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题型总结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30 12: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条件满足实 验要求)

实验方案实施步骤:① ; ② ; ③ 。 拓展:题目中常问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满足下面情况,则一定符合: ①控制性状的基因均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即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某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最后分离比为15:1、10:6,或者3:10:3等,分离比之和等于16, 则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延伸:多基因遗传规律

每一对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比值是每对等位基因分离比的乘积(如9:3:3:1)=((3:1)(3:1),因此可用分解组合的方法,解决多基因遗传的问题。

题(2011海南生物卷)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 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1/32 B.1/16 C.1/8 D.1/4

孟德尔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题型总结

【考情分析】

遗传规律的考查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一是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应用及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知识;二是主要通过遗传案例、遗传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方式(显隐性遗传的判定、伴性遗传的判定),分析推导基因型、表现型及其遗传概率的计算,尤其是结合新情境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三是考查遗传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配子致死、某种特殊基因型致死、多基因效应、基因互作、表型模拟等。题型也多以实验分析题和实验设计题的形式出现,综合性很强。

【复习指导】

复习中,一要注意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综合分析、比较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解答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采用分解组合法。伴性遗传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分离定律。二要注意归纳、总结常见例外遗传的分析方法,如逆推法适合于各种遗传方式及其基因型的判定与推理。三要注意熟悉各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其一般规律,熟悉解答遗传系谱图的一般方法(先分析其遗传方式,并根据系谱图及其提供的情境写出有关成员的基因型,再进一步分析和推断)。在解答有关遗传概率的计算问题时,要注意分析是运用加法原理还是乘法原理。

二、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实验综合题型

实验设计思路:若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是连锁的,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遗传规律解决即可。

【知识归纳】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规律

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以及实验验证综合题型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即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于此,双杂合体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或者双杂合体测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1:1:1:1,我们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常用的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方法有自交,测交以及花粉鉴定法。 例1、(2014福建福州期末)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锈病(T)对染病 (t)为 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 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在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 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凃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例2、用纯种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 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 满2%,无色皱缩23%。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

例3、

第 1 页 共 1 页

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实验综合题型

例2参考答案 :(1)基因的分离 (2)不符合; 判断原则:性状甲×性状甲→F1出现性状乙,说明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性状甲×性

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的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状乙→F1全为性状甲,则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并且上述判定方法不仅适合常染色体遗传,

均为3:1,两对性状综合考虑,如果符合自由并且适合伴性遗传。

组合规律,F1自交后代分离比应符合9:3:3:例4、(2005全国卷I)已知牛群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

1。(3)实验步骤:①纯种有色饱满的玉米和纯 制。在自由收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同,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

种无色皱缩的玉米杂交,获得F1 ②取F1植株 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0株,与无色皱缩的玉米进行杂交 ③收获杂交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 结果 预测:①若后代种子四种表现型比例符合1:1:(2)为了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收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 1:1,则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②若后代种子 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 四种表现型比例不符合1:1:1:1,则说明不 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对学生应强调一对性状分离答案:(1)不能确定。

为比3:1,二对性状分离比为9:3:3:1。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

角或为无角,概率各为1/2。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了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牛。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为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含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角。 综上所述不能判断有角是显性还是无角是显性。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母牛与有角公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如果后代会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高考真题体验】 (2013年安徽卷第31题第4问)

A和a、B和b是两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 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 。 解析:同源 基因AaBb个体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拓展:产生配子类型总结:

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a: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一次减数分裂可产生2种(AB,ab或Ab,aB)、4个精细胞,一种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种精细胞(AB,ab或Ab,aB)。

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一次减数分裂可产生1种(AB或ab或Ab或aB)、1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可产生4种卵细胞(AB,ab,Ab,aB)。 ②基因连锁: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为AB,ab或Ab,aB。

③基因连锁且交叉互换: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B基因和b基因在减一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则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为AB,ab,Ab,aB。 ④三体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2:1。 ⑤缺体AaB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0:a0=1:1:1:1。 ⑥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 ⑦染色体缺失导致产生配子异常类型:

A/a所在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如图所示。染

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基因型为A0a的蚕雌雄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_。

四、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判定实验综合题型

判断原则:(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体;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体。自交法通常用于植物。

(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体。测交法通常用于动物。 例5、(2013浙江卷)32.(18分)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

(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 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 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节选)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_________ 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 (3)非抗糯性

采用自交法,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出现性状分离。F2中抗性糯性T_gg的个体有可能为TTgg,其自交结果不会性状分离。如果出现性状分离且抗性糯性:非抗糯性=3:1则为杂合子Ttgg.。

第 2 页 共 2 页

拓展-----性状分离

(2013合肥第三次质检,节选)家蚕蚕体有斑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无斑纹。斑 纹颜色由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B/b)控制,BB或Bb为黑色,bb为灰色。 (1) 现选用两纯合亲本甲,乙杂交得到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亲本甲的性状为无斑纹,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2) 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_______。F2中自交不发生上述性状分离的个体占_______。

五、基因位于常染色还是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综合题型

判断原则:两者都为细胞核遗传,但伴X染色体遗传性状有性别差异,而常染色体遗传性状无性别差异,可采用正交、反交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性

六、根据后代性状直接判断性别实验设计综合题型 状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差异,则该性状属于性染色体

判断原则:选择由性染色体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分析。选择亲本时,其性状分别为:具有同型遗传。

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具有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的个体表现型为显例6、芦笋是常见的雌雄异株植物之一,为XY型性别决定,雌株的性染色体为XX,雄株的性染色

性性状。杂交后子代中具有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型是显性性状,具有异型性染色体体为XY,其染色体数目为2N=20。野生型芦笋叶窄,在野生种群中,一株雌芦笋的一条染色体上某

(XY或ZW)的个体表现型是隐性性状。 基因发生了突变,由窄叶突变成为阔叶,用该植株与野生型雄株杂交,F1雌雄植株中均有窄叶,也

例8、(2001年,上海)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 有阔叶。(基因用字母B、b表示)

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后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⑴ 在窄叶和阔叶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⑵ 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阔叶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上? 。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 用文字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高考真题体验( 2011 年安徽卷) 31. ( 21 分)

Ⅰ.(12分)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3) 现只给你提供芦笋雄株,请设计一套育种方法,从理论上保证得到的子代全是雄株,写出简

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蚕基因(G)与白色蚕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要过程。(不直接采用组织培养法)

的一对等位基因,T 对t,G对g为显性。 ① ;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 X 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F2② ;

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

(2)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来基因型的雄、雌亲本:GGZtW、GgZtW、ggZtW、阔叶(2分)

GGZTW、GGZTZt、gg ZTZt、ggZt Zt 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不能(2分)

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蚕的雄蚕用用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推断过程:若阔叶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上述杂交实验过程为XBXb×XbY→F1:XBXb、XbXb、XBY、

答案:(1)1/2 3/16 (2)此题两种情况 。 XbY,即雌雄株中都有阔叶和窄叶(2分);若阔叶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上述杂交过程为:Bb×bb→Bb、

解析:(1)ggZTZT X GGZtW杂交组合中子代的基因型为GgZTW、GgZTZt 且比值为1:1, 所以天bb即雌雄株中都有阔叶和窄叶(2分)。两种情况中雌雄个体均有窄叶、阔叶,故不能确定。

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占1/2. GgZTW X GgZTZt 的子代为1GGZTZt :1GGZTW:1GG ZTZT : 2 GgZT Zt:(3) ①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幼苗X和Y (2分)

2Gg ZTW:2Gg ZTZT :1: ggZTZt :1ggZTW :1gg ZTZT 所以符合题意的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②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植株XX和YY(2分)

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3/16 ③用XX和YY杂交得到子代全是XY(雄株)(2分)

(2)考查的知识点是通过性状判断性别。 例7、(2013·金版原创卷三)现有纯合的野生型小鼠若干,经X射线处理后,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

(解法一)P:基因型ggZt Zt X GGZTW 小鼠,经研究发现,该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

性及其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让该突变型小鼠与多只野生型雌性

小鼠杂交,观察并分别统计子代雌雄小鼠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各项

F1基因型GgZT Zt Gg ZtW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从子代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 (解法二)

第 3 页 共 3 页

雄性小鼠 A 雌性小鼠 B A.如果A=1,B=0,则说明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B.如果A=B=1/2,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 C.如果A=0,B=1,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如果A=0,B=0,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定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最好的方法是逆推法。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性均表现突变性状,A项正确;如果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由于题干强调只有一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所以,应再分两种情况讨论,①位于Y染色体:只有雄性表现突变性状,A=1,B=0,②位于X染色体:只有雌性表现突变性状,A=0,B=1,B项错误;如果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则子代雌性均表现突变性状,A=0,B=1,C项正确;如果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则子代雌性、雄性个体均不表现突变性状,A=0,B=0,D项正确。 答案:B

P:基因型 GgZT Zt X GGZTW

F1基因型GgZT ZT Gg ZtW GG ZT ZT GG ZtW

从子代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

III无子代产生

(4)若白眼雄果蝇的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其基因型仍为XRY,若是由亲本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rY,若是由于第三种原因引起的,则其基因型为XrO,它们分别与多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型不同,据此可确定是何种原因导致的。

七、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因)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综合题型

解题思路:⑴生物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⑵当发生性状改变时,有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也有可能是由环境影响的。

⑶探究生物性状的改变是由基因的还是由环境的引起的,需要改变其环境进行实验探究。 例9、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种的幼虫,在35℃温度条 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却成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为什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现有一只残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鉴定方案: 方法步骤: 结果分析: 答案:(1)不能遗传(1分) 因为这种残翅性状是单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其遗传物质(或基因型)没有改变(2分)

(2)方法步骤:①让这只残翅果蝇与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成的异性残翅果蝇(基因型为vv)交配(2分) ②使其后代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发育(2分)

结果分析:①若后代均为残翅果蝇,则这只果蝇为纯合vv(1分)②若后代有长翅果蝇出现,则说明这只果蝇为“表型模拟”(1分)

高考真题体验【12山东】(节选)27. (14分)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八、遗传与育种实验设计综合题型

例10、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

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右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________;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自交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

(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Ⅰ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2)DT ddTT (3)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4)1/3 1/2 (5)1∶2∶1

高考真题体验(山东卷)、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期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Ⅰ. 若 ,则是环境改变; Ⅱ. 若 ,则是基因突变;

Ⅲ. 若 ,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I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II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原因是 。 (4)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1)自交 2/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5)方法一: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杆=3:1(或

第 4 页 共 4 页

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方法二: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4)2/9

2、遗传基本规律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类型一:不完全显性和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例如紫茉莉的花色,纯合白花和红花杂

交,子代表现为粉红色。如柴茉莉红花品系和白花品杂交,F1代即不是红花,也不是白花,而是粉红色花,F1自交产生的F2代有三种表型,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比例为1:2:1。

另如,红白金鱼草的花色(红花、白花、粉红)也是不完全显性;金鱼中的透明金鱼(TT) × 普通金鱼(tt)→ F1 半透明(五花鱼)F1自交→F2 1/4透明金鱼 、2/4半透明、 1/4普通金鱼。 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会遇到如小麦高产(AA)、中产(Aa)、低产(aa)的类似问题。

例1、分析下列关于番茄的性状遗传情况并回答问题.(注:以下均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 (1)若某二倍体番茄植物有三对较为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下表。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番茄植株M若干株,基因型为aabbcc的番茄植株N若干株以及其他基因型的番茄植株若干株。

九、遗传与变异实验设计综合题型

例11、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的变异叫缺失,缺失杂合

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雄性个体x染色体片段缺失也视为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现有一红眼果蝇x岬与一白眼雌果蝇X 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采用二种方法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方法一: 。

方法二: 。 答案:方法一: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体缺失引起的。

方法二: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则这只白眼雌果

例12、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下表为果蝇几种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其中XXY个体能够产生4种配子。 XX XXY XXX YY 染色体组成 XY XYY 性别 雄性 雌性 不发育 眼色

C区段

基因 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C区域中(如右图),该区域 ???X缺失的X染色体记为,其中XX为可育雌果蝇,XY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

用灰身红眼雄果蝇(BbXRY)与灰身白眼雌果蝇(BbXrXr)杂交得到F1,发现黑身

中有一只例外白眼雌果蝇(记为W)。现将W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2: (1)根据F2性状判断产生W的原因

①若子代 ,则是由于亲代配子基因突变所致; ②若子代 ,则是由X染色体C区段缺失所致; ③若子代 ,则是由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

X染色体结构

(2)如果结论③成立,则W的基因型是 ,F2中的果蝇有 种基因型。 (3)若实验证实W个体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则F2中眼色基因R︰r= 。 (4)将F1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红眼雌果蝇占 。 (1)①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雌雄个体比值为1∶1 ②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雌雄个体比值为2∶1 ③雌雄个体中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性状(

(①和②答全才给分,③只要写出雌雄个体均有两种性状即给分,多写不扣分) (2)XrXr Y 6 (3)2︰1

①该植物种群内,共有_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红花窄叶细茎有_________种基因型。

②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M与N杂交后,F1中红花植株占_______,红花窄叶粗茎植株占___________。

③若植株M体细胞内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上图1所示, M与N杂交,F1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番茄茎紫色(D)对了绿色(d)为显性,有毛(C)对无毛(c)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①现有某二倍体杂合子紫色茎番茄幼苗,将其诱导培育成基因型为DDdd的个体,再将该植株自交得到F1, 该过程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

②另有某四倍体番茄的基因型为DdddCCcc,则该番茄能产生_______种配子。将该株番茄自交得到F1代,F1的表现性比例为 。 答案:(1) ① 12(1分) 4 (1分) ② 1/2(1分) 0(1分) ③ 1:1:1:1(1分) (2) ①不遵循(2分) 1/18 (2分) ② 6(2分); 105∶35∶3∶1(2分)

类型二:从性遗传

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这说明在杂合体中,有角基因H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见下表。这种影响是通过性激素起作用的。 基因型 公羊的表现型 母羊的表现型 第 5 页 共 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7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