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题库

更新时间:2023-09-17 00:02: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测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二元论哲学主张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它是( )

A.介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个独立的蹭派别 B.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C.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C.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D.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5、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7、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A.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 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 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D.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 )

A.相对性B.阶级性C.主观性D.绝对性 1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11、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 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 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 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 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12、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B. 劳动者一无所有

C. 劳动力归劳动者自己所有 D. 劳动力成为商品 13、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 A. 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B. 垄断地位获得的

C. 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D.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 1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直接投资兴办企业实现的B. 参与制实现的 C.自身资本积累实现的D. 个人联合实现的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1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1976年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D.1973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实行的分配制度是()。

A.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与之相结合 C.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D. 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与之相结合 18、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 盲目信仰 B. 片面否定 C. 视而不见

D. 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19、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B.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C.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D.人民政权与高度民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活动的有( )。

A. 饿了就要吃点东西 B. 三思而后行 C. 趋利避害的本能

D. 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E. 肌体触火立即缩回来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包括(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实事求是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E.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变化的观点 E.发展的观点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涵义有( )。

A. 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 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或超前作用 C. 科学技术在任何时代对物质生产都具有主导作用 D. 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E.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独立的、直接要素

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有( )。

A.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B.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C. 外因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D.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E.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6、超额剩余价值 ()。

A. 是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 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D. 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E. 是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

7、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A. 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 B. 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C. 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D. 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E. 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在()。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B.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与之相结合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E. 国家宏观调控更有效

9、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表现在()

A.思想领导B.政治领导C.组织领导D.经济领导 E.文化领导 10、下列各项属于检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的有(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个人的收入提高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是否有利于“两个文明”一起抓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价值规律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四、辨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2、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

材料1: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阿芬那留斯) 材料2: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材料3:

“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3页) 材料4: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来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鲁迅全集》第6卷,第219页) 材料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2页)

请回答:(1)材料1、2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材料3、4、5涉及了什么问题?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

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D

2 D 3 B 4 A 5 C 6 B 7 B 8 C 9 A 10 C 11 C 12 D 13 B 14 B 15 D 16 D 17 B 18 D 129 0 B 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BD

2 ABCE 3 CE 4 ABD 5 ABDE 6 ABCD 7 ABD 8 ABE 9 ABC 10 ACD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分)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相反。(2分)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分)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2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2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2分)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法国的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分) 4、价值规律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称为价值规律。(2分)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4分)

四、辨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包含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辩证法的观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则是孤立地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以下方面: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4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的根本分歧是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而不是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4分) 2、 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这是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正确论断。(3分)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无数互相冲突的个人的意志构成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融合为\一个总的合力\构成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每个人都对\合力\有所\贡献\都\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因为每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有的起推动作用,有的起阻碍作用;其作用的大小、范围、深浅也有程度的不同。但应指出,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5分)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

材料1: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阿芬那留斯) 材料2: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k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