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839专家研究成果及减轻癌症患者腹泻、腹痛症状

更新时间:2023-09-24 05:14: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BF839专家研究成果及减轻癌症患者腹泻、腹痛症状

(1)BF839专家简介

张季阶,1925年10月出生,山东省梁山县人。现任大连图腾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辽宁省医药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专家组专家,国际企业出版社科技专家顾问、香港科学院顾问。兼任辽宁省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历任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生态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2)BF839研究成果

在研究正常菌群期间,于1983年9月从健康的婴儿体内分离出的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三十多年基础试验和临床试验证实该菌是无毒无遗传毒性的有益菌,可提高细胞免疫,拟制S-180癌细胞生长,合成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调整肠道菌群,排除外来细菌入侵,用其所制的活菌制剂“图腾益生液”可防癌抗衰,对患者使用可使癌块缩小,症状缓解,延长寿命。BF839能作用于多种肿瘤,如胃、结肠、前列腺、肝、肺、食道、乳腺及肉瘤等的治疗,特别适应于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是战胜肿瘤最有效、最安全的微生态制剂。

(3)BF839减轻腹泻、腹痛

在癌症治疗期间化疗药物会损伤肠粘膜的完整性,引起肠胀气、肠痉挛,最终导致腹泻。腹泻约占化疗病人75%。CID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加速黏膜修复并预防继发性感染。脆弱拟杆菌BF839通过抑制致病性肠细菌、改善上皮屏障功能及调节免疫等方式,对腹泻进行控制,减轻对胃肠道的损伤。

1.拮抗致病菌

化疗会破坏机体内正常菌群,形成致病菌易定植生长的外部环境,如合并肠道渗透性增加和免疫功能受损,导致黏膜易感染,造成腹泻、腹疼。脆弱拟杆菌BF839可与胃肠道上皮细胞和黏液层结合,竞争性抑制多种致病菌株,防止病原体定植,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免疫功能和防御屏障,进而防治腹泻、腹疼。

2.维持屏障作用

肠道上皮渗透性增加后,有害病原体可进入到外围组织内,进而导致肠道功能的整体丧失。BF839可改善上皮的完整性,恢复肠道屏障作用,维持其正常功能。

黏蛋白在胃肠道内可发挥多种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防止细菌在黏膜内过度生长,为肠道菌群提供附着点及保护上皮细胞。化疗可改变黏蛋白动力学,降低肠道的屏障功能。脆弱拟

杆菌BF839可通过维持肠上皮细胞的黏蛋白分泌功能,减轻化疗诱发性损伤的严重程度。

3.抗炎效应

炎症反应在CID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可激活转录因子,进而激活大量促炎细胞因子。脆弱拟杆菌BF839具有强抗炎特性,可单一抑制促炎因子生成,并促进抗炎因子释放,从而有效对抗CID发病过程中炎症反应。

4.预防氧化损伤

BF839具有抗氧化效应,可降低氧化损伤标志物的表达,能有效减少初期的组织损伤,进而减轻宿主炎症反应。

BF839可作用于CI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多个方面,即炎症反应、渗透性增加、病原体、黏蛋白和氧化应激。BF839可使依立替康处理大鼠小肠和大肠内的隐窝增殖显著增加,抑制细胞凋亡,同时还可预防依立替康诱发的空肠隐窝内杯状细胞增加,减少黏蛋白渗出,从而有效预防化疗导致的严重腹泻。

综上,BF839可通过多种机制预防和治疗CID,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减轻症状、缩短腹泻时间等,且耐受性良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4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