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3-11 14: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新媒体的概念: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介形态,利用数字技术、手机、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严格讲,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2、新媒体构成要素:

1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2信息的呈现上是多媒体。 3全天候和全覆盖 4商业模式上有创新性 5媒介融合的趋势

3、概念的诞生和演进(小题)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给总统的报告书中提到互联网的概念。

4、网民规模、成形结构比例等(小题) 截止到2015年6月:

网民规模6.6亿,手机网民规模近5.9亿。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88.9%. 农村网民规模1.86亿,占网民总数的27.9%。

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64%,农村30%。 人均上网时长25小时。

搜索引擎的网民用户5.36亿,使用率80.3%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3.74亿,增长率3.5% 网络团购用户规模1.76亿,增长率2.2% 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3.59亿,增长率为17.9% 网上旅行预订网民规模2.29亿,增长率3.3% 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7849万 即时通信用户规模6.06亿,占网民总体的90.8%

数据解读

1、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手机上网带动农村地区网民增长 2、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网民上网设备逐渐向手机端集中 3、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助力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 4、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贴近经济方向发展

为什么网民规模渐趋稳定?

1、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2、运营商和各大厂商联动,加快网络向生活的渗透。 3、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动加强

4、网络应用的社交性和即时沟通的便捷性,增加了网民的使用粘性。

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力

1、技术与市场发育2、资本市场准备3、党政重视支持4、加强对意

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占领新媒体阵地 5、如何理解互联网+(提升性 基础+脑洞)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例子:\互联网+交通\已经在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化学效应\,比方说,大家经常使用的打车软件、网上购买火车和飞机票、出行导航系统等等。但它们通过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相结合,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效率 6、新媒体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非线性传播、即时性 共享性、个性化 小众化、多媒体 媒介融合

7、如何理解世界的本质是数据

数字、文字、图像、语音,虚拟现实,以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

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象、看电影。

因此数字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 8、如何理解交互性

交互性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称互动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本质特征。 9、非线性传播

非线性传播:不定向、不定时、不定路径,可自主选择、即时反馈

10、3W意义及含义

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提出WWW(world wide web)的技术构想,为互联网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奠定基础。

www 的主要思想: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即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在内的多媒体化信息,同时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中的信息连接起来。

11、八雄理念(选择题)

张朝阳:盈利模式:广告+无线增值 马云的商业模式:领导穷人闹革命 12、门户网站的定义及早期四大门户网站

狭义指提供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目前主流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博客等服务。

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指的是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四大网站。 13、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以及百度的地位 竞价排名本身无罪,百度在垄断地位有罪

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

信任和信用的供给更多由竞争性主体的良治来提供,良治意味着好机制、好文化、和法制监督。 14、一些名词解释

论坛:始于BBS,是一种基于TElNET(远程登录)协议访问的互联网应用形式。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早期功能以发布观点信息为主,后成为民众自由热议社会焦点问题的“广场”

社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虚拟社区:为网络衍生出来的社会群聚现象,也就是一定规模的人们,以充沛的感情进行某种程度的公开讨论,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个人关系网络。

社交网络:以强大的计算速度、通信速度、存储空间,提供可供用户聊天、发布日志照片、音乐、视频、交友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性虚拟社区。之前的论坛具有某种SNS的雏形。SNS是现实社交圈在互联网上的映射,建立在“六度分隔”理论基础上。

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危机公关:由于某种突发事件导致企业形象受损,要求企业作出关键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否则会使公众对企业产生信任危机的非常态公共关系状态下,企业针对危机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为,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

数字化生存: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

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的体验和感受。尼葛洛庞帝 15、六度分隔理论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举例凯文·贝肯游戏or米尔格拉姆连锁信实验选一)

实验内容:1967年,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想要描绘一个人与社区的人际关系网。他随机挑选了一批志愿者,让他们寄一封信给波士顿郊外的一个股票经纪人,条件是他们只能寄给自己认识的

朋友,朋友再寄给认识的朋友,最终送达到指定目标那里。发现一个现象:要在两个素不相识的美国人之间送达信件,只要通过平均六个中间人就能完成。这个现象称之为“六度分隔现象”

“漏斗效应”——相当一部分成功的传递是通过同一些“明星人物”完成的。

六度分隔理论的应用

SNS 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的一种应用。

网站提供给每个用户建立自己朋友圈的服务,用户也可以通过朋友去认识他们的朋友。朋友 圈相互交织,扩展成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 基于熟人网络,实名制,交流的信任度高。Facebook 人人网 开心网

虚拟社区的特点:跨地域性;虚拟性;去中心化

(web2.0的一个概念。指由高度集中控制向分布集中控制转变)(重点考)去中心化:是指节点决定中心,中心必须依赖节点,中

心离开了节点就无法存在。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16、为什么收回对Facebook的投资

通用公司没钱了;Facebook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网络;在手机用户登录Facebook时更多关注自身照片信息及少关注他人信息,更别提广告;社交网络的用户可能更注重隐私保护因而对平台将自己的信息与广告绑定会产生反感,因此通用公司难以在Facebook用户中留下大量积极印象。我认为,Facebook在社交网络领域干的不错,

但它并不是好的网络营销平台,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较多取得成功的营销战略。”而相反的Google作为搜索引擎,用户更习惯广告介入,因为广告也是搜索的一个部分。在Google上投放广告的效果更加明显,其不仅能带来点击率,还可以将点击率转换为消费。Google已经在“搜索+销售”的领域深耕了10年

17、阐释什么是“媒介即信息”

18、如何完成报纸转型?(16-18重)

道路一:提高价格、降低质量、裁员etc,依赖品牌,直到完全失去市场。

道路二:走转型改革之路,与新媒体融合,改进产品技术和理念,开展数字媒体业务。如人民日报上线客户端。

道路三:发展多元化业务,实行战略转型,譬如发展游戏产业的浙报传媒集团。

道路四:抱团取暖,通过并购重组形成规模效应。

道路五:被实力企业并购。——阿里巴巴曲线收购《京华时报》 《赫芬顿邮报》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2011年2月,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收购该报。它是一家新闻与分析网站。以高质量内容取胜。网站向多内容领域进军。既有突发新闻,也有聚合新闻,还有实时的评论。依赖超过3000名投稿者为每一个可以想到

的话题制造内容。它有另外12000名“公民记者”,这是它的“眼睛和耳朵”。它的读者也生产了网站的许多内容,每个月有多达200万条投稿。

19、社交网络 “中心人物”的类型与特征: 度数中心性;亲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

度数中心性:单纯指用户拥有的联系人数,用户的联系人越多,该用户的度数中心性越高。

1、是网络中的活跃者。

2、在人际关系中承担联系者或中转者的身份。

3、他可能拥有庞大的关联者,却不一定是被点击被链接最多的人。 4、可能在网络人际关系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5、有能力去组织活动,但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依赖他人

亲近中心性:看的是一个用户在多短时间内可以建立起最大范围的关系网。亲近中心性高的用户

1、可以最快速度地与其他用户建立联系 2、通过最短路径接触到其他用户 3、对网络世界发生的事件体现出高敏感度

中介中心性:衡量的是用户联结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社交圈的能力。中介中心性高的用户:

1、在网络人际关系中占据强有力的位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pz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