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更新时间:2024-06-05 12: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种运输方式概述及综合运输浅谈

在我国,运输的方式大体分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道运输。这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组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一、五种运输方式优缺点及适用性 1.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用机车牵引车辆,行驶于铺设着钢轨的线路上的一种运输方式。 1.1铁路运输的优点 1.1.1 运输能力大

一般每列客车可以运输上千旅客,一列货车可装几千吨货物,重载列车甚至可装上万吨货物。据《2015年铁道统计公报》所显示的数据,旅客运输方面,2015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5.35亿人,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11960.60亿人公里;货物运输方面,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3.58亿吨,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23754.31亿吨公里;换算周转量方面,全国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35714.91亿吨公里。由此可以看出铁路巨大的运输能力。 1.1.2 行驶具有自动控制性

铁路运输具有专用的路线,而且列车在轨道上行驶,具有高度导向性,因此可以采用列车自动控制方式控制列车运行,以达到车辆自动驾驶的目的。 1.1.3 节省土地

铁路运输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大量的运输,可以节省很多的土地,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1.1.4 污染小、能耗低、运价低

与其他的运输方式相比较,铁路运输尤其是电气化铁路的污染非常的小。能耗远低于汽车,但运价却也远低于汽车。 1.1.5 受气候影响小

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的气候,铁路运输都能够规律、准确、守时的进行运输。 只要是能够修建铁路的地方,都能够进行运输。 1.1.6 安全性好

2004至2013年铁路运输中,每1亿人公里客运周转量中死亡人数为0.0022人。可见安全性还是很好的。

1.2 铁路运输的缺点

1.2.1资本密集、固定资产庞大和需要大量的资金

铁路投入建设的大都是固定的资产,不可移做它用,固定资产比例较大。据统计我国目前每修建1km铁路,需要投资400万元以上。高速铁路的公里造价甚至上亿。 1.2.2 货损较高

铁路行驶时振幅比较大,容易造成货物损坏。且中转站较多,货物容易遗失。 1.2.3 营运缺乏弹性

缺乏灵活性,不能因为货源或客源而灵活的改变路线,往往会有空车返回,导致成本增加。

1.2.4 设备庞大,不易维修

铁路上的设备都比较庞大,维修起来困难。 1.3

铁路运输的适用性

1.3.1 国土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铁路运输是陆地交通运输的主力,比其它运输方式更加具有优越性

1.3.2 适用于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中长距离的一般货物运输

1.3.3 适用于中长距离和短距离的大中城市间、旅游城市间的旅客运输,能适应节假日大量旅客出行的需要

1.3.4 现代快速市郊旅客列车能够满足大城市周围通勤、通学 和日常交通的迫切要求 2. 公路运输

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2.1公路运输的优点

2.1.1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汽车一人一车运输,体型小,控制方便,无需铁路那样的专门轨道,因此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2.1.2 投资少

公路每公里的造价远低于铁路,并且资金回转快。 2.1.3 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公路的大量修建以及汽车的机动性使得公路运输能够上门取货以及送货上门。

2.2 公路运输的缺点 2.2.1 运输能力小

每辆普通载重货车只能运输5吨货物,长途客车可运输60位旅客,仅为一列普通火车的几十分之一。 2.2.2 运输成本高、能耗高

公路运输的运输成本和能耗远高于铁路运输、水运以及管道运输,但是却低于航空运输。

2.3 公路运输的适用性

2.3.1 近距离的独立运输作业。主要是中短途运输。由于高速公路的兴建,远程运输也越来越有市场。

2.3.2 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 3. 航空运输

3.1 航空运输的优点

3.1.1 高速性

飞机的速度远高于其它四种,能够快速的将旅客活着的货物送达目的地。 3.1.2 高度的机动灵活性

飞机的线路在空中,没有障碍物,可以机动灵活的进行飞行。 3.1.3 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资金回收快

机场的建设非常快,投资不用非常多,通过高昂的机票费用可以快速的回收资金。

3.2 航空运输的缺点

3.2.1 运输成本高 3.2.2 运输能耗高 3.2.3 运输能力低 3.2.4 受天气的影响大 3.3 航空运输的适用性

3.1.1 体积小,价值高,运费承担能力强的货物;如贵重设备的零部件、高

档产品等。

3.1.2 鲜活货物、易腐货物、时令货物;如鲜花、水果等。 3.1.3 紧急需要的货物,如救灾抢险物资等。 3.1.4 跨国、跨洲际运输 4. 水路运输

4.1 水路运输的优点

4.1.1 建设投资小

水路运输只需利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利资源,除必须投资购造船舶,建设港口之外,沿海航道几乎不需投资。

4.1.2 运输成本低

我国沿海运输成本只有铁路的40%,美国沿海运输成本只有铁路运输的1/8,长江干线运输成本只有铁路运输的84%。

4.1.3 远洋运输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面占独特重要地位

我国有超过90%的外贸货物采用远洋运输,是发展国际贸易的强大支柱,战时又可以增强国防能力,这是其它任何运输方式都无法代替的。

4.1.4 运输能力大

在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能力最大。在长江干线,一支拖驳或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已超过万吨,国外最大的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达3~4万吨,世界上最大的油船已超过50万吨。 4.2 水路运输的缺点

4.2.1 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内河航道和某些港口受季节影响较大,冬季结冰,枯水期水位变低,难以保证全年通航。而且在大风暴雨天气运输难以进行。

4.2.3 运送速度慢

水路运输受制于船舶的速度,但是船舶的速度比较慢,使运输的时间变长。 4.3 水路运输的适用性

4.3.1 适用于运输远距离远,大运输量的货物,尤其是进行跨洋运输非常有优势。

4.3.2 适用于运输对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

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随着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 5.1 管道运输的优点

5.1.1 运输量大

管道可以不分昼夜的持续进行运输,因此运量大 5.1.2 不受气候影响

气候的变化基本影响不到管道运输。因此可以在各种气候下进行运输。 5.1.3 运输成本低、占地少、能耗小、无污染

管道运输除了初期铺设线路是需要资金以外,运行时基本不需资金和成本。而且管道的占地面积小,有的埋在地下甚至不会对地面造成影响。运输时基本不需人工提供动力,因此能耗极小。并且不会造成污染。

5.1.4 运输所需距离短

管道可以基本直线铺设,因此运输的东西是直线到达的,运输所需的距离短。

5.2 管道运输的缺点

5.2.1 专用性强

只能用来运输天然气、石油、粉末状以及颗粒状货物。 5.2.2 线路专一,不易改动

5.2.3 只能单向运输,不能反向进行运输。 5.3 管道运输的适用性

5.3.1 单向、定点、量大的流体状且连续不断的货物。 5.3.2 适用于原产地向所需地定向运输 二、综合运输体系

因为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以及适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运输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运输的对各方面的需求。因此,综合运输应运而生。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由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及其线路、站场等组成的综合体

系。

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交通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需要建设更加庞大的交通网络。一是,对我国现在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全面的盘点,并进行资源的整合,实现原有网络功能的最大化。二是,以更具前瞻性的思路,把握发展节奏,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交通事业建设中,适当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地扩大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规模和密度,逐步完善我国的综合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这样才能为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硬件基础。

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整体, 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征不同, 各有优势和特点, 完成单位运量对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不一。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的优势,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运输方式, 理应成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和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原因, 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使内河航运相对于现代化的陆路运输方式而言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比较优势难以显现。铁路运输对环境污染小, 运输能力强,而我国铁路客运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 能力远未能满足社会需要。公路运输由于超常规发展, 抢占了铁路运输市场份额。这样的不协调发展对我们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害无益,政府应该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在市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宏观的调控。

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必要基础条件,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交通运输系统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 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的要求。从战略的层面来看,要从政府管制、经济体制和软硬件建设等各角度来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系。

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交通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需要建设更加庞大的交通网络。一是,对我国现在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全面的盘点,并进行资源的整合,实现原有网络功能的最大化。二是,以更具前瞻性的思路,把握发展节奏,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交通事业建设中,适当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地扩大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规模和密度,逐步完善我国的综合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这样才能为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硬件基础。

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整体, 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征不同, 各有优势和特点, 完成单位运量对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不一。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的优势,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运输方式, 理应成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和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原因, 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使内河航运相对于现代化的陆路运输方式而言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比较优势难以显现。铁路运输对环境污染小, 运输能力强,而我国铁路客运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 能力远未能满足社会需要。公路运输由于超常规发展, 抢占了铁路运输市场份额。这样的不协调发展对我们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害无益,政府应该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在市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宏观的调控。

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必要基础条件,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交通运输系统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 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的要求。从战略的层面来看,要从政府管制、经济体制和软硬件建设等各角度来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ai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