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题库

更新时间:2023-10-13 02: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五、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重点,但非难点;●:难点,但非重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重、难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五、思考题

认真拜读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写的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然后结合自身体会写一篇读后感(用方格纸亲笔手写,第一页前几行注明姓名、学号和专业,第2周课后每班随机抽查6名同学)

重、难点、思考题: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2、从实践出发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发展的实质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5、辩证否定观 ☆6、意识的能动作用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4、真理的检验标准 ●5、价值评价

l.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 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 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 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 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 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在我们这个时代,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 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 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阶源泉。技术的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 个人却似乎愈益成词人的奴隶翩翩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 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 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 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 抗, 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结合马克思的论述, 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

3.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427页)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6.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的二因素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3、价值规律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6、资本循环与周转

1.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有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商品的价值量为何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4.收集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 5.应当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3.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 如何认识其原因?

5.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 \垂而不死, 腐而不朽 \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2、如何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严重挫折如何看待目前社会主义低潮? 3、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3、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1.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 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 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 ”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2. 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 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

一、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指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4.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6.宋代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在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再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8.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B.真理既正确,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D.真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9.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

A.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相符合的程度 B.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C.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D.认识和理论是否相一致

1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两个严重缺陷:首先,它( ),其次,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A.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B.坚持世界是可知的 C.强调理论的重要性 D.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1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2.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C.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3.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14.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

A.每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B.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C.体力劳动者 D.被剥削阶级 15.我国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马列主义指导 B.共产主义理想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6.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C.结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17.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 ) A.流通手段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18.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 ) A.C∶V表示 B.V∶C表示 C.Pm∶A表示 D.m/V表示

1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 ( )

A.先进的技术获得的 B.科学的管理获得的 C.新颖的产品获得的 D.垄断地位获得的 20.虽然垄断组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目的都是为了 ( ) A.垄断先进技术 B.瓜分销售市场 C.控制生产数量 D.攫取垄断利润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22.商品的交换价值是 ( ) A.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B.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C.商品价值的具体内容 D.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内容

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 A.生产严重不足 B.消费严重不足 C.生产相对过剩 D.消费严重超前 24.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 ( ) A.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B.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5.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 A.“参与制 B.“代理制” C.“个人联合” D.“企业联合” 2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 ( ) 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组织路线 D.工作作风

27.消灭剥削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 (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生产力一定高度的发展 C. 按劳分配原则 D. 实行计划经济

2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29.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 C.《法兰西内战》的发表 D.《哥达纲领批判》的发表

30.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这“三大差别”分别是指工业和农业的差别.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和 ( )

A.贫穷与富裕的差别 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C.阶级之间的差别 D.民族之间的差别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2-5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3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B.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D.它是时代的产物,因此现在已经过时了 E.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2.一提起哲学,就少不了\两个对子\,它们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斗争 E.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3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体现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D.不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不同的 E.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别 3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获得任何认识都须亲身实践 D.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E.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的制约而独立发展

B.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同步性

36.商品是 ()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的和价值的统一体 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7.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 )

A.增加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B.增加预付的可变资本 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E.提高剩余价值率

38.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的革命,其原因是 ( )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E.无产阶级革命具有曲折性

3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阶级斗争的作用比以往社会更为突出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E.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更为明显

40.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 ) A.各国资源的全球化 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人口流动的全球化 E.资本的全球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42.简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43.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44. 当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管理企业的方法,终于取得成功。”试用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这位企业家为什么先总是失败,而最后却能成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二)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就意识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属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1、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6、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 A、商品的价值量 B、商品的交换价值量 C、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D、商品的价格水平

1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

A、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小决定的 B、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小决定的 C、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D、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具体劳动时间决定的

19、按实物的最终用途,社会总产品分为 ( ) A、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B、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C、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地租是 ( ) A、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生产物

C、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2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金融资本是指 ( ) A、银行资本 B、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D、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2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 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段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23、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的阶段是 ( ) A、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 B、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C、销售阶段和消费阶段 D、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

24、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 A、社会生产力再生产问题 B、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5、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 A、科学技术现代化 B、产业结构合理化 C、资源配置国际化 D、国际贸易自由化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 A、建成社会主义 B、解放生产力

C、发展生产力 D、向共产主义过渡

2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 A、 发达的生产力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C、 按劳分配原则 D、 共同富裕

28、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上主要采取的模式是 ( ) A、苏联模式 B、东欧模式 C、美国模式 D、德国模式 29、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 )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3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2-5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E、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32、坚持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包括( )

A、辩证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E、朴素唯物主义 3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的因素 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的因素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4、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都要受到( )

A、历史条件的制约 B、实践水平的制约 C、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制约 D、客观事物可知性的制约 E、事物本质暴露程度的制约

3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谋得的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6、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 ) 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B、表明了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由c + v + m三个部分构成 C、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E、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37、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E、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3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9、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 ) A、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现象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共有的现象 C、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引起的现象 D、违背价格规律的现象 E、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40、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E、任免各级领导干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简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42、简述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含义以及二者划分的依据?

4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44、试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闭关自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三)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4、“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5、“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有客观性 B、真理有绝对性C、真理有相对性D、真理有全面性

7、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表演 B、警察巡逻 C、农民插秧 D、科学家做实验 9、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 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0、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A、它是否有用 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清楚明白 11、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1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是说()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13、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5、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1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17、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18、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19、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是该厂的 ( )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碎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2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2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资本积累的结果

22、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 ( )

A、剩余价值量 B、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平均利润率 23、资本集中 ( ) A、是通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反现有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实现的 C、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D、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 )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25、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2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 A、实现科技的飞跃 B、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

C、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2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A、认识具有前瞻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决定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11、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 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 1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宗教关系 D、政治关系 13、生产关系诸多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商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产品的消费关系 1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的(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16、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18、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9、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20、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 )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 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21、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 ( ) A、二者相等 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 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D、二者没有关系

22、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 A、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B、生产成本加利润 C、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D、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23、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国家所有制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5、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重要的途径是 ( ) A、增加劳动力投入 B、增加生产资料投入

C、提高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2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 )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民主集中制 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27、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是 ( )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2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共产党的领导 C、实现共产主义 D、坚持马列主义 29、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是 ( ) 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

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C、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D、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30、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 ) A、单纯的谋生手段 B、生活的第一需要 C、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必要条件 D、强迫性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2-5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31、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

A、广延性B、伸张性C、绝对性D、相对性E、独立性 3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 )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D、精神交往决定物质交往

E、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3、列宁说:“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句话说明( )

A、感性认知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体是无关紧要的 B、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C、一切理论都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D、反映事物全体和本质的理性认知,更接近于客观真理 E、感性认知本身也就是科学的抽象

34、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关系是( ) A、社会政治生活决定生产方式B、社会精神生活决定生产方式 C、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活 D、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生活

E、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同生产方式的变化完全一致

3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包括的两大项内容分别是( ) A、劳动资料 B、运输设备 C、动力系统 D、劳动对象 E、信息系统 36、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是 ( )

A、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3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有 ( )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消失的结果 C、竞争仍然存在,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进步

D、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可能 E、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为争霸世界展开综合国力和军备的竞赛,促使生产技术发展 38、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 ) A、 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相对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E、货币形式

39、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 A、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B、充分认识执政规律

C、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D、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E、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40、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 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B、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C、各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D、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E、在社会主义,“三大差别”仍然存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新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4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3、如何理解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44、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六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2、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3、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7、在头脑中回忆起亲人的音容笑貌,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9、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10、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1、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 )

A、国体问题 B、政体问题 C、行政问题 D、法律问题 12、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C、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14、从起源上看,阶级是( )

A、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分配关系极端不平等的产物 D、政治暴力和军事征服的产物 15、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

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 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6、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 A、厂房、设备 B、原料 C、燃料 D、劳动力

17、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1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能力 (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19、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发行量应该 ( ) A、大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等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D、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20、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是 ( ) A、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它们在流通右采取的形态不同 21、分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其核心是考察 ( ) A、商品价值的分割 B、商品实物上的分类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D、积累问题 22、资本主义生产成木是生产单位商品 ( ) A、所预付的全部资本 B、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C、所耗费的全部不变资本 D、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木 23、自由竞争与垄断的关系是 ( ) A、垄断是从竞争中产生,但并没有消除竞争 B、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二者不能并存 C、垄断消除了自由竞争

D、垄断程度较高的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纯粹的垄断

2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 ) A、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C、市场经济的建立 D、法律制度的建立

25、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 A、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B、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C、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2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27、使苏联模式得以形成和确立的苏联领导人是 (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安德罗波夫 2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 A、大量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剩余劳动的生产 D、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29、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是 ( ) A、不断扩大再生产 B、增加社会主义积累 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D、实现共同富裕

30、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 ( )

A、剩余价值量 B、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平均利润率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2-5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31、列宁指出:\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表明( )

A、意识是在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来的 B、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共有的反映形式 C、反映特性是植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D、反映特性是原生动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E、反映特性是动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3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起源的观点包括(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3、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B、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主观要求 C、理论科学不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D、所有科学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E、所有科学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3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因为(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及其价值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E、理性认识是抽象的、不可靠的,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认识

35、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反映两者区别的有( )

A、前者错综复杂,后者简单清晰 B、前者有鲜明的阶级性,后者阶级性不明显 C、前者与实际联系紧密,后者往往脱离实际D、前者不定型、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 E、前者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后者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36、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 ( ) A、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消灭剥削 B、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

C、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D、为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生产力 E、实现了绝对公平

37、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是 ( ) A、二者都是通过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B、前者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后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前者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后者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的

D、前者是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后者是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E、前者和后者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同时取得的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E、质变中渗透着量变

32、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局部性部分质变 E、非爆发式飞跃

33、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分 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的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 E、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 34、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我国的经济基础( )

A、铁路的社会主义国有化 B、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法” D、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率 E、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 3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

A、对抗矛盾B、非对抗矛盾C、阶级矛盾D、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E、只有统一没有斗争的矛盾 36、劳动力成为商品 ( )

A、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B、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性的产物 C、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D、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E、劳动者必须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37、资本输出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 ( ) A、为过剩资本找到出路,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的手段 B、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手段 C、扩大商品输出的手段

D、使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统治的手段 E、缓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矛盾的手段

38、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伟大发现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理论 E、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 39、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三大差别”将必然归于消失,“三大差别”是指 ( ) A、私有制与公有制之间的差别 B、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

C、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E、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差别

40、下列各国中,依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是 ( ) A、中国 B、越南 C、老挝 D、朝鲜 E、古巴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2、怎样理解质和量及其统一。

4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44、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并用此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十五)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2.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3、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5.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

A.绝对精神的表现 B.人脑的主观创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6、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 7、“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理论本身”,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心史观物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8、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

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 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D、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

9、对事物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0、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直接在意识中把它们按苹果本来的面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

11、区分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根据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民主的发展程度

C.法制的健全程度 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12、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13、社会进步是指( )

A、社会阶级的消灭 B、社会经济的变化

C、社会风气的好转 D、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4、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B.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C.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5、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6、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 )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17、假定国家政策和粮食需求不变,粮食丰收则粮食价格会 (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断剧烈波动 18、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使 ( )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 B、预付总资本增加 D、剩余价值率提高 C、年剩余价值率提高

19、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 A、可变资本之比 B、不变资本之比 C、固定资本之比 D、流动资本之比

20、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无酬劳动 D、抽象劳动

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 )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22、.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2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 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前提条件 B、任何社会生产的前提条件 C、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D、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24、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新殖民主义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世界的手法之一是A、降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对它们的依附性 B、降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对它们的依附关系 C、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于它们

D、削弱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附关系

25、劳动二重性是指 (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

2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 A、社会分工 B、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的出现 D、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 A、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人民的权利 D、民主集中制

28、民主集中制就是 ( ) A、作为目的的民主和作为手段的集中相结合 B、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C、自下而上的民主和自上而下的集中相结合 D、小事实行民主和大事实行集中相结合

29、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 ) A、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 B、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

C、成为高度自觉、自由的活动 D、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30、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 ( ) A、一切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 B、一切发展中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 C、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 D、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2-5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31、肯定方面是指( )

( )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E、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3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E、否定体现了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33、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 )

A、它是不完全可靠的真理 B、它是已经过了时的真理

C、任何真理都是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度 D、任何真理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E、任何真理都是包含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成分 34、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我国的经济基础( )

A、铁路的社会主义国有化B、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法” D、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率 E、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 3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

A、对抗矛盾B、非对抗矛盾C、阶级矛盾D、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E、只有统一没有斗争的矛盾 36、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有 ( ) A、经济结构变化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 B、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的增加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国外投资的增加 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全面加强

E、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大量吸引外资

37、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 )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重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 C、政治上高度集权以党代政 D、经济上指令性计划,缺乏效率 E、思想文化上高度统一,禁锢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38、下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E、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39、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 E、批判吸收人类思想史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

40、科学共产主义含义是 ( ) A、共产主义理论成果或思想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

B、它是先进思想家所提出的尚未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遥远未来的设想 C、它是由科学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D、它是被压迫都合乎理性和正义的热情追求 E、它是人们向往居民已久的大同世界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

42、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4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具体体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44、试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论述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十六)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2.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

A、必要准备 B、外在表现 C、一种特殊状态 D、一种必然结果 5、相对静止是指(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

A、只要参加实践 B、只要刻苦读书C、既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D、依靠灵感和机遇 7、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8、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

A、科学家们不断的创造发明 B、社会实践的需要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 D、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9、人的一切认识都直接来源于()

A、客观世界 B、经验 C、学习理论 D、实践 10、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A、发现真理 B、揭示客观规律 C、改造世界 D、创立科学理论 1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2、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 ) A、阶级性 B、继承性 C、社会性 D、主观性

13、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14、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5、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 )

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

16、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 )

38、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有 ( ) A、经济结构变化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 B、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的增加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国外投资的增加

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全面加强 E、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大量吸引外资 39、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 ) A、经济发展战略上,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 B、所有制结构上是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 C、经济运行机制上形成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D、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为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

效的监督机制

E、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

40、无产阶级专政是 ( )

A、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 B、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 C、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D、实行“按需分配”制度的国家政权

E、是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为最终目标的国家政权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4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43、简述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44、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怎样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七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2、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有否高尚的理想

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4、“万物皆备于我”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综合

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7、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8.感觉、知觉、表象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1.国家的起源是( )。

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规定的契约 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 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2.阶级的实质是( )。

A、一部分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 13.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 A、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 14、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的经济制度 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社会道德发展的水平 15、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与技术 C、生产劳动者 D、社会生产力 16、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 A、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B、生产成本加利润 C、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D、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17、商品价值量和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反方向变动 D、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同方向变动 18、资本集中 ( ) A、是通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反现有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实现的

C、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D、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 A、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问题 B、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类问题 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0、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资本积累的结果

21、金融资本是 ( ) A、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全生长的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 )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23、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 A、已经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本质未变,但有局部调整

24、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 )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2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 )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27、人类社会历史上最进步的国家政权是 ( )

A、奴隶主专政 B、地主阶级专政 C、资产阶级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28、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原则是 ( )

A、按需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资分配 D、平均主义分配 29、我国目前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 3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是 (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依法治国

C、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2-5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3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 ) A、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 B、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C、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D、集中群众的智慧

E、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32、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段话体现了( )

A、观念的东西不同于物质的东西

B、观念是物质的东西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C、观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D、观念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E、物质是第一性的,观念是第二性的

33、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多次反复,是因为( )

A、事物因果联系性 B、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C、事物的矛盾暴露的过程性 D、人类认识能力的不可靠性 E、人们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34、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反映两者区别的有( )

A、前者错综复杂,后者简单清晰 B、前者有鲜明的阶级性,后者阶级性不明显 C、前者与实际联系紧密,后者往往脱离实际D、前者不定型、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 E、前者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后者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35、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正确办法有( )

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彻底改变基本经济制度

D、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E、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有 ( ) A、劳动过程的要素都属于资本家 B、劳动者是自由、自主的劳动 C、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D、劳动成果归劳动者部分所有

E、劳动成果完全为资本家所有

37、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主要因素有 ( ) A、不变资本数量 B、可变资本数量 C、不变资本周转速度 D、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E、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38、大量资本输出给资本输出国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它会 ( ) A、使输出国变成食利国 B、使大量资本外流

C、造成国内生产发展停滞 D、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E、激化各国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矛盾斗争

39、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B、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C、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空前伟大的创造性事业 D、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E、社会主义的改革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

4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是建立在科学立场和方法的基础上的,这些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是 (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统一 C、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D、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E、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42、简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43、货币是作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44、试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八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2、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就会导致( )。

A、诡辩论 B、激变论 C、庸俗进化论 D、均衡论 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具体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 9、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0、唯物主义认识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C、前者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后者则相反 D、前者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则不承认 11、生产方式是指( )。

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 C、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A、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13、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14、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 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 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 D、用什么劳动工具进行生产 15、马克思主义认为,国体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国家政权管理经济的形式

C.国家政权管理各种社会事务的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1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7、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 ( )

A、c B、v C、m D、v+m

18、一般地说,剩余价值率总是 ( ) A、等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大于利润率 D、与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9、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 )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20、国际经济一体化 ( ) A、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是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要求

C、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益促成的 D、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矛盾 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22、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3、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 ) A、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D、不变资本比重下降

24、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25、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处于 (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6、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发展 ( )

A、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D、既无积极作用,又无消极作用 27、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民主人士 28、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说是 ( ) A、人们主观愿望支配行动的结果 B、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C、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规律作用的结果 29、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求我们 ( ) A、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东西 D、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30、改革的目的是 (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实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2-5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3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 A、意识是物质的根源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E、物质和意识平行向前发展,谁也不决定谁 32、规律的特点是( )

A、客观性B、稳定性C、重复性D、普遍性E、变动性 33、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论要指导实践 C、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D、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E、在实践中使理性认识得到检验 34、下列各项中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条件的有( )

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B、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C、投机商人通过不平等交换赚取钱财 D、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掠夺他人财产 E、通过不平等分配占有他人劳动

3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因为( ) A、它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支配的问题 B、它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的问题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

E、它是判断各种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形态性质的客观依据

36、商品的使用价值 ( ) A、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3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能起到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是因为 ( ) A、国家投资能解决私人投资的不足

B、国家可代表全体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活动

C、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D、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 E、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8、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 ( ) A、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是人们付出劳动的产品

C、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 D、是能满足社会或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 E、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有 ( ) A、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国家制度 B、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C、民主就其本质而言是多元主义的

D、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E、民主就是承认人人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4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在于 ( )

A、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B、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C、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D、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E、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历史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2、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43、简述当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44、结合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九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2、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中共十七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六大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 )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原理看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理看问题D、“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看问题

5、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6、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7、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A、求知欲望 B、好奇心理 C、科学兴趣 D、社会实践 9、主张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旧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0、感觉是()

A、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B、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C、对许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D、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11、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 A、剥削阶级的利益 B、劳动人民的利益 C、统治阶级的利益 D、先进阶级的利益 12、社会发生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一部分人用暴力掠夺另一部分人的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私有制 C、人们私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D、脑力劳动者占有体力劳动者的劳动产品 13.生产力之所以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物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精神性的因素 D.生产力是经济因素,生产关系是政治因素 14、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15.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16、商品是 (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17、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8、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 )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19、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 )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2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 A、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21、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 ) A、会导致预付可变资本增加 B、会导致预付总资本增加 C、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D、可以提高剩余价值率

22、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 ) A、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23、某资本家预付不变资本900万元,可变资本10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

转2.5次,其年利润率为 ( ) A、10% B、20% C、15% D、25%

24、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 (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25、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 ) A、垄断价格实现的 B、自由竞争实现的 C、市场调节实现的 D、行政干预实现的

26、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 ( ) A、贯彻民主集中制 B、民扬党内民主

C、坚持从严治党 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消灭私有制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 )

A、人们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C、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 D、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28、证实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这一科学论断的历史性事件是

( )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中国辛亥革命的胜利 D、苏联模式的确立

29、提出“社会主义将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的形式,这些我们不知道,也不能说。只有未来建设者才能具体描述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一思想的是 ( )

A、 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0、在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 ( ) A、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社会主义性质的专政 D、苏联式的专政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2-5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31、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在( )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B、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D、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 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3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其实质是( ) A、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由高级到低级的运动变化 E、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33、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这是因为( )

A、认识来自实践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目的 D、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E、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是绝对正确的 34、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 B、生产关系结构中的决定因素

C、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 D、区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 E、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标志

35、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形式逻辑 B、哲学 C、数学 D、语言学 E、法学 36、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制度在本质是 ( ) A、各阶级分掌统治权 B、防止国家政权侵犯人民民主和自由 C、统治阶级的内部职权分工 D、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E、实现“主权在民”原则的有效机制 37、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 ( )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都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E、社会主义必然是民族主义

38、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B、自觉地调整各阶级阶层的收入 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D、自觉地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E、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39、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后,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 ) A、待售商品总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支付前期赊购商品的货款 D、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E、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40、第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地区经济集团,主要有 (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非洲经济共同体 E、东南亚国家联盟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2、试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3、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以往认识论有什么不同?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44、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十)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 4、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3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E、事物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

32、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是因为( )

A、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

C、任何事物的矛盾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D、任何事物的矛盾都存在着差别 E、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33、社会调查是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途径,其性质和意义在于( )

A、通过它可以获得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 B、通过它可以学到许多间接经验

C、通过它可以直接获得系统的理性认识 D、它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E、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4、下列事例表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的有( ) A、我国对外开放中也有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 B、对平均主义思想的破除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传统的商品观念阻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D、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E、实行“穷过渡”无助于消除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

35、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 )

A、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B、否定社会意识的绝对独立性

C、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D、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E、否定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 ) A、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矛盾 B、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D、它是垄断资产阶级实现其统治的工具 E、它必然向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过渡

37、商品的价值量是 ( ) A、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来计量的

38、资本主义国家中垄断组织的形式有 (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E、混合联合公司 39、无产阶级专政 ( ) A、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B、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 C 、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E、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40、社会主义改革 ( ) A、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B、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C、要以消灭阶级为目标 D、要以消灭剥削为目标 E、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2、简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

43、 简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把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十二)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 A.现象是客观的,本质是主观的 B.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C.现象是可以认识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D.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3、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 )

A、 普遍的、永恒的联系 B、 间接的、短暂的联系 C、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相对的、偶然的联系 4、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D、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 6、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

A、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B、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只是不可知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接受的观点 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C、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8、承认客观真理与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A、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 B、同一个意思的问题 C、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B、主观真理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C、真理和谬误相调合的过程 D、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过程 10、“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种观点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1、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先天禀赋 B、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个人的主观努力

12、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B、 产品的分配及分配方式 C、 产品的交换及交换方式 D、 产品的消费及消费方式

13、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国家政权 B、党派组织 C、社群组织 D、法律设施

1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 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6、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7、自由竞争与垄断的关系是 ( ) A、垄断是从竞争中产生,但并没有消除竞争 B、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二者不能并存 C、垄断消除了自由竞争

D、垄断程度较高的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纯粹的垄断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 A、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彻底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完全排除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 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19、.经过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 ( )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20、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 ( ) A、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 B、制造物质产品的部类和制造精神产品的部类 C、制造耐用消费品的部类和制造普通消费品的部类 D、制造农产品的部类和制造工业品的部类

21、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 ( ) A、剩余价值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年利润率

22、金融寡头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 ( ) A、掌握全部借贷资本的所有的银行资本家 B、掌握部分工业资本的各大银行的资本家

C、掌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实际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 D、掌握垄断资本、能左右市场行情,但不涉及政治行为的垄断资本家

23、不变资本是指 ( ) A、在生产过程中实物形态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发生转移的资本 C、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转移的资本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24、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 2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的结果

2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 ( )

A、圣西门 B、马克思和恩格斯 C、列宁和斯大林 D、邓小平和毛泽东 27、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是 ( ) A、暴力革命 B、和平方式 C、民主选举 D、政治协商

28、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过程是 ( ) A、短期就可以实现的 B、长期的奋斗目标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的目标 D、无法实现的空想

2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国家所有制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宏观调节的主要手段是 (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计划手段 D、经济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2-5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3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集腋成裘

32、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 ) 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E、质和事物是不可分的

3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是( )

A、从感性到理性B、从理性到感性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到理性 E、从感性到实践 34、以下哪些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或迟或早必然要相应变化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E、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35、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和被变性酒精之间的矛盾 E、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6、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有 ( ) A、以机器、厂房等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设备、工具等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燃料、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E、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37、商品的价格是 ( ) A、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的表现形式 C、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D、由价值决定的 E、受供求关系影响的

38、剩余价值 ( ) A、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B、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C、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D、是工人创造的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E、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3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显著特点是 ( ) A、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B、在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C、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E、突出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迫切性

40、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 ( ) A、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

B、前者离不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后者可以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

C、前者绝大多数只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作用,后者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 D、对前者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受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局限,对后者则不受这种局限 E、对前者只能认识而不能利用,对后者既能认识又能利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简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42、为什么说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20分)

44、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十三)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 2、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偶然性。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进化论观点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4、时间是()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5、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6、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e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