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09 - 2015)

更新时间:2023-03-08 07:59:0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2009——2015)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灾后工业科学重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有关新设立广元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要求,为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加快广元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制订本规划。

一、全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有产业园区13个。其中:省级开发区1个,即广元经济开发区,下设有色金属工业园区、王家营工业园区(含军民结合产业园)、建陶工业园区、川浙产业合作园、医药工业园5个产业园区;市县级园区8个,包括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和县区工业集中区。园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发面积近2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户,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5%。

(二)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产业园区立足五大工业板块,依托优势企业,突出资源转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部分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具备了较大发展潜力。铝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煤电冶

工业等优势产业链多向延伸,正加快形成相对闭合产业链。二是园区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新进展。旺苍工业集中区大力推进煤铁、石灰石含钒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引导匡山水泥、东河热电、振华矿业、攀成钢焦化、领航科技等发电、炼焦、铸管、提钒、水泥制造企业通过整合,形成了循环发展模式;苍溪县工业集中区推动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饲料,产生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园区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市园区内有2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元坝福润公司等园区重点企业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达标排放。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和启明星等重点企业以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为重点,强力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了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实现节能约5.07万吨标准煤。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还很薄弱。从产业链上看,大部分园区产业定位不明晰,产业链体系薄弱,企业间关联度不强,造成现有园区特色不鲜明,主业不突出,园区内优势产业闭合循环发展的格局未形成;园区企业环评执行率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较低,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不高;从“三废”的综合利用上看,除苍溪粮油产业废物用于饲料生产原料,旺苍东河热电煤渣用于水泥、砖生产原料等外,大部分园区企业“三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产生污染;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看,大部分园区只注重“六通一平”建设,忽视了园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节能减排设施建设,全市还没有一个园区建有污水处理厂。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规划引导,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链延伸,废物综合利用,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通过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带动,推动全市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全面提升我市新型工业化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循环经济3R原则。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减少资源消耗,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造提升与新建园区相结合原则。通过对现在具备条件的园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产业链延伸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园区循环经济。通过规划新建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立相对闭合的循环产业链,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重点项目,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和无害化,促进园区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发展。

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体制。完善倾斜扶持政策,优化资源配臵,制订出台包括减免有关规费与地价、提供金融优惠贷款、加大技改贴息力度等的扶持政策。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要与全市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生态广元建设规划相衔接,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高起点制定园区的建设规划,根据条件分步、分期逐步实施。

三、发展目标 (一)经济发展指标

到2015年,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销售收入达到550亿元,占全部产业园区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建成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循环经济区1个,超100亿元的循环经济区1个,超50亿元循环经济区3个。

(二)循环经济指标

1、万元GDP综合能耗低于2吨标煤; 2、万元GDP新鲜水消耗低于100立方米; 3、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4、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到70%; 5、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达到50%;

6、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用能比例达到80%以上;

7、GDP工业排放强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含废水、废气中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大于95%。

四、布局规划 (一)空间布局

根据我市地理条件和园区现状,广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按“一园五区”进行空间布局,划分功能分区,形成企业能量梯级利用和物质高效循环的空间布局。

表1:广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空间布局 功能区 铝循环经济区 天然气化工循环经济区 规划面积 4.5平方公里 所在区域 广元经济开发区袁家坝有色工业园 (含川浙合作产业园) 广元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广20平方公里 元经济开发区天然气配套深加工园区 煤电冶建(化)循15平方公里 旺苍工业集中区 环经济区 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区 医药循环经济区 7.3平方公里 元坝工业集中区、苍溪工业集中区、青川县木鱼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 2平方公里 广元经济开发区医药工业园 (二)产业布局

按“一区一产业”布局,各产业由相对闭合产业链构成,形成产业聚集发展,产业链纵向延长,产业间横向耦合的新格局。

表2:广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链 功能区 主导产业 产业链构成 “铝土矿资源—电解铝—铝制品—铝合金制品—废铝利用—再生铝—再生铝循环经济区 铝 氟化铝 ”产业链;“炭素—阳极—炭环”产业链。 “天然气制烯烃产业链、天然气制乙炔天然气综合利天然气综合产业链产业链,天然气制合成油产业用循环经济区 利用 链,天然气硫化工产业链,天然气发电,

天然气勘探配套项目” 煤电冶建(化)冶金、建材 “煤-电-冶-建(化)”产业链 循环经济区 “分割肉、腌腊制品、熟食品、副产品”产业链;“果蔬种植、保鲜、加工、废农副产品加工食品 渣综合利用”产业链;“森林蔬菜、油循环经济区 橄榄种植、加工、废渣综合利用”产业链 医药循环经济“药材、饮片、提取物、成药、生物肥中药 区 料”产业链 五、重点区域和主要任务

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以工业五大板块为重点领域,突出资源就地转化,将改造提升现有园区和新建循环经济园区相结合,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集约化水平,实行无害化生产。

(一)改造提升现有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1、以“补链”为重点,建设铝循环经济区

(1)延伸产业链,推动铝精深加工。针对铝产业链的缺失环节,促进产业链纵向延伸、侧向带动,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实现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精深产品为主的转型,形成以电解铝集约化生产为基础,铝精深加工为龙头,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为支撑,上中下游配套和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铝土矿资源—电解铝—铝制品—铝合金制品—废铝利用—再生铝—再生氟化铝 ”产业链、“炭素—阳极—炭环”产业链。突出提高电解铝合金化水平,以车用、包装和新型建筑用铝制品为重点,发展 “板带坯料—中厚板—薄板—铝箔”,“铝合金—型材”、“铝合金—压铸件”3大铝精深加工链。

(2)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支持广元启明星公司与中铝公司战略重组,加快实施821电解铝生产线异地技改项目,形成40万吨以上电解铝生产能力。支持安驭公司建设汽车轮毂、车用铝发动机、缸体等压铸零部件项目,形成500万只汽车轮毂、10万吨车用压铸件深加工能力。支持华兴、金圣、金泰、捷盛、蓝天大诚公司新上铝深加工项目,提高深加工能力,不断做大做强。

(3)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支持广元启明星公司全面提高优质铝合金在电解铝中的比重,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热轧及连续铸轧等技术,满足发展精深加工对原料品质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电解铝的污染排放标准,改造提升现有电解铝和调整铝加工产品结构,促进企业采用清洁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加强铝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校和汽车、轨道客车等生产企业技术合作、联合开发以及专业化协作,实现研发、生产、使用一体化。做好低品位铝土矿利用、超大型预焙槽、新型合金铝材料、高精度铝加工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加快推进产业化。

(4)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运用国家有关税收减免政策,支持企业建设铝土矿尾矿、氧化铝赤泥和铝加工废料等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完善和规范废铝回收市场,促进再生铝发展。运用土地投资强度、环境容量等调控手段,防止园区项目建设中出现不合理占地,促进铝工业集约化发展。

力争到2015年,电解铝产能达到40万吨,铝加工产能36万吨,废铝加工10万吨,铝工业销售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市内铝加工转化率达到9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3吨标准煤以下,工

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0%。将王家营有色工业园区建成电解铝和铝深加工为主线的高技术、低污染、环境优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套完整的循环经济区。

2、以产业连接为重点,建设煤电冶建(化)循环经济区 (1)加强产业连接,大力发展“煤-电-冶-建(化)”主产业链。旺苍县工业集中区内煤炭、火电、冶金、建材和化工产业对资源的依存度都较高,具有较强的共生关系,具备了循环发展的产业基础。要加强引导,强化整合,建立产业之间利益连接机制,大力发展“煤-电-冶-建(化)”主产业链,引导重点火电、矿业、焦化、水泥企业通过资产并购重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物质流、能源流的闭合循环,以火电企业的煤渣、矿业企业的矿渣作为水泥生产原料,实现废渣的综合利用;以火电厂作为矿业、水泥企业的自备电厂,余电上网,有效降低用电成本。依托即将建设的旺苍2×30万千瓦劣质煤电厂规划电冶工业园,综合开发石灰石、硅石等资源,发展电石、工业硅等高载能产业,有效降低“煤-电-冶-建材”产业链内企业综合成本,实现节能减排。

(2)加强资源整合,支持产业链内龙头企业发展。综合利用调控手段,重点支持煤炭资源开发向旺苍2×30万千瓦劣质煤电厂集中,煤炭资源的转化向亿明焦化、攀成钢焦化及,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向匡山水泥、卢家坝水泥集中,铁矿资源、钒钛资源向领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集中,不断增强重点企业实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闭小电厂、小洗选、小水泥企业,推动节能减排。

力争到2015年,旺苍工业集中区内煤电冶建(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内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2.5吨标准煤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0%。建成以煤电冶建(化)为主产业链,以工业共生和物质、能源循环为特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3、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循环经济区

立足我市农副产品资源和产业基础,依托元坝区、苍溪县工业集中区、青川县木鱼农副产品加工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形成“种、养、加”一条龙产业链,建设苍溪、元坝农副产品循环经济园。

(1)大力发展肉食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现代养殖业,支持肉类加工企业建立规模化良种繁育场,与饲料生产企业、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发展肉类深加工,逐步提高精深加工比例,提高皮、毛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完善“分割肉、腌腊制品、熟食品、副产品”产业链。支持肉类加工企业废水治理,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保鲜、加工、废渣综合利用”产业链。苍溪县工业集中区要突出雪犁、猕猴桃等特色水果加工,加强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支持宝清果业公司等企业建立果渣回收利用生产线,发展果渣饲料。元坝工业集中区要突出发展蔬菜加工,大力推广冻干食品等新技术,促进企业实现“零”排放。

(3)大力发展粮油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就地转化率。推进苍溪县工业集中区米、面、油生产实现成链发展、集约发展,建

立生产分工协作、市场共同开发、废渣综合利用的共生关系,统一建立规模化的饲料生产企业,将粮油生产副产物全部就地转化利用。

(4)大力发展林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链。坚持走林板一体化路子,支持林板生产企业建立规模化原料基地。规范和整顿林产品加工秩序,依法淘汰规模小、工艺落后、耗材严重的落后产能。以升达、林安木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高密度纤维板-家具-木地板”产业链。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对板皮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工成细木工板、活性炭等优质产品,提高木材利用率。

力争到2015年,农副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链内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2吨标准煤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0%。建成产业链完善,废弃物充分利用,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态农产品加工基地。

(二)以规划为引导,新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1、新建天然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区

充分依托我市丰富资源的天然气资源,按照错位式,差异化,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促进天然气资源的多次多级利用,坚定不移的走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集约经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区。

(1)重点发展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近期优先发展天然气制烯烃产业链,以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天然气制甲醇、甲醇转化烯烃、烯烃进一步深加工,生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树脂、环氧丙烷、聚丙烯等石化产品。远期发展天然气制乙炔产业链,以天然气为原料,经部分氧化制乙炔、乙炔尾气制甲醇,对乙炔和甲醇进行

深度加工,生产甲醛、醋酸纤维、醋酸乙烯、聚乙烯醇、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和丙烯酸酯等产品。适时发展天然气制合成油产业链,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液化石油气、石脑油和柴油。

(2)大力发展天然气配套加工。积极发展天然气勘探配套项目,加快建设钻井液、防腐管材维护、数控采油机等项目。加快发展天然气加工项目。积极推进天然气焊割气体清洁能源汽车、液化天然气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天然气硫化工项目,争取中石油、中石化尽快建成净化厂,依托天然气净化取得的硫资源发展硫化工,生产硫磺、硫酸和硫酸钾等产品。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项目,争取中石化胜利油田装机容量25.4万千瓦的天然气发电项目迁建我市。

力争到2015年,天然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区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2.6吨标准煤以下,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0%,建成资源得配臵佳,废物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兴天然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区。

2、新建医药工业循环经济区

抓住灾后重建机遇,依托医药工业园,整合中药材资源和医药生产企业,按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新建医药工业循环经济区,着力解决药用植物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下、中药生产比较效益不高问题。

(1)优化资源配臵,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内有实力的知名医药企业入驻园区,打造我市制药产业龙头,促进药材资源向大企业大集团聚集,提升产业集约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技术研发,推广中药提取新技术,开发新药品种,提高中药成品附加值。

(2)建立“药材、饮片、提取物、成药、生物肥料”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内企业废物交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建立产业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帮助企业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抓好医药残渣综合利用,对药渣中的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加工处理,生产生物肥料、饲料等,减少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排放。

(3)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建设园区共享平台。针对中药生产企业对公共设施需求具有较高同一性特点,建立统一的制药前端处理、药渣回收利用等共享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实现集约用地、规模生产、节能减排。加强园区技术研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

力争到2015年,医药循环经济区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2.6吨标准煤以下,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0%。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医药循环经济区。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需要多方面相互协作的系统工程。为此,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广元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业、发改、科技、环保、财政、税务、国土、统计等部门和相关园区所在地党委、政府要分工负责,增强合力,共同推进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

(二)加强政策调控

实行扶持与限制相结合的调控政策,确保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制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贷款贴息、财政补贴、土地优惠等调控手段,支持产业链延伸的关键项目和废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扶持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强化规划的严肃性,严格入园标准,入园项目应与主导产业和产业链的延伸协调一致。凡纳入本规划范围的产业园区,应根据本规划制订鼓励、限制类产业目录和入园项目能耗、排放标准,禁止限制类项目进入园区。

(三)建立财政投入机制

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项目纳入全市年度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市政府安排的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资金、环保专项资金等要向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倾斜。通过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支持力度。

(四)建设园区共享设施

按照集约化原则,着力完善园区的基础共享平台,对园区内能量流、物质流、水流、废物流进行系统改造,着力打造园区的物流、信息平台和集中供热、供水、治污等共享设施,降低园区内单一企业公共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成本。对园区内污染物产生量大、有重叠的工艺流程构建流程工艺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点,提高污染物的集中处理能力。到2015年,纳入规划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要全面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五)实施循环经济项目

要围绕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规划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要抓好园区企业技术改造,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六)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投入,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园区的技术支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加强对天然气化工、医药、食品等重点行业的关键链技术,尤其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聘请高层次人才,强化智力支撑。要加强产学研联合,依托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服务机构等科技资源,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

(七)建立评价考核机制

立足集中发展区产业现状和发展优势,结合我市实际并参照国内先进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标准,从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排放指标等方面制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指标评价体系。落实发展责任,细化分解目标,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绩效评估,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日常督导检查制度。

七、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灾后重建、西部大开发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1、财政政策。国家安排我市的循环经济聚集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整合技术改造、清洁生产、节能

环保、园区项目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优先安排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申请国债资金补助,对其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给予直接投资补助。优先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贷款贴息,根据贷款实际到位和支付利息情况,予以最长不超过3年贴息支持。

2、税收政策。对园区内企业从事污水处理、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经营项目,给予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3、资源配臵政策。园区内为矿产品深加工配套的重点企业资源开发项目,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可优先出让矿业权。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价款地方政府留成部分,通过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及矿区环境治理等项目的形式予以返还。

4、土地政策。园区内符合本规划的工业项目,工业用地出让价最低价标准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项目投产后达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标准的,土地收益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企业。

5、技术支撑政策。循环经济园区内重大关键共性研究开发,由科技部门申请专项经费支持。对已具有明确产品导向或产业化前景,并能形成一定生产能力规模的项目,企业可申请贷款贴息。

6、共享平台建设政策。园区资金、科技资金、环保资金向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倾斜,用于信息、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污水处理、集中供热、供水设施等建设;园区水厂、污水处理厂用电享受工业电价。

7、其它政策。允许园区内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上网,减免过网费。环保专项资金优先安排用于园区公共治污设施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oa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