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选择不做

更新时间:2023-10-08 22:13:01 阅读量: 哲理故事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其实人可以选择不做一些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做更绿色更环保——

不赶时髦去学车

你可以选择不做新一轮的学车高潮,所有的人见面都问拿驾照了吗?可是,何敏没有拿,虽然她有经济实力,买得起车也开得起车,但她对机器不感兴趣。身边所有的人见面都说那还不赶紧去学。她慢悠悠地说:一辈子不开车也没什么,还落得轻松,从经济学和环保上说,打车的成本和精力消耗会低得多。何况我本身不感兴趣,为什么要凑热闹?

步行,她可以看看天,看看云,听听鸟鸣,顺路买些街头巷尾的小点心,有时还心血来潮骑自行车走街串巷,发现一些被人忽略的市井生活,同小铺子的店主聊聊天,特别惬意。

何敏的价值观一句话:并不是别人做某件事时,你就一定得去做,反其道而行之,获得更多。

让房子跟着人走

刘明的观点是为什么都得买房子呢?

刚结婚时,他在他和妻子单位之间一个环境非常不错的小区租了一套小公寓房,宽阔的阳台对着中心草坪,夫妻两人都是步行上班,特别方便和舒心;刚生孩子那会儿时,他又把房子租到了妻子单位附近带院子的两室一厅,那个小院子可以方便老人进进出出、洗洗晒晒;几年后他又把房子租到了孩子学校附近,孩子可以结伴上学,又有玩伴,他们也省却了接送孩子之苦。他算了一下成本,完全按自己想法租理想住房和买套房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房子的作用却完全发挥出来了。他们获得了最高质量的生活。

刘明的价值观一句话:别人在做什么时,你可以选择不做,你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做,这是一件简单的事。

别人炒股我读书

股市疯涨的那段,海芹周围的人都在炒股,海芹对股票不感兴趣,就没去跟风,但她周围一些原来根本不炒股的朋友却没顶住诱惑,在人人都赚钱的高峰点扎进股海,很长时间翻不了身,烦恼不堪。海芹感叹,以投机的心理做事,人就显得特累。真正赚钱的都是对这方面有专门研究的人,如果没兴趣,又何苦多花精力?悠闲地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的影碟,泡一壶茶,做点喜欢和擅长的事,这样的心情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后来,她写了篇文章,《别人炒股我读书》,没想到赢得了很多响应。

海芹的价值观一句话:只做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不擅长的事就不要盲目去凑热闹了;当你跟在别人后面走路时,自己的特点就会慢慢丢失,这是得不偿失的。

十五年不跳槽

这么多年,很多人跳槽换工作,友文却一直在原来的单位待着。从一个小小的出纳员干到会计再到成本组组长再到财务负责人,一步一步,对会计的全套工作了如指掌,业务可以说是一流。在一些公司的社务性交往中,她的沉着和熟练赢得了别人的好感,很多外资公司相邀,她却都拒绝了:我这样已很好了,工作熟练也轻松,应付自如。

友文平静而从容地生活着,不折腾,也不攀比。她的房子我去过,比很多人的都有生活气息,老式房子,阳光好通风好,前后都有阳台,她的家里栽满了花花草草,幸福得不得了。对她来说,这样的生活是安宁幸福的。老同学聚会,她被班上的男生评为十年后最美的女人。

友文的价值观一句话:一个女人的时间和钱花在什么地方是可以看出来的;你如果跟在别人后面,会累死的;她有阿玛尼,你是否可以拥有一双平静从容的眼睛?相信我,30岁以后见分晓。

儿子读小学二年级那年,迷上了电脑游戏,每天丢下书包就钻进电脑房不出来,周末也是整天坐在电脑前。可想而知,他的学习成绩会是怎样一塌糊涂。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他上课老走神,被提问时,一问三不知。我口头上表态“好,好,一定好好教育”,心里却一筹莫展。成绩下降、老师批评也极大地挫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每天早上,他总是以“头痛、肚子痛”为借口赖床。我一边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一边还得好言相劝,真是焦头烂额。

自己选择,才会长大一个星期一的早上,闹钟响了几遍,周末疯玩两天的儿子窝在被子里哀叫:“哇,头痛,真是痛!”睡意惺忪的我突然倦怠至极,干脆心一横,说:“那就不上学了!”我给他的班主任打电话请病假。儿子勾着我的脖子,大呼万岁!一整天,他玩电脑、看电视、溜冰、遛狗,玩得不亦乐乎。看他这么尽兴,我突然有了主意。

晚上,我主动提出:“在家这么好玩,明天继续请假吧!”儿子乐坏了,一连疯玩3天。不上课,不写作业,老师不批评,电脑想玩多久就多久,老妈还不唠叨,他直喊过瘾。

第三天晚上,我问他:“不上学比上学好吧?”“那肯定!”儿子回答得干脆利落。“那要不,咱就不上学了,每天就在家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还不用考试,也没人管,多自在!”儿子将信将疑:“真的可以这样吗?你没骗我吧?”“那当然!”

“这……”天下突然掉馅饼,儿子好像一时还接受不了。“没事,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上学还是不上学,你说了算,妈妈都支持你!”“嗯,我得好好想想。”儿子开始认真了。

第四天,儿子继续他的玩乐生活,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打开电脑,这个游戏点一点,那个游戏看一看,自言自语:“没意思!”然后又上QQ,叹道:“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关了电脑看电视,又不断换频道,显得心事重重。他时不时地冒出几个问题:“妈,你说不上学,以后还能找工作挣钱吗?”我说:“能!不过,那就需要更勤劳、更辛苦一些!而且,有知识的人肯定比没知识的人更好找工作。”“妈,你说我不上学了,同学们还和我玩吗?”我说:“那说不准,如果他们谈论的事你都不知道,他们也许就会觉得你太OUT了。”

到了星期五晚上,儿子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妈,我想好了,还是去上学吧。”“为什么呢?”我暗喜,不过尽量表现得很淡定。“不上学,我就会失去很多朋友,老是一个人在家也没意思;不学知识,我以后想做太空旅行、想设计电脑游戏都没办法;还有,学校里还能学到很多有趣的东西。”

“那不是没时间玩电脑了?”我故意问。“做完作业再玩嘛!”“可你不喜欢做功课啊!”儿子跟个小大人似的,一脸严肃地说:“不喜欢也得做啊。”“你想好了吗?”“想好了!”儿子回答得斩钉截铁。

接下来一星期,儿子果真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装病和我斗智斗勇,也不再因为做作业还是玩电脑和我躲猫猫。老师也觉得惊讶:“病”了一星期,好像开窍了!这生的是什么病啊?

这个令我焦头烂额的问题总算解决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原来,有些事情要经过自己选择,才会明白事理,才会积极参与。自己选择,才会成长。心理学家说:“经过自己的选择,你才算真正活过,否则,你就是替别人在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起跑线上赢了一大截的孩子,会在大学里自杀;为什么一帆风顺的公务员会突然抑郁。他们的身体虽然已经发育成熟,但心智还留在童年,因为他们没有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去选择。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纵然光彩夺目,但却不是自己的选择。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这需要父母放手,毕竟,那是他自己的生活。当然,有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如果我们不把关,那他走偏了、走错了,怎么办?要知道,放手不是放任,做父母的可以将每一种选择的利弊摆给他看,让他好好思考,然后再做决定。摆利弊的过程就是父母在发挥引导作用。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是引路人和护航人,而绝不是教官和法官,孩子要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傀儡。

我6岁的时候,母亲要我去上钢琴课。她不问我是否喜欢乐器,也不问我是否喜欢弹钢琴,她只是替我做了决定——我要去学一种乐器,而且这种乐器一定是钢琴。

有选择才精彩所以,大约有两年的时间,我每周六的上午都会去钢琴老师家心不甘情不愿地学琴一小时。这两年中,我一共有过两位钢琴老师。第一位是年轻的女老师,非常严格,动辄训斥我,甚至用尺击打我的手掌。我恨弹钢琴,更恨被打手掌。回到家,我有时会向母亲抱怨,但是我得到的是再一次挨打。第二位钢琴老师也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但非常有耐心,即使在我反复犯错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我喜欢她,但是我仍然不喜欢弹钢琴。两年后,母亲规定我每天在家弹琴一小时,雷打不动,毫无商量的余地。我讨厌这样的生活,但也没有办法逃避。后来我上小学了,要学的东西多了,就更不能忍受弹琴这样的事情。我哭闹,终于,我得到了外婆的同情,她与我母亲吵了一架,我的“音乐生涯”就此止住。那年,我8岁。

现在回想那段时光时,我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有那样的两年时光?”我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是现在答案很明显:我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我痛苦了两年。

去年我在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时认识了一位女士,一来二去,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她对我说,她碰到了一件烦恼的事情。她的男友向她求婚了,但她还没有答应他。我问为什么。她说她没有感到他就是她心目中的另一半。我然后问她是不是因为相处时间还不够长。她说,无论与他相处多久,她可能都不会产生那种放电的感觉。她想离开他,交新的男友,但是她下不了这个决心。

“是什么让你下不了决心呢?”我问。

她说她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问。

“他不会让我离开他。”她回答。

当时,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没有人能左右你,除非你允许他们这样做。

她对我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容易相处,也体贴人。他非常爱她,对她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但是,她总感觉到他们之间缺少一点什么,而这一点恰恰应该是成为夫妻最重要的东西。

“如果你离开他,会发生什么事呢?”我问她。

她回答说,他会不断地来找她,央求她,而她则最终会心软。

感情的事,我不便妄加评论。但是我在心里说,尽管选择很难,但她并不是没有选择余地,因为她不是小孩子。我们的命运有时就是因为一次选择发生了根本变化,无论多难,也要敢于选择。

曾经有几年的时间,我经常将自己关在家里,足不出户。除了整天躺在床上,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做不出任何有意思的事情。我在忧郁中变得更加茫然和消沉。我不知道上帝为什么让我来到这个世上成为一个行尸走肉,有时我真希望晚上睡下后第二天就再也不会醒来。

有一天,我的母亲掀开我的被子,对我碌碌无为的表现一顿斥骂,然后扔给我一份广告。我对母亲的态度充满了逆反,但是广告的内容让我眼睛为之一亮。这是某公司培训推销员的广告,我觉得我挺适合做一名推销员的,我不能因为与母亲赌气就放弃这样的机会。就是这则广告,让我开始走上了优秀推销员的成功之路。

现在,我经常想,如果我当时不去接受培训,还会有现在这样成功的事业吗?在赌气和接受培训两者中,我选择了后者。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由各种选择构成。无数个这样的选择构成了你的命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l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