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其人与《道德经》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4-03-02 10: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子到底究竟是谁?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原因是起源于《史记》。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等说法。

《史记·周本纪》:“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史记·秦本纪》:“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都是公元前374年,是孔子死后105年。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之所严事:於周则老子;於卫,蘧伯玉;於齐,晏平仲;於楚,老莱子;於郑,子产;於鲁,孟公绰。”

中国古代史官官学世世代代一脉相传,由于自西周官学失守和春秋战国后形成许多旁支,到汉朝司马迁作《史记》时得到的关于老子其人的资料有很多,导致他无法判断老子究竟是谁和无法落笔,但又为了尊重事实,所以将这些史料真实的记录下来。有关老子的误会误解的产生都是出自司马迁身上,由于司马迁一时没搞清楚,所以导致后来许多人的误会误解。老子到底是属于什么时代的人我们已经无法考察,但是老子是因为《道德经》其书而得其名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道德经》来考察老子其人。

老子不是人名,而是在当时历史时期那种口语惯例流传沿袭下来的一个不成文的尊敬的普遍通行叫法,意思是指那个拥有《道德经》和具有丰富经验或资格很老岁数很大的史官老人。老子并不是专门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指不同时期的史官。老子活了二百余岁纯属是误会误解,因为经历好几代人的史官的年代相加得到的数字为二百余年。孔子问礼于老子是周国当时掌管历史的史官。老子太史儋是战国时期的史官。老子老莱子是楚国的史官。等等不一而足,足以能够说明老子其人的问题。以前凡是拥有《道德经》史官都可以称为老子。

古时史官必然是家传,因为字是他们造,字非得他们认,史是他们记,故为众文官之长,即史官必为百官之长。从虞夏商周朝或从伏羲创建八卦《易》和造字以来史官都是一脉相承,改朝换代但是史官却不换,因为历代统治者都需要这批人。有时宫廷发生斗争,史官根据事实写而遭当朝者杀,但是不能杀光这家的史官,否则其他人作不了这代代相传的史。古代史官都是子承父业家族世袭,差不多与君王王室享受同等待遇,与王家形成一种相互共生的依赖关系。老子家族与周朝王室具有多少代人密不可分的世袭关系,说明史官自从虞夏商周或有文字以来是一脉相连的。

中国古代史官职掌天时星历,近于卜祝礼仪,实典记言记事等任务。周朝设太史、小史、内外史、左右史、御史、太史令。中国古代学在王宫,典籍由史官专掌,故私家无由修史。古人于史官之外无著作,王室所有的文字资料史籍均掌握在史官手中。中国的文字是从上古伏羲和后来天子王室内部的官学开始的,后来经过孔子创立的私学过渡而流传于民间的。在孔子之前没有私学只有官学,各种文字典籍掌握在天子王室内部或诸侯那里。官学失传是导致误会的主要原因,多少杰出的历史学家们也曾经被其所困扰。根据《尚书》和金文等记载,史官家族世世代代辅佐天子,为管理国家的各个方面作出过许多突出贡献。历史脉络一经揭示则便一目了然,下面以史书或出土文物为证。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

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在尧时重用的羲、和两大史官家族,负责观测天象。其中羲仲,羲叔,和仲,和叔都担任重要职务。 《商书·汤诰第三》:“咎单作《明居》。”虽然《明居》已经遗失了,但是这个单子就是商朝时期的老子。单是姓,老子那个时候姓单。根据《尚书》其余篇章等记载,单氏是世代家传的史官。

《国语·周语下》:“单之老送叔向,叔向告之曰:“异哉!吾闻之曰:‘一姓不再兴。’今周其兴乎!其有单子也。昔史佚有言曰:‘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单子之贶我,礼也,皆有焉。夫宫室不崇,器无彤镂,俭也;身耸除洁,外内齐给,敬也;宴好享赐,不逾其上,让也;宾之礼事,放上而动,咨也。如是,而加之以无私,重之以不肴,能避怨矣。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避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说明单氏家族世代辅佐周朝长治久安,在周朝有重要位置。这个单子就是周朝的老子。 《大盂鼎》:“唯九月,王才宗周令盂。王若曰:盂。丕顯文王受天有大令,在武王嗣文作邦。闢匿,匍有四方,允正民。……余隹即朕小學。女勿余乃辟一人。今我隹即井于文王正德,若文王令二三正。今余隹令女盂召榮敬雍德坙,敏朝夕入諫,享奔走,畏天威。王曰:‘示,令女盂井乃嗣且南公。’”这段文字说殷商王朝因酒而亡,周朝天子用《德经》教育子孙。在《小盂鼎》中记载,盂还因为指挥了对鬼方的战斗获得胜利而被王赏赐。盂和王的关系非常密切,盂的官职很高,王给他敬雍德经、朝夕入谏、享奔走等特权。

《毛公鼎》:“王曰:‘父,□余肇坙先王命,命女我邦家内外,于大小政,朕立,許上下,若否四方。死母童余一人才立,引唯乃智。…告余先王若德,…’”“王曰:‘父,已曰彶卿事寮,大史寮于父即尹,命女公族參有(小子,師氏,虎臣)朕事,以乃族干吾王身。’”宣王对毛公非常信任,不仅让他负责治理国家的内政外交,为周邦谋划大大小小的事情,还让毛公用先王的《德经》思想来教育他。毛公就是史官的首领,并且他的家族都是为天子做事的。史官家族中的优秀者往往深受天子重视并委以重任,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2003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扬家村出土《逨盘》《逨鼎》,又为揭示老子其人其事提供了一定的事实依据。册封逨继承史官的历人官职,凡是官职升到历人的年龄都很大了,《逨鼎》中有老子的官职为历人实质就是史官。在《逨盘》和《逨鼎》中记载:单逨的祖先曾经辅佐过文王武王,并且世世代代辅佐过成王、康王、穆王等。单逨的单子家族在周朝受到历代天子的重用。逨在周宣王四十三年,被宣王任命为历人。逨也参与了对戎的战争获得胜利。《逨鼎》中的单逨与史记中的老莱子不是一个人,是不同时期的老子。《商西周金文书法》逨父名龚,龚还有一个儿子名颂,颂也是当时的史官,对古代文字籀文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说明史官家族在王室内所起的作用和关系。

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的楚简《道德经》是经过删改后专门给侯王看的版本。楚简《道德经》文字中有很多字只有字母部分,缺少偏旁部首,反映了中国人早期造字的特点,那时的形声字还没有完全形成。如绝、恒、谓、骄、物、讳、弥、脱、蛇、损、味、慢、缺、故、勤、恶等,楚简的德字比《逨鼎》的德字要早,楚简字比周朝或商朝文字还要古老原始得多,因此可见楚简《道德经》和楚文化比周朝或商朝文化还要更早,并且可见在商朝以前早就有了更为古老的老子。

《吕氏春秋·先识览》:“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耻其功臣,轻其贤良,弃义听谗,众庶咸怨,守法之臣,自归于商。’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於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武王大说,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国。’”

《淮南子·氾论训》:“夫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殷之将败也,太史令向艺先归文王,期年而纣乃亡。故圣人见存亡之迹,成败之际也,非待鸣条之野,甲子之日也。”中国史官官学虽然经过许多世代变化,总体上是继承发展了古代的思想,源远流长。

《史记·历书》:“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当地震等原因使王室统治发生混乱时,人们都顾着自己四下逃命要紧,致使周朝王室文字典籍大量流失。

传说老子携带典籍出关到秦国,《史记·封禅书》:“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周之衰,王宫失守,官学从此失传,散而为诸子百家,私学得以兴也,才有后来的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随着周朝的灭亡,许多珍贵典籍也随着消失,中华古老正宗本真文化在老子那里从此被断流,所以才有了中国现在的种种误会误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yf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