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缫丝

更新时间:2024-02-19 16:2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缫丝废水文献分析

缫丝废水文献分析

摘要 从文献量、研究年代、期刊分布、文献作者及其所在研究机构、

研究内容等方面对 1985~2015年的47篇科研论文进行了统计分

析。 从文献学角度探究了当前我国缫丝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旨在

为从事缫丝废水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缫丝废水;文献;统计;分析

缫丝废水主要来源于煮茧、立缫(缫丝和复摇)和副产品加工

(汰头)等工段,其中煮茧、立缫废水为连续式排放,汰头废

水为间歇性排放。缫丝厂废水主要成分为丝胶、丝素和蚕蛹等

高分子蛋白有机物,总量占蚕丝量的20%-30%,一直被缫丝厂作

为废水排放,没有得到利用,流入河道后大量地消耗水中的溶

解氧,破坏原有水质,造成环境污染。[1]以国内统 一公开出版

发行的 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中的缫丝废水文献 为对象, 对近30

年缫丝废水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

1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利用维普资讯综合性文献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 统计 1985~

2014年有 关缫丝废水的研究文献, 检索得到47篇。采用文献计

量学 的方法对47篇有关缫丝废水研究的文献数量、 研究年代、 期

刊分布、 文献作者、 研究机构、 研究内容等进行综合分, 探讨

缫丝废水的研究现状。

2 缫丝废水文献分类统计与分析

2.1 研究年份就1985~ 2014年国内丝绸、农业科学、环境工

程、蚕丝科技等相关等专业期刊刊载的关于缫丝废水的各类研究文

献47篇进行分析, 具体研究年代分布见表 1

表1 缫丝废水文献的研究年代分布

年份 文献量 所占比例、%

201411.96

201347.84

201247.84

201147.84

201059.80

200935.88

200835.88

200747.84

200111.96

200611.96

200523.92

200423.92

200135.88

199811.96

199647.84

199535.88

199311.96

198511.96

由表 1 可见, 我国缫丝废水文献的发表数量很少, 近 30年仅检

索到 47篇文献, 平均每年发表1.8篇。上世纪 80年代只有 2篇

研究文献, 其 中 1999、2000、2002、2003年文献量为0 ,

说明研究几乎处于停止进步状态; 2010~ 2014年共发表研究文献

18篇, 平均每年发表 4 篇, 说明 2 1世纪以来 , 国内对宁夏

滩 羊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研究也逐步深入。

2 .2 文献所属期刊分布 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进

行分析, 可以确定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期刊, 为人们查找相关文献

提供依据。

表2 缫丝废水文献主要集中分布刊物(2篇及2篇以上 )

名次 刊物名称文献量所占比

例、%

1丝绸 5 8.5

2 安徽农业科学 2 4.3

3 轻纺工业与技术 2 4.3

4 蚕业科学 2 4.3

5 环境工程 2 4.3

6 重庆环境科学 2 4.3

7 广西纺织科技 2 4.3

表 2所列的7种期刊为相对集 中刊载缫丝废水文献的 刊物,但其

实发布在同一刊物最多的也只有5份,仅占总文献量的8.5%,而5

以下,就是2了。说明刊载缫丝废水的期 刊很多但不集中,即还没

有形成核心期刊群。

2.3 第一作者与其所在机构 对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能确 定某研究

领域的核心人物 , 同时对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评估 他们的研究能

力( 表3 ) 。

表3 发表2篇及2篇以上有关缫丝废水的文献第一作者名统计

第一作者名字 作者单位 文献量

周 澍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

黄继伟广西工学院 2

刘学军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 2

由表3可知 , 发表2篇以上文献的只有三位作者,3位作者中,

有两位来自大学,说 明目前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学。且这些文献

主要集中发表在 2007-2013年。统计分析得 知, 研究缫丝废水的

文献数量不大, 相对分散 , 且研究 点亦不同, 还没有形成缫丝

废水研究的方法核心群。 由于缫丝废水的研究涉及到农业科学等

许多学科, 论文的作者比较分散 , 且作为应用科学为主的 研究 ,

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单位之间的相互协作较多 , 使得 研究的

形式也多种多样, 多以课题组的形式完成, 因此论文

也多以合著的形式完成。

2.4 文献研究内容 依据所搜集的 47篇缫丝废水文献 , 按

照不同的研究内容将其分为 1 5类 , 统计结果见表 4 。

表4 缫丝废水考察因素及处理方法的统计

考察因素 处理方法正交表类型 文献量 温度、时间、盐酸浓度 盐酸水解法 L9(34) 1

温度、时间、盐酸浓度 磷酸水解法 L9(34) 1

投加量、pH值、温度、摇床速度 应用壳聚糖絮凝缫丝废水 L9(34) 1

由表 4可知,研究不同处理方法的考察因素大有不同,调好各处理

方法的考察因素对于缫丝废水的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5文献研究内容 依据所搜集的 47篇缫丝废水文献 , 按

照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统计结果见表 5 。

篇二:缫丝厂认知实习报告

认知实习报告

班别:纺工111

实习时间:2014年7月2日至5日

实习地点:融安金鼎制丝有限公司

2号中午,我们全班同学在黄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融安金鼎制丝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三天半的制丝厂的认知实习。

金鼎制丝厂建在离居民区稍远的郊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对居民区造成空气污染。在步行了将近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金鼎制丝厂的门口。

由于今天达到融安的时间稍晚,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每个车间都参观了一遍,对制丝的生产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由蚕丝变成生丝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第一步就是从农民手中收购鲜茧,然后需要对收购回来的鲜茧进行混茧,是茧质最大程度达到平衡。接下来的工序是剥茧,选茧和煮茧,这些工序都是为了缫丝而准备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缫丝是最重要的工序。缫丝工艺过程包括煮熟茧的索绪、理绪、茧丝的集绪、拈鞘、缫解、部分茧子的茧丝缫完或中途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生丝的卷绕和干燥。接下来便是复摇、编丝、绞丝,打包成件后便可出厂了。

今天我最大的收货便是对烘茧有了更深的认识。收购鲜茧回来之后,为了避免蚕茧变质,有时候还需要进行烘茧或者冷藏。制丝过程中利用热能杀死鲜茧茧腔内的活蚕蛹,并除去适量水分,将鲜茧烘干成为干茧的工艺过程,俗称烘茧。烘茧的目的是防止蚕茧贮存期间活蛹化蛾,蚕体遗留的寄生蝇卵出蛆和蛹体腐烂而损坏茧层,同时还使茧层经过热处理后适当改变外层丝胶的易溶性质,增强煮茧抵抗能力,保护茧的解舒,有利于缫丝和贮藏。在蚕茧干燥过程中,应根据蚕茧的特性,采用合理的温度、湿度和风速,避免丝胶的过度变性,达到适干均匀,保全茧质。

烘茧过程分为预热、等速干燥和减速干燥等三个阶段:①预热阶段,是对鲜茧加热,热能通过茧层透入茧腔内杀死蛹体,使蛹体水分进入蒸发期。②等速干燥阶段,是蛹体水分蒸发量最多、蒸发速度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蛹体水分的扩散速度与茧层表面蒸发速度处于平衡状态,茧层温度低于干燥室内的空气温度,蛹体温度又低于茧层温度,一直持续到蛹体水分扩散速度逐渐落后于茧层表面蒸发速度时为止。③减速干燥阶段,是茧中水分逐渐减少,蒸发速度相应变慢的时期。这个时期内,茧的温度逐渐升高到接近热空气的温度。当蛹体内部开始蒸发时,减速干燥即由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直到干燥结束为止。 蚕茧干燥过程图 干燥方法 蚕茧干燥方法有直干法与再干法两种。直干法将鲜茧一次烘成适干茧,又称一次干法。这种方法可简化干燥操作,减少茧质损伤机会,缺点是干燥设备的利用率低,鲜茧容易积压。再干法又称两次干法,第一次先将鲜茧烘到烘率约为60%左右的半干茧为止,俗称“头冲”;半干茧经堆放3~4昼夜后,第二次再用较低温度烘到适干,俗称“二冲”。这种方法可提高干燥均匀程度和干燥设备的利用率,是中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

烘茧的主要工艺条件有热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铺茧量和干燥时间等五项。其中温度、湿度、风速对烘茧速度和干茧品质影响较大,必须符合烘茧各阶段的水分蒸发规律,如温度应由高到低逐渐降低,湿度由低逐渐调高,风速由大到小逐渐调小。铺茧量按铺茧厚度计,一般以不超过横卧2粒半茧高为宜,采用垂直穿透气流的热风循环式干燥机以不超过 3粒高为宜。烘茧时间,“头冲”和“二冲”一般均为3小时左右,直干约5小时半到6小时。

烘茧设备分为烘茧灶和干燥机两大类。均由烘茧室(干燥室)、热源(加热)装置、排给气装置和风扇等附属装置组成。烘茧灶为一方形砖砌体,风扇车子灶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使用最广泛。以燃烧无烟煤直接供热,再用风扇

造成对流热烘茧。优点是操作简便,干燥基本均匀,烘茧能力大,燃料省。缺点是“二冲”后阶段温度不易降低到80℃以下。干燥机有推进式、汽热循环式、热风循环式等数种。推进式干燥机为一砖砌隧道式,两端有进出门,两侧有风扇和排给气装置。供热方式有火热式、汽热式、热风式等数种。机内温度分布前(进口)高后(出口)低。蚕茧载在茧车上每隔30分钟左右间歇前进,到出口端完成干燥。

汽热循环式干燥机有6层、8层、10层等型式,每层设茧网一层。干燥室呈长方形,两侧和出口处茧网下装有风扇若干组。相邻层茧网的运动方向相反,移送蚕茧。茧网间有蒸汽管供热,使机内温度分布上高下低。鲜茧由最上层进入机内逐渐行进,然后逐层下落,到最下层出口端完成干燥。

热风循环式干燥机也有6层、8层、10层等型式,大型机长约20~22米,小型机长约10米左右。结构和使用方法与汽热循环式干燥机基本相同,但机内不设风扇和蒸汽管。空气由机外加热后送入。机内分隔为上、下两室或上、中、下三室,分成高温、中温和低温三区。机外两侧设有各区空气加热器和送风、排风以及余热回用等设备,另有温湿度自动控制和自动进茧、出茧、装袋等装置,是比较好的蚕茧干燥机型。

3号,我们早早就出发了。来到了制丝厂,我们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进行对缫丝工艺的学习。我们首先来到缫丝车间。通过与缫丝车间的工人交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我对缫丝工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缫丝是制丝过程的一个主要工序。根据产品规格要求,把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合并制成生丝或柞蚕丝。缫丝方法很多,按缫丝时蚕茧沉浮的不同,可分为浮缫、半沉缫、沉缫三种,蚕茧的浮沉主要决定于煮茧后茧腔内吸水量的多少。按缫丝机械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立缫和自动缫两种。按自动缫丝机的感知型式不同,可分为定粒感知缫丝和定纤感知缫丝两种。定粒感知缫丝是在缫丝过程中使每根生丝保持一定的茧粒数,缺粒就添绪和接绪;定纤感知缫丝则采用纤度感知器,当生丝细到一定限度(称为细限纤度)时即行添绪接绪。绪表示每粒茧的茧丝头。按生丝卷绕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小域缫丝和筒子缫丝两种。小域缫丝是将生丝卷绕在小域上,然后返到周长为1.5米的大域上,再做成绞装形式。筒子缫丝是卷绕成筒装形式。

缫丝工艺过程包括煮熟茧的索绪、理绪、茧丝的集绪、拈鞘、缫解、部分茧子的茧丝缫完或中途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生丝的卷绕和干燥。

索绪:将无绪茧放入盛有90℃左右高温汤的索绪锅内,使索绪帚与茧层表面相互摩擦,索得丝绪。柞蚕茧用手索绪,但不能在封口部位索绪。索得绪丝的茧子称为有绪茧。

理绪:除去有绪茧茧层表面杂乱的绪丝,理出正绪。理得正绪的茧称为正绪茧。

集绪:将若干粒正绪茧的绪丝合并,经接绪装置轴孔引出,穿过集绪器(又称磁眼),集绪器有减少丝条水分、减少颣节和固定丝鞘位置等作用。

拈鞘:丝条通过集绪器、上鼓轮、下鼓轮后,利用本身前后两段相互拈绞成丝鞘。

缫解:把正绪茧放入温度40℃左右的缫丝汤中,以减少茧丝间的胶着力,使茧丝顺序离解。如离解中的茧丝强力小于其间的胶着力,就会产生断头,这个现象称为落绪。茧子缫至蛹衬而落绪的称为自然落绪;缫至中途而落绪的称为中途落绪。

添绪和接绪:当茧子缫完或中途落绪时,为保持生丝的纤度规格和连续缫丝,须将备置的正绪茧的绪丝添上,称为添绪。立缫用人工添绪,自动缫由机械添绪,由接绪器完成接绪。由于一粒茧的茧丝纤度粗细不一,为保证生丝质量,立缫添绪时除保证定粒外,还必须进行配茧,即每绪保持一定的厚皮茧和薄皮茧的数量比例。

卷绕和干燥:由丝鞘引出的丝,必须有条不紊地卷绕成一定的形式。丝条通过络交器卷绕在小域上的称为小域丝片;卷绕在筒子上的称为筒装生丝。但是无论何种卷绕形式,在卷绕时都要进行干燥。在自动缫丝机上,除了上述各项程序外,新茧的补给、给茧、纤度感知、添绪以及落绪茧的收集、输送和分离等,都由机械来完成。 柞蚕茧缫丝有干缫丝和水缫丝两种。干缫是使经煮茧、漂茧后的茧脱除部分水分,在茧呈现湿润状态时将其置于干缫机的台面上进行缫丝;水缫和桑蚕茧立缫工艺基本相同,将经煮茧、漂茧后的茧直接置于盛有热水的水缫机锅内进行缫丝。

金鼎制丝厂的缫丝设备一组为20台,即400绪。绪下茧粒数细丝为8~9粒,粗丝为18~19粒。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4号,今天又是充实的一天。今天我们组在复摇和打包车间学习。今天的收获也很大。

复摇是将缫丝后卷绕在小域上的生丝再卷绕到大域或筒子上的工艺过程,其目的是使生丝成形良好,手触柔软,除去小域丝片中的断头和疵点,使大域丝片或筒装生丝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和规格。

复摇工艺有成绞和成筒两种。成绞过程:小域丝片平衡丝片给湿复摇成大域,大域丝片整理成绞。成筒工艺又分干返与湿返。干返成筒的工艺流程:小域丝片平衡成筒包装成件;湿返成筒的工艺流程:真空给湿成筒包装成件。复摇前需要将丝片给湿。将小域丝浸入盛有助剂和水的减压桶内,用真空泵抽去桶内空气,降低液面压力,使丝片中空气体积膨胀并向液面逸散,待桶内

真空度达到规定要求,即丝片中气压与液面压力平衡时,真空泵即停转。当桶外空气重新进入时,液面压力大于丝片中的压力,迫使水渗入丝层之间,完成给湿过程。如此抽气、进气数次,使丝片充分吸水,即达到均匀给湿的目的。真空度要求:春丝300~500毫米水柱,夏秋丝200~400毫米水柱。给湿水温15~30℃。通常用的化学助剂有柔软剂、水化白油、太古油等。给湿后小域丝片待返时间约30~45分钟。

复摇的具体过程是把5只小域排列在浸域盘上,找出丝头,通过导丝圈、玻璃杆、络交钩挂在大域域手上进行复摇。复摇机一般为铁木结构,主要由小域浸水装置、导丝装置、络交装置、大域、停域装置和干燥装置等组成。复摇温度和湿度的掌握标准随季节变化和地区不同而异,但须注意保暖保湿,使复摇机车厢温度达到38~40℃,湿度30~40%。低温低湿会使丝片松、丝身硬、断头增加;高温多湿则会出现硬域角等现象。柞蚕丝车厢温度45±2℃,湿度

40±3%。大域速度根据复摇的干燥能力、纤度粗细、丝片给湿程度和前后工序的配合等来调节。生丝纤度细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影响生丝强伸力,增加断头。复摇时大域速不宜过快,干燥时间须适当延长。生丝纤度粗,复摇时间短,不易干燥,须适当降低?速,延长复摇时间。复摇过程操作不当,容易产生双丝、松紧丝、油污丝等疵点。

复摇成筒一般采用槽筒络纱机或往复式络丝机。

5号,今天是本次见习的最后一天了。了解了生丝的生产过程后,我们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将对整个工厂描绘平面图。具体的平面图如下所示。

通过这几天的制丝厂的见习,我对制丝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将会给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

篇三:抽蚕丝

抽 蚕 丝

教师姓名:许 静 所在学校: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 学生年级: 四年级 (北港中心小学借班上课)

本课立意:古代江南,尤其是太湖流域南部,蚕业生产素称繁荣,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抽蚕丝传统的工艺已渐渐被人淡忘。因此本课依托苏南桑蚕文化,确定了抽蚕丝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抽蚕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抽丝;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蚕茧的构成;

2、知道抽丝的各个步骤;

3、了解工业缫丝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到抽丝成功的乐趣;

2、感受合作及劳动的快乐。

材料准备:教师:纸筒、塑料托盘、线圈、多媒体课件

学生:蚕茧、竹筷、烧杯、纸筒、塑料托盘、开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ga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