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更新时间:2023-09-27 16: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2.性别角色社会化即个体在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3.社会态度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规律。(√) 4.广告对人的影响就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

5.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6.相关的事件一定能够揭示因果。(×)

7.社会心理是受文化差异影响的,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所有事情所表现的社会心理都不同。(×)

8.阿西的实验证明所有人都会屈服于群体压力。(×)

9.被研究人员揣摩研究者研究动机的现象被称为研究者倾向。(×) 10.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可以进行无目的的观察。(×) 11.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好的君主既要勇猛无比有力量,还要狡猾无比像个狐狸一样。(√)

12.中国的荀子和西方的马基雅维利都认为人性本恶。(√) 13.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中国古典心理学都是形成社会心理学的直接来源。(×) 14.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心理学它要研究由诸多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心理。(√)

15.戈弗曼的拟剧论讲人生如戏。(√)

16.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 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

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

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 他的心理 √

方法论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最高的或者是原则性的指导思想 √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出现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是一些名家的言论或者思想对人类心理的理解 √

观察法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分析。 × 亚里士多德倡导性善论。 ×

麦独孤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后面隐藏的动因是本能 √

迪尔凯姆认为可以把社会的整体意识还原为个体意识的相加 × 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 奥尔波特认为研究心理学应当研究群体。 ×

过分注重实验室研究是社会心理学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 √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比较注重实验 × 西方社会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 √

精神分析当中的社会文化学派是弗洛伊德本人的精神分析理论 × 弗洛伊德是一位可以被称为大师的社会心理学家 √ 自我扮演的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的角色。 √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性器期阶段 × 霍妮认为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

阿德勒认为有社会兴趣的生活风格是种健康的生活风格 √ 社会认知理论来源于格式塔学派 √ 与他人相处的方法自己摸索就可以知道 × 人生来就具有情感性和社会性 √

从降生以后由一个生物性的人加入到社会中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 社会化是要儿童时期完成的过程× 本我更多的是种角色上的一种要求 ×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得到释放幸福感就会增加。√ 弗洛伊德更注重的是人的意识到的自我的发展 × 服从权威是学校的一种隐性教育 √ 社会化从学校开始 ×

青春期只在现代社会存在,传统社会并没有青春期这一说。√ 理想角色是社会观念的东西,而领悟角色是个人观念的东西 √ 实践角色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 ×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有组织的反应活动√ 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 √ 米德认为客我制约主我 √ 朋友角色是一种规定性角色 × 一个人的自尊会决定其自我评价。 × 自我意识是生来就有的 ×

人本主义认为人具有自我意识,具有各种各样的潜能,有自我选择的能力,但是不会 利用这样一个潜能来自我实现。 ×

图式是描述人的认知结果的心理概念 × 完形性属于格式塔心理学里面一个概念 √

投射效应就是用别人的品质,别人的价值观,别人的愿望推论到自己身上去 ×

我们对于某一类人的相对稳定的看法就是心理定型。√ 归因的规则有全人类的共同性。√

在认知对象时我们对一个人有多方面的了解,然后做一个平均得到一个量, 叫做平均模式 √

一个人对于自己做出做出成功的行为比较容易做内在归因 √ 态度虽然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但是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 从众行为说明人的社会意识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态度是人的一种外在的心理状态 × 社会态度改变的的第二个阶段是内化 ×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很高,相应的他就会具有劝说的权威者身份。× 社会关系可以理解为人际关系的个性方面或心理方面。× 在情感交流阶段,人际关系的性质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 √ 社会关系的主体是人。 √ 人情关系属于弱关系 ×

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是一个对称性的辉映,否则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就不可能维持 长久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了人际吸引的互补性。× 人际沟通是靠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的。 ×

Y 型沟通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非常平等 ×

一个人去公司应聘尽力给人外向的印象,而去学校应聘又尽量给人沉静的印象, 这是一种印象整饰 √

人在沟通过程当中有的时候有模化性的差异 √

比较温柔的人有时会拍一些非常暴力的照片这是由于情境因素中的去个性化。 √

有人在网络上和现实中表现的截然不同, 这是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实现了他内心的 去个性化 √

从众、服从和顺从中,非理性色彩最浓的是服从 × 在熟悉的群体中更容易产生社会懈怠 ×

如果消失在人群中,个体的评价顾忌会减少,就会出现社会懈怠。√ 同地区的人由于长时期在某地生活会变得更像那个地区的人, 这就是群体的极 化 √

在专制制度中,有时成员会提出与决策者不同的意见 × 先个人头脑风暴,再进行群体头脑风暴是最有利的办法 × 因素的分析等于因果的分析 × 荀子认为犯罪是天生的。√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有了挫折感就一定会去犯罪。 ×

自我它是个执行者,它是一仆二主。它同时要尽量满足本我的冲动,又要满足超 我的这种限制。 √ 认知行为技术是一种回忆的促进策略 √

一个人的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成分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z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