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等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26 02: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省鄂南高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华师一附中、襄阳四

中、襄阳五中、孝感高中、荆州中学八校

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2015年4月2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真核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的过程在膜上进行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生物膜上脂质的种类和数量

D.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解析】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的过程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A错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由三种:①信息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并作用于靶细胞;②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③植物细胞通过细胞通道如胞间连丝;故B错误。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而非脂质,C错误。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参与,然后通过胞吐的形式分泌出细胞膜,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D正确。

2.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

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b状态转变为a状态

B.a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

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

进行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本质和作用以及酶的特性的知识。难度适中。

【解析】加热加压能提高底物分子本身的能量,使底物分子由初态达到活化状态,从而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A错误。ad段表示在无酶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过程,B错误。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其他条件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反应的进程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故C正确。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只要提供适宜的条件,该反应既能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进行,D错误。

3.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

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

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探究实验。

【解析】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不变,A错误。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变小,B错误。在一定时间内,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变小,D错误。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C正确。

4.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解析】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的结果,而机体能量的来源是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故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A正确。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参与的激素有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它们的分泌会增加;C正确。像甲状腺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故D正确。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

正在进化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

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解析】物种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狮虎兽”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产生后代,不是一个物种,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非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可以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从而保持世代间的连续性;D正确。

【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B。学生主要是对于“共同进化”的含义不清。

6.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

数量为N00.03t只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解析】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率等,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A正确。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甲图应该属于数学模型;B错误。C选项中t天后蝗虫种群数量为N0·1.03t只,C错误。D选项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D错误。

29.(10分,每空2分)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顶部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花后3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每隔13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的样方中测定群体玉米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代表群体产量),结果如图。(备注: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光合产物可向各部位运输。)

(1)由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__________而增大。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影响玉米叶片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

(2)由图2可知,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除片顶部叶片,可使玉米单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都增加。

(3)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__________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但群体产量曲线是先增加后又降低,根据相关信息,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去除较多顶叶会导致穗位叶向玉米籽粒的有机物输入量 (增加、减少或不变)。

29.【答案】(1)去叶程度的增强(或:去叶数量的增多) 光照强度 (或光照强度和CO2 浓度)

(2)2 (3)单株 减少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

【解析】(1)分析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随着去叶数量的增加,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在

增大。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结合题意,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影响玉米叶片光和苏的外界因素主要由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2) 由图2可知,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除2片顶部叶片,可使玉米单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都增加。

(3)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单株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但群体产量曲线是先增加后又降低,根据相关信息,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去除较多顶叶会导致穗位叶向玉米籽粒的有机物输入量减少所致。

30.(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将豌豆放在适宜条件下黑暗培养7天后,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制取两种等长的切段(S1、S2)若干。然后将两种切段分别在不含外源激素、含生长素、含赤霉素(生长素与赤霉素浓度相同),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3天观察记录结果。结果如图(其中图3为第3天测量的伸长值)

(1)胚芽鞘尖端、幼芽、幼叶等部位都能产生生长素,图2中,I组与C组相比,I组的S1段伸长不如C组的原因: 。

(2)从图3可知,(激素)对S2段的伸长促进作用更明显,主要体现了该激素的哪种生理作用: 。

(3)如果分别用DNA合成抑制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S2段后再进行相应实验,则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是 抑制剂处理过的切段S2。

(4)某同学利用若干等长的S2段、含14C赤霉素的琼脂块及空白琼脂块,设计实验证明赤霉素无极性运输特点。但只做了一组实验,请右下方框中补出其对照实验,并写出各自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

30.【答案】(1)胚芽鞘的尖端S1含内源生长素,过多的生长素促进尖端生长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赤霉素(1分)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3)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4)

(注:含14C的赤霉素的琼脂块放在下方不得分)

实验结果:实验1和实验2中的空白琼脂块中都含有一定量的14C赤霉素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等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解析】(1)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胚芽鞘的尖端S1含内源生长素,过多的生长素促进尖端生长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故I组与C组相比,I组的S1段伸长不如C组。(2)从图3可知,赤霉素对S2段的伸长促进作用更明显,主要体现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的生理作用。(3)切段S2处于胚芽鞘尖端以下较远部位,细胞的分裂能力较S1小,胚芽鞘的伸长生长主要依靠胚芽鞘细胞的体积增大,故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S2段后再进行相应实验,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4)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是指植物激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故其对照实验应该是将形态学的下端在上,形态学的上端在下即可,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如图。

31.(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一对青年张某(男)、李某(女)向医师进行婚前遗传咨询。医师经询问调查获知:

①甲病、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双方家庭均不含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

②张某患甲病,且其家系图如下,图中Ⅲ3即为张某,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

③李某及其父母均正常,但她的弟弟患乙病。

若以上基因传递过程中不考虑基因突变的发生,请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确定依据是:通过现型可排除伴X显性遗传;通过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及 个体的表现型可排除

(2)已知乙病在男性人群中的患病率远高于女性人群,则乙病的另一遗传特点是。

(3)若医师通过一定办法确定了本题中张某和李某两人的基因型,并且推算出他们婚后生出患病孩子的几率是5/8。图中的圆形代表体细胞,请在圆内作图,正确表示李某的体细胞中相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甲病相关基因用A或a字母,乙病相关基因用B或b字母,竖线代表染色体。

31.【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Ⅰ1 Ⅱ2 Ⅲ2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隐性遗传) (2)隔代交叉遗传(答出交叉遗传即可得分)

(3)

(3分,染色体正确1分,基因型标注正确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解析】(1)据家系图推知,该家庭代代都有甲病的患者,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又据遗传病的判断口诀“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可知,Ⅰ1患甲病,而其女儿Ⅱ2不患甲病,故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及Ⅲ2个体的表现型可排除隐性遗传病的可能。(2)常染色体遗传中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伴性遗传(伴X)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据③李某及其父母均正常,但她的弟弟患乙病可知,且乙病在男性人群中的患病率远高于女性人群,则乙病为伴性遗传,乙病的另一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3)据题意,张某的基因型为AaXBY,李某的基因型应该为aaXBXb,李某的体细胞中相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

32.(9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黄石有个1000余亩的草甸山,生长着及腰深的黄背草、白芒、芭茅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春日的草甸山一片绿海,秋日则如金黄麦浪,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也吸引了一些学生来调查研究。

(1)美丽的草甸山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2)某同学用样方法调查草甸山上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则取样最关键的是

(3)也有同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取回了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_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4)草甸山上,黄背草高约0.5米,白芒1~2米,而芭茅可达2~4米,这体现了该群落的 _______结构。

(5)同学们发现,被踩踏过的地方,不见三种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_____________。

32.【答案】(1)直接 (2)随机取样 (3)偏小 (4)垂直 (5)演替(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生物多样性等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

【解析】(1)美丽的草甸山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中的美学价值。(2)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调查不实的数据要除去)。(3)土壤中的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的特点,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要使土壤中的小动物能够充分的被收集到收集瓶中,应该打开灯光,否则,统计的数目就会偏小。(4)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层次上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不同。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大小、盐碱度等的差异,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据题意,体现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苹果醋具有营养丰富,增强机体免疫力,护肤养肝等多种功效,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如下图1,请分析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天后,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 来检验。

(2)利用苹果酒制作苹果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过程乙中使用的醋酸菌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右图操

作是分离纯化过程中利用 法进行接种,在操

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下列哪几项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

(4)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长期需要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的方法。

(5)某同学尝试自己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 。

39.【答案】(1)酵母菌(1分)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2)C2H5OH+O2→CH3COOH+H2O(酶和能量可加相应位置) (3)平板划线 ①②③④ (4)甘油管藏 (5)充入空气 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果酒、果醋的制作和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

【解析】(1)果酒制作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要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一般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利用苹果酒制作苹果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微生物纯化培养的方法(接种) 主要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据题图可知,图中操作是利用了平板划线法进行的接种;操作过程的关键是要采用无菌技术,防止杂菌污染,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4) 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长期需要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5)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制果醋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入无菌空气;同时为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应将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自然条件下,哺乳动物不发生孤雌生殖。2014年3月,云南农大科研团队把猪卵母细胞进行人为的孤雌激活处理,使其发育成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获得世界上第一批成活的孤雌生殖克隆猪。这种克隆猪不同于核移植获得的克隆猪,现将两种技术进行比较。

(1)图中过程①②③④是获得孤雌生殖克隆猪的技术流程,那么获得核移植克隆猪的技术流程是过程 (填序号)。

(2)孤雌生殖克隆猪仍然是二倍体生物,但由于缺失现多种问题,给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3)孤雌激活处理其实质是要激活卵母细胞隆猪。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中也会用到卵母细胞,需要选择时期的卵母细胞,并用微型吸管吸出 。

(5)早期胚胎移植时,必需移植到同种,的其他雌性动物子宫中,才可能移植成功。

(6)可以从良种不同的克隆猪中提取mRNA进行研究,也可通过 方法得到多种cDNA, 并通过技术扩增产物。

【答案】(1)⑤⑥③④ (2)父 (3)细胞核全能性(或增殖分化) (4)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细胞核和第一极体(缺一不可) (5)生理状态相同 (6)反转录 PCR (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工程技术、动物的克隆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

【解析】(1)核移植技术的操作过程:将体细胞的细胞核和去核卵母细胞结合形成重组细胞,然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早期胚胎并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将早期胚胎移植入受体的子宫中孕育,最后获得克隆动物个体。据图分析知,获得核移植克隆猪的技术流程是过程⑤⑥③④。(2)据题意可知,孤雌生殖克隆猪是把猪卵母细胞进行人为的孤雌激活处理,使其发育成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而获得的,故缺乏父方的遗传基因。(3)克隆技术(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所以孤雌激活处理其实质是要激活卵母细胞核的全能性,使其发育成早期胚胎,得到克隆猪。(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中也会用到卵母细胞,需要选择减Ⅱ中期的卵母细胞,并用微型吸管吸出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5)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之一是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受体能为供体胚胎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这是胚胎移植成功的关键)。(6)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一是从基因文库中获

取[①建立基因组文库(鸟枪法),②建立cDNA文库(反转录法)]; 二是利用PCR技术(常用TaqDNA聚合酶)扩增目的基因;三是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1x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