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规律习题ty

更新时间:2024-03-12 04: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遗传规律习题

1.孟德尔运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2.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为( ) A. 3∶1 B. 5∶1 C. 9∶6 D. 1∶1

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结果的实质是( )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4.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Bb)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体(bb)的比例为( ) A.1/8 B.7/8 C.7/16 D.9/16

5.基因型为HH的绵羊有角,基因型为hh的绵羊无角,基因型为Hh的绵羊,母羊无角,公羊有角。现有一头有角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这头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为( ) A.雄性,hh B.雌性,Hh C.雄性,Hh D.雌性,hh

6、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 B.1/3 C.1/2 D.3/4

7.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BB和Bb的种子数之比为2∶1,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BB、Bb、bb的种子数之比为( )

A.3∶2∶1 B.4∶4∶1 C.9∶2∶1 D.1∶2∶1 8.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F1中既有黄果南瓜也有白果南瓜,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来源:学.科.网Z.X.X.K] B.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 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D.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9.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10.已知玉米的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11.有人将两亲本植株杂交,获得的100粒种子种下去,结果为结红果叶上有短毛37株、结红果叶上无毛19株、结红果叶上有长毛18株、结黄果叶上有短毛13株、结黄果叶上有长毛7株、结黄果叶上无毛6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子[k.ComB.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

C.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黄果长毛 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的植株都是纯合子

12.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表现为无色。现将一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

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则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13.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死亡。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A.均为黄色短尾

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14.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植株与纯合鲜红色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让F1蓝色植株自花受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

A.蓝色∶鲜红色=1∶1 B.蓝色∶鲜红色=3∶1 C.蓝色∶鲜红色=9∶1 D.蓝色∶鲜红色=15∶1

15.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0 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 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高10 cm和26 cm,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 A.12 cm、6种 B.18 cm、6种 C.12 cm、9种 D.18 cm、9种

16.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17.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1∶1 B.1∶2 C.1∶3 D.0∶4

18.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有红眼雌果蝇121头,红眼雄果蝇60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9头。则F2代卵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 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

C.卵细胞:R∶r=1∶1 精子:R∶r=1∶1 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 19.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20.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1.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2.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

A.3∶1 B.5∶3 C.13∶3 D.7∶1 23.下图是某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据系谱图分析可得出( )

A.母亲的致病基因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B.男女均可患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C.致病基因最可能为显性,并且在常染色体上 D.致病基因为隐性,因为家族中每代都有患者 24.下表所示为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基因标记 母亲 父亲 女儿1 女儿2 儿子 Ⅰ - - - Ⅱ - [来源:学,科,网] - Ⅲ - - - Ⅳ - [来源:Zxxk.Com] - Ⅴ - - ①基因Ⅰ和基因Ⅱ肯定在同一对染色体上 ②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④基因Ⅴ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5.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26.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性别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为探究W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来源:Z.xx.k.Com] B.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

C.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O,由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 D.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Y,由基因重组引起

27.青少年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种遗传病。对于该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其发病率采取的正确方法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B.该病导致消瘦的原因可能是利用葡萄糖供能受阻,使机体消耗较多的脂肪 C.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

D.该病的产生可能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8.如图为先天性愚型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

B.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的父亲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发生了差错

C.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1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

D.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额外的染色体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离所致 2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同家庭的男、女患病率总是相等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X、Y染色体

30.人类的肤色由A/a、B/b、E/e 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含任何3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若双方均为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子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 )

A.27,7

B.16,9

C.27,9

D.16,7

31.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中F1的表现型可知,果蝇眼形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

(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实验步骤:

①让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_______;

②让________与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 ②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

31答案:(1)圆眼 (2)常 (3)X染色体的Ⅱ区段 X和Y染色体的Ⅰ区段(顺序可颠倒) (4)实验步骤:①棒眼雌果蝇 ②棒眼雌果蝇 野生型雄果蝇 棒眼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 ②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

(3)①从该群果蝇中找出具有该隐性性状的果蝇进行调查 ②统计具有该隐性性状果蝇的性别比例或雌雄数量来确定基因的位置

32. 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受基因D、d控制;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受基因V、v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多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P 圆眼长翅雄蝇 × 圆眼长翅雌蝇 ↓

F 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 比例 雄 3 ∶ 1 ∶ 3 ∶ 1 雌 5 ∶ 2 ∶ 0 ∶ 0

(1)果蝇的眼形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 ___ _。

(2)造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原因是,基因型为_____ 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探究实验。

①用______________ ____(双亲)进行杂交实验。 ②结果与结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F的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 32答案: 1)圆眼 跟形 BbXAXa BbXAY (2)1/2 (3)BBXAXA或BBXAXa

①.纯合的圆眼长翅雄果蝇与纯合的棒眼长翅雌果蝇(或BBXAY与BBXaXa)

②.若子代中有雌果蝇,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若子代中无雌果蝇,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3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I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Ⅰ,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Ⅰ在纯合(ⅠIBXIB、XIBY)时能使胚胎致死。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将棒眼雌果蝇XI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表现型有________种,雄性占________。

②若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I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________;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________。

33答案: 3 1/3 1 2/3

34.图1、图2是两种不同遗传病的系谱图,图1中3号和4号为双胞胎,图2中4号不含致病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若3号、4号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若3号、4号为同卵双生,则二者性状差异来自________。 (2)图2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遗传。若8号与10号近亲婚配,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

(3)若图2中8号到了婚育年龄,从优生的角度考虑,你对她有哪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答案:(1)5/9 环境因素 (2)伴X染色体隐性 1/4 (3)与不患病的男性结婚,生育女孩

35.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某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本校全体高中学生进行了某些遗传病的调查。请回答问题:

调查中发现一男生(9号个体)患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咨询中知道其同胞妹妹(10号个体)患白化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他们对该家族进一步调查,得到的家族系谱图如下,据图回答问题。

(1)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5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2)若12号个体与9号个体结婚,属于近亲婚配,此行为违反婚姻法,请预测他们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如果不考虑白化病,他们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孩,请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表现型不作要求)。

35答案:(1)AaXBXb 1/6 (2)1/18 能 遗传图解如图 亲本 XbY×XBXb

来源学科网 ↓

子代 XBXb XbXb XBY XbY

36.某植物红花和白化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这些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品系1、品系2、品系3三个不同的纯种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实验1:品系1×品系2,F1全为白花; 实验2:品系1×品系3,F1全为红花; 实验3:品系2×品系3,F1全为白花; 实验4:F1红花×品系1,后代表现为1红:3白; 实验5:F1红花×品系2,后代表现为1红:7白; 实验6:F1红花×品系3,后代表现为1红:1白; 结合上述杂交实验结果,请回答:(1)根据上述实验可推知,花色性状至少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其判断主要理由是: 。 (2)根据以上分析,这三个纯种品系的基因型分别为:

品系1 ,品系2 ,品系3 。

(3)用实验2中的F1红花与实验3中的F1白花杂交,后代中红花比例为 。

36(1)答案:三对, 实验五,F1红花与品系2杂交,后代表现为1红:7白。 理由:品系2为纯合子,F1杂合子,子代红花为1/8=1/2乘以1/2乘以1/2,故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2)答案:AAbbcc aabbcc aaBBCC (或者aaBBcc aabbcc AAbbCC或者 aabbCC aabbcc AABBcc)(3)实验2中的F1红花基因型为AaBbCc,实验3中的F1白花为aaBbCc,杂交后代红花=1/2乘3/4乘3/4=9/32

(4)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 一对性状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理由: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Cc,与品系2杂交,子代红花为1/8,则品系2为aabbcc F1红花与品系1杂交,后代红花占1/4,说明品系1三对基因中,两对隐性,一对显性

F1红花与品系3杂交,后代红花为1/2,说明品系3三对基因中,一对隐性,两对显性

品系1和品系3杂交,F1全为红花,说明品系1和品系3的显性基因刚好互补,即,品系1隐性的,品系3为显性,品系3隐性的,品系1为显性。 故可设品系1为AAbbcc,品系2为aabbcc,品系3为aaBBCC(答案不唯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ss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