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整理资料

更新时间:2024-04-03 23: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反应2O3→3O2的速率方程为-d[O3]/dt=k[O3]2[O2]-1或d[O2]/dt=k’[O3]2[O2]-1,则速率常数k与k’的关系是(C)

A 2k=3k’ B k=k’ C 3k=2k’ D -3k=2k’

2 某反应,当反应物反应掉 5/9 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 1/3 所需时间的 2 倍,则该反应是: (A )

(A) 一级反应 (B) 零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3/2 级反应

3已知二级反应半衰期 t 为 1/(k2c0),则反应掉1/4所需时间 t 应为: ( B) (A) 2/(k2c0) (B) 1/(3k2c0) (C) 3/(k2c0) (D) 4/(k2c0)

4某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则此反应之半衰期与反应物最初浓

度有何关系?(B)

A 无关 B成正比 C成反比 D平方成反比

2+3+2++2+3+2+

5水溶液Hg2+t→2Hg+Tt的速率方程为υ=k[Hg2][Tt]/[Hg],以下关于反应总级数n的意见哪个对()

A 1 B 2 C 3 D无n可言

6反应2N2O5→4NO2+O2的速率常数单位为S-1,对反应描述哪个对(C) A单分子反应 B双分子反应 C 复合反应 D不能确定

7某复杂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为k=k2(k1/2k4)1/2 ,则表观活化能Ea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为(B)

A. Ea=E2+1/2E1-E4 B.Ea=E2+(E1-E4)/2 C. Ea=E2+(E1-2E4)1/2 D. Ea=E2+E1-E4

证明题:

1 有反应C2H6+H2=2CH4,其反应历程可能如下

(1)C2H6=2CH3(该为快速的对行反应,正反应速率常数为K) (2)CH3+H2——CH4+H 速率常数为K2

(3)H+C2H6——CH4+CH3 速率常数为K3

对H可作稳态近似处理 试证明D[CH4]/DT=2K2 K1/2 [C2H6]1/2[H2] 证: dCCH?k2?CH3???H2??k3[H][C2H6] (1) dt dCCH2?k1?C2H6??k?1[CH3]?k2[CH3][H2]?k3[H][C2H6]?0 (2) dt dCH (3) ?k2[CH3][H2]?k3[H][C2H6]?0dt

43将(2)、(3)带入(4)、(5) k11/21/2 (4) 1/21/2 k?1

k2[H2]1/2[H]?K? (5) 1/232

将(4)(5)带入(1)得:

[CH3]?()??C2H6??K[C2H6]k[CH6]

dCCH111 22?2k2K??C2H6???H2??k[C2H6]2[H2]其中:k?2k2Kdt

412证毕。

2 光气热分解的总反应为COCl2=CO+Cl2,该反应的历程为 (1) Cl2<---> 2Cl (2)Cl+CoCl2---> CO+Cl3 (3)Cl3<---> Cl2+Cl

其中反应(2)为控速步骤,(1)、(3)是快速对峙反应,试证明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dxdt1?k[COCl2][Cl2]2

3设有一反应2A(g)+B(g) ---> G(g)+H(s) 在某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起始总压为3.0 kPa在400K时,60s后容器中的总压为2.0 kPa ,设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dpB/dt=kpPA1.5pB0.5,实验活化能为100 kJ/mol. 求 (1) 400 K时,150 s后容器中B的分压为若干?

(2) 在500 K时,重复上述实验,求50 s 后B的分压为若干?

1、已知对峙反应

下的k值为 -23-1-23-1T/K k1/(moldm.min) k2/(moldm.min) 600 6.63×105 8.39 645 6.52×105 40.7 试计算:

1)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

2)该反应的△rUm(设该值与温度无关)和600K时的△rHm。 解: 1)

在不同温度

2)

2\\乙烯转化反应C2H4→C2H2+H2为一级反应。在1073K时,要使50%的乙烯分解,需10h。已知改反应的活化能E=250.6KJ/mol,要求在1.136×103h内同样有50%的乙烯转化,反应温度应控在多少?

解:lnC0/C=kt

二次反应程度相同 所以 k1t1=k2t2 k2/k1=t1/t2

ln k2/k1 =-(E/R)(1/T2-1/T1)

ln(10/1.136×103)=-( 250.6×103/8.314)(1/T2-1/1073) T2=918.3K

一、选择

1)无限稀释时HCl、KCl和NaCl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相同电位梯度

-下,三种溶液中Cl的运动速度和迁移数:(B )

A.运动速度和迁移数都相同; B.运动速度相同,迁移数不同; C.运动速度不同,迁移数相同; D.不能确定

2)在KOH水溶液中,使用二个铂电极进行水的电解,当析出1mol氢气和0.5mol氧气时,需要通过的电量是(法拉第):(C ) A. 1; B. 1.5; C. 2; D. 4

3)有一含HCl的浓度为10-3mol×dm-3和含KCl的浓度为1.0mol×dm-3的混合电解

+-162-11+-162-11

质溶液,已知U(K)=6.0×10m×s×V-,U(H)=30×10m×s×V-。由此得到tH+/tK+为: ( )

A. 1; B. 5×10-2; C. 5×10-3; D. 5×10-4

4)某电池反应可写成(1)H2(p1)+Cl2(p2)=2HCl 或 (2)1/2H2(p1)+1/2Cl2(p2)=HCl,这两种不同的表示式算出的E、E0、△rGm和K 的关系是:(B )

A. E1=E2,E10=E20, △rGm,1= △rGm,2, K10=K20 ; B. E1=E2,E10=E20, △rGm,1=2△rGm,2, K10=(K20)2; C. E1=2E2,E10=2E20, △rGm,1=2△rGm,2, K10=2K20; D. E1=E2,E10=E20, △rGm,1=(△rGm,2)2,K10=(K20)2

5)如果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势为1V,则可逆电池的E0和可逆电极的ψ0值将有何变化?(D )

A. E0值增加1V, ψ0值增加1V;B. E0值减少1V, ψ0值减少1V; C. E0值不变, ψ0值不变; D. E0值不变, ψ0值增加1V;

6)下列电池中,那一个的电池反应为H++OH-=H2O ( C )

+-A. (Pt)H2|H(aq)||OH|O2(Pt);

B. (Pt)H2|NaOH(aq)|O2(Pt);

C. (Pt)H2|NaOH(aq)||HCl(aq)|H2(Pt); D. (Pt)H2(p1)|H2O(l)|H2(p2)(Pt)

7)一个充满电的蓄电池以1.7V的输出电压放电,然后用2.3V电压充电使其恢复原来状态,则在充放电全过程中,若以电池为体系,则热和功的符号为:(D ) (提

示:DU=Q-W)

A. W=0,Q=0; B. W >0,Q >0; C. W <0,Q >0; D. W <0,Q <0

8)298K时, ψ0(Au+,Au)=1.68V, ψ0(Au3+,Au)=1.50V, ψ0(Fe3+,Fe2+)=0.77V,则反应2Fe2++Au3+=2Fe3++Au+的平衡常数K0为( )

A. 4.33×1021; B. 2.99×10-22; C. 6.61×1010; D. 7.65×10-23 9)为求AgCl的活度积,应设计电池为(C )

A. Ag,AgCl|HCl(aq)|Cl2(p)(Pt); B. (Pt)Cl2(p)|HCl(aq)||AgNO3(aq)|Ag; C. Ag|AgNO3(aq)||HCl(aq)|AgCl,Ag; D. Ag,AgCl|HCl(aq)|AgCl,Ag 二、是非判断

1)因为电导率κ=Kcell/R,所以电导率k与电导池常数Kcell成正比关系N。

2) 标准电极电势等于电极与周围活度为1的电解质之间的电势差。N

3) Zn(s)和Ag(s)插在HCl溶液中所构成的原电池是不可逆电池。 Y

4) 在公式DrHm=-zEF+zEF(dE/dT)p中,当(dE/dT)p<0时,则△rHm<-2EF,即△rHm一部分转变成电功,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放出。所以在相同的始终态下,化学反应△rHm比安排成电池时的△rHm大。

5)在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量的浓硫酸铜和稀硫酸铜,各插入面积相同的两个铂电极,且这两电极的距离相等。将此两电池串联,并通以直流电,则两溶液变热,且浓溶液比稀溶液变得更热些

6) 通电于HCl溶液,在阴极上H+放电电量等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所以H+迁移的电量就等于它在阴极上放电的电量。

三、计算

1、电池Pt∣H2(g,p?)∣溶液‖饱和KCl∣Hg2Cl2∣Hg ,当溶液为pH=6.86的缓冲溶液时,25℃时测得E1 =0.7409V;当溶液为待测pH溶液时,测得E2 = 0.6097V。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求待测溶液的pH。

2、25℃电池Pb | Pb(SO4) | Na2SO4(饱和) | Hg2SO4 | Hg(l) 的电池电动势E = 0.9647V,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恒温恒压下电池可逆放电2F,求电池反应的ΔrGm、ΔrSm、ΔrHm和可逆电池过程的热效应QR;

1. 研究统计热力学的基本方法是D (A) 对微观粒子的微观量求统计平均值 (B)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 (C) 对配分函数析因子

(D) 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相关联

2. 为了方便研究,常将统计热力学系统分为独立子系和相倚子系。下面诸系统中属独立子系的是C

(A) 纯液体 (B) 理想液态溶液 (C) 理想气体 (D) 真实气体

3.对于一个总微观状态数为? 的热力学平衡体系, 它的某一个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为 A

(A) 1/? ; (B) ln? ; (C) ? ; (D) exp(? ).

4. 对于一个N、U、V确定的体系, 沟通宏观和微观、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的桥梁是 B (A) F = -kTlnq (B) S = kln? (C) 配分函数q (D) p=NkT(?lnq/?V)T,N (E) U??N?iii

5.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 对于完美晶体, 在 S0=kln??0中, 应当是 C (A) ??0 = 0; (B) ? 0 ? 0; (C) ? 0 = 1; (D) ? 0 ? 1; (E) ? 0 ? 1.

6. 粒子的配分函数q 是表示 C (A) 一个粒子的玻兹曼因子;

(B) 对一个粒子的玻兹曼因子取和;

(C) 对一个粒子的所有可能状态的玻兹曼因子取和; (D) 对一个粒子的简并度和玻兹曼因子的乘积取和.

7.关于表面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毛细管越细, 与液体接触时界面张力越大

(B) 温度越高, 增加单位表面时外界做的功越小

(C) 维持体积不变的气泡埋在液面下越深, 附加压力越大

(D) 同一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越大, 其表面张力一定越小

8.常见的一些亚稳现象都与表面现象有关,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过饱和蒸气是由于小液滴的蒸气压小于大液滴的蒸气压所致 (B) 过热液体形成的原因是新相种子──小气泡的附加压力太小 (C) 饱和溶液陈化,晶粒长大是因为小晶粒溶解度比大晶粒的小 (D) 人工降雨时在大气中撒入化学物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凝结中心形成

9.一个复杂化学反应可用平衡态近似法处理的条件是B (A) 反应速率快, 迅速达到化学平衡态

(B) 包含可逆反应且很快达到平衡, 其后的基元步骤速率慢 (C) 中间产物浓度小, 第二步反应慢 (D) 第一步反应快, 第二步反应慢

10.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的要点是D

(A) 气体分子可看成钢球,一经碰撞就能引起反应。

(B) 反应分子必须互相碰撞且限于一定方向才能引起反应。 (C) 反应物分子只要互相迎面碰撞就能引起反应。

(D) 一对反应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的迎面碰撞才能引起反应。

11.化学反应的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是 (A) 反应物通过简单碰撞就变成产物。

(B) 反应物首先要形成活化络合物,反应速度取决于活化络合物分解为产物的分解速度。

(C) 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 引入方位因子的概念,并认为它与熵变化有关。

在300K,V=0.2 dm3,反应2A(a)?B(g),反应前cA,0=0.12 mol dm-3,cB,0=0。若反应的速率常数kA=0.25 mol-1 dm3 s-1,则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 ;若kA=0.25 mol dm-3 s-1,则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 ;若kA=0.125 s-1,则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 。

均相反应A +2D == G + H,A和D的消耗速率常数为kA和kD,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kD =___2____kA

已知25℃ ?m ?(NH4Cl)=149.8×10-4 S·m2·mol-1,

?

?m ? (NaOH) =248.4×10-4 S·m2·mol-1,?m (NaCl) =126.5×10-4 S·m2·mol-1,

则 ?m ?(NH4OH) = 271.7×10 S·m·mol,若25℃时

-4

2

-1

0.1mol·dm-3NH4OH 溶液的电导率k =364.9×10-4 S·m-1,则电离度??= 。

可逆电池 Pt | H2(Pθ) | NaOH (aq) | Ag2O (s ) | Ag (s)

25℃时的电池电动势E = 1.172V,(?E?T)P??5.02?10?4V?K-1。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恒温恒压下电池可逆放电2F,求电池反应的ΔrGm、ΔrSm、ΔrHm、可逆电池过程的热效应QR;

设有溶液中反应A+B→C已知其速率方程为:

若反应开始时A、B的浓度CA,O=CB,O=0.01mol·dm-3,且测得300K时,10分钟内A转化40%,而在400K时,10分钟内A转化60%,试计算350K时,10分钟内A的转化率为多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9vr.html

Top