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15种热考题型1材料主旨类选择题Word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11 14: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高考l5种热考题型

1.材料主旨类选择题

考题示范

(2013·课标Ⅱ卷·T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题指导】

1.命题立意:本题以清代学者的论述为载体,考查社会环境及阶层、习俗的变化对清代小说繁荣的影响。

2.获取信息(三个基本信息)

(信息1)“清代有学者…‘自明以来”,说明了历史现象反映的时期是清代。

(信息2)“又多一教……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反映了小说对各阶层的影响。 (信息3)求答词“表明”,实际明确了挖掘材料反映现象蕴含的本质的解答方向。 3.逐项分析

(1)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不是宗教传播载体,排除A。

(2)明清小说的种类很多,不能笼统地说小说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排除B。

(3)清代学者把小说称之为“小说教”,这说明小说已突破以往的文化界限,渗入到了社会各阶层中,成为一种堪与儒、释、道相并存的文化力量,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是推动小说繁荣的原因,故选C。

(4)世俗文化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但不能整合社会的价值观念,故排除D。

题型特点

1.从试题选材上看,分为三大类:

(1)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

(2)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等) (3)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材料。

例如:①(2013·江苏·T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②(2013·课标I卷·T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 2.从试题形式上看,可分为两种:

(1)题干引入原始史料,根据史料蕴含的信息设置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解读材料所反映的核心观点、现象或历史本质。例如:

①(2013·江苏·Tl)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l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l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镘、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

②(2012·安徽·Tl3)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2)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例如:

①(2012·江苏·T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 ) ②(2011安徽·T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3.题型标志:题干中一般都有“表明”“反映”“说明’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能说明”“主要反映”“主要表明”等。

4.命题特点: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注重考生

中高层次能力的考查,属于中高档题型。

考场破题

(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2)找:找解答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

(3)联: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4)析: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命题预测

1.“晋之宗家祁侯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 A.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 B.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 C.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 D.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

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这是因为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巅峰,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 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3.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

想主旨的是( )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4.“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被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足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表述主要阐明 ( )

A.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B.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主要作用 C.机器的发明完全源自经验 D.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

答案

1.D

2.D 材料反映了唐宋地方州县所修城郭、街道 和官署的差异,这事实上是由唐宋地方权力 尤其是财权差异带来的,宋以来地方设置转 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导致地方无钱可用, 自然“城郭、街道和官署”就相对简陋了。 3.A

4.B 据题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发现了 作出发现的方法”信息可知,所谓方法,是指 科学理论的进步,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机械 的进步才是必然的、系统的。A、C、D不符合 题意,故选B。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pz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