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大学的成立和撤销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14: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交通大学的成立和撤销

来源:唐院春秋 作者:孺子牛 日期:2015-05-19

1949年7月至1950年8月,我校校名为“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这个响亮的校名仅仅用了一年多,便消声灭迹,以致笔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中国高等教育史》(何东昌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2年出版)权威出版物上都找不到任何踪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当时校名是新中国成立前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以下简称“中央军委铁道部”)命名的,校长是由铁道部任命的,而按新中国成立后的程序,大学校名的命名和校长的任命其权限在政务院(国务院)和国家主席。所以在官方的史料里我校在这段时间里校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这又与事实不符。一个人的姓名是不能随意更改的,更何况是一个著名的大学。1949年至1950年是我校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笔者认为我校在这段时间的校名应该在国家高等教育史上给予承认,并说明其特殊原因。为了使校友们清楚地了解这段历史,笔者查阅了一些史料呈现给读者。

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委员会组建了铁道部,滕代远任部长,吕正操、武竞天任副部长。此时,由共产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组建了华北交通学院。华北交通学院的前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共产党接管的张家口铁路学院以及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张家口商业学校联合创办的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

中央军委铁道部成立后,华北交通学院隶属中央军委铁道部领导,当时这是解放区唯一一所设立交通(主要是铁路)专业的高等工业学校。1948年12月12日,唐山市解放。1949年1月31日,北平市和平解放。这时,中央军委铁道部决定从华北交通学院选派干部对国立唐山工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进行接管。应该说,这时中央军委铁道部已经有了将唐山工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的初步设想。1949年年初,华北交通学院教务长顾稀同志专程到唐山调查情况,为接管工作做准备。1949年3月5日,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举行了接管大会,华北交通学院院长陈武仲代表中央军委铁道部宣布对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进行接管。但这时,唐山工学院的大部分师生南迁到了上海,唐山工学院的接管工作无法进行。从现在发现的资料显示:1949年3月3日,中央军委铁道部就下发了“中国交通大学”的胸牌,并开始启用。

1949年3月3日启用的中国交通大学胸牌

1

1949年3月,中央军委铁道部接管国立唐山工学院后,随即与南迁到上海的师生联系返校之事,在上海解放后,立即将全体师生及家属接回唐山。1949年6月27日下午,南迁上海的师生员工回到唐山。在返回唐山的路途中,时任唐山工学院院长的唐振绪已经开始筹划学院的宏伟发展蓝图。

1928年,国民党政府统一中国后,将上海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直属交通部统一管辖,定名交通大学,这是三所大学的第二次合并。之后,随着政府机构的调整,交通大学曾分别归属交通部、铁道部、教育部管辖,但三所学校一直是一个整体。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政府教育部才下文将三所学校独立编制由教育部直属。而在解放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也一直由苏联控制的中长铁路管辖,该大学所设专业均与铁路有关。

唐振绪院长在规划唐山工学院的发展远景时,不是仅仅站在我们一个学校的角度,他把目光投向了国家整个铁路交通发展事业。他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的:“刚到唐山时,军代表顾稀就让我提复校方案。于是我提了一个长远计划。我设想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国交通大学,隶属于军委铁道部,由五所大学组成。除原来的上海、唐山、北平三校外,并增设南京、哈尔滨两校共五所学校,以及有研究院、图书馆、编译馆和博物馆的统一整体的‘中国交通大学’的方案。”他提出的方案是这样的:

中国交通大学(或称铁道部立交通大学)组织规程草案

2

第一章 宗旨

本大学隶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以培养为人民交通事业服务的高级与中级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就已有基础造就其他工业建设所需用师资,技术研究机关所用研究人才。

第二章 校址

本大学分设于北平、唐山、上海、南京、东北等处。北平、唐山、上海就原由校址设立,南京利用国民党交通部房舍开办,东北拟接收哈尔滨工大。

第三章 学制学程

本大学各院校设本科与专科及中技科,必要时将设服设预科及短期训练班。前规定各该科班修业年限于后:

一、大学本科班 招收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管理学院二年至四年毕业,工学院三年至五年毕业。

二、专科 招收招收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一年至二年毕业。 三、中技科 招收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二年至三年毕业。

四、预科 招收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学习二年后升入大学本科或专科肄业。

五、短期训练班 从职工中选拔优秀分子或招收青年学生授于短期训练,三个月至六个月毕业。

六、研究院 专为收录本校毕业生中有志深造者,并招收其他大学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并招收其他大学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者,一年至二年毕业后给予硕士学位。

第四章 设备

图书仪器设备是学校办好的重要条件,因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与研究。同时,好的教授好的学生愿否来校,首先也要看学校设备如何。因此,我们对学校的图书仪器设备应有最大重视。现在北平管理学院有图书15000册,有博物馆一所,唐山工学院及华北交通学院原有图书45000册,测绘仪器、理化仪器有一批。但唐山工学院图书仪器大部已运往上海,上海解放后可以运回唐山。就现有条件,铁道部图书馆有200000册图书可以作为交大图书馆的基础。这样,人才可以集中学校,设备可以充实,同时也可以发挥人力物力的最大效用。另外,再向各铁路工厂抽调与制造一部分机器与零件,以充实学校机工设备,这是必要的与可能做到的。

第五章 员工薪资与学生待遇

3

一、员工薪资标准 原则上与北平文管会公布标准及铁道管理局所定标准取材得一致。

二、学生人民助学金标准 1、甲种 每月供给85斤小米 2、乙种 每月供给65斤小米 3、丙种 每月供给45斤小米 4、研究生 每月津贴200斤小米

5、短期训练班 学生按供给制人员待遇,在职员工则照发原薪。 中国交通大学行政系统表

4

中央军委铁道部在1949年7月8日,下发关于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的人字第144号文件,决定由“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分设工学院及管理学院”。过去,我们在研究校史时,对唐振绪院长提出组建“中国交通大学”和中央军委铁道部下发成立“中国交通大学”的时间存在疑惑。其原因是,唐振绪院长回到唐山的时间是6月27日,中央军委铁道部下发文件的时间是7月8日,中间仅间隔11天。如果在事前,中央军委铁道部对成立“中国交通大学”这个问题没有过任何设想,只是在看到唐振绪院长制订的中国交通大学规划草案后,才考虑实施这个规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个程序是不大可能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军代表顾稀在向唐振绪院长提出制订复校方案时,已经明确了铁道部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的想法。 但当时上海交通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后,交上海市教育部门领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以苏联政府主管的中长铁路管理局领导,中央军委铁道部对这两个学校没有管辖权。所以中央军委铁道部在下发关于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的文件只能由“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分设工学院及管理学院”。

1949年秋,我校学生手举“中国交通大学”校旗在唐山街头演戏 (左起第一人为校原党委书记王润霖)

1949年7月,来自解放区华北交通学院的贺蒙、吴平、顾敏等同志入住北平东交民巷34号开始工作,8月3日,原华北交通学院的张惠生同志到中国交通大学担任校部秘书。

1949年9月13日,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下发了人字第333号令:

5

“为便于统一中国交通大学唐、平两院工作起见,在北平东交民巷34号,设中国交通大学校部,在此期间先设校部办公室,暂由张惠生担任秘书,处理日常工作,今后两院工作由该办公室汇办为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建立铁道部,中国交通大学属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直辖。1949年10月18日,铁道部任命桥梁专家、我校校友茅以升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11月,任命铁路运输专家金士宣任中国交通大学副校长。随后,茅校长、金副校长都来到校部任职,茅校长就住在了校部的楼上。

1950年2月8日,铁道部以央人字第115号令,任命了校部干部名单:“暂准中国交通大学校部组织机构,并派许宏儒为秘书室秘书,顾稀为教务处处长,郑家文暂代教务组组长,童瑞光暂代学籍组组长,张惠生暂代总务处处长,石磊为人事组组长,顾敏暂代庶务组组长。”从此,校部的组织机构开始履行各自的职责。

中国交通大学组织机构表及负责人

(后改为北方交通大学组织机构及负责人)

1950年5月23日,校部召开第一次校务会议,茅以升校长、金士宣副校长以及京、唐两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刘炽晶、唐振绪,校部顾稀教务处长、张惠生总务处代处长,两院教务长、总务长、系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两个问题:本科、专修科的培养目标;应当培养专才还是通才。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一种意见是交大应该培养有专门知识的人才,即培养专才。一种意见是要培养在各科领域都有较全面知识的人才,即培养通才。对专才和通才的辩证关系,各位专家、教授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次讨论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结论,但良好的学术讨论风气,使参会的人员对苏式的专才教育和欧美式的通才教育的利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给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中国交通大学的校名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中引起了争议,意见反映到了铁道部。为此,1950年6月,滕代远部长专门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时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的吴有训教授参会。出席会议的还有铁道部吕正操、武竞天副部长以及茅以升校长、金士宣副校长,教务处长顾稀和总务处代处长张惠生等同志。在座谈会上,吴有训教授对铁道部重视高等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有远见的政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说到校名时,他风趣地说,你们叫中国交通大学,难道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叫外国交通大学吗?铁道部领导非常重视吴有训教授的意见,诚恳地表示铁道部报请政务院更改中国交通大学校名。当时考虑到我们两所学校位于北方,而上海交通大学位于南方,因此将校名改为“北方交通大学”。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四十六次会议决定,将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由铁道部领导,其下仍设京、唐两院,任命茅以升为校长,金士宣为副校长。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任命。

1950年9月24日,我校举行了新生开学典礼及迎新大会,茅以升校长和金士宣副校长出席了大会。茅以升在大会上正式宣布:“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我校也由“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中国交通大学的校名在中国大地上仅仅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在这段时间在中国交通大学的盛名下,1949年、1950年有近700名新生入学,其中有些是同时考上了国内几所名牌大学,但最终选择了我校。在我校名师的指导下,他们成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技术骨干。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邹世昌(冶金)、彭一刚(建筑)、薛禹群(采矿)、葛昌屯(冶金)以及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清如(采矿)、施仲衡(土木)、王三一(土木)和两院院士沈志云(机械)等8人都是1949年和1950年入学的学生。还有后来当选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的邵厚坤、林在贯、王步云、曹克明、陈雨孙、王三一也是那时入学的学生。在两届不到700人的学生中能出现8位院士,6位勘察设计大师,这在当时全国的名牌大学中也是不多见的。

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当时的校名是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命名的,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当时都佩戴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样的胸牌。顾稀同志是以军代表的身份接管的这所学校,而来自解放区的华北交通学院的师生此时和解放军一样享受供给制待遇。从理论上讲,当时我们是隶属中央军委系统的高校,这在全国高校中也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所以不仅仅是在中国铁路教育史上,就是在解放军高等教育史上也应该有我校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刘毅《华北交通学院及其前身史略》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辑》第14期

李泳主编《志在振兴中华—唐振绪文存》中国铁道出版社

7

张惠生《中国交通大学校部简况》北方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校史资料选辑》第6期

范文田《辉煌的一页》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辑》第27期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gs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