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散文两篇--霞》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3-24 04: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霞》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霞》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3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散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课文。首先,由于本单元都是散文,因此,鉴赏这些散文关键是要“披文以入情”,即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的形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也就是鉴赏散文的基础。另外,还要重视艺术手法的鉴赏。

《霞》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是冰心先生晚年的力作。作者由四十年前的一句疑问写起,通过对晚霞的理解、思考,深刻地领悟到了一种人生哲理;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作者的抒情从容不迫、洒脱自如。文字虽平易自然,但是其中的智慧和哲理却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入一种美丽的艺术天地,享受到一种感悟人生意蕴的快乐。

而基于课文的这些特点,我决定为课文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第一,认知目标,即了解冰心及作品的有关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第二,技能目标,级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哲理的写法,欣赏冰心散文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风格。

第三是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生命的认识。在这三个目标中,后面两个目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散文的教学和其它文章不同,用传统的分析法教学会破坏文章整体韵味和优美的意境,所以我打算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为鉴赏课,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本文作为冰心先生晚年名作,尤其是在语言方面有许多值得鉴赏的地方,因此文章不长也适合鉴赏。

从学生角度分析,传统的分析法是重分析较鉴赏却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束缚,久而久之,也就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其次,高一的学生从初中毕业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具有散文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能够鉴赏。 因此,我决定了朗读法为主,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教法。

1、朗读法为主。是针对冰心散文平易自然等特点,采用朗读法,通过教师范读的方式即可讲解课文,又能感染学生。通过学生单人朗读或齐声朗读等方式

让教师通过学生朗读的情况更好地得到教学反馈,同时通过听学生读的效果来调整教学方法。

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以这种方式去探讨《霞》中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霞》是作者晚年的作品,阅历尚浅的孩子可能无法立刻理解老人的感情,应由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三、说学法

其一,体验学习法:《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 。因此在本课开始时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朝霞和晚霞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彼此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冰心的生平,并结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说说自己对这两种事物的不同感受,为很好地理解冰心寄托在晚霞中的感情做铺垫。

其二多元评价法:在课堂学习评价中,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在被评和互评中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而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说教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的设计设计如下:

第一展示朝霞和晚霞的不同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对两者的不同认识。培养学生想象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最后小结:霞,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朝霞,年轻、热烈、生机勃勃;而晚霞,深沉、凝重,也给人带来淡淡的感伤。

第二,介绍冰心的生平以及“春水体”、“冰心体”等相关内容,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霞》的情感内涵做铺垫。

第三,教师放《霞》的范读音频或者教师自己朗读,学生标出不懂的字词的音。学生自己默读一次,酝酿感情。让一个同学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评价,这个同学阅读得好不好,教师结合同学们的意见将朗读的要点略作总结。最后,大

家齐声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第四,也就是本课最关键的部分,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同时学生的回答又能让教师得到及时的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们可以通过互动从而对课文进行研读,营造较活泼课堂氛围。如“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等等这些语句就可以适时点拨学生,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作者通过对霞的理解、思考,深刻地领悟到一种人生哲理: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第五,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读完这篇文章后,大家感觉如何,这篇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呢?而这一点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让学生能体会到本课作为一篇散文,虽然简短但是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哲理;学习作者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风格。

第六是作业的布置,因为本文有些句子不仅哲理性强而且简短优美,因此可以让学生熟读至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熟读成诵可积累写作素材。

五:板书设计

将关键词句展示并标上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ug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