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0

更新时间:2023-03-08 07: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课前一练10

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纵笔三首(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

【注】①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

(1)《回乡偶书》的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尾联中都有一个“笑”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清江曲 苏庠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一种水鸟。②白苹,水中浮草。 (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味其与太白诗有相似处,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

(1)这首元曲写出了秋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瘦”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落第东归 [唐]罗邺

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落第 [明]袁崇焕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故园泉石好,归去把渔竿。

(1)袁诗中“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写于科考落第之后,两位诗人的心境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③④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②底处:何处。③枰:棋盘。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 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①寿阳: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

(1)此词为咏物之作,在这首词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作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1)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红叶 [唐]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两诗中的“柳”的形象有何不同?各自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共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陈抟: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传说其在华山修道时能一睡百日不醒。 (1)“飘飘”、“潇潇”这两个叠音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曲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对此略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②③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上:又作“霸上”,在长安东。②郊扉:犹郊居。③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做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的,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钱塘逢康元龙①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⑴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有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⑵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参考答案

1.(1)解析:1279年深秋,南宋政权灭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元军攻破四年之久。诗

人途经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根据这一背景,解题时只要抓住景物特点,结合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可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天边孤云飘拂,不知飘向哪里。蕴含了作者深深的亡国之痛和自身孤苦无依之情。

(2)解析:先思考诗歌主要有哪几种表现手法,再对照这首诗进行分析,最后答出运用这些手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对比(反衬)。颔联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对比(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死亡的人间惨景,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慨。

②拟人。“满地芦花”和“我”一样苍老,燕子们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颈联拟人化的传神描写,使诗人悲凉凄惨的形象更加饱满,也抒发了诗人忧时伤怀的深切感情。(答出“用典”、“借景抒情”两种也可)

2.(1)①首联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对比。②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③为后面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并交代了缘由。

(2)①第一首的“笑”哀婉备至,抒发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回到久别的故乡后悲喜交加的感情。②第二首的“笑”使真相大白,诗人脸色红润原来是喝酒的缘故;借“笑”表达了病老之哀和一生飘荡、官场失意的愁苦心情。

3.(1)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抒发了放任自适的情感。

(2)主题方面相似: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如“万事不理醉复醒”就表现作者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风格方面:挥洒飘逸、辞气夸张、清新自然,全诗景物描写清新自然、不饰雕凿,最后一句“长占烟波弄明月”更见丰富的想象力和飘逸的风格。

4.(1)这首元曲先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接着又描绘了萧瑟清凉的秋色;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2)作者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形的清瘦,展现了萧瑟的暮秋景色,从而表达了内心的惋惜和凄凉。

5.(1)解析: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三步,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绘出黄莺在山谷中婉转地鸣叫,鸟儿飞回枝头安适自在的一派田园风光。作用:①由落第后情绪的低落转向回归田园的豁达;②为下文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做铺垫;③借景抒情,用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解作者落第后的沮丧之情。(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解析:抓住关键词句,结合全诗分析,即可区别两位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

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袁诗虽有落第后的失意,但“归去把渔竿”等句更多的是抒写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罗诗“人间多少事堪愁”等句则主要表现了诗人落第后的沮丧、忧愁之情。

6.(1)林间寺(古寺) 葑上田(架田) 独鸟 夕阳 寒烟

(2)远远望去,暮色苍茫,昏暗树林里,寺院隐约闪现,犹如一幅画轴(画面),幽深古朴;一块块零散的架田,就像棋盘上的一个个方格,宁静祥和;颔联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描绘出素淡幽邃的意境。

7.(1)梅花,不惧风雨严寒、冰肌玉骨

(2)①侧面烘托(或铺垫):如用严冬的风雪肃杀烘托出梅的傲雪精神(或为写梅的“芳艳”作铺垫);或用“千寻翠岭”烘托梅的“一枝芳艳”。②正面描写梅的芳艳、冰姿玉态、天真等。③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冰姿玉态”,“天真”等,赋予梅以人的品质。④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梅花抒写个人怀抱。词人屡遭人生风雨摧残,有伤感,但更有一种无惧、豁达和傲岸。

8.(1)“窥”:角度好,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

“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

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暇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9.(1)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

不同点: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凄凉哀怨、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2)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元诗: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或相互映衬或托物言情),用红艳的宫花反衬白发宫女凄凉哀怨的心境和寥落的行宫,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10.(1)解析:首先指明两诗所咏之柳的不同,然后指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春柳之秀美与环境之恶劣的对比描写中,可以看出白诗旨在指责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人才不得其所;从春日得意与秋日零落的对比描写中,可以看出李诗旨在感叹人生。

参考答案: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李诗中的柳是秋日之柳;白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则表达了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思想感情。

(2)解析:两诗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这点不难看出。而白诗先写柳自身之美,再写环境之差;李诗先写春日得意,再写秋日零落,显然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答题时不仅要写出具体手法,还要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共同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概,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

11.(1)参考答案: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2)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和谐,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12.(1)解析:分析叠音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是: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它营造氛围的意图。

参考答案:这两个叠音词,音韵悠长,倍增空寂之感,进一步突显了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

(2)解析:分析“结构特点”类试题的解题步骤是:第一步,分析诗歌的首尾特点,认识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参考答案:以秋景切入,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全曲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境相生,物我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

13.(1)解析: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秋风秋雨、晚飞雁群、飘飞的落叶、如豆的寒灯、滴落的露珠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萧森、寂静的秋夜景色,营造了凄苦、孤寂的意境。表达怀才不遇的孤独凄凉和进身渺茫的郁闷之情。

(2)解析:答题步骤:①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产生的表达效果(可从诗人的心境或情感上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衬托手法。卧听滴露,孤单无依,用露珠滴落的响声烘托空园长夜的寂静;独对孤灯偏与绝迹尘世的野僧为邻,更加衬托出处境的孤独。此联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

14.(1)解析:词的前两句写寒冷的北风、深夜的大雪,这是环境描写,实写眼前景色;然后回忆了“桃花月”,即与妻子快乐生活的时光,又写了好梦等,是想象的内容,是虚写。

参考答案:上片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妻子在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2)解析:所谓“景”与“情”,即描写的景物以及借此抒发的情感等。词末两句拓开情境,让读者感受到一股悲怆无依的愁绪、一种苍茫阔大的意境。只要结合上片内容,对末两句从内容、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这两句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塞外冬夜天地空旷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

15.(1)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

(2)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但并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花”在“落”,“鸦”在“飞”,“人”在“归”,三个动词化寂为动,富有生机。

16.(1)作者写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2)参考答案一:老尽了。理由是:①词的上片写早梅报春,开遍向南枝,给词人带来了惊喜,但这种惊喜是短暂的,恰恰反衬出郁积词人心中已久的压抑之情。②词的下片直言经过十年的贬谪,宦海沉沦之后,即便是面对如此的美景,亦不复有少年的兴致了。

参考答案二:没老尽,理由是:①上片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表现出豁达乐观的情怀,②下片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开放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17、⑴此诗起句中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

⑵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4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oa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