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流浪小动物(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5-18 02: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 年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段 相关 领域 选题来源 A 选用教材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年 月 B 地方教材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年 月 C 自选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

关爱流浪小动物年级 四年级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庄重 庄重 郭春玲 单位 朝阳区劲松四小 朝阳区劲松四小 朝阳区教研中心 联系方式 13801226831 13801226831 13701160948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件汇编《3——9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点》指出,综 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途径和资源、以学 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实践性主题活动作为教学基本方式的课程;其课程内容 要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来 设计主题实践活动。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进行的。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主题活动可以增 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进社会、使学生体会自己与社会、 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本次《关爱流浪小动物》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学 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背景分析

(一)资源分析: 资源分析: 分析 我校地处劲松西社区,学生多数居住在社区内的劲松七区、劲松八区。近些年,随 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开始越来越重视丰富精神生活了,而饲养宠物就 成为了人们业余生活的一种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经过教师的调查发现在学生家中饲养1

2010 年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综合实践活动

宠物的情况多达百分之九十。 随着城市的宠物热,有条件的没有条件的纷纷买狗养猫,有的人喜欢了就养不喜欢 了就扔、就换,或是将将宠物当成玩具喜新厌旧,玩儿腻了就扔;小区里、大街上无家 可归的流浪狗、流浪猫越来越多,那些过去有家时受宠爱的小生命的悲惨命运也就随之 而来, 它们曾经是主人的心肝宝贝,与主人同吃同住,而如今却成了无人管的流浪小动 物。 是什么原因让它们由“受宠”到“失宠”?如何引导学生

善待小动物、 爱护小动物、 学会与小动物和谐相处,成为了我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 根据现有社区及学校资源的情况,我们选择和确定了《关爱流浪小动物》这个大的 研究主题,共分为 10 课时完成。主题目标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动物和谐 相处的重大意义, 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及合作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在大主题下经过师生共同的交流与讨论,设计了《社区流浪小动物的调查》及《流浪小 动物的保护》两个次主题。在《社区环境的调查》主题中又设计三个小活动,分别是: 《社区流浪小动物的调查》 《社区流浪小动物的现状分析》 《社区流浪小动物保护建 、 、 议》 ;在《关爱流浪小动物》主题中也设计了三个小活动,分别是: 《饲养宠物的正确方 法》《社区宣传关爱流浪小动物》《社区实践关爱流浪小动物》 、 、 。 社区流浪小动物的调查

社区流浪小动物的调查

社区流浪小动物的现状分析

社区流浪小动物保护建议 关爱流浪小动物 饲养宠物的正确方法

流浪小动物的保护

社区宣传关爱流浪小动物

社区实践关爱流浪小动物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分析 参与此次研究实践活动的是四年级学生,他们都非常热爱小动物。通过课前调查活 动,学生了解了社区流浪小动物问题的严重性,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保护和 宣传;在教师的带领下,他们多次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捡拾白色垃圾、为社

2010 年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综合实践活动

区敬老院献爱心等等,拥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通过之前开展 的综合实践活动,但就如何运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还需要教 师在活动中加以指导。 (四)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 为了活动的成功开展,教师将积极联系朝阳区劲松西社区居委会的相关人员和学生 家长参与活动;并在课前要带领学生收集大量背景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确定活动方案 及学生外出活动安全预案,为学生的体验、研究活动创造充足的条件。

对主题活动(研究课题)的描述

本次《关爱流浪小动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个主题系列活动。课前学生以组为 单位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确定了本组的研究主题,制定了研究计划并进行了组 内分工;利用课佘时间,各组根据各自的研究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活动,有 问卷、采访、访问、网上收集、实地调查等方式;回到学校后又对调查得到的数据及信 息进行了整理、分析;随后,五个小组的同学围绕

这次研究的主题《关爱流浪小动物》 进行他们的调查汇报, 看似简单的汇报确是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过程的展现, 即: 选题、 制定计划、实施研究、汇报、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调查结果的同时也是分享信息的过程, 通过汇报展示,同学们认识到了加大宣传是保护流浪小动物一个重要举措,于是同学们 发挥想象,以各种方式进行宣传保护流浪小动物。在此期间,同学们还利用上网、到图 书馆、请教专业人士等各种方式和手段学习和了解饲养宠物的正确方法,为后期的社区 宣传活动打下基础。目前,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定期开展向社区中的流浪小动物喂食、 向社区居民宣传等一系列社区实践活动。从而把此次活动的成果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 研究落实到了实处。 本次视频所展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小组研究的交流与汇报阶段。教学目标

主题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及 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调查、收集、分析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流浪小动物这一社会现象及其 成因。3

2010 年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综合实践活动

2、学生通过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内容的交流与汇报,锻炼学生的归纳整理 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学生通过经历提出保护流浪小动物合理化建议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养成热爱、保护 动物的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活动流程示意

播放社区流浪 小动物视频, 提 出研究问题。

活动准备阶段

学生组成研究 小组,自主选 题,制定计划。

教师指导各组 开展小组研究 活动。

活动实施阶段

学生开展多种 方式的研究活 动。

组织各小组进 行交流与汇报。

总结交流阶段

学生小组汇报 交流调查研究 内容。

联系社区为学 生的宣传实践 活动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阶段

学习饲养宠物 的正确方法, 到 社区进行宣传。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或表格描述均可,本栏为表格描述的要求) 教学阶段 活动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创 设 问 题 情境, 培 养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及 制 定 计 技术 应用 时间 安排

1.出示社区流浪小动物现状 1.观看并思考。的照片及图片资料,提出研究 主题。 2.教师和学生们共同讨论研 究确定子课题 3.指导各组进行选题及方案 制定。 4.对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 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辅导,使 2.研讨并确定子课题: 北京市流浪小动物的现 状调查、社区中流浪小动物 的现状调查、流浪小动物产 生原因的调查、人们对流浪 小动物态度的调查、北京市 保

护小动物组织的调查 3. 自愿结合成研究小组, 选4

计 算 机 多 媒 体 设备

2 课 时

2010 年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熟悉所要选择研究方法, 并根据课题的特点有针对性 的选择研究方法。 5.指导各小组相互交流计划, 互相补充,使计划更完善更合 理。 6.审定计划,关注计划中有 无注意安全问题和安全保证 措施。 活动实施 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 行小组研究活动。 2.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安全教 育及制定安全预案。 3.指导策略: A 合理分组与分工。在学生分 组时,要坚持以自愿组合为主 调节为辅的原则同时指导学 生根据自身优势主动承担任 务,即要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基 础上,小组协商,统筹分配。 B 发挥自理与管理作用。明确 组长职责,公平竞选。指导组 长完成同学间的协调工作,小 组制度由全体成员共同协商 制定。 C 营造宽松和谐的小组氛围。 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 尊重他人的劳动与意见,善于 接纳他人的观点与态度。 1.组织学生交流收集资料阶 段的成果,召开“关爱流浪小 动物”主题汇报交流会 2.组织学生为保护流浪小动 物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学生设计作品时,教师适 时点拨,给孩子们提一些建 议,让他们的作品更充实一 些。 指导策略: 引 导 学 生 着 重 对 活动 过 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 总结与反思。 1.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正确饲

出组长。 3.确定本组的选题。 4.共同制订出研究方案。5.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研 究方法选择不当。

划 的 能力。

1. 学生努力去尝试, 亲身投 身于实践中开展调查、 访问、 资料检索等研究活动。 2. 学生力争从不同角度去观 察、了解、调查流浪小动物 的现状。 3.预设会出现的问题: A 小组分工不明确、大家互 相推卸责任; B 小组成员缺乏团队意识, 彼此不能相互配合等。 C 小组成员间出现矛盾或分 歧。

体现 研究 性学 习的 方式 和方 法的 应用

计 算 机、 照 3 课 相机、 时 摄 像 机

总结交流

1.班内交流收集到资料信 息。 2. 经过班内交流形成统一认 识: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为 保 护流 浪小 动物 提出建 议,包括:宣传口号、公益 提示语、宣传画等。

内 化 本 次 活 动 的 成 果, 提 升 学 生 热 爱 小 动 物 的 情 感 体 验

计 算 机 多 媒 体 设备

2 课 时

拓展延伸

1. 学生利用上网、 到图书馆、 整 合5

计 算

3

2010 年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综合实践活动

养宠物方法的学习。

2.联系社区工作人员,组织 学生到社区中开展“关爱流浪 小动物”的宣传活动。 3.组织学生开展定期向社区 中的流浪小动物

喂食。

请教专业人士等各种方式和 手段学习和了解饲养宠物的 正确方法。 2.到社区进行宣传实践活 动。 3. 取得家长的支持, 坚持开 展社区实践活动。

社 区 机 多 教 育 媒 体 资源, 设备 使 学 生 的 认 识 落 实 到 实 处。

活动效果评价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评价以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为依据,重参与、重过程和重发展,强调 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与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活动中有学生间的互评、教师的点评、有对学生参与活 动的全程评价还有重点活动阶段的专项评价。 1.通过多元评价对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 2.家长对学生的评价。 3.教师点评。对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激励学生参与活动的 热情,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使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4.撰写活动体验日记。学生根据自身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的情况,写出自己的体验、 感悟,内化活动成果。 附:评价用表 1.通过多元评价对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自评 项目 活动准备 资料准备丰 资料准备较 有资料 富 丰富 个人探究 探究意识强 具有比较强 能够参与到 烈 的探究意识 小组学习活 动中 合作精神 能够以小组 能够与组员 基本完成学 的利益为出 合作完成大 习任务 发点完成合 部分学习活 作学习活动 动 活动成果 符合活动主 符合活动主 能够基本完 题要求,制 题要求,制 成主题活动 作精美、有 作较精美 作品 新意6

互评

2010 年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综合实践活动

等级 优秀:10- 优秀:10-12

教师点评 良好: 良好:7-9 合格: 合格:4-6

2.家长对学生的评价。 评 价 主 体 评价内容 1.你的孩子是否同你们讨论过他的活动选题 家长 评价 2.你的孩子对他所参与的活动是否非常感兴趣 3.你的孩子从事这项活动在课外投入时间和精力的程度 4.你对你孩子的成果有什么看法 5.从你的孩子参与这项活动开始起,你发现他有没有什么变化 本次设计与以往或其他设计相比的特色 描述性评价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能力基础,对学生在研究方 法的应用与实践上给予了有效指导,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践活动;二是 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活动中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使学生超越了单 一的接受学习,在亲身经历、实践、体验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学生的研 究性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

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困惑:活动中由于教师的力量有限,对学生五个小组的指导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 教学实践中建议学校完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专兼职教师队伍,在类似的主题实践活动中 组建教师指导团队,对学生小组活动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is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