应积极。通话结束前要

“再见”之、“谢谢”、“麻烦您了”、礼貌道别,用“打扰了”

类的礼貌用语。接电话一方要待对方挂机后再挂机。代接电

“您愿意、话要用“请您稍候”或“您是否有事需要转告?”

留言吗?”等。若有留言,应及时、准确地转达,必要时留

言应作笔录。误拨号码时应主动致歉,请求谅解。若接到错

打电话,则应以礼相待,向对方说明后请放话筒。

举止行为多指人在活动中各种身体姿势。如站姿、坐姿、步 姿等。

正确健康的站姿:脊椎骨自然垂直,双膝并拢,收腹收臀,

直腰挺胸,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或双手体前相搭放置小

手可放在后腰处交叉搭放;男士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腹位。

度,斜对前方,面部朝向正前45女士身

体微侧,呈自然的 方,脚呈丁字步。

正确的坐姿:上体挺直,与桌、椅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双

膝并拢,双腿自然垂地,双手应掌心向下相叠或两手相握,

放于身体的一边或膝盖之上。谈话时上体应面向双方,双目

“二切忌双腿翘男女还可以双腿交叉相叠而坐。正视说话者。 。郎腿”

正确的步姿:两眼平视前方,抬头,上体正直,收腹、挺胸,

直腰;两步的间距以自己的一只脚的长度为宜。

其他动作姿态:低处拾物要保持上体正直,单腿下蹲;上下

楼梯要保持直挺,且靠右行,双眼平视正前方;搭乘轿车要

先侧身坐于车座上后将双腿、脚同时挪入车内,下车时应将

双腿先行移出,再侧身出来。 禁忌的十种行为:

忌一、公开露面前,切忌边走边扣扣子、拉拉链、擦手甩手 等失礼行为。

不宜吃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参加正式活动前,忌二、

忌三、在公共场所不宜吃东西。

忌四、传染疾病患者应避免参加各种公共场所的活动。

咳嗽、在公共场所应避免从身体内发出各种异常声音。忌五、

打喷嚏、打呵欠等应侧身掩面再为之。 忌六、在公共场合不得用手抓挠身体的任何部位,也不宜修

剪指甲、梳理头发等。

忌七、对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则应无条件的遵守与服从。

忌八、在大庭广众面前,不要爬在或坐在桌上,也不要在他

人面前躺在沙发上。

忌九、在公共场所不宜高声谈笑,大呼小叫。

忌十、对陌生人不要盯视或评头论足。见别人有不幸时,不

可有嘲笑、起哄之举动。自己的行为妨碍了他人时应致歉。 二、岗位礼仪

、上岗礼仪:熟悉各类规章制度,了解各同事的岗位职责1

和基本情况。对同事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

不能给同事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事的生理缺 陷。

、早安礼仪:要养成早上见人道早安的习惯,精神饱满,2

心情愉快。在院内、楼梯与同事相遇,应主动问好。进入他

人办公室或宿舍,应先敲门,经允许后方

可进入。

,对领导、下班礼仪:下班离岗前,应对同事说声“再见”3

问一声“有没有需要做的工作”或“你辛苦了!我先走了” 等敬意。

、接待来访礼仪:来访者是上司、长辈,应站起来握手,4

态度要热情。与同事谈事要认真听,未能解决的事情要委婉

解释原因或经请示领导后答复。

、上门拜访礼仪:拜访要准时赴约,主动向接待人通报自5

己的有关情况,谈话时要开门见山,言归正传,切忌高谈阔 论。

、汇报工作礼仪:遵守时间,不可失约;轻轻敲门,经允6

许后才能进门;汇报要注意仪表、姿态;内容要实事求是,

口音要吐字清晰,语调、声音大小恰当,

有喜报喜,有忧报

忧,条理清楚;受到批评时,要以礼相待,不可冲动;告辞

时要整理好自己的材料、衣着与茶具、座椅,当领导送别时

。说声“谢谢”或“请留步”

、听取汇报礼仪:应守时,及时招呼汇报者进门入座;要7

善于倾听,可用目光交流,配之点头等体态动作。

、会议礼仪:认真听取会议精神和领导讲话,注意力集中,8

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发言时,身体要立正,

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要使用普通话;散会时

收拾书本资料动作要轻;重要会议参会人员手机应将铃声降

低或不带,以免惊动他人。 三、乘车礼仪

、上车时主动购票、亮币、投币,不逃票,不投残、假币。1

、在公共汽车上用语要文明,主动让座,照顾病、残、孕2

妇及老人,不说脏话、粗话,不高声喧哗,不影响他人和司 机开车。

、乘车时管好自己的钱物。拾到物品,主动交公。3

、不在车厢内把头、手伸出窗外。4

、爱护座椅、站亭、站牌等公共设施和车内设施,保持车5

厢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或皮纸屑。

、遵守乘车秩序,排队上下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上6 下车时不拥挤。

“节日好”等问候、“近来好”、、遇到熟人要使用“你好”7

语;遇到外地人、外宾的询问,能热情主动帮忙。

四、饮食礼仪

、在饭店进餐时,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1 壳的食物。

、进餐时要尊重服务员的劳动,对服务员应谦和有礼,服2

务员忙不过来时,应耐心等待,不可敲击桌碗或喊叫。

、进餐要礼貌,切忌筷子在菜盘里嚼动,挑挑拣拣,犹豫3

不定。

、若要咳嗽、打喷嚏,将头转向一边,用手帕捂住口鼻。4

不要伸懒腰、打哈欠,毫无控制的打饱嗝。

、喝饮料时,要把嘴抹干净,以免食物残渣留在杯沿。喝5

饮料要倒“八分”满,慢斟细酌。

、赴宴应邀参加宴会,要适当的打扮自己,守时。如有其6

他事情耽搁,应事先向主人说明;迟到了,应向主人致歉。

、进餐举止要得体,互相照顾,互相谦让。与邻座交谈时,7

切忌一边嚼食物,一边与人含含糊糊的说话。

、进餐时吃相要文雅,闭嘴咀嚼,汤、菜太热时,不要用8

嘴去吹,等稍凉后再吃。鱼刺、骨头轻轻吐在自己面前的小 盘里。

、开宴按照主人安排的座次入席。入座时,要与客人礼让,9

并从椅子左边入座。开宴之前不要摆弄碗筷、左顾右盼。等

主人、同席年长者招呼以后,才能动筷。当主人向客人敬酒

时,客人应起立回敬。

、在餐桌上,手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不能用餐具之点10

他人。如不小心把酒溅到别人身上,应表

示歉意,并递上手 帕或餐巾。 五、社交礼仪

、对朋友要永远谦恭,常常微笑同他人交谈,交往。1

、当别人给你介绍朋友时,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2

以便往后的交往。

、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3

别人做些有意义的事。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尽力理解别

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不良现象应主动提醒、制止。4

、与别人谈话要有分寸,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5

讲话要尽量客观、真诚,要有善意,不挖苦、讽刺别人。

、握手礼节常用于见面的相互问候或分别

时的祝福。要注6

意伸手先后。宾客之间,客人先伸手;朋友、平辈之间先伸

手为有礼;对于长辈或上级需对方先伸手;男女之间,女士

先伸手;祝愿对方、谅解对方、宽容对方时应主动伸手。

次,时间一般为2-3握手前要脱帽和摘手套,握手抖动2-5

秒;男士和女士握手时间不宜过长,握力要轻,一般应握女 士手指。

、招手礼是日常生活交往中的礼貌举止。招手用右手,高7

举过面,左右摆动,面带笑容,目光示意对方,一般表示再 会的意思。

、“近来好”、、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有“你好”8 “节日好”等。 六、家庭礼仪

、夫妻关系礼仪:夫妻要相互关心、相互体贴、互相谦让。1

互记对方生日或其他纪念日;一方外出回归莫空手。

、父母子女间的礼仪:孩子在场时不吵架、不撒谎,孩子2

提出问题要尽量答复;多赞赏和表扬孩子的优点;对孩子不

说违背社会生活准则和社会公德的话,不做违背社会准则和 社会公德的事。

子女要尊敬孝顺父母;不干涉父母自身事;尊敬孝顺父母和

岳父岳母、尊敬妻子;做媳妇不任性、随便,学会做家务,

对公婆孝敬和气,对丈夫尊重恩爱。 多干实事;少出怨言,应坦诚相待;媳妇对公婆有赡养义务, 有错就认,尽力补救。

兄弟妯娌之间不背后传话,不嫉妒对方;

凡是多商量,经常

多沟通;相互配合,孝敬老人。

、出门打招呼,回家报告一声。勤向父母问候,关心子女3 成长。

七、书信礼仪

、写信要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1

、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2

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

,对同辈用“谨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

,对晚辈用“字、白、谕”等词。上” 、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3

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顶格

处,用“敬礼、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tp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