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智障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2 05: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低年级智障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作者:张爱华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 要】 养成教育在低年级智障生的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低年级老师常常为刚入学的低龄智障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感到头疼,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种方法结合,从细微处着手,将低年级智障生的养成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做好低年级智障生的养成教育,有利于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智障生;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低年级弱智教育的中心环节。刚入学的弱智儿童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与训练,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是行为问题最多的时期,同时,低年级也是弱智儿童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这一黄金季节,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努力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行为障碍,才能使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一、针对特点,明确要求,实施有效的教育过程

刚入学的智障儿童普遍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和训练,他们的各种心理障碍导致行为异常。他们不懂得尊敬老师,常向老师做鬼脸,在受到老师批评时会表现出抵抗情绪。他们动作粗暴,不受控制,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事,毫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他们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课堂常规一无所知。比如我们班有位同学刚入学时喜欢乱翻别人的东西,他看到的东西总要去拿然后扔掉,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他要的东西你若不给他便硬抢,并且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抓咬同学。还有的同学上课喜欢走动,常常得不到老师的同意就随意外出,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我们班同学的行为特点,我参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了适合本班学生的班规制度。如“八个要”:(1)见到老师要问好;(2)听到上课铃响要进教室;(3)上课时间要坐好;(4)下课时要上厕所;(5)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6)跟同学发生矛盾要报告老师;(7)进办公室或上课迟到要说“报告”;(8)垃圾要扔进垃圾桶里。“四个不”:(1)上课时不走出课堂;(2)上学不迟到;(3)没经别人同意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4)不打人、掐人、咬人。我经常利用晨会、班会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八要四不”,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并对前一天学生的表现采取自评、他评等方式进行评价。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配合,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也有所依据,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身作则,行为示范,自觉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ns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