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08 17:16:3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研究

一、 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瓶颈分析

(一) 生活性服务业的概念内涵 1、生活性服务业的概念

生活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产业。它直接面向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其产品、服务用于解决购买者生活中的各种需求。生活性服务业是连接物质、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载体,物质、精神产品只有经过生活性服务业才能被人们所消费。国家《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62号)明确提出生活性服务业包括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业、旅游业、健康服务业、法律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体育产业、养老服务业、房地产业等9大类。

2、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1)社区商业模式

社区商业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社区商业中心是由相对集中的社区服务网点组成的集聚商业、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等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业综合体。社区商业的典型特征是拥有大型超市主力店、餐饮、洗染、摄影、美容、健身等休闲设施以及儿童教育、音乐培训、舞蹈培训等教育设施。社区商业中心占地

面积大、服务范围广、业态齐全,能够满足社区居民“一站式”购物和消费需求,其发展需要政府在社区开发时进行统一规划,并对进驻的各类商贸服务企业的资质有较高要求。同时,社区商业发展要求政府对一些微利型的便民业态,如生鲜超市、快餐店、大众浴池等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2)集聚区发展模式

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主要体现为生活服务街区,如美食一条街、摄影一条街等。我国发展较早具有一定规模和成效的主要是餐饮集聚区。这种集聚区模式将一些本地特色品牌企业聚集在一起,一方面对餐饮企业可以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通过相互学习和竞争,促进餐饮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将美食与歌舞、婚庆、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更好地方便消费者就餐,而且形成了餐饮服务经济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这种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发展的条件,一是需要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和定位;二是需要政府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是在运营方式上,政府委托企业经营和管理,通过“政府+市场”的手段合力促进其发展。

(3)融合嵌入式

与社区商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模式不同,融合嵌入式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在一起。例如,在中央商务区或总部经济区,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作为配套服务,与金融

总部、物流总部、商务总部等生产性服务企业总部融合在一起的。这种模式主要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发展。由于主要为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商业中心做配套支撑,生活服务企业多为连锁经营的品牌店,服务质量好、经营档次高,商业信誉也较好,一般不需要政府单独规划。但是,对于便民午餐问题比较例外。由于在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商业中心配臵的餐饮店档次相对一般社区要高,并且由于地价和租金原因,这些餐饮店的菜品价格相对较高,如何保障商务人士和白领工作人员能够吃到经济、实惠、安全的午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和政策支持,推动早餐示范工程。

(4)生活服务网络团购模式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体现出来的价值也得到快速提升,尤其是在生活服务方面,生活服务网络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不仅出现了以58 同城、赶集网等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网站,而且产生了一批生活服务团购网站,形成了“网上团购+实体店消费+点评”模式。

从生活服务团购模式来看,团购网集中了餐饮、美容美发、足浴、摄影、休闲娱乐等各种生活性服务业态。网站为商户提供促销活动和广告,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购买服务进行消费并点评。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低价生活服务类商品的消费需求,也能满足消费者生活服务类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同时可以为

入驻商户提供品牌和服务的担保,帮助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达到促销和分销的双重目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种生活服务团购模式将逐渐成为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3、生活性服务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优化产业结构

生活性服务业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贡献显著,如餐饮业成为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十大逆势而上的行业;美容业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具有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沐浴业既是奢侈性消费的场所,也是大众化消费的重要场所,极大地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生活性服务业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直接拉动作用效果非常显著。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意味着第三产业产值在社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得以提升,对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生活性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总体而言,生活性服务业就业门槛低,可以吸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就业,甚至可以吸纳部分残疾人就业(如盲人按摩)。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岗位数目前仍在不断扩大,餐饮业、沐浴业等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3)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日益注重节能环保,提升社会效益。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获得劳动收入,有助于减少城乡居民收入贫富

差距,缩小城乡差别,进而增进社会和谐。生活性服务业的餐饮、沐浴、美容美发、饭店业等各行业纷纷举办丰富多采的节庆会展活动,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开展慈善捐助,促进企业自觉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4)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软实力

良好、便利的生活服务配套能力,是城市服务功能完善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助于营造宜居和谐的城市环境,也是进一步服务全国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引导人才、资金、机构等要素向本地集聚;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生活性服务业,满足本地服务的同时,也是上海服务全国的重要抓手。

(二)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

上海生活性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发展特点:

1、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迅速,规模和比重不断提升 随着上海服务业整体的快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也同步快速发展。2013年,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超过4610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39%左右,占全市GDP的25%以上,从业人员450万左右。

2、重点领域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上海生活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在保持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引领促进新兴生活性服务业的兴起。当前,上海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呈

现健康发展态势,餐饮、家政、家电维修、美容美发、沐浴、洗染、摄影、婚庆等行业规范化、便利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的等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性特色鲜明。

上海在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的同时,注重服务业门类的统筹发展,放眼整个上海,合理规划生活性服务业布局。各服务业门类在保持各自单独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形成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有机产业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产业内部积极改革创新,缩减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产业机构不断优化。

3、各类业态加快布局,区域特色日益凸显

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中,以商贸服务业为代表的传统生活生

活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各类商业设施、特色商业街街建设初步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布局,中心城区与居民生活服务配套的菜市场、超市、便利店、药店、大众餐饮店基本完备。此外,上海市积极发展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制定培育发展健康服务业,开放发展养老服务业,规范发展家庭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鼓励发展体育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服务业的发展策略。上海各区县也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状况,重点发展特色服务产业。目前,浦东新区专注发展旅游服务业,青浦区重点发展物流产业,静安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产业。

4、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涌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移动应用以及社交网站的运用,一方

面深刻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传统服务行业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也带给各个行业创新和发展的机会。通过将发端于“线下”的传统行业植入互联网之中,与互联网进行融合、重构,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从产品形态、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盈利模式等多个方面打破原有业态,使得传统行业焕发新生。

5、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生活性服务业市场开放度逐步提高,已经初步形成国资、民资、外资各类资本共同参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

近年来,上海牢牢把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机遇,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健康服务、家庭服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新兴业态和服务模式。鼓励本地服务业开展国际交流,参与国际竞争。

深化与港澳地区合作。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合作发展医疗服务和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在商贸投资、旅游会展、创新科技、文化创意、体育、专业人才、教育及医疗卫生、社会管理、职业培训、物业管理、影视、动漫、游戏、演艺等领域的合作。

支持港澳企业投资养老服务机构等专业化社会服务。

加强沪台合作。鼓励沪台在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影视、出版、演出等领域的合作,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沪台中华老字号品牌建设、交流与合作。符合条件的台湾投资者可在大陆设立医疗机构。促进沪台旅游交流与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加快推进服务贸易。积极扩大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贸易进口。推动旅游、文化、体育、专业服务等服务贸易进口。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扩大对外辐射和引领。借助上海旅游节、购物节、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和F1中国大奖赛、网球大师赛、国际马拉松赛、国际田联钻石赛等一批重点节庆赛事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社会广泛参与,强化上海生活性服务业的对外辐射和引领作用。

(三)当前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及原因剖析

1、当前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趋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1)总量和能级较低

生活性服务业的总量占服务业总量和GDP总量比重不高,人均可支配的生活消费资源,尤其是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缺乏。生活性服务业能级不高,缺少具有引领辐射效应的高端消费资源,而现有企业经营分散粗放,市场竞争力弱,行业整体品质有待提高。2012年,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5万元,折合1.3万美元,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30%,而同期美国、英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服务消费比重普遍在50%以上。因此,和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业态结构不合理

商贸服务业一枝独秀,而社区服务等其他业态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较快,而标准化、连锁化现代产业业态发展相对滞后。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发展速度较快的商贸服务业呈扩张趋势,相关产业覆盖领域重叠,行业竞争激烈。而弱势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产业对生活领域的覆盖出现大量的真空地带。从区县分布来看,中心城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较为完善,产业结构基本合理,而郊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则规模较小相对落后,相关产业无法形成联动效应,高端和低端服务业的衔接出现断层,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3)布局有待优化完善

目前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基本形成引领辐射区、功能集聚区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三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布局。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框架已经存在,但在布局上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

问题。上海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部分服务业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空间布局不合理;经济功能区生活配套及服务欠缺,难以形成便民利民的有机系统;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功能不完善,社区生活服务网点配臵散乱。例如,部分服务业集聚区定位雷同,主题不明,可能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部分服务业集聚区内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导致驾车者无意多加停留;部分功能区配套设施落后,不同层次基础设施配臵不足。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生活性服务业领域里的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如餐饮业、美容美发业、洗染业、沐浴业等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技能参差不齐,缺乏技术认证,法律规范约束有限。上海生活性服务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上海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门间各自为政,相关部门缺乏合作。职业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由于院校设备、师资、教育等各方面的差异,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也呈现差异化。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缺乏反馈机制,技能认证、审核、监管还没有形成常态化。

(5)行业法规监管和政府服务滞后

目前,上海市还没有针对生活性服务业制定专门的监管制度,现有的法规是针对特定产业的一些规定。这种局面导致政府难以发挥统筹监管的作用,生活性服务业各领域呈现小而散的局面。另外,政府在培育扶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方面服务滞后,缺

乏引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针对生活性服务业的投入较少,难以形成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6)相关服务基础设施不足

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在数量上还不足,各行业的表现又各有差异。以发展相对较好的商贸服务业为例,上海基本建成具有代表性的2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但是在偏远郊区菜市场、超市、便利店的分布则不甚合理,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新兴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相关设施还正在建设中。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滞后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服务的需求。

2、原因剖析

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城市发展阶段和发展重点的限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工业轻轻商业、重生产服务轻生活服务的观念。生活性服务业本身多自发形成,自由发展,导致形成第二产业特强,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的局面。二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规划滞后。虽然近年来上海加大了产业规划的编制,但产业规划实施滞后于城市建设规划;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建设滞后于住宅项目建设,尤其是新开发社区,生活性功能配套落后于居民需求。

二、 国际化大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一) 国际化大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经验

国际化大都市是服务经济高度发达、服务产业高度集聚、服务人才高度荟萃的中心城市。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对于提高大都市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体制机制方面仍未完全确立,在发展理念和方式方面与先进国际化大都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纽约、伦敦、巴黎、新加坡、东京、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已经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在发展方向、规划实施、政策促进等方面为上海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1. 普遍从战略高度重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生活性服务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因此,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从战略上重视本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制定国家战略加以扶持引导。以法国为例,1997年以来,为解决失业问题,法国打破了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注重发掘生活性服务业的潜力,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04年9月,法国政府推出了《社会团结规划》将生活性服务业纳入国家战略发展高度。2004年11月24日,法国政府专门召开了“促进发展个人服务业全国大会”。政府和与会的协会网络、企业、个人雇主联合会等组织和机构代表共同签署了一份《关于促进发展个人服务业的全国协议》通过政府力量汇聚个人服务业的一切资源,拓展整个市场。2005年推出《个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其方案,包括三大主要纲领,使家庭服务业结构化、为更多的人了解,鼓励新的参与者,让使用

家庭服务的人降低费用。在法国政府的推动下,生活性服务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产业。

2. 重视对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国际化大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整体上经历了服务业自由发展和政府规划引导发展两个阶段。在自由发展时期,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众多,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较强。随着服务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渐渐意识到生活性服务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就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步入政府规划引领阶段。2007年新加坡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宣布推出餐饮业能力发展计划,拨出1200万元,在三年内资助中小餐饮企业提高竞争力。通过“餐饮业能力提升计划”,中小餐饮企业可获得政府的援助资金,用来抵消与能力发展相关项目的部分开销,包括开发新产品、提高服务水平、申请相关的核准证书、采纳资讯科技和改善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

3. 重视生活性服务业人才培养

人才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西方国家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过程中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城市服务业人才素质直接决定了城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例如法国美容业,自法国1947年开设第一家美容学校以来,法国对美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行业经验少于7年,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不得在美容培训学校执

教。新加坡政府对生活性服务业管理,要求餐饮、住宿、家庭服务、美容、保健、洗浴、洗染、摄影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只有具备了从业人员资格,才可以上岗。香港对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资格同样具有严格的要求,以社工行业为例,香港社工是一个必须经过严格资格认证的职业。香港对社工采取强制注册管理办法,未注册及登记者不得从事社工工作。香港《社工注册条例》规定具有社会工作学位者,具有社会工作文凭者,没有社工学历但已从事社会服务工作10年者以及没有认可社工学历但现正担任社工职位者四类人才能从事社工职业。

4. 重视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创业

生活性服务业涵盖的产业门类庞杂,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形势下,西方发达国家尤其重视新技术、新科技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的应用。美国有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创业。在现有的生活性服务业模式中,注重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相结合,衍生出迎合人们时尚需求和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业新模式。

5. 重视加强生活性服务业监管服务

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产业结构的新阶段。服务业本身发展不完善,导致服务监管的缺失。面对服务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服务业监管分身乏力。与之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监管制

度经过长期的积累日臻完善。以医疗服务监管为例,新加坡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监管体制,包括对医疗机构、医疗职业、医疗行为质量、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以及完备的医疗服务筹资机制。在医疗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卫生资源合理分配、健全筹资体系等方面,新加坡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 对上海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启示

生活性服务业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志之一。发达的生活性服务业能极大地满足各种服务需求,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和高品质的生活形态,促进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利于更好地完善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功能,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

1.加快研究制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

目前,涉及生活性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大多都是适用于各个服务行业的,如在财政、税收、融资以及市场准入、行政规费等方面的系列政策不仅适用于生活性服务业,而且也适用于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仅就如何发展养老服务业做了相应部署,对其他服务业领域没有明确的要求。国内大多数地区受“重生产性服务业、轻生活性服务业”等观念的影响没有制定针对餐饮业、住宿业以及其他生活性服务业的行业促进政策。因此,上海下一步要高度重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从扩大消费、保障民生和促进

就业的角度出发,研究探讨制定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同时,鼓励各区县根据各行业促进政策,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各地自身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2.加快完善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以往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专门政策,国家层面多以财政资金扶持为主,如对早餐示范工程、家政服务员培训、家政网络中心建设给予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支持。接下来上海要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示范项目、生活性服务业创新示范项目建设投入,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同时,鼓励各区县用好本地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生活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功能性项目的扶持力度。二是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尽快在餐饮、沐浴、住宿、美发美容、洗染等生活性服务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促进这些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实行抵扣。对实施全产业链发展、建立安全可追溯系统的餐饮、沐浴、美容美发、摄影等企业给予一定所得税减免优惠。对采用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餐饮、沐浴等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快制定相应的促进中小生活服务企业研发和技术进步的税收支持政策,激励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对采用节能减排设备实现节水、节电、节材等资源和能源节约的生活性服务企业,给予一定的所得税减免。三是完善融资促进政策。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积极为生活性服务企业搭建融资担保平台,加

大对中小微生活性服务企业信贷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为生活性服务企业提供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

3.建立健全生活性服务业法规和标准体系

针对生活性服务业进入门槛低,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要加快完善行业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一是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快市场调查,合理调整餐饮、沐浴、家政等生活性服务行业市场准入条件,完善生活性服务业行业市场准入制度,对不具备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严格限制进入市场。同时,强化职业资质认证管理,要求从事生活性服务业的各类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二是进一步加强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根据不同的生活性服务业的特点,加快制定和建立生活性服务行业标准体系,以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与认证服务,推动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四是加强创新型生活性服务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关餐饮、沐浴等企业核心技术、知名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生活性服务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co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