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

更新时间:2023-10-01 20: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

(三)认识他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a)从对方的特质出发——人格心理学

b)从情境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有什么样的表现——社会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四)认识社会 (五)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a)巴伦、伯恩:探讨个体在社会情境中思想和行为的本质及原因的科学。 b)侯玉波: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a)关于社会行为的常识给我们的往往是不一致的、不清楚的画面。

b)社会心理学之所以与常识不同,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

a)个体过程 b)人际过程 c)团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a)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b)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c)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包括)

a)早期状况 b)起步阶段 c)发展阶段 d)反思阶段 e)大发展阶段

(三)新千年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a)认知研究的影响

1

b)应用研究的增强:社会心理学的输出 c)多元文化观点被采纳 d)生物因素潜在作用备受重视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a)科学研究对假设的三个要求: 1)假设必须是可以证伪的 2)假设必须是可以量化表达的

3)假设必须简单,不能附加其他太多的条件 b)评价理论好坏的标准 1)准确性 2)一致性 3)简洁性 4)广泛性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a)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b)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a)社会层面:社会学和政治学

b)个人层面:临床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c)人际层面: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

a)从理论中演绎出研究的问题 b)从实践中提出问题 (二)如何查阅文献 (三)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a)相关研究 b)实验研究

(四)怎样收集研究的数据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档案研究法

2

e)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设计与进行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a)样本的代表性 b)实验者偏差 c)被试偏差 d)伦理问题 (七)心理学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机制 1)联结 2)强化 3)模仿 (三)诱因理论

a)理性决策论 b)交换理论 c)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a)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b)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 社会认知

一、个人知觉

(一)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印象形成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阿希的印象形成实验过程及结果。 a)第一印象 b)整体印象的形成 c)个人知觉中的偏差 1)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慈悲效应

3

4)负性效应 5)定势效应 6)刻板效应 (二)个人知觉的线索

a)情绪

b)非言语线索:人际距离、身体姿势、目光接触

二、自我知觉

(一)自我图式(自我与文化的关系) (一)自我觉知

a)内在自我觉知 b)公众自我觉知 (三)自尊

(四)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 (五)自我设限策略 (六)自我监控 (七)自证预言 (八)体像

三、社会认知

(一)分类与图式 (二)社会认知法则

a)可利用法则 b)代表性法则

(三)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四、归因问题(归因偏差)

(一)海德的归因理论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 (三)Abramson的归因理论 (四)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 (五)对应推论理论

第四章

一、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一)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二)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行为4

a)生物学理论的观点 b)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三)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

a)家庭环境 b)文化环境

(四)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a)遗传建构环境的观点 b)行为遗传学的观点 c)概率渐成论

二、人类的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概述

a)什么是侵犯行为 b)愤怒与侵犯行为 c)对侵犯行为的学习

(二)关于侵犯行为的相关理论

a)生物学理论

(三)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a)温度与侵犯行为 b)兴奋转移与侵犯行为 c)侵犯性线索与侵犯行为 d)去个体化行为与侵犯 e)饮酒与侵犯行为

(四)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a)利用惩罚减少侵犯行为

b)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c)替代性攻击与宣泄 d)示范非侵犯行为

e)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五)媒体传播与暴力行为

a)影视暴力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影响 b)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 c)电子游戏与暴力行为

三、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一)利他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

a)社会生物学 b)社会进化论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jt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