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IT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更新时间:2023-08-14 04:55: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师理科学刊

第 3 3卷

参考文献:【 l】张玉兰.C r a m e r法则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计算机实觋[ J 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 0 1 2,S 1( 2 6 ):1 - 3 【 2】周均.两个传统线性代数问题的新解法【 J 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0 7,2 1( 2 ):2 0— 2 1 【 3】章海燕,肖扬波.矩阵求逆及行列式求解的计算机实现【 J 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7,2 7( 3):l 7— 1 9【 4】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工程数学【 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高职院校 I T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柴方艳,韩雪姣“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近几年提出的建设重点,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评价指

标.但“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各地方、各院校有所不同,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评价体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双职称型”或“双素质型”界定为“双师型”. “双职称型”教师是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外还具有另一专业技术职称;“双素质型” 教师既要具备课堂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训环节的实践教学素质.I T类专业具有更新速度极快、动手能力超强的特殊性,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要求也较高 . 1 高职院校 I T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应具备的素质

1 . 1能讲会做,即是教师又是企业精英

职业院校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善于灵活运用,可以抓住学生

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 .此外,高职院校教师还必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如软件专业教师要具备能利用主流开发工具在各种开发平台上设计、开发满足企业需求软件的能力;网络专业教师要具备规划设计、组建管理大中型企业网络的能力;设计类专业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熟练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特别要有承接各种大型设计任务的能力 .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要具有“在课堂上是合格的教师,在企业里是技术精英”的双重能力,还要能积极参与专业建设.1 . 2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人才观.用素质能力资格替代唯文凭学历的评价观,职业

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观等职教新观念.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I T类专业的特点,教学设计上突出实用技能,以完成项目案例为主要任务,积累工作经验;教学过程要能够灵活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分组协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 . 3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不间断的企业工作经历高职I璞专业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强调以实际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项目实践经验,才能将教学过程与企业项目开发过程融会贯通 .项目实践经验来自于企业工作经历,一些曾经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任教后没有时间和精力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成为“历史型”双师,不适应教学.因此,不间断的

企业工作经历才能保障“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和素质.2高职院校I T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2 . 1教师引进渠道多元化高职院校为提高声誉,在教师招聘上一般需要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致使引进渠道变窄,只能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或其他同类院校的人才流动,这些人员往住缺少企业工作以验,动手能力弱.而在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不具备高学历条件,不能进入教师队伍 .引进“双师型”人才,需要广开引进渠道,从行业聘请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

经过教师资格培训担任专业教师,一方面可以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储备技术力量. 2 . 2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目前的校企合作大都处于有“合”无“作”的状态,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层面.校企合作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尤其在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上,高职院校的师生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参加项目实践,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服务;高职院校还可以将企业认证课程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例如:网络技术专

业可植入思科 ( C i s c o )C C N A认证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到技能、掌握先进的应用技术、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又能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完成“技能+学历”的培养过程 . 2 . 3课堂、实训基地一体化各专业师生共同组建“软件开发工作室”、“网络工程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计

算机维护工作室”、“淘宝工作室”等专业工作室,承接企业项目,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还积累了师生的项

目实战经验,提高了教学团队的职业能力.

2 . 4学术交流、技能大赛经常化

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知名度、学术水平高的各种学术交流会,了解专业学科的前沿技

术,更新职业教育理念.重视各类技能大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竞技平台,通过竞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或行业认证证书. 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双师型”教师认定、考核标准,效果明显.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不需要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也不能仅凭“双证书”或“双职称”来确定“双师型”教

师,关键还在于“双素质”.(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 5 7 0 4 1 )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G Z C 1 2 1 2 0 3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d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